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一般气体、液体或固体介电常数的测定,都是首先测出或计算出电容器两电极之间为真空对的电容C_0,然后在两电极之间充以该物质,测其电容为C,则此物质的介电常数ε为C/C_0。无机盐类络合物等有很多是结晶粉末状物质,不易培养成较大块的结晶或难以毫无空隙地压成片状进行电容的测定。史塔克(Starke)首先提出用浸入法测结晶、粉末状物质的介电常数。  相似文献   

2.
高分子物理是高等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结晶"是高分子聚集态结构中重要的概念。巨大的分子量及长链状分子结构使高分子的结晶过程与小分子相比愈加复杂。在高分子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逻辑架构向学生介绍结晶与有序、链柔性、玻璃化温度之间的关系并串联与结晶相关的一些概念(如结晶度、结晶温度、熔点以及结晶速率),使学生在初学阶段对高分子晶态结构建立起科学的认知体系。实践证明,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较好地理解并掌握这部分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3.
介绍苯结晶点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以纯苯、正庚烷为原料,将不同体积比的苯与正庚烷混合得到苯结晶点标准物质候选物。采用F检验对标准物质均匀性进行检验,采用t检验对标准物质稳定性进行检验,采用多家实验室联合定值的方法对苯结晶点标准物质定值,并评定了不确定度。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标准物质量值准确可靠,均匀性、稳定性良好,标准值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4 ℃(k=2),能够用于苯结晶点测定仪计量校准,保证苯结晶点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一)对教材的体会我们熟读了教材並参考东北版課本(1953年1月上海四版)和礼氏高中化学(鄭宗玄譯1953年11月四版),对新教材(周芬等编,1955年第二版高中化学第三册),有以下几点体会: (1) “电离学說”这章书在高中化学中所佔地位是相当重要的。由於高中化学大部分是无机化学,而无机化合物又大多数是电解質。因此,其反应就大多是离子反应,所以弄清楚了这一章的内容,对理解酸、鹼、鹽类之間的一般反应是有很大帮助的。这章书中以第一二節教材内容最关重要,它是本章的理論基礎。也  相似文献   

5.
王峰 《化学教育》2014,(7):39-42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复习以分析专题内容、确定复习目标、选择复习任务和设计复习细节4个步骤展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思维方法上适当拓展,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帮助学生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构建专题知识框架。  相似文献   

6.
宋宗玉 《化学教育》2005,26(Z1):134-136
【所用教材】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浙江师范学院化学系三年级的十八位同学在本年3月18日进行了第一次试教,它是在我们学习了一年的化学教学法课程基础上进行的,也意味着我们的终身事业——人民教师,将在不久就要开始,因而我们是怀着热烈而又激动的心情经过了首次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丁华 《化学教育》2005,26(Z1):104-107
[使用教材] 山东科技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  相似文献   

9.
甲、板书提纲(即讲解时需要写在黑板上的提纲)一、周期表的组织和排列:1.七个周期十个列{偶数列——每大周期的第一列奇数列——每大周期的第二列2.九个纵行,称为类,Ⅰ至Ⅷ类每类分两族:主族——包括小周期元素的族。副族——不包括小周期元素的族。二、由周期表认识元素性质变化。1.每列自左至右,金属性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0.
任志强 《化学教育》2011,32(9):23-26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高中化学知识,有效地衔接初高中化学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以“苏教版”《化学1》专题2第一单元“物质检验”的课堂教学实录为例,阐述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几点反思与感悟。  相似文献   

11.
液滴界面具有可以调节的曲率、表面张力及球面拓扑结构等特点,为结晶研究提供了独特的实验条件.近年来,由液滴界面结晶导致的新颖实验现象层出不穷,如具有多个光学中心的球晶、由亚稳态旋转相驱动的液滴形变、自驱动活性液滴等,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结合本课题组工作,本文以软物质结晶及有序自组织行为在液滴界面与平面基板的不同为出发点,聚焦于液滴界面软物质相关的新颖实验现象,探讨了液滴界面复杂现象背后的形成机制,同时指出了液滴界面软物质结晶及有序自组织对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相关领域基础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996年3月,笔者去南京市参加江苏省中学青年化学教师基本功竞赛,其中有一比赛内容称“说课”。起初,大家对此都感到深不可测,然而通过这次活动,我获益非浅。如果各个学校能够广泛地并展“说课”活动,这将会大大地提高各位教师多方面的素质,普遍提高教学质量。开展“说课”活动,可以巩固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全面地熟悉中学教材内容,认识教材的深度、广度及其前后联系;提高板书设计水平;强化时间概念等等。何为“说课”?简言之,即说说某一堂课(或某节教材、某章教材)该怎样教。因此,“说课”不…  相似文献   

