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题讲评课中,教师常常会"就题论题",这样势必造成教师觉得平淡,学生感到乏味,与新课程理念相悖.如果教师能用心挖掘,进行适度"借题发挥",不仅可以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新课程理念得到有效的落实.  相似文献   

2.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场所,高中数学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始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广泛的思考,特别是课程改革以来,这方面的探索更为深入.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促进学生合作交流等成为今天课改课堂的追求.然而,学习最终还是学生个体的事情,课堂上最为关键的是学生的主动学习.这种主动表现在学生"想学",他有学习的欲望,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这方面,许多文章都作了探索.但这只足"主动性"的一个方面.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在每节课开始时(或者一个内容学习的起始阶段),只要教师引发得当,学生的学习欲望足可以激发的,而且在今天的情形下(我校是江苏省四星高中),绝大多数的学生是想学习的.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王国里,住蔷一对亲兄弟"数老哥"与"形老弟",他们本来形影不离,亲密无间,可就在前些时候,教学王国的一些居民风言风语地说他们不是亲兄弟,说他们之间根本就设有什么关系,数就是数,形就是形.听了这些流言蜚语,"数老哥"与"形老弟"受不了,相互之闻竟然猜疑起来,好长时间都不来往.  相似文献   

4.
"意外"一词在人的心理上,往往与"危险"或"失误"相联,如交通意外、手术意外等.但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意外"却是大家所期望,并经过努力才能获得的,它给我们带来惊喜,令人振奋.有时学生冒出来的想法是很令人"意外"的,用四个字概括就是"不可小视",这样的"意外",我们能不期待?以下就两则教学案例谈谈笔者对意外生成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酷"铺地锦"     
在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计算过程中的乘法、加法的进位极易出错.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少进位,把笔算乘法算正确呢? "铺地锦"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有一些数学竞赛试题中"隐含"着重要条件.这些"隐含"的条件往往就是"题眼".若能挖掘出这些"题眼",便能简捷地解决出问题.下面对这方面的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究,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隐含"字母的取值范围例1 已知实数a满足|a-1994|+(a-1995)~(1/2)=a,那么a=19942=____. 简析 由二次根式的定义,题目中隐含着a-1995≥0,因此a≥1995,由已知,得  相似文献   

7.
1 引言 所谓"七桥问题"指的是18世纪的哥尼斯堡城(Konigsberg)中出现的一个问题,那里有七座桥(图1),当时的居民热衷于一个难题:一个散步者怎样能够一次不重复地走遍七座桥?这里所说满足要求的走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不重复",就是一座桥只能走一次:第二是"走遍",即每座桥都要走到.  相似文献   

8.
解决问题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寻求简捷的解题方法.但有时在复习时故意呈现个别有特色、有一定价值的"繁"法,也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使我们巩固"双基",进一步领悟数学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数学“问题性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为课堂教学的起点 ,通过师生共同整合、选择、确定待解决的问题 ,以及把待解决的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不断转换、分解成学生“现有发展区”内的问题加以解决 ,让学生始终处于“问题情境”之中 ,最后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和对探索新问题的期待结束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课题组为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活动 .本文是问题性教学的一个课例 .1 设置情境怎样引导学生走上“发现之路” ?由于学生有比较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以及显示欲 ,所以精心设计的情境能激起学生发现的欲望…  相似文献   

10.
吴一新 《中学数学》2012,(11):33-34
杰出的战士最让人们称道的特质就是智勇双全、有勇有谋.若有勇无谋,则成了莽夫;若有谋无勇,则成了懦夫.用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就构成了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素养——数学胆略. 一、胆略 我国竞技体育第一个世界冠军、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有句经典箴言:"人生能有几次搏!"拼搏依靠的什么?依靠的就是"胆"和"略",须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与智慧谋略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1.
黄安成 《数学通报》2008,47(1):49-52
数学被誉为"创造的科学",那么数学教师就应该是创造性职业,他们的工作就应该是充满创造性的劳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有一篇论述"教师倦态"的文章认为:教师倦态主要归因于教师工作的低创造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情感缺乏.  相似文献   

12.
1问题的提出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通过问题情境来提出问题,情境与问题融合在一起,问题是教学设计的核心[1].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促进学生的创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存在若干隐性的误区,之所以称之为"隐性",是因为这些问题情境貌似合理,而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顺利开展,但其背后却隐含着诸如缺乏问题导向、脱离认知起点、暗藏逻辑硬伤等遗憾和不足.本  相似文献   

13.
<正>大多数学问题,都条件明确,目标明晰,但有些问题却条件非常少,甚至"零条件",所以挖掘"隐含条件"就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前提和关键所在.例一条件具体圆周上均匀分布着12个点,从中任取3个,恰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概率是多少?思路分析欲使三点构成直角三角形,需其中两个点是直径,即两点关于圆心对称,而12个点中,关于圆心对称的有6对,取其中一  相似文献   

14.
命题者为了试图从卷面上对学生较高层次的思维水平进行考察,在拟制试题时往往要精心设置一些"陷阱".一般地,尽管数学试题中的"陷阱"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千姿百态",但若认真剖析一下,我们就会发现:数学试题中常见的"陷阱"主要有三种类型,即知识性"陷阱"、思维性"陷阱"和心理性"陷阱".以下我们将通过几个实例来分别加以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5.
"顺序"是区别排列、组合问题的关键词,这使得一些同学认为只有排列才有顺序,殊不知在解答排列、组合问题时,若用分步计数原理解答,分步时也带来"顺序",请看下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16.
如果有这样一则宣传"万能解题器"的广告:"高科成果,绝对有效.智能电子,解除烦恼.使用简便,头上一套.所有难题,一概报销.从速购买,限量营销".你相信吗?决不会有人相信!"子虚乌有,胡说八道,骗钱广告,谁都知道!"是的,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世界上永远也不可能发明和制造出所谓的"万能解题器"!数学题的解答,依靠的永远是勤奋加智慧!若说有"万能解题器",那只能是装载着扎实"双基"、具有过硬心理品质、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各种思想方法的人的大脑.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念的转变,绿色已经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一种颜色.当然本文所说的"绿色"并不是指具体的色彩,而是指一种意蕴和心理的色调.即使将学校内外都涂上绿色,全部空地都种上花草树木,也不能称其为"绿色学校",所实施的教育也不能称为"绿色教育".  相似文献   

18.
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同学们会看到蜜蜂在花丛中采集花粉与花蜜.蜜蜂在采集花粉前,先得派出少数"侦察兵"去寻找开花泌蜜的植物群.同学们猜一猜,当"侦察兵"发现花丛后,是怎样将消息告诉同伴的呢? 秘密就是:一种特殊的舞蹈.  相似文献   

19.
1 问题提出 数学中有许多"规定",可为什么这样"规定",教科书上常常由于多种原因而保持沉默,但面对学生的追问,教师常陷入两难境地:数学上的许多规定都有深刻的背景和理由,由于认知的关系,有时候不可能给学生讲清楚,回答这是规定又伤害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规定"的讲解,大多采取快速通过,唯恐引起学生的注意.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学生越来越不满足这样的现状,笔者的调查[1]表明数学外表的"冷漠"与"不讲道理"是导致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纵观近年全国高考试题和各省市高考模拟试题,数列一直是创新改革题型的"试验田",一些新定义型数列频频出现,这些新定义型数列是考查学生迁移和探究能力的极好素材,具有很好的区分和选拔功能.下面再给出一种独具魅力的新数列--"等方差数列",同时结合典型例题加以剖析,旨在探索题型规律,揭示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