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金属氧化物蒸汽合成法(MetalOxideVapourSynthesisMOVS)制各的Ni-Mo(MOVS)-P/Al2O3催化剂用于喹啉的加氧脱氮(HDN)。结果表明,与常规方法制备的同类催化剂相比,MOVS催化剂具有较高的HDN活性,主要表现在C-N键断裂和苯环加氢催化活性的提高。在负载高含量MoO3方面,MOVS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文章还讨论了制备条件(酸度,载体种类等)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NiMoNx/γ-Al2O3催化剂的制备及加氢脱氮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程度升温氮化(TPN)的方法制备了NiMoNx/γ-Al2O3催化剂,考察了它对吡啶加氢脱氮(HDN)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NiMoNx/γ-Al2O3催化剂的活性远远高于NiMoSx/γ-Al2O3催化剂和工业硫化态催化剂。对于NiMoZx/γ-Al2O3催化剂,助剂Ni的作用与硫化物体系中的Ni不同,它不仅是活化氢中心,同时也是脱氮中之心一,NiMoNx/γ-Al2O3催化剂的HDN活  相似文献   

3.
Ni-Fe/SiO_2催化剂催化油脂加氢作用研究(Ⅰ)──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活性廖世军,胡珍珠,易回阳,千载虎,郭灿雄(湖北师范学院化学系,黄石,435002)(吉林大学化学系)关键词加氢,植物油,Ni-Fe/SiO_2催化剂油脂加氢反应具有重要的经济价...  相似文献   

4.
Co-Mo/TiO2和Co-Mo/γ-Al2O3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考察了CoMo/TiO2和CoMo/γ-Al2O3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及表面结构变化和处理条件对其活性的影响,担体TiO2(A)和TiO2(B)分别采用TiOSO4水解法制备,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顺序为CoMo/TiO2(A)>CoMo/TiO2(B)>CoMo/γ-Al2O3,催化剂的预处理条件对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和加氢活性有很大影响,TiO2担体上Mo物种主要以八面体配位构型存在,Mo^-  相似文献   

5.
TiO2调变对MoO3/γ—Al2O3和CoO—MoO3/γ—Al2O3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邓存 《分子催化》1998,12(2):107-112
采用气相流动吸附法制备TiO2/γ-Al2O3复合载体,用浸渍法其担载一定量的MoO3或CoO-MoO3。用XRD、LRS和TPR等技术,考察了Mo或Co-Mo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还原性能,并有和中压固定床反应装置测定催化剂的噻吩加氢脱硫和环己烯加氢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临界干燥法制备ZrO2超细催化剂,用于一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异丁醇。考察了催化剂的焙烧温度,焙烧时间以及碱金属助剂对合成醇性能的影响,并结合N2吸附,TEM,XRD表征,研究催化剂的织构,体相结构与催化活性的关系。发现随着催化剂焙烧温度升高,焙烧时间的延长,ZrO2由四方晶型向单斜晶型转变;浸渍K2CO3在焙烧过程中能够稳定t-ZrO2,浸渍Na2CO3则促进四方晶型向单斜晶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王亚权 《催化学报》1999,20(2):103-108
用XRD,FT-IR,吸附CO的程序升温脱附,吸附CO的程序升温表面加氢反应等技术,并结合高压下CO加氢反应研究了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铑基催化剂。结果表明,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的催化剂中,Rh以极高的分散状态存在。与文献报道了浸渍法催化剂不同,CeO2的加入使甲醇选择性显著提高,但降低了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甘氨酸—N,N—双亚甲基膦酸锆—钯催化剂的催化加氢性能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甘氨酸┐N,N┐双亚甲基膦酸锆┐钯催化剂的催化加氢性能傅相锴*马学兵刘昌华何佑秋(西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630715)关键词甘氨酸-N,N-双亚甲基膦酸锆,钯催化剂,催化加氢,催化活性1996-03-25收稿,1996-06-19修回国家自然科...  相似文献   

9.
制备高碳醇用Cu-Fe系催化剂的活性相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Fex系催化剂,它是由脂肪酸甲酯加氢制备高碳醇的新催化体系。催化剂经焙烧后的物相为CuO,γFe2O3和MgO,形成了活性相的结构前驱。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多种催化剂组份复合往往可以弥补单一组份催化剂存在的某些不足之处。本工作在铜系和镍系ACF催化剂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铜-钴复合型ACF催化剂对NO的催化还原作用,系统研究了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反应条件等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采用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研究复合型催化剂的结构以及与催化活性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Cu(NO3)2-Co(NO3)2-ACF复合催化剂两种组份有协同效应,它比单组份催化剂不仅具有更高的催化还原NO活性,NO转化率可高达94%,而且温度适应范围广,催化剂寿命长。以50:50(Cu(NO3)2:Co(NO3)2)混合溶液浸渍后热处理获得的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催化效果。催化剂活性组份主要为单质铜和Co。并观察了催化剂负载量、催化剂用量、载气流量、NO及NH3流量等对NO转化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多种催化剂组份复合往往可以弥补单一组份催化剂存在的某些不足之处。本工作在铜系和镍系ACF催化剂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铜-钴复合型ACF催化剂对NO的催化还原作用,系统研究了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反应条件等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采用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研究复合型催化剂的结构以及与催化活性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Cu(NO3)2-Co(NO3)2-ACF复合催化剂两种组份有协同效应,它比单组份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W2N/C催化剂加氢脱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加氢脱氮高活性催化剂W2N/C,探讨了氮化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考察了W2N/C催化剂上吡啶的加氢脱氮规律,提出了在该催化剂上吡啶加氢脱氮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3.
浸渍溶剂对Fe/AlPO_4-5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马静红,范彬彬,李瑞丰,曹景慧(太原工业大学精细化工研究所,太原030024)关键词Fe/AlPO_4-5催化剂,制备方法,浸渍溶剂,CO加氢反应AIPO4-5是一种新型的分子筛,其独特的晶体结构和表面选...  相似文献   

