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温培娴  丁伟 《化学教育》2020,41(7):96-100
中学阶段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硫气体的品红溶液分为酸性品红和碱性品红2种。通过设计集演示、对比于一体的绿色环保二氧化硫性质实验装置,优化实验条件,探讨了酸性品红和碱性品红与SO2、酸碱反应的性质差异及褪色机理,并提出鉴别酸性品红和碱性品红的简便办法。  相似文献   

2.
王旭斌  方大学 《化学教育》2020,41(13):101-104
借助创新实验装置,进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火柴头火药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而部分褪色的平行实验;借助色度传感器,建立梯度浓度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光度与浓度的标准曲线,得出平行实验中一定体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前后的浓度差,依据反应关系,分别算出火药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的质量,从而得出火柴头火药中硫的平均质量分数为6.03%。  相似文献   

3.
游建军  孔鹤峰 《化学教育》2008,29(10):47-47
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还原性、氧化性和漂白性,这些性质在新课讲授中都要通过实验验证,因为二氧化硫以及相关药品有毒,实验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教室环境污染,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鉴于此,我对二氧化硫性质实验进行了改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1问题的提出现行高二化学课本(人教版)中苯与溴反应的演示实验笔者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实验时由于溴易挥发,有剧毒,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了师生健康。(2)反应不易控制。由于反应物和催化剂一次加入,反应比较剧烈,不易控制反应速率。(3)产品不易检验。生成的气体中混有一定量的溴蒸气,造成对HBr检验的干扰。鉴于此,笔者从师生身体健康和教学效果出发,对本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2实验用品2mL液溴,4mL苯,CCl4液体,AgNO3溶液,10%NaOH溶液,提拉式铁丝网,脱脂棉,20×200mm、18×180mm具支试管各1支,U型管,试管,橡皮塞等。3实验装置1苯和…  相似文献   

5.
贵刊1987年第3期刊登的“鉴别 Fe~(2+)离子和 Fe~(3+)离子方法14种”一文,有几处不妥的地方,提出一点看法,以便商讨。一、二氧化硫法将 SO_2分别通入含 Fe~(2+)和 Fe~(3+)的溶液中,该文所叙述的现象和反应方程式,是错误的。1.从实验的角度讲,将 SO_2通入含 Fe~(2+)的溶液中并无浅黄色浑浊出现。为此,我又作了专门的验证实验,发现溶液中既无硫沉淀,也无 FeSO_(?)沉淀,(因溶液绝对呈酸性。)溶液也未呈褐黄色。2.从理论上讲,依电极电位(酸性介质):H_2SO_3+4H~++4e(?)S↓+3H_2OE~0=0.45伏Fe~(3+)+e(?)Fe~(2+) E~0=0.770伏显然,E~0H_2SO_3/S E~0Fe~(3+)/Fe~(2(?)),说明在酸性条件下,只能是 Fe~(3+)将 S 氧化为 H_2SO_3,而不  相似文献   

6.
基于在硫酸介质中二氧化硫对溴酸钾氧化亚甲基蓝(MB)褪色具有抑制作用,建立了抑制褪色光度法快速测定啤酒中微量二氧化硫的方法。在25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1mol·L~(-1)硫酸溶液、2×10~(-4) mol·L~(-1) MB溶液、0.1mol·L~(-1)溴酸钾溶液和经氢氧化钠和硫酸处理好的样品溶液,于50℃水浴中加热3.0min,在660nm处测量该体系的吸光度A及空白样品体系的吸光度A_0,计算吸光度差值ΔA(ΔA=A-A_0)。结果显示,二氧化硫的质量浓度在0.04~0.4mg·L~(-1)内与ΔA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0.001mg·L~(-1)。对实际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6.5%~101%,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1)为1.8%~2.8%。用该方法分析熟啤和生啤,将得到的测定值与国家标准方法 GB 5009.34-2016的进行了比对,相对误差为-1.5%~2.0%。  相似文献   

7.
采用无氧化剂化学发光体系对空气中二氧化硫进行定量测定。用0.06%碳酸钠溶液作为吸收剂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该吸收液与酸性的罗丹明6G-吐温80溶液相遇时,会产生强烈的化学发光信号,根据光信号的大小可定量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工作曲线线性范围为5.0×10~(-7)~1.0×10~(-4)mol·L~(-1),检出限为1.0×10~(-7)mol·L~(-1)。对浓度为1.0×10~(-5)mol·L~(-1 )的亚硫酸钠溶液连续测定5次,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8%。该测定方法用于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蒯世定 《化学教育》1982,3(2):50-50
现行初三《化学》课本第四章第二节指出氯气具有漂白性;高一课本第一章第二节又详细介绍了二氧化硫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实验;第六章第二节中又指出活性炭和木炭也能脱色。为了区别氯气、二氧化硫和活性炭的漂白,在教学时可增做下列实验: 【实验1】在碱性品红溶液里通入氯气,片刻红色溶液褪为浅黄色或无色,加热退色后的溶液,无明显变化。也可以在品红溶液里加入新制备的氯水,会得到同样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张秀球  汪荣新 《化学教育》2014,35(15):74-75
品红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在微型实验中,灵敏性不是很理想,二氧化硫用量较多。依据绿色化学思想,寻找一种灵敏性更好的试剂替代品红溶液,以便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实验。经过多次实验证实,酸性桃花汁是一种比品红溶液颜色鲜艳且灵敏的试剂,解决了相应的问题,并且其本身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与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魏冰 《化学教育》1992,13(1):35
化学教学中的演示实验不仅能说明重要的化学原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本文介绍的演示实验由两部分组成,即氨喷泉和化学发光实验。利用氨喷泉的虹吸作用,可以把这两个实验组合起来而成为一种发光的氨喷泉实验。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通过“T”型管把一个倒置的圆底烧瓶和混合后能产生化学发光的两种溶液(溶液A和溶液B)连在一起。当少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