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相比,发光电化学池(LEC)的器件结构更加简单,可以采用高功涵金属作为电极,因此在照明领域和移动设备终端显示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与其相关的研究与开发越来越受到科学界的重视.基于离子型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发光电化学池,由于具有不需要额外添加离子型导电材料和可以充分利用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的优点,受到业界广泛关注.与其它离子型过渡金属配合物相比,离子型铱配合物具有发光效率高、光学稳定性好以及发光颜色容易调节等优点.综述了近10年环金属铱配合物在发光电化学池中的应用,重点对离子型铱配合物在发光电化学池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并对环金属铱配合物在发光电化学池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周丽霞  刘淑娟  赵强  凌启淡  黄维 《化学进展》2011,23(9):1871-1882
基于离子型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发光电化学池在信息显示和固体照明方面极具应用前景,因此其相关材料的设计、开发和器件性能的提高等工作在近几年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在各类离子型过渡金属配合物中,离子型铱配合物由于发光效率高,发光颜色容易调节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离子型铱配合物在发光电化学池中的应用进展,重点评述了不同发光颜色的发光电化学池的制备和器件的高性能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基于离子型铱配合物的发光电化学池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金属-有机配合物材料基于其结构种类多样性及发光性能可调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安全防伪、信息存储、智能传感、显示装置、白光照明等领域。本综述详细介绍了单组分金属-有机配合物在白光发光领域内的研究进展。按照Au (Ⅰ)/Ag (Ⅰ)/Cu (Ⅰ)配合物、Zn (Ⅱ)/Cd (Ⅱ)配合物、Eu (Ⅲ)和Tb (Ⅲ)共掺杂Ln (Ⅲ)配合物、染料掺杂配合物、其他主族元素/过渡元素/镧系元素掺杂/多元素掺杂配合物5个类别对配合物结构特点、发光机理、白光发光组成、白光性能指标进行分析,归纳不同类别配合物白光发光材料的构筑策略,总结金属-有机配合物材料作为白光候选材料具备的优势,并从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2个方面提出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以期早日实现金属-有机配合物发光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金属阳离子在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生命科学和环境检测领域,对这些金属阳离子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有着重要的意义.磷光重金属配合物以其优异的光物理性质在金属阳离子检测领域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如大的斯托克斯位移可以很容易区分激发和发射,长的发光寿命可使用时间分辨技术与背景荧光信号相区分以提高检测的信噪比和灵...  相似文献   

5.
金属-有机配合物材料基于其结构种类多样性及发光性能可调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安全防伪、信息存储、智能传感、显示装置、白光照明等领域。本综述详细介绍了单组分金属-有机配合物在白光发光领域内的研究进展。按照Au(Ⅰ)/Ag(Ⅰ)/Cu(Ⅰ)配合物、Zn(Ⅱ)/Cd(Ⅱ)配合物、Eu(Ⅲ)和Tb(Ⅲ)共掺杂Ln(Ⅲ)配合物、染料掺杂配合物、其他主族元素/过渡元素/镧系元素掺杂/多元素掺杂配合物5个类别对配合物结构特点、发光机理、白光发光组成、白光性能指标进行分析,归纳不同类别配合物白光发光材料的构筑策略,总结金属-有机配合物材料作为白光候选材料具备的优势,并从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2个方面提出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以期早日实现金属-有机配合物发光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手性席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可以高效催化烯烃不对称环氧化反应,因此其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一直以来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较详细地综述了最近十年来合成的手性席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及其对烯烃环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新型的对称和非对称salen型配体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应用,分析探讨了手性席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作为催化剂的优缺点、催化机理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小分子铱配合物及其电致发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磷光金属配合物可以同时利用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发光,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理论内量子效率达到100%,突破了25%的极限。因而以磷光金属配合物为发光材料制成的器件备受关注。在这些金属配合物中,铱配合物由于具有较强的发光特性、发光波长可调性、较好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以及能够形成便于蒸镀的中性分子,而成为最有应用潜力的电致磷光材料。本文综述了近几年铱配合物磷光材料在分子设计与合成方法、发光机理及器件构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特别介绍与讨论了磷光铱配合物的两种发光机理,即基于同配体铱配合物或异配体铱配合物的主配体到中心金属离子的电荷转移三线态(3MLCT)发射和基于异配体铱配合物的辅助配体三线态(3LC)发射。根据反应条件的差异,归纳总结了合成铱配合物常用的4种方法以及合成fac式和mer式的铱配合物的方法。还根据材料的发光颜色及其电致发光的不同,对磷光铱配合物材料进行了分类与讨论。