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优化微波辅助水提醇沉法提取马齿苋多糖的条件,并探讨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微波辅助水提醇沉法,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应用响应面优化提取马齿苋多糖工艺,测定其在体外对DPPH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O-2·)的清除率及对果蝇体内SOD活力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 马齿苋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粉碎度60目、液料比V(mL)∶m(g)=32∶1、微波时间12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为6.31%.马齿苋多糖具有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活性,还可提高果蝇体内SOD活力,降低果蝇体内MDA含量.结论 响应面优化工艺合理可行,提取的马齿苋多糖具有一定的综合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以人工培育金线莲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液固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波功率、提取次数5个因素对金线莲多糖得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液固比、提取时间及超声波功率3个因素为自变量,金线莲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试验设计方法建立回归模型,以优化金线莲多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金线莲多糖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液固比30∶1(mL/g)、提取时间40 min、超声波功率240 W、提取温度60℃、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金线莲多糖得率为8.14%,与预测值8.19%的相对偏差为0.61%。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金线莲多糖对O2-·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其对O2-·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IC50分别为0.744 mg/mL、0.665 mg/mL。金线莲多糖和VC还原力随着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大,但VC还原力增加的速度均高于金线莲多糖,表明金线莲多糖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但抗氧化能力弱于VC。  相似文献   

3.
4.
研究冬瓜多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探究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功率对冬瓜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然后以正交试验确定其适宜提取工艺。通过对超声波辅助提取所提得冬瓜多糖的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进行测定,来表征冬瓜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时间及料液比对冬瓜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显著(P<0.05),超声波辅助提取冬瓜多糖适宜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0,超声波提取时间40 min,提取功率380 W,此条件下冬瓜粗多糖得率为13.15%,相比于热水浸提法,得率提高50%以上,提取时间缩短1/2。当冬瓜多糖浓度为5 mg/mL时,其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7.91%、99.64%、74.48%。超声波辅助提取能显著提高冬瓜多糖的提取效率,且冬瓜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复合酶法优化毛竹笋壳多糖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复合酶法提取毛竹笋壳多糖的最优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多糖得率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优化法对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进行优化,以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用Sevag试剂法对提取的多糖进行纯化,并对其单糖组成、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酶法提取毛竹笋壳多糖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复合酶添加量1.6%,酶解时间105 min,酶解温度51℃。在最优条件下多糖得率为1.98%,与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2.94%。主要单糖组分半乳糖醛酸、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的摩尔比为15.35∶32.82∶6.45∶39.13。采用体外抗氧化体系评价毛竹笋壳多糖的抗氧化效果,发现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能力均表现出一定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6.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安徽省黄山菊花菜多糖的提取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纤维素酶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影响因子,应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法进行4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以菊花菜多糖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并研究了菊花菜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菊花菜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为1.5%,液固比为40mL/g,提取时间为42min,提取温度为80℃,在此条件下,菊花菜多糖的得率可达3.94%。同时建立了酶-声波法提取菊花菜多糖的二次数学模型,对目标产物提取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菊花菜多糖体外清除·OH、ABTS·、DPPH·能力的IC_(50)值分别为76.23、112.25、102.86μL。且多糖样品量与各项抗氧化活性指标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7.