13.
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中,整合教学内容,从“问题”切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并解决问题,从而自主建构相关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 新编的初中化学课本,在内容和安排方面都有了比较大的修改,使整个教材的逻辑性和科学系统性更趋完善了。就以物质不灭定律一课的位置来谈,旧教本将它安排在第五章。科学系统性是不够严密的,使学生在学习置换反应、分子式等内容时难以自觉地去掌握知识。而新课本把它排在原子-分子论之后,分子式、化学方程式之前,既能使前面的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和印证,且能使学生自觉地运用原子-分子论等知识来解释所学得的新知识;同时为学习定组成定律、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等章节打好理论基础。这样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符合用理论来探讨实际,从实践来丰富和印证理论的科学原则。再就该课的内在联系来看,它较之旧教材也更全面、系统和生动得多了。本课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认识反应物质与生成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论证原子-分子论的正确性,并借以巩固这一理论;另一方面使他们获得对自然变化的一般规律的正确概念,从而揭发宗教有神论的反动本质。为完成上述任务,新教材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即就学生对化  相似文献   

15.
一、本章在全部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地位在绪言的教学里,学生已经初步地懂得了化学跟物理学、动植物学的区别。知道了化学是研究物质以及一些物质变成另一些物质的规律的科学。但这样的解释学生并不能一下子彻底接受,因为在学生的脑子里,对什么是物质和物质在怎样进行着变化的知识,还只是一些未经整理过的素材;他们常是把一些习见的变化,看成了不必解释的当然现象。曾经碰到过这样的事实:当你问学生蜡烛为什么一点就着时,他的回答是:“因为你用火去点它,所以它就着了”。当你再问他为什么一吹就灭时,他的回答是:“因为吹的风大,所以一定要灭”。这样的答案丝毫也不稀奇,因为他们还不懂得什么是物质,更不知道物质是什么构成的。当然也就不可能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了。要想让他们懂得这些变化的本质,先决的条件就是要解决物质构成的问题。其次还要认识物质的性质,因为不认识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就不可能看到它们所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引言讲授内容为第三章溶液——第三节溶解时吸热及放热现象。在前两节已讲过的溶液初步概念的基础上,通过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的讲解,使同学们更进一步地了解溶液的正确而科学的定义。一、先深入体会教材,再确定教学目的:1.看完教科书以后,体会到在这节里,主要的中心内容是如何使同学们理解溶液的更科学的定义:“溶质的分子和溶剂的分子,以及它们相互反  相似文献   

17.
利用"营养快线"饮料建构了"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复习课,让学生体验食品中的化学,再到生活中的化学,最后到自然界中的化学,感悟化学是无处不在的。同时,在复习课教学中,利用化学实验手段、化学思维方式和化学符号向学生展示了化学学科特色,渗透了"化学观"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18.
吴永才 《化学教育》2015,36(23):13-17
针对《化学1》中"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阐述了基于学科观念的教学设计思想、教学过程实录以及教学反思。教学形式上求新,模仿央视2套"是真的吗"节目的环节开展讨论;教学内容上求实,联系"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在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教学方法上求变,从原理的迁移、装置的改进和仪器的选择等角度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以及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和理解,以求引领学生从"知识为本"转向"观念建构",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思维发展和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1955年6月号化学通报上,有黄旭同志的一篇,“一节初中化学课的观摩记”,介绍了某老师讲授“氧气的性质”时的课堂活动,其中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也有些地方是值得研究的,姑且提出来和同  相似文献   

20.
本年6月党在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以后,总路线的精神照耀着各项工作;在化学课中应该怎样作?同时在化学课中怎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提出的教育方针?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固然这问题关系着全部学校教育,可是在初中的第一节化学课——绪言里,就要注意到这问题,应该十分仔细的备好这一堂课,要使它在贯彻毛主席提出的教育方针的工作中,成为一个良好的开端。分析课本上“绪言”有以下几个重点:1.使学生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和物质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学了化学就能掌握物质变化规律,制造多种多样物品,提高人类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