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中有五个最突出的数 ,即 1,0 ,i,π ,е ,这五个数是最具代表性的 ,是数学中的五虎将 .“1”是一切实数的出发点 ,通过它和自然数对可构造全体实数 ;“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是所有实数中唯一的中性数 ;“i”是虚数的基本单位 ,借助它可以完成从实数到复数的扩充 ;“π”是圆的周长与该圆的直径之比 ,称为圆周率 ,它是一个与圆的大小无关的量 ,它在数学和自然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有人戏称“不可一日无此君” .“е”是近代发现的超越数 (不是任何整系数代数方程的根的数 ) ,成为普遍使用的自然对数的底 .“1” ,“0”代表算数 ,“i…  相似文献   

2.
谢全苗 《数学通讯》2009,(11):50-52
“0”的发现与十进制记数法有密切关系,在二进制中顶“半边天”.“0”并不是“无”,有时却是“有”,而这个“有”常常被我们忽视,导致多少次因“0”马失前蹄,功败垂成.  相似文献   

3.
王进 《数学通讯》2024,(1):8-11+4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提倡学生开展“项目式”研究,“双减”政策强调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笔者将“微项目式”学习融合到作业设计中,通过设计恰当的问题来呈现“三会”素养,本文介绍基于“三会”素养的数学“微项目式”作业设计路径:“观”(观察生活)、“提”(提出问题)、“析”(分析策略)、“探”(探究问题)、“解”(解答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海 《中学数学》2014,(22):22-25
“2011版课程标准”把“双基”扩展为“四基”,希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除了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能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与此对应,由“两能”转化成“四能”.原来对能力的要求是“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思想的感悟和经验的积累仅仅依靠老师的讲解是不行的,更主要的是依赖学生亲自参与其  相似文献   

5.
欢笑专卖店     
《数学大王》2010,(3):29-29
天才儿童老师:小明,你用“果然”这个词造个句子。小明:先吃水“果”,“然”后再喝汽水……老师:不对,不对,不能将“果”与“然”两个字分开!小明:老师别急,我还没有说完,整个句子是——先吃水果,然后再喝汽水,果然拉肚子。  相似文献   

6.
沈辉 《中学生数学》2012,(11):30-30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出现了一批构思精巧、背景深划、情境新颖的优秀试题,让考生又“爱”又“怕”.通过对这些试题的研究发现,许多题目似曾相识,不少试题是对课本上例题、习题及以前高考试题进行改编、组合、加工和拓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刘冰 《数学通讯》2005,(12):9-10
对于特殊的几何体“球”和特殊的二次曲线“圆”,很多读者在解决与其有关的问题时总是无从下手.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两个难点有共同的特点———与“心”有关,都可以通过心(球心、圆心)解决.因为对于球、圆问题,我们要从“心”认识.下面读者和我一起体会球、圆问题的从“心”入  相似文献   

8.
以“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为例,从教学设计、教学理解、教学活动三方面,谈基于“三会”的课堂教学设计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0”、“零”、“○”的起源与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国际上通用的阿拉伯数码“0、1、2、3、4、5、6、7、8、9”来源于印度 ,“0”始出现于公元 9世纪末 .这套数码经翻译后传入阿拉伯 ,又于 1 3世纪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故亦称为印度 -阿拉伯数码 .0的发现与十进位记数法有密切关系 .中国自古 (大约公元前 5世纪以后 )以来就用算筹来记数 ,早就使用十进位值制 ,是世界上最早确立完善的十进位值记数制度的国家 .位值制必须有表示零的办法 ,例如 ,“1 2 3”这个数可摆成而要表示“2 0 6”这个数 ,中国用空一位来表示零 ,2 0 6表示作 .个位是零的数字也能表示出来 ,如“3 82 0”表示为 :,它不会…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寻求“最优化”的解题策略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可是,现实中“小题大做”、“大题繁做”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经常性地对解题策略进行研讨,避免“小题大做”,甚至实现“大题小做”,应该成为数学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1.
多“元”(二元及以上)问题既是高考的一个热点问题,又是学生学习中感觉较困难的问题.处理多“元”问题的核心是减“元”,因此如何减“元”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林相 《数学之友》2023,(11):36-39
结合省级公开课应用题教学设计过程的心得体会,浅谈高中应用题教学“三读两模”设计的具体做法,对解决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瓶颈问题加以感悟,从三个“注重”予以反思,期待让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3.
“再创造”相对于“原始创造”而言,它不是机械地去重复历史,而是指每个人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也就是说,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发现或创造出来。  相似文献   

14.
ClassIn平台的直播功能丰富,“空中课堂”资源优质且权威,教师可以借助ClassIn的各种功能,结合执教班级的学情,活用“空中课堂”资源,如可以增加互动环节,捕捉学生想到但“空中课堂”资源中未出现的“生成”资源,适当增加典型练习等,进而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备战中考.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数学》2009,(6):7-7
在考试时,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关于“存在”、“恒成立”的题目,它们似是而非,很让人头疼,下面通过具体实例加以区别,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珠算》2012,(6):44-49
从低调潜行到“首席忽悠”,2012,看知名CFO如何演绎变“化”财道。  相似文献   

17.
陈敬波 《数学通讯》2010,(7):68-68,70
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想把圆锥曲线问题解决得“更好”,必须克服“一念之差”的毛病,否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本文举几例,算是给同学们一个“温馨提示”!  相似文献   

18.
数学问题的求解过程,实际上是问题的转化过程,条件由“隐”转化为“显”,结论由“暗”转化为“明”,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也是求解数学问题的真实写照.本文所说的“改变”并非是这里的转化;而是将“此问题”改变为“彼问题”或是“此条件”改变为“彼条件”,这样一来,所求到的结论就可能是错误的.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9.
“导”是引导、诱导,教学中的“导”,其本质和核心是导学.它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师与生、生与生、教与学的辨证关系,把“教”变为“导”,以导促学,以导达思.“导”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自身的兴趣和天赋,召唤参与动机,激发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发挥教师的“导”,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因此“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  相似文献   

20.
如何求“过河”最值问题,一直是中学的一个难点.求解这类问题,笔者总结了一种方法——“水陆等效法”,易懂,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