研究桑白皮多糖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以期为其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撑。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桑白皮多糖,设计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用硫酸苯酚法测定总糖含量,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还原糖含量,两者之差表示多糖含量。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比色法、羟基自由基(·OH)清除法、超氧阴离子(·O -2)清除法研究其抗氧化活性。 桑白皮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超声时间30 min,提取温度50 ℃,提取2次。桑白皮多糖对DPPH和·OH清除作用与质量浓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枸杞蜂花粉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以提取得率为考察指标,优化超声辅助提取枸杞蜂花粉多糖的工艺,并研究了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下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枸杞蜂花粉多糖的优化工艺为:料液比(g/mL)1∶25、提取温度90℃、超声功率240W、超声时间20min,多糖的得率为0.89%~0.91%,与预测值结果相符,表明模型拟合良好、优化工艺可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枸杞蜂花粉多糖有较好的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但FRAP值较低。研究结果可为枸杞蜂花粉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虎眼万年青粗多糖的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溶剂原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次数及提取时间对粗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L9(34))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溶剂原料比20 mL.g-1,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3h,提取4次。并通过对有机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清除活性评价粗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得到的粗多糖具有很高抗氧化活性,可以探索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药品或功能食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优化人参多糖(Ginseng Polysaccharide)的提取工艺,探讨人参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方法 应用水提醇沉法,在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分析法优化人参多糖的提取工艺,同时对人参多糖的总抗氧化能力(FRAP法)、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油茶叶茶多酚,并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曲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分析油茶叶中儿茶素类主要成分以及体外抗氧化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油茶叶茶多酚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40%、料液比1∶40、微波时间120s、微波功率400W,此条件下,茶多酚提取的得率为9.59%;油茶叶儿茶素类主要成分为EGC和EC,无EGCG、ECG及C;儿茶素类成分具有良好的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活性和较强的总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从油茶饼提取皂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导用有机溶剂法从油茶饼提取、纯化皂素的工艺,以及油茶籽皂素的主要技术指标的测定方法与测定结果。通过与国内外同类技术及产品的比较,说明油茶籽皂素的质量达到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低温对两种油茶的生理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油茶和湖南油茶为试验材料,研究在温度梯度下,两种油茶幼苗叶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油茶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等抗氧化物酶的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1)温度使两种油茶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有所下降,但影响不明显.(2)低温处理后,广西油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20℃时最高,湖南油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15℃时最高;两种油茶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在20℃时最高;广西油茶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在15℃时最高,湖南油茶过氧化物酶活性在10℃时最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实现油茶果实尺寸及大小分布的快速获取,提出一种基于相机拍摄的油茶果形状特征参数批量化提取方法。【方法】首先将采摘油茶果摆放于含刻度尺的背景板,利用相机快速获取油茶果图像并进行校正;然后利用Mask R-CNN模型对图像油茶果进行快速检测计数,根据生成的掩码采用椭圆拟合法统计油茶果特征参数(长轴长、短轴长、面积、周长)的像元个数;最后结合背景板刻度尺计算的像元大小,获取油茶果特征参数,同时利用实测值进行精度验证。