14.
用于CO2加氢合成甲醇超细CuO-ZnO/SiO2-ZrO2催化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O-ZnO/SiO2-ZrO2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使用IR,XRD,TEM和BET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及表面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ZrO对该体系的表面性质,结构,CuO分散状态以及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的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大,活性组分分散均匀。  相似文献   

15.
牛国兴  张伟  李全芝 《催化学报》1995,16(3):190-195
应用XRD,XPS,IR-TPD,CO2和NO吸附及正庚烷裂解和噻吩加氢脱硫脉冲微反等方法,研究了加氢处理催化剂载体经Y型分子筛改性前后各种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载体经Y型分子筛改性后,催化剂的B酸、正庚烷裂解活性和异构选择性明显提高,Y型分子筛以分散的形式分布于γ-Al2O3表面,减少了载体表面的空位铝,该催化剂中有盯当一部分金属组分进入Y型分子筛孔道与3其B酸位作用,与NiQ/γAl2O3相比  相似文献   

16.
催化剂表面分形结构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SiO2并以其及另一种SiO2气凝胶作载体,用浸渍法制备了两种铑基催化剂。以n-C5~C8烷烃为探针分子,测得两种催化剂的表面分形维数D分别为3和2。在两种催化剂上,CO加氢和丙烷氢解反应的选择性没有显著差别,但在D=2的催化剂上,CO加氢和丙烷氢解反应的速度显著高于D=3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
Co—Mo/Al2O3型重整预加氢催化剂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不同方法制备的Co-Mo/Al2O3型重整预加氢催化剂对石油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选出了一种工业生产步骤简单,金属含量容易控制,并且不腐蚀设备的碱必等量共浸法制备的DS-948催化剂。该催化剂在温度350℃,压力3.0MPa,液体空速6.0h^-1,体积氢油比70的条件下,满足了双金属重整催化剂对精制石油脑油杂质含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TiO2-SiO2(TSO)表面复合物载体.采用TPR,IR,TPDMS和TPSR-MS等技术研究了NI-Cu/TSO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CO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NiO-CuO与TSO间的相互作用导致CuO的还原温度降低和NiO的还原温度升高,并有少量表面物种生成;还原后的Ni-Cu/TSO催化剂表面上存在着两类活性中心,即合金相中的Ni及载体相中的Tin+(或Tin+-O);CO在催化剂表面存在孪生、线式、桥式和卧式等4种吸附态;H2在催化剂表面上发生解离吸附形成Ni-H和Tin+-H,前者比较活泼,是加氢反应的主要H源;卧式吸附态极易在催化剂表面裂解形成Ni-C和Tin+-O,前者是加氢反应的C源,使CO加氢生成烃类的反应在Ni中心上按"表面碳"机理进行,其生成乙烯的选择性大于60%.H2O的生成反应在Tin+中心上按Tin+-O与Tin+-H或Ni-H反应的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19.
前文报导了活性碳纤维(ACF)载体催化剂Cu(NO3)2-ACF在较低温度下就可催化NH3还原NO成为N2,但这种催化剂活性在高温时有随时间而明显下降的缺点。为了进一步探索新型高效长寿命催化剂,本工作研究了另一组催化剂体系-镍系ACF载体催化剂外NO的催化还原作用,探讨了催化剂的结构以及各种影响催化效果的因素,实验结果再次表明ACF在催化剂中起到活性载体的作用。Ni(NO3)2-VACF催化剂在较高温度时对NO具有良好催化还原效果,在250~400℃之间,其NO较化率比相同温度下的Ni(NO3)2-SiO2对NO转化率高30~40%。Ni(NO3)2-VACF催化剂的催化组分主要是单质镍,它的寿命比Cu(NO3)2-ACF有明显的改善。催化剂负载量及催化剂用量增加或ACF比表面积减少,NO转化率增加;载气流量及NO流量增加或NH3流量减少,NO转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20.
牛建中  寇元 《分子催化》1996,10(2):95-102
由铁锰羰基族混合制备的高分散Fe-Mn催化剂,对低碳烯烃来说,比簇衍生的铁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CO加氢选择性,和较长的寿命,本文用Mn,Fe的K边XANES谱研究了加入到铁体系中的锰组分的作用,结果表明,锰的存在不仅有利于提高铁分散度,而且也易于保持和恢复铁的零价特征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