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教学内容。本文从演示实验的演示目标、演示策略、演示过程中的教师指导用语等方面对演示实验的教学设计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选择2012级和2013级化学高师生为实验对象,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教学干预即采用模型辅助教学,对照组按照正常教学安排进行。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实验演示技能及其各个环节上的进步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模型辅助教学有效地促进了化学高师生实验演示技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演示实验在物理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实例,对如何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物理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议。利用演示实验辅助物理化学课堂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多现象演示实验”就是一个演示实验出现几种可观察的现象,例如,在做NH3的喷泉实验时,伴随发光和喷烟现象。多现象演示实验数目不多,大多集中在颜色的变化范围内,即同一演示实验出现不同颜色。笔者查阅了有关国内外文献[1,2],结合自己的实践,总结了采用组合设计法来设计多现象演示实验。1 组合设计法的思路顾名思义,就是将产生单一实验现象的装置,通过改进组合到同一演示实验装置中。现以两个实验来说明。NH3的喷泉喷烟实验。将NH3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装置(如下图Ⅰ)跟NH3与HCl反应出现白烟实验装置(如下图…  相似文献   

5.
吴刚明 《化学教育》2008,29(4):63-64
结合教学实践研讨了通过多种渠道改进演示实验,发掘、用好演示实验,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杨玉峰 《化学教育》2013,34(3):55+57
针对中学化学溴乙烷消去反应演示实验教学存在实验条件下反应复杂、演示实验反应方程式的表达与事实不符、实验现象易误导学生3个方面的问题,阐述了由于中学生思维方式和知识水平的局限,中学化学中溴乙烷消去反应内容的教学不宜采用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7.
王建平 《大学化学》1993,8(3):39-40
直观、具体、鲜明、形象的课堂演示实验,不仅可以生动地说明要花费许多口舌方可讲明白的理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对高师学生以后在工作中进行演示实验教学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近年来,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我紧扣教材设计了一些与有机化学实验课不重复,简便易行,费时少,现象明显,可以说明一些问题的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8.
改进演示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成坤 《化学教育》2001,22(4):41-42
演示实验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现行人教版中学化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初中80个、高中102个,加上选做实验共计200多个。据悉,人教社编的高中新教材,演示实验还会加强,以便更有针对性和教育性。  相似文献   

9.
朱怀义 《化学教育》2008,29(11):65-66
丰富多彩的课堂演示实验,对理解知识、探究原理、凝聚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无疑是非常明显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演示实验?现结合教学案例,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邓海燕 《化学教育》2022,43(15):95-97
设计了一个全新的电解水演示实验,将太阳能电池、电解水制氢、氢氧燃料电池一体化构成一个整体的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系统了解与氢相关联的储能用能技术和基于氢的洁净能源的开发和应用,激发学生利用化学知识服务于国家绿色发展理念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1.
关于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探讨物理化学实验的目的、内容、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提出用演示实验改造物理化学实验。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鲁米诺-过氧化氢体系在Cr(Ⅲ)、Co(Ⅱ)、Cu(Ⅱ)、铁氰化钾催化下的化学发光演示实验。结果表明以Co(Ⅱ)为催化剂,简便易行、费时少、现象明显、颜色对比强烈、教学效果明显。对实验原理进行了讨论。通过该演示实验能加深学生对仪器分析课程中的分子发光分析部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蒋晓乾 《化学教育》2021,42(5):77-79
鉴于演示实验的重要教学价值,通过剖析教材中2例演示实验--“原电池实验和碳酸钠与盐酸分步反应”可视化效果不佳的成因,用电极绞合法和粉笔吸附法巧妙地加以改进,可以简单有效地展现实验现象。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和中师化学的演示实验中,有一大类是属于“对比性”的实验,教师通过对实验中出现的不同现象之间的比较,得出相应的一些结论,以支持和验证所教授的化学理论。这类实验成功与否主要看现象之间的“对比”效果是否明显、强烈、突出,只有教师在实验操作中做出了这种“对比”的效果,同时学生也看到了化学现象之间在对比中产生的区别、差别,才算达到了演示实验的预期目的。反之,若对比不突出,对问题的说服力就不强。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一方面,一些教师对实验的“对比性”认识不够,除了一些直接了当的对比性实验外,把一些原本是分步操作的先后对比的一个实验做成了前后联系似乎不大的2个近乎“孤立”的实验,弱化了对比的效果。另一方面,有些实验我们可以通过操作程序的改变,将其由不是对比性的或是对比性不太强的改造成对比性的或对比性较强的实验,以增强实验的演示效果。本文就这一方面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15.
全封闭式氨喷泉实验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封闭式氨喷泉实验的新方法王锦化(徐州师范大学化学系221009)氨喷泉实验是无机化学教学中能充分说明氨在水中具有很大溶解度的演示实验。由于经典实验方法[1]对氨和收集氨的装置的干燥程度要求高,稍有水分就易导致实验失败。另外当氨集满转换装置时易溢漏,...  相似文献   

16.
熊言林 《化学教育》2001,22(12):37-37,27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还原性、氧化性以及其水溶液具有酸性。在化学教学中 ,一般的演示方法存在如下不足 :(1)药品用量多 ,造成浪费。 (2 )使用仪器多 ,装置冗杂 ,操作麻烦。 (3)实验时间长 ,影响教学进程。 (4)实验过程中有二氧化硫、硫化氢气体逸散 ,造成教学环境污染 ,影响师生健康。下面介绍笔者自己设计的一种密闭式二氧化硫系列演示实验装置及其操作步骤。1 实验用品无水亚硫酸钠、浓硫酸、0 1%品红溶液、1%高锰酸钾的酸性溶液、30 %硫化钠溶液、5 %氢氧化钠溶液、蓝色石蕊试纸、滤纸条、脱脂棉、2 0× 2 0 0mm大试管、球形干燥管…  相似文献   

17.
最新版(全日制普通高校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化学)实验[2一4]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采用挤瘪盛满水的塑料瓶来收集和检验氢气,较好地说明了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但是,我们在重复该实验的过程中发现,该方法常常会因挤捏不到位,引起橡皮塞进出,甚至爆炸的现象。为此,我们利用废弃品,自制了一种既能充分演示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方便地检验反应产物,又能安全操作的课堂实验演示仪。  相似文献   

18.
周燕梅 《化学教育》2002,23(6):38-38
高一化学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 ,广泛吸收了国内外的实验资料和好经验 ,加强了实验教学 ,补充了好几个演示实验和家庭小实验。注意使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充分发挥了实验教学的综合效益。不过“碱金属”这一章的几个演示实验本人认为仍有诸多方面值得研讨。教材P2 9页 [实验 2 - 4],本人认为图 2 - 4的第四张图有欠妥之处 ,因为钠的密度比水小 ,大头针上的钠一旦与水接触 ,就会马上窜到瓶底浮于水面反应。如果说课本上的第四张图表示的是把塑料瓶倒置的一瞬间 ,那么最好再补充一个图示说明一下反应情况。实验改进见图 1:教材P32页 [实…  相似文献   

19.
易相文 《化学教育》2004,25(7):60-60
高中化学新教材(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P191[实验7—4]“淀粉水解”演示实验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0.
季锡根 《化学教育》2003,24(Z1):21-22
针对教材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掌握一些常见的创新技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