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交联技术对具有抗凝血抗菌作用的肝素/壳聚糖多层膜进行交联, 研究了交联结构对多层膜稳定性和血管内皮细胞亲和性的影响. QCM-D结果显示, 交联可有效地提高多层膜的稳定性, 在模拟人体血液流速(3.0 cm/s)下保持良好的稳定. 体外内皮细胞的研究结果显示, 多层膜的交联可有效地调节肝素/壳聚糖多层膜表面粘弹性, 并显著增加内皮细胞的粘附与生长. 交联的肝素/壳聚糖多层膜有望成为理想的心血管功能界面涂层材料.  相似文献   

2.
张莉  卓馨  王红艳  王聪 《无机化学学报》2007,23(11):1988-1993
将正电荷的壳聚糖与负电荷的磷钨酸溶液通过静电作用交替沉积在基底上组装复合多层膜。使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循环伏安法(CV)等手段对复合膜进行了表征。UV-Vis结果显示多层膜在特征吸收峰处的吸光度数值随膜双层数增加逐渐增大,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多层膜是均匀组装的;XPS和FTIR结果证实了壳聚糖和磷钨酸被组装到膜上,AFM图形显示膜表面有一定的粗糙度,CV结果说明多层膜保留了磷钨酸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3.
构建抗菌表面涂层,是解决医疗器械表面因黏附生长细菌引发医源性感染的理想途径.因此,本研究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以静电相互作用为驱动力制备了壳聚糖/丝素纳米纤维(CHI/SNF)多层膜,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追踪该多层膜的组装过程,并使用扫描电镜(SEM)对其进行形貌分析.然后,通过引入天然抗菌药物小檗碱(BBR)获得BBR-CHI/SNF多层膜.初步探讨了该载药多层膜的体外药物释放行为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抗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多层膜的载药量能够通过调整膜的层数来控制.多层膜具备抗细菌黏附及一定抑菌性能,负载BBR后,通过BBR与多层膜内CHI的协同作用,抗菌性能得到了提升,抑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生长,其抑制率分别达到了(59.62±4.28)%和(51.65±3.77)%.总而言之,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兼具抑菌和抗细菌黏附功能的载药多层膜,该多层膜制备简单,性能易于调控,基底灵活,因此在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抗菌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塑料表面载银微凝胶层层组装膜的制备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载银聚烯丙基胺盐酸盐-葡聚糖微凝胶与聚苯乙烯磺酸钠为构筑基元,利用层层组装技术制备了一种可直接沉积在疏水的塑料基底表面的载银抗菌微凝胶膜. 研究结果表明,该载银抗菌微凝胶膜具有很好的抗菌能力,并且其抗菌活性可以通过控制载银微凝胶膜的组装层数方便地进行调控. 这种制备在塑料表面的载银抗菌微凝胶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基底粘附力,能够保障其长效抗菌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杨绍明  黄爱花  魏志鹏  江丹  郑龙珍 《化学学报》2009,67(24):2857-2861
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分散的碳纳米管(CNTs)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通过层层组装方法构筑HRP多层膜酶电极,并将其用于酚类物质的分析检测研究。紫外-可见光谱表明,SDS分散的CNTs可与HRP均匀有效地组装构筑多层酶膜。电化学研究表明,CNTs的引入很好地提高了HRP电极的灵敏度;随着CNTs/HRP组装层数的增加,电极的电化学响应增加。研究结果表明该HRP电极对酚类物质(邻苯二酚、对苯二酚和苯酚)的分析检测具有宽的线性范围、好的灵敏度和抗干扰性。  相似文献   