此外,简要介绍了用于器件制作的主体材料。最后,展望了金属有机配合物电致磷光材料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今后磷光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有机/金属有机力致发光材料因具有外力作用诱导产生发光的独特性质,其在冲击力、应力、张力或压力等作用力的传感以及显示、照明及成像等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近年来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综述了自1980年以来的有机/金属有机力致发光材料(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材料、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材料、纯有机小分子材料和纯有机聚合物材料)和发光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有机/金属有机力致发光所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金属-配体间的配位作用是超分子化学中最重要的相互作用之一,寡聚吡啶配体可以与许多过渡金属离子配位,形成具有独特磁、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因此联三吡啶配体过渡金属配合物性能研究引起化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综述了联三吡啶配体及其衍生物的组装策略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光化学与光物理性能,包括单极、二极及多极配体以及由这类配体组装得到的各种拓扑结构的单核、多核过渡金属配合物,如线型金属寡聚物、金属聚合物、金属大环化合物、有机金属树枝状化合物等,并介绍这些配合物在该领域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类特殊的发光材料,稀土配合物是全彩平板显示器件中理想的发光材料之一,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重要的地位,因而最早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新型稀土铕、铽配合物的设计合成与基于稀土铕、铽配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的设计优化,总结了优化稀土配合物电致发光性能的几种常用途径,进而着重介绍了稀土铕、铽、钆配合物作为敏化剂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新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稀土配合物作为敏化剂的应用能够实现稀土配合物与过渡金属配合物的优势互补,大幅提高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综合性能,为新型高性能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四氢呋喃中加入金属卟吩、 强碱(无水氢化钠)和金属盐MXn(M=Cu, Ni, Pd), 合成了细菌卟吩的5种过渡金属配合物, 该方法减少了反应时间, 提高了反应产率.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 核磁共振氢谱、 质谱等方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并研究了其光学性质. 结果表明, 细菌卟吩在近红外区有明显的吸收峰, 且具有较高的强度, 相比于细菌卟吩配体, 金属配合物吸收光谱中的Qx和Qy带均发生了明显的红移. 细菌卟吩配体与锌配合物具有发光性质, 为Qy(0,0)荧光, 而铜、 镍等金属配合物并没有检测到荧光峰.  相似文献   

12.
以2-乙氧羰基-6-(2-苯并咪唑基)吡啶为配体,通过液相反应合成了其与氯化锌的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它的发光性质。结果表明,在360nm紫外光激发下,固体配合物能发射出较强的蓝色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为440nm,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质和较高的热稳定性,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荧光光学材料。  相似文献   

13.
过渡金属膦配合物在有机合成和催化反应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大量含膦杂原子配体被设计合成, 利用其特定的配位能力, 和过渡金属配位成过渡金属膦配合物, 并测试其对特定有机化学反应的催化性能. 硅氢加成反应是有机硅化学中的重要反应, 多种过渡金属包括铂、钯、铑、钌等的膦配合物对于硅氢加成反应均有催化活性. 综述了近几年来过渡金属膦配合物在硅氢加成反应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4.
许多金属配合物具有杀菌、抗病毒和抗癌的活性,在医疗卫生等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其生物活性机理也得到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虽然一些过渡金属配合物也在防止海洋微生物附着方面得到应用,但是专门从配位化学和生物无机化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总结分析的研究还未见报道.以配体的不同类型对这类过渡金属配合物进行分类,简介了其用于防海洋微生物附着的实验室研究和实际应用情况,并对未来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由于d~8和d~(10)过渡金属具有配位不饱和性,其独特的电子结构以及易形成金属-金属键使其表现出特殊的光物理化学特性.而发光小分子的光学性质可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进行调控.为进一步探索主客体作用对d~8和d~(10)过渡金属配合物光学性质的影响,选择了葫芦[n]脲(CB[n], n=5~8, 10)大环主体家族中具有最大空腔的成员葫芦[10]脲(CB[10])作为主体,通过紫外、荧光、核磁和质谱等表征手段,研究了这类水溶性平面型过渡金属配合物进入主体空腔后的光物理性质的变化.研究表明, CB[10]的空腔可容纳多个Pt(II)配合物分子,通过增强客体分子间的π-π相互作用,拉近了金属原子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其在水相中表现出金属-金属相互作用的特性. Ir(III)配合物与CB[10]识别后,表现出激基缔合物的光谱特征.此外,水相中具有较强金属-金属相互作用的Rh(I)配合物在进入CB[10]空腔后,其金属-金属相互作用被破坏,可归因于1∶1主客体配合物的形成.此研究将主客体化学引入到d~8和d~(10)金属的光物理特性调控中,将进一步拓展过渡金属配合物在更广领域的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6.
