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普通絮状活性污泥为种泥,采用人工配制的模拟生活污水,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成功地培养出了同步脱氮除磷好氧颗粒污泥。污泥颗粒粒径大多在0.5~1.0mm,SVI为27.0mL/g,MLVSS/MLSS为86.8%,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和较高的生物量。采用好氧颗粒污泥进行脱氮除磷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同步脱氮除磷和去除有机物的功能,反应周期结束时氮氮、PO4^3-P去除率接近100%,COD去除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2.
好氧颗粒污泥实现同步除磷脱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厌氧反应1h,好氧反应4h,缺氧反应2h的运行条件下,研究了序批式反应器中好氧颗粒污泥同步除磷脱氮的情况,并对好氧颗粒污泥除磷脱氮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氮、磷和有机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对氨氮、总无机氮、磷、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9.2%~98.9%,81.3%~89.4%,86.8%~90.0%和82.7%~96.6%。  相似文献   

3.
采用批式实验,以人工配水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考察了DO浓度、碳氮比、污泥龄对序批式颗粒污泥系统同步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DO通过渗透作用造成颗粒内部缺氧区大小变化进而从整体上表现出对系统同步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较低的DO浓度更有利于系统的稳定运行,当DO浓度控制在1mg/L左右时,颗粒污泥系统对COD、氨氮、总氮及磷酸盐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进水碳氮比减小,导致厌氧段胞内储存物质(PHB)的合成不足,造成好氧聚磷和反硝化聚磷对PHB的竞争,系统同步脱氮除磷性能下降;而序批式颗粒污泥系统泥龄的控制应从平衡排泥除磷以及保持足够颗粒污泥数量维持系统正常运行综合考虑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4.
电子受体对同步脱氮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序批式反应器(SBR)系统内,利用活性污泥法,考察厌氧、缺氧、好氧组合工艺与厌氧、缺氧工艺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存在、不同电子受体出现的顺序对同步脱氮除磷工艺的除磷影响,并讨论了在实现缺氧聚磷条件下,厌氧缺氧好氧工艺碳源的需求量。试验结果表明:反硝化聚磷是一种稳定的代谢行为,聚磷菌可以利用硝酸盐强化除磷;对于实现缺氧聚磷,硝酸盐的作用远远优于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存在(<16.1mg.L-1)则对聚磷无明显影响;聚磷菌利用电子受体是以其存在的顺序而依次发生的,且这种利用能力不受电子受体转换的影响;在硝酸盐替代氧为电子受体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中,碳源需求将比传统工艺减少30%以上。  相似文献   

5.
传统生物脱氮除磷与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传统脱氮除磷工艺和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过程的基础上,对两者的反应机理及脱氮除磷效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对以亚硝态氮为电子受体的同步脱氮除磷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亚硝态氮最大抑制浓度、碳氮比、碳磷比、pH值等因素对氮和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硝态氮的最大抑制浓度为150 mg/L,COD∶NO2-N∶P最佳质量比大致为100∶7.69∶2,最佳pH值为7.39±0.2,此时磷的去除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7.
城市污水污泥的处理,是城市污水处理不可缺少和重要环节,对彻底解决好污水处理,防止出现二次污染或者循环污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污水处理中的污泥除磷脱氮工艺从SBR工艺和氧化沟工艺方面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采用强化除磷反应器,通过厌氧/好氧和厌氧/缺氧过程,分两阶段对硝化菌和反硝化聚磷菌(DNPAOS)进行选择和富集,形成了以二者为优势菌群的同步强化生物除磷脱氮体系。实验结果表明,体系同时存在硝化和反硝化吸磷过程,达到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同时脱氮除磷的效果,经过58周期的厌氧/缺氧驯化富集,污水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3%和97%,DNPAOS占总PAOS的48%。  相似文献   

9.
化学磷回收促进脱氮除磷和污泥减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改进A2O工艺(辅助化学磷回收)进行脱氮除磷和污泥减量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质量浓度为150~180 mg/L时,COD、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97.9%、91.6%,结合化学磷回收后污泥产量减少约为10%~25%,并可进行磷的回收,实现磷的可持续发展,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益。  相似文献   