6.
去质子化调控的肝素/壳聚糖抗凝血多层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环境pH值变化对多层膜表面性能的影响, 并且评价了组装pH值与测试pH值的差异对多层膜血液相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尊志  张健夫  陈栋栋 《应用化学》2014,31(10):1149-1155
以化学交联的聚烯丙基胺盐酸盐拟葡聚糖微凝胶和透明质酸为构筑基元,在导尿管表面层层组装构筑了厚度小于500 nm可控释放抗菌药物的聚合物微凝胶膜。 广谱抗菌药物头孢曲松钠通过扩散吸附的方法在2 min内快速负载到聚合物微凝胶膜中,并且在生理盐水中可控释放时间达3 h。 抗菌实验表明,组装有层层组装微凝胶膜并负载广谱抗菌药物的导尿管具有令人满意的抗菌效果,避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与光化学修饰方法相结合在聚氨酯材料表面固定生物多糖衍生物,首先合成具有光反应活性的叠氮壳聚糖,再在聚氨酯基材表面进行叠氮壳聚糖与香菇多糖硫酸酯的层层自组装,然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对自组装多层膜修饰层进行交联,制备得到生物多糖衍生物层层自组装与光化学表面修饰的聚氨酯材料.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水接触角测量仪、抗菌活性测试、溶血试验和血小板黏附测试等方法对被修饰聚氨酯材料的表面性能和生物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修饰后的聚氨酯材料表面的亲水性和血液相容性得到改善,并且被修饰材料对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壳寡糖/Pluronic(R)聚合物纳米聚集体(COPNs)、肝素为组装基元构建仿(肝素/壳聚糖)多层膜,验证多层膜负载疏水药物的可行性.Pluronic(R)P123与1,3-丙烷磺内酯反应合成末端磺酸化的Pluronic(R)聚合物,其与Pluronic(R)F127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表面带负电荷的混合胶束.利用壳寡糖与混合胶束的静电作用,获得COPNs,粒径与表面电位分析、透射电镜表征COPNs为直径(27.61±2.46) nm、表面zeta电位(6.12±1.82)mV、稳定的球形结构.石英晶体微天平(QCM)跟踪检测证明COPNs与肝素可在基材表面实现交替沉积;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多层膜表面拓扑形貌,证明COPNs在表面沉积过程中稳定.将疏水的荧光探针芘载入COPNs参与多层膜的构建,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多层膜可成功包载芘,且多层膜内芘的载入量与组装层数相关.以葛根素为模型药物,载药量测定与体外释药实验结果表明多层膜具有包载和缓释疏水药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聚丙烯酸(PAA)和聚乙烯亚胺(PEI)为构筑单元,运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了聚电解质多层膜.该多层膜具有独特的动态特点——经酸处理后膜内部形成海绵状通孔结构,该海绵结构在饱和水蒸气的处理下,多孔结构能够闭合,重新回到致密的膜结构.借助该种动态多层膜平台,能够简单有效地通过毛细作用力将溶菌酶负载并固定于多层膜中,为制备基于抗菌蛋白的抗菌涂层提供了新的方法.扫描电镜表征了多层膜动态变化过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表征了溶菌酶在膜内的分布情况,并测定了溶菌酶载入量及其释放动力学.进一步的抗菌测试表明该种抗菌涂层在溶菌酶和PEI的共同作用下可以有效地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将多层膜同时负载溶菌酶和乳铁蛋白,提升了涂层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11.
层-层自组装构建固相可降解基因传递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基因研究的深入,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手段,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在组织工程材料、介入医用材料和医用植入体的应用中,与传统的溶液给药方式不同,基因技术需要一种可直接作用于材料表面贴壁细胞的长效、高转染固相基因传递体系.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将蛋白质药  相似文献   

12.
制备导电聚合物-半导体纳米颗粒自组装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科学院基础局“九五”重大项目资助( KJ950-A1-505-02)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在高级功能器件制造中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这些器件中需要控制其中各个组分在纳米、甚至分子尺度上的取向 [1]( orientation)和组织 [2]( organization) ,因为它们的功能强烈地依赖于其局部化学微环境和相关结构的尺寸 .近年来 ,逐层自组装( Layer-By-Layer Assembly)技术作为一种制备多层超薄复合膜的新方法已引起广泛关注 .采用具有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与表面修饰的纳米颗粒 ,通过逐层自组装过程 ,是制备分子有序排列的纳米多层复合结构膜材料…  相似文献   

13.
聚电解质PDDA/PSS层层自组装膜的渗透汽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电解质层层自组装(LbL)技术, 在不同盐浓度下制备了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聚苯乙烯磺酸钠(PDDA/PSS) 多层自组装膜, 并用于渗透汽化性能的研究. 重点考察了组装溶液中NaCl的浓度、组装层数及操作温度对自组装膜的异丙醇脱水性能的影响. 同时, 用扫描电镜观测了不同条件下制备膜的表面形貌. 结果表明, 在高NaCl含量的聚电解质溶液中只需组装几个双层的LbL膜, 即能获得较高的分离因子和较大的通量, 并解释了该LbL膜呈现反“trade-off”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设计合成了己二酸乳糖乙烯酯/对苯乙烯磺酸钠共聚物(PLESS),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构筑聚烯丙基胺盐酸盐(PAH)与含乳糖聚电解质PLESS的靶向微胶囊。以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监测了PAH与PLESS在平面的石英片进行层层自组装过程,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聚电解质浓度、溶液盐度、盐种类)对PAH/PLESS多层膜自组装的影响;PAH与PLESS在球形碳酸钙微球模板上层层自组装,去除模板后得到层状结构的微胶囊,用透射电镜(TEM)等方法观察其形态形貌;通过花生凝集素识别考察其潜在靶向性;通过细胞MTT活性试验评价其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5.
To prepare layer-by-layer(LbL) multilayers in time-efficient manners by the dipping method is highly appealing. However, the fast LbL assembly produces multilayers with high surface roughness. In our attempt to smooth the surface morphologies of LbL multilayers obtained by fast assembly(5 s dipping), we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the assembly conditions on the surface morphologies. The study shows that by properly adjusting the assembly conditions, such as washing duration, water annealing period, and drying with nitrogen flow, LbL multilayers with enhanced surface smoothness could be obtained through fast LbL assembly.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聚电解质层层自组装线性多层膜的电荷分区互补理论,基于该理论建立了表面电荷密度、诱导电荷、聚电解质的吸附量和形态、膜内电荷存在形态之间的半经验数学模型。提出了计算膜内聚苯乙烯磺酸钠(PSSS)与聚烯丙基胺盐酸盐(PAH)的离子化率和电荷诱导效应的方法,讨论了处于最外层和次外层聚电解质的离子化率的不同及其与聚电解质强弱的关系。该方法比红外光谱法和光电子能谱法更简便,可用于研究所有聚电解质的离子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