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学段所学习的对称,不仅仅是数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的思想观念和方法,而且对称形成一种普遍存在的对称文化,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称又是一种重要的美的元素,是人们在设计图案时重要的思维素材,在很多美丽的图案中渗透着对称美,因此,对称是流淌在大众文化产品中的最为活跃的因素.揭示这些图案对称的特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相似文献   

2.
李红春 《中学生数学》2014,(3):F0004-F0004
引例:从集合{1.2,3,…,10}中任取三个不同的数构成等差数列,求构成的等差数列的个数.  相似文献   

3.
大家知道,数学中有许多问题有着和谐的对称美,如等差数列{an}的前n项顺序和与逆序和相加,由此巧妙地得到前n项求和公式.解题中如果能善于挖掘与利用这种和谐对称美,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配以对偶这种解题技巧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  相似文献   

4.
5.
王浩  吴国庆 《数学通讯》2023,(15):44-46
本文以2023年武汉市二月调考数学卷第24题为例,先分析试题的解法,再对试题进行探究,不仅延伸了试题的结论,还验证了结论的一般性,从而展现了数学的统一之美.  相似文献   

6.
文[1]中,徐全德老师对2013年湖北高中竞赛解几试题进行了简证并对该问题作了推广和引申.我看了很受启发,也对这道试题进行别证,并给出其逆命题,供大家一起学习.  相似文献   

7.
翟洪亮 《数学通报》2012,51(1):47-50
1 问题背景在新课标中对异面直线的教学要求不高,只要求学生在借助长方体模型,在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基础上,抽象出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定义.但是近年对有关异面直线问题的考查成为高考试题中的一个热点,考查问题的难度也有所加大,如:试题1 (2004年北京高考理科第4题)如图,在正方体ABCD-A1 B1 C1 D1中,P是侧面BB1C1C内一动点,若P到直线BC与直线C1D1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  相似文献   

8.
以中考真题为例,赏析近年来出现的正方形网格作图试题,感受试题形式和内涵,思考这些试题的切入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抛物线复习中,遇到了下面的试题,通过该试题的基本解、别解与变式的探究,可见该题为一道优质的试题,现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湖北高考数学试题的一个亮点是把课本上的例题、练习、习题、复习参考题加工改造为高考题,理科试题有100分左右的题来源于教材.充分体现了引导中学数学教学关注课本、跳出题海的命题指向.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以来,各地中考试题中不断出现一类新题型,这类题型设计角度新颖、解答灵活多样,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称之为"新定义"试题.求解这类试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新定义,并用此定义为依据,综合  相似文献   

12.
13.
李红春 《数学通讯》2012,(Z4):90-92
一道好题,总能引起我们思想的共鸣,2012年湖北高考卷文、理科第21题便是一例.该题入口宽、区分度高、内蕴厚重,结论深刻,较好的实现了对解析几何的考查功能.  相似文献   

14.
洪汪宝 《数学通讯》2012,(Z2):98-105
在各地2012年高考复习备考的模拟试题中,出现了大量新颖题,本文精选部分试题,供大家参考.题1(北京市东城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已知M是由满足下述条件的函数构成  相似文献   

15.
例1(出自多个资料)抛物线y2=2px的一条弦所在直线方程是y=2x+5,且弦的中点的横坐标为-2,求此抛物线的方程.  相似文献   

16.
下面是2009年湖北卷(理)第20题:过抛物线y2=2px(P〉0)的对称轴上一点a(a,0)(a〉0)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M、N两点,白M、N向直线l:x=-a作垂线,垂足分别为M1、N1.  相似文献   

17.
一、试题及解析已知抛物线x^2=ay(a〉0)的准线l与y轴交于点P,若l绕点P以每秒π/12弧度的速度按逆时针方向旋转t秒后,恰与抛物线第一次相切,则t=_________.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给出2010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广东省预赛解答题第3题的一个另证.题目设非负实数a,b,c满足a+b+c=1,求证:9abc≤ab+bc+ac≤1/4(1+9abc).  相似文献   

19.
高考试题中的阿基米德三角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题1(2005年江西卷,理22题):如图,设抛物线C:y=x~2的焦点为F,动点P在直线l:x-y-2=0上运动,过P作抛物线C的两条切线PA、PB,且与抛物线C分别相切于A、B两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