10.
进水碳磷比对连续流反硝化除磷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连续流双污泥反硝化除磷工艺,考察进水碳磷质量比(m(C)/m(P))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和总磷(TP)去除效果的影响.系统进水COD和氨氮分别保持在250和45 mg/L左右,通过改变进水TP浓度来调整m(C)/m(P).实验结果表明:在m(C)/m(P)比分别为64.1,42.0,33.0和17.8的情况下,TP去除率分别为93.2%,92.0%,78.3%和65.8%,除磷效率明显降低.在m(C)/m(P)>42.0的情况下,出水TP低于0.5 mg/L.随着m(C)/m(P)的降低,反硝化聚磷污泥释磷量和净聚磷量增加,净聚磷量分别为3.63,5.33,6.26和10.3mg/L.m(C)/m(P)减小有利于提高生物除磷系统的稳定性,但出水磷浓度会有所增加,可通过适当延长后置曝气池停留时间来降低出水磷浓度.m(C)/m(P)对COD的去除和脱氮的效果影响不大,COD去除率保持在85.6%~93.1%,氨氮的去除率大于93%.  相似文献   

11.
采用SBR反应器培育形成了直径在1.2~1.4mm之间的好氧颗粒污泥,此时废水的COD降解率在90%以上;出水中硝酸盐氮值保持在5mg左右,硝化与反硝化达到了平衡.随后利用该颗粒污泥对化学制药废水进行处理,结果显示:氨氮和COD的降解率都很低;颗粒污泥发生了解体,出水变得浑浊.  相似文献   

12.
以好氧-厌氧耦合反应器中的活性污泥为种泥,采用通过控制运行条件在SBAR中成功地培养出了好氧颗粒污泥。研究表明,该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去除COD和TOC的性能。好氧颗粒污泥成熟后平均直径为0.5~2.0mm,沉降速度为14.9~31.8m/h,反应器对COD和TOC的去除率分别小于91.42%和93.46%。  相似文献   

13.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及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研究表明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是一个包含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多阶段过程,取决于废水组成及操作条件的选择.同时,对其未来的研究和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悬浮填料内循环脱氮除磷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校园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在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反应池中投加悬浮填料进行脱氮除磷效能研究.填料填充率为30%,池底采用边缘对称曝气,填料在气力推动下进行对称逆循环流动,在时间顺序和在空间位置上循环经历好氧及微好氧过程,此工艺对COD的去除率可达95.2%,NH3-N(氨氮)去除率达95%以上,TP(总磷)去除率达75%.试验通过分析DO(溶解氧)及pH突变点规律,验证并指示该工艺中碳源降解及脱氮除磷过程进行得较为完全.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自主开发的内循环式A/O/IAT-IAT同步脱氮除磷工艺的运行特性.试验以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对该工艺在三种不同工况下的运行效果进行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在进水COD、BOD5、NH4^+-N、PO4^3--P浓度分别为629.7~821.6mg/L、360~580ms/L、36.9~59.8mg/L、6.0~7.6mg/L,总水力停留时间为20hr,污泥龄为3.5d,污泥回流比为200%的条件下,COD、BOD5、NH4^+-N和PO4^3--P去除率分别为97%~99%、99%、89%~99%和89%~98%,出水水质达到了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A标准(GB18918—2002).在各项运行控制条件中,HRT和SRT是影响该工艺运行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颗粒活性炭对SBR反应器中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好氧颗粒污泥培养耗时长已经成为限制其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依据"晶核假说"原理,在反应器中投加惰性核可以加快污泥好氧颗粒化进程.为了研究颗粒活性炭对于污泥好氧颗粒化进程的影响,在SBR反应器启动初期投加颗粒活性炭(SBR有效体积的1%,平均粒径为0.1—0.3mm)作为诱导核,采用扫描电镜和细菌凋亡荧光染色来表征好氧颗粒污泥.结果表明,颗粒活性炭有利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运行20d即获得了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结构密实,微生物种类较为丰富.好氧颗粒污泥细菌凋亡荧光染色结果表明死细菌分布较为均匀,但活细菌多位于外层;胞外多聚物多重荧光染色表明蛋白质和多糖(α-吡喃葡萄糖、α-甘露糖和β-D-吡喃葡萄糖)等物质在好氧颗粒污泥内部分布较为均匀,虽然含量接近,但β-D-吡喃葡萄糖含量最多.本研究表明,在反应器中投加颗粒活性炭可以促进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