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中温煤焦油沥青的四氢呋喃萃取物(THFS)对石油基质沥青进行改性,考察了掺混量、掺混温度和不同种类交联剂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确定了THFS最佳掺混量为8%,最佳掺混温度为135℃,甲醛交联剂的最佳掺混量为0.8%,三聚甲醛的最佳掺混量为0.2%。考察了两两和单族组分对基质沥青的改性性能,发现重油(HS)使得改性沥青的针入度、延度增大,沥青烯(A)和甲苯不溶四氢呋喃可溶物(PA)提高感温性,软化点升高。随着醛类交联剂的添加,提高了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甲基(CH_3)、亚甲基(CH_2)透射峰强度逐渐变强,770-730 cm~(-1)、710-690 cm~(-1)和770-810 cm~(-1)苯环取代透射峰强度逐渐增强,1 010~(-1) 270 cm~(-1)处C-O-C伸缩振动峰逐渐增强;热解峰温向高温移动,残炭率增加2%;改性粒子呈现一种连续的流线分布,添加三聚甲醛的改性沥青的流线分布更加集中。  相似文献   

2.
为选择适于作为碳纤维原料的煤沥青,对三咱中低温煤沥青的预处理和组成结构进行研究,同时对其中的太钢煤沥青进行了热缩聚制取中间相沥青的结构变化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只要经过合适的工艺路线进行处理,这三种煤沥青都有可能作为沥青基碳纤维的原料。  相似文献   

3.
煤沥青水浆的制备及影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温煤沥青为原料,经冷冻粉碎后制得具有一定粒径级配的煤沥青粉,加入适量分散剂和水在高速搅拌下制备煤沥青水浆.结果表明,JL-C01中裂乳化剂是制备煤沥青水浆的优良分散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分散剂用量及浆体浓度对煤沥青成浆性、煤沥青水浆流变性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成浆浓度为70%;在分散剂用量相同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4.
在隔离式是电解中,用泡沫铅作用阴极,铂作阳极,饱和甘汞电极做参考电极,对太原钢铁公司焦化厂煤沥青经溶剂萃取后所得的精制沥青进行了电化学加氢的研究,考察了电解体系工艺条件对加氢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隔离式电解槽中,以泡沫铅作阴极,铂作阳极,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考电极,以DMF+EtOH+H2O+Bu4NBr作电妥体系,对太原钢铁公司焦化厂煤沥青为原料制得的中间相沥青进行了电化学加氢的研究,考察了电解电位,温度,溶剂浓度等对国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选择适于作为碳纤维原料的煤沥青,对三种中低温煤沥青的预处理和组成结构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其中的太钢煤沥青进行了热缩聚制取中间相沥青的结构变化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只要经过合适的工艺路线进行处理,这三种煤沥青都有可能作为沥青基碳纤维的原料。  相似文献   

7.
煤加氢液化研究—沥青烯的加氢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快速升温和冷却的共振搅拌反应器中,以四氢萘为溶剂,对用山东滕县煤制备的沥青烯进行了加氢裂解试验。反应条件如下:反应温度380—430℃,氢初压9.0MPa,名义反应时间0—27min。试验结果表明,沥青烯加氢裂解的初始阶段为一级反应。计算了初始阶段的反应速度常数和表观活化能;加预硫化Ni-Mo催化剂(3673)时△E为140kJ/mol,不加催化剂时△E为174kJ/mol,与文献结果一致。试验还比较了3673、氧化铁、硫铁矿、德国赤泥和海南岛铁矿等催化剂对沥青烯加氢裂解的催化活性,其顺序为3673(预硫化)>Fe_2O_3 S>Fe_2O_3 Al_2O_3 S,德国赤泥 S,硫铁矿>海南岛铁矿 S。  相似文献   

8.
煤沥青筑路油受氢改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煤沥青在供氢剂(再生橡胶)的上,族组成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受氢改质机理。利用核磁共振、元素分析、分子量测定等手段,计算得到了煤沥青、溶剂油以及改质筑路油等的平均结构参数。结果表明,与空白样对比,加入再生橡胶使得筑路油中沥青质含量由45.0%增加到61.5%,软沥青由27.0%降低到14.4%,不溶物由28.0%降低至24.1%,对比橡胶和筑路油族组成的^1H~NMR谱图可发现,在化学位移  相似文献   