马雪璐  李蒙  雷鸣 《化学学报》2023,81(1):84-99
多核过渡金属配合物作为一类广泛应用的均相催化剂,其设计灵感往往来自天然酶的多金属活性位点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目前,三核金属配合物作为活化小分子的多金属催化剂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深入理解三核过渡金属配合物在催化反应中作用特点,对近年报道的代表性三核过渡金属配合物按金属中心进行分类,并对配体环境形成特点及催化应用进行综述.从金属中心出发,讨论了三核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特征;从配体环境出发,总结了关联三个独立的金属位点的配位环境特征;在催化应用方面,重点综述了三核过渡金属配合物在涉及特定化学键活化反应的催化作用机制,最后对三核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催化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董璐  郑春英  周培  施如菲  李晖 《化学学报》2014,72(9):981-1000
主族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是配位化学的重要主题之一. 相对于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配合物而言, 主族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比较薄弱, 其主要原因在于: 主族金属的闭壳层电子层结构、有限的价电子数和较少的氧化态等特点, 使得主族金属与有机配体的相互作用较弱, 作用模式较为单一. 但近年来, 随着合成技术与分析检测技术的不断提升, 具有新颖结构并具有与过渡金属配合物相似的优良性能的主族金属配合物也不断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作为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元的氨基酸是一类良好的功能配体, 主族金属氨基酸配合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也是化学、生物、医药和材料等众多学科领域中的共同的基本问题. 解决基本问题的一个切入点可能是研究这些新型主族金属氨基酸配合物的分子结构与物质结构. 因此, 本工作基于2000年以后发表的主族金属氨基酸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从X射线晶体学的研究视角, 分析了新型的主族金属氨基酸配合物的结构多样性, 包括当前热门的MOF类的结构; 综述了主族金属氨基酸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展望了未来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 提出了以功能为导向系统地开展主族金属氨基酸的配位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研究思路. 谨以此文献给2014年国际晶体学年.  相似文献   

18.
后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乙烯齐聚与聚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乙烯齐聚和聚合研究,不仅拓展了后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应用 ,而且为探求烯烃聚合催化剂提供了新机遇,成为当前催化研究中的热点课题.本文综述了后过渡金属铁、钴、镍配合物催化乙烯齐聚和聚合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朱诗敏  黄鑫  韩勰  刘思敏 《化学学报》2022,80(8):1066-1070
由于过渡金属配合物具有独特的光物理化学性质而被广泛研究. 其中Pt(Ⅱ)配合物发生组装时会因Pt(Ⅱ)-Pt(Ⅱ)之间的距离不同而显示不同的荧光特性, 而主客体相互作用可以影响发光小分子的排列及组装. 为进一步探究主客体相互作用对Pt(Ⅱ)配合物发光性能的影响, 设计合成了不同取代的N^C^N型Pt(Ⅱ)配合物, 研究了大环主体葫芦[10]脲(CB[10])对这类配合物的识别作用及包合物的光谱性质. 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证明CB[10]可与配合物以1∶2的比例结合.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分析表明主客体作用对该类金属配合物光谱性质有较大影响, 所形成的主客体包合物的磷光寿命及量子产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 CB[10]可通过包结两个Pt(Ⅱ)配合物分子, 拉近铂原子之间的距离, 增强该类配合物在水相中的Pt(II)…Pt(II)相互作用和π-π相互作用, 实现水相中的长寿命磷光发射. 同时, 主客体作用对这类金属配合物的力致变色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汞广泛存在于各类环境中,全球发展了较多类型的汞荧光分子传感器.相比有机传感器而言,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具有立体结构丰富,水溶性好,Stokes位移大,选择性强和灵敏性高,发光寿命长以及生物毒性小等优点.而基于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还具有可调的孔径结构和丰富的官能团种类,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