【结果】Mask R-CNN模型的平均识别准确率和召回率分别为99.55%和91.19%,测度值为95.22%,满足用于统计油茶果形状特征参数的要求。对油茶果面积的估测精度最高,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999 0、10.75 mm2、14.88 mm2;其次为周长和长轴长,短轴长的估测精度最低,其R2、MAE、RMSE分别为0.864 7、3.15 mm、3.74 mm。【结论】该方法实现了油茶果采摘后的快速准确计数以及形状特征参数的批量化提取,可为大量果实特征参数的快速准确检测提供参考,为指导油茶果实分级和快速测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花粉直感效应对油茶种实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油茶花粉直感效应对油茶种实特征的影响,以油茶主栽品种‘长林3号'和‘长林4号'为母本,‘长林166号'、‘长林53号'和‘长林18号'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对不同授粉处理的当代杂交种实特征以及油脂脂肪酸组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林3号'和‘长林4号'两个母本品种在果实果形指数、鲜出籽率、单籽粒质量、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特征方面差异显著; 花粉直感效应对座果率、果质量、鲜出籽率、单籽粒质量和含油率影响显著,而果形指数和种子油脂主要脂肪酸组分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 果实性状座果率、果质量和鲜出籽率的相对花粉直感效应值(RX值)分别在-10.00%~81.14%、-46.15%~38.60%和-8.31%~19.29%之间变化,种子性状单籽粒质量和含油率的RX值分别在-24.63%~22.69%和0.30%~11.17%间变化,说明通过杂交授粉能提高种子含油率。可见,花粉直感效应对油茶果质量、单籽粒质量、鲜出籽率的影响并不都是向着优于亲本的方向转化,其效果受亲本因素的影响较大; 杂交座果率是油茶品种配置栽培中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该研究中‘长林3号'的适宜配置授粉品种为‘长林53号'和‘长林18号',‘长林4号'的适宜配置授粉品种为‘长林53号'和‘长林166号'。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个有代表性的油茶林分,对其果实发育关键时期(果实膨大期和油脂转化期)的油茶叶片采用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进行矿质营养元素分析.研究表明:1)果实膨大期油茶叶片N、P、K、Fe、Zn、Cu、Mn的适宜含量分别为(14.013±2.612)g·kg、(0.782±0.131)g·kg、(5.511±1.086)g·kg、(195.350±90.536)mg·kg、(23.300±3.931)mg·kg、(10.000±3.496)mg·kg、(2 921.400±1 172.529)mg·kg,且该时期叶片中各矿质元素含量与处于油脂转化期的叶片中各对应矿质元素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2)相关分析发现果实膨大期、油脂转化期油茶叶片中各矿质元素之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其中Fe与K在2个时期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而Fe与Mn、Fe与Zn、K与Mn仅在果实膨大期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N与Fe、P与Mn仅在油脂转化期存在相关关系.3)在供试油茶林分中,丰产林植株对Mn、Fe等微量元素的需求最为强烈; 低产林植株对N、P、K等大量元素的需求较高.丰产林的养分不平衡指数(NII)均值均低于对应时期的低产林,表明低产林中油茶植株体内各矿质元素更为不平衡,是导致其低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油茶组织培养过程中防止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油茶为试验材料,对其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的发生及防止措施作了探讨,结果表明:褐化发生程度与培养温度、培养基中激素浓度和无机盐含量等因素有关;较高的培养温度、培养基中较高浓度的无机盐、较高浓度的激素及木质化程度高的外植体都会促进褐化的发生;培养基中加入吸附剂能有效地抑制褐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油茶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茶品种大别山2号和赣兴46为试验材料,利用Me5Em8正反向引物组合进行了SRAP-PCR反应体系的L9(34)正交试验,采用正交设计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对影响SRAP反应的Taq聚合酶、Mg2+、dNTP和引物浓度进行分析,并对模板DNA浓度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SRAP-PCR 20 μL反应体系的最佳组合为: Taq聚合酶1.20 μmol/min、Mg2+浓度125 mmol/L、dNTP浓度0.15 mmol/L、Primer浓度0.60 μmol/L、模板DNA含量60 ng,并含有2 μL 10×buffer(Mg2+ free)。各因素对油茶SRAP-PCR反应的影响大小依次为:dNTP、 Mg2+ 、Taq聚合酶、Primer。  相似文献   

19.
为选育玉屏当地油茶优良无性系,对玉屏自然生长群体的油茶果实性状进行了通径和聚类分析。主要果实性状因子对产量的通径分析表明,单株产油量的通径系数为0.867,单株干籽重的通径系数为0.413,鲜果含油率的通径系数为-0.121,单株总果数的通径系数为-0.260。四者对单株鲜果产量的直接影响力为:单株产油量 > 单株干籽重 > 鲜果含油率 > 单株总果数。聚类分析表明,自然群体52个个体可划分为两个类群,I类具有高产高含油量特性,II类具有低产低含油量特性。II类可分为IIa和IIb两个亚类群,各亚类群中干籽含油率相近的无性系多归在同一亚亚类群中,说明干籽含油率是油茶果实表型性状中最重要的分类性状。研究结果可为玉屏油茶自然群体种质资源分类以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油茶是我国特产的世界著名的食用与工业油料树种。油茶在我国18个省、市、自治区有栽培分布,栽培分布范围广,品种资源丰富,结实早,产量高。南方山区丘陵的农民都有油茶生产经营习惯,栽培技术规范齐全。将油茶作为生物质能源树种栽培利用,对于开发我国生物质能源,提高我国能源自给能力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