9.
利用1H-NMR核磁共振、VPO平均分子量以及IR光谱等分析方法,考察了煤沥青橡胶改质道路沥青中沥青质在老化过程中的结构与官能团变化。用B-L方法计算了沥青质平均结构参数。结果表明,沥青质是由6~7个缩合芳环构成,芳环四周仅含有极少的α、β侧链碳原子与少量N、O、S杂原子。比较老化过程中沥青质H分布与平均结构参数的变化,发现沥青质性质稳定。沥青质平均分子量的变化说明,在高温条件下老化时沥青质分子间发生缩聚反应。老化后羰基官能团的变化,表明沥青质分子间发生缔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几种煤沥青热转化过程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几种煤沥青热转化过程的对比冯映桐,水恒福,袁晓敏(华东冶金学院,马鞍山243002)关键词 煤沥青,热转化,针状焦原料用于制取炼钢用超高功率电极的针状焦,其原料煤沥青的组成和性质首先要满足要求。本文选择了典型的五种煤沥青籍离心法预处理把影响热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在管式反应器中采用苯甲酸、聚乙二醇、固体古马隆树脂(S)、液体古马隆树脂(L)为添加剂来降低煤沥青中有害物质苯并芘的含量,以期使得煤沥青可绿色化应用。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煤沥青中苯并芘含量。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添加剂添加量、催化剂等工艺条件对添加剂脱除煤沥青中苯并芘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条件能降低煤沥青中苯并芘的含量。在优化条件下,不同添加剂对苯并芘脱除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液体古马隆树脂、聚乙二醇、苯甲酸和固体古马隆树脂。分析其反应机理,这与催化剂的酸性相关,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结果表明,液体古马隆树脂(L)在催化剂存在下对煤沥青中苯并芘脱除率可达73.0%,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流体力学参数法研究了煤沥青可溶组分TS在甲苯中的缔合行为,确定了TS在甲苯中不同温度下的临界缔合浓度,并计算出缔合过程中成核阶段和成团阶段的缔合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293~353 K,TS溶液黏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13~26 g/L的浓度时出现了拐点,且拐点随温度升高而沿坐标轴方向右移。成核阶段和成团阶段均为一级缔合反应,两阶段活化能分别为17.25和12.41 kJ/mol。  相似文献   

13.
利用座滴法和电泳法研究了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C12-m-C12·2Br-(m=4、6、8、10)在煤沥青表面的润湿性质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 表面张力均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后趋于平稳, 接触角θ和铺展系数S的变化趋势与表面张力类似; 在所研究浓度范围内,C12-10-C12型表面活性剂的γlg~cosθ曲线符合Zisman理论, 且侵湿功(Wi)与表面张力也呈线性关系; 煤沥青表面的Zeta电位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从负电变为正电,最后趋于平稳, 且零电位对应的浓度比CMC至少低一个数量级; C12-8-C12型Gemini表面活性剂能显著改变煤沥青表面的润湿性. 由Gemini表面活性剂在煤沥青表面润湿结果及Zeta电位可以看出, C12-m-C12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在煤沥青表面的润湿是静电作用和范德华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 润湿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以煤焦油沥青为前驱体,氢氧化镁-硼酸锌复合阻燃剂为助剂,直接在空气条件下高温碳化制备了煤沥青基多孔碳,并探究其电化学性能。得益于阻燃剂的阻燃作用协同其活化、掺杂功能化作用,得到了高产率(55.1%)、多原子(N、B、O)掺杂且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的多孔碳。将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在三电极体系中0.5 A·g-1电流密度下比电容可达344 F·g-1。此外,以制备的多孔碳和壳聚糖基氨基酸质子盐凝胶电解质组装的柔性对称电容器具有29.3 Wh·kg-1的高能量密度,在50 000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96.9%,且在-25~75℃温度区间内可正常工作,显示出宽的温度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以煤焦油沥青为前驱体,氢氧化镁-硼酸锌复合阻燃剂为助剂,直接在空气条件下高温碳化制备了煤沥青基多孔碳,并探究其电化学性能。得益于阻燃剂的阻燃协同其活化、掺杂功能化作用,得到了高产率(55.1%)、多原子(N、B、O)掺杂且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的多孔碳。将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在三电极体系中0.5 A·g-1电流密度下比电容可达344 F·g-1。此外,以制备的多孔碳和壳聚糖基氨基酸质子盐凝胶电解质组装的柔性对称电容器具有29.3 Wh·kg-1的高能量密度,在50 000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96.9%,且在-25~75℃温度区间内可正常工作,显示出宽的温度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石油焦与煤混合燃料热重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石油焦与煤混合燃烧是高效处理石油焦的有效方法,作者对选用的石油焦和煤不同配比的混合燃料进行了热重分析研究。使用常压高温热天平研究、分析了各配比混合燃料的热解特性和燃烧特性。并根据化学动力学方法计算了各过程的化学动力学参数,即活化能E和频率因子A0。结果表明,各混合燃料热解起始温度大致相同,随煤焦比减小,挥发分析出速率变缓,最大释放速度所对应的温度升高,最终失重率减小,挥发分释放特性指数减小;随煤焦比增大,混合燃料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逐渐降低,最大燃烧速率所对应的温度降低,燃烧特性指数增大;随煤焦比减小,活化能和频率因子增大。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coal tar pitch (CTP) was modified with cinnamaldehyde (CMA) in the presence of p-toluene sulfonic acid. The parent CTP and CMA modified CTP were characterized by 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elemental analysi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Carbonization behaviors of CMA modified CTPs were studied b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techniqu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rbonization behaviors of parent CTP and CMA modified CTPs are much different. The modification of CTP with CMA results in an increase in carbonization yield by 3.46–5.08% when 100 g CTP was modified with 5–15 ml of CMA. During the carbonization process, methyl and methylene groups of the CMA modified CTP gradually disappear while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its chemical structures change greatly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higher than 400 °C. In addition, the modification with CMA is beneficial for increasing graphitizability of CTP.  相似文献   

18.
气-液色谱联合分析煤油共炼产物族组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一项可以直接分析溶液中焦油和重质油族组成的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配以气相色谱(GC)完成分析检测。分析了煤油共处理(煤油共炼)中,各种原煤、不同催化剂、不同煤油比及操作条件对产品族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Properties of residues from joint pyrolysis of poly(vinyl chloride) and coal tar pitch at 300 and 400°C were stud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