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余友文  张宗烨 《物理》2006,35(9):752-753
2006年8月16日是于敏先生八十寿辰,作为他的第一代学生,我们想借祝贺他的寿辰的机会,浮想40年前的往事,追忆我们在于敏先生指导下工作的10年,以表达我们对他的敬意。  相似文献   

2.
中国核学会 《物理》2007,36(5):357-360
2007年5月28日,是我国享誉世界的德高望重、科学成就斐然的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在1997年纪念王淦昌90寿辰学术报告会上,当时的温家宝副总理祝贺王淦昌90寿诞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如今王老虽已离开我们9年,但是他仍实实在在地活在我们心中.他的科学成就永载史册,他的科学道德行为永远是我辈的行为风范,他那热爱祖国,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的精神是我辈学习的榜样.我们今天纪念他,就是要学习他一生勤奋,孜孜以求,在科学的殿堂里永不知倦,在科研事业上勇攀高峰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一生无私无畏,把自己融化在为祖国的发展强大、为人民谋自由、幸福的事业中的这种崇高的道德情操.今天我们纪念他,在核学会工作过的同志们更忘不了他在核工业“第二次创业”的艰难阶段,为推动核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虞福春先生是我敬爱的老师。1940年开始和他相识,60多年来我们之间不仅有师生之谊,也建立了诚挚之情。我对虞先生的学识和人品深深钦佩。虞先生离我们远去即将一年,他的音容笑貌和事迹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相似文献   

4.
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朱邦芬院士:今天是我们物理系举办“与大师面对面”系列报告的第三次,我们非常高兴请到了我们国家的理论物理大师彭桓武先生来给我们谈治学和为人.彭先生是我国最博学多才的一位物理学家.他是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的,1931年进入清华大学,1935年本科毕业,彭先生在清华时主修物理,辅修化学,还自学数学,所以大学期间他数理化基本上都学了.  相似文献   

5.
王乃彦 《物理》2007,36(5):361-363
我和王淦昌老师接触比较多是在从我到九院工作以后,当时更多的是在工作上的来往.1978年,他调任二机部副部长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长,并亲自创建和领导准分子激光实验室后,我就真正地生活和工作在他的身边,那时我真是太幸运了,我有更多的时间亲聆他的教诲,对于我的一生都受益匪浅.王老从来都不以长者、老师的姿态来对我进行说教,他经常给我说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包括他自己的科学经历,用活生生的事例来教育我,他反复地教导我怎么做人,怎么做科研,那时王老已经年过七旬,早上醒得很早,每天6:30以前,我们就一起从原子能研究所的南区步行到北区,在半个小时左右的步行中,王老天天和我交谈的不是科学就是工作,晚上从北区回到南区还要向他汇报工作.我最爱听他讲他个人科学生涯中的一些经历,后来我又参加《核科学家王淦昌》一书的审校工作,就对王老的科学生涯有一些更为深入的了解.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离开了我们已近十年的老师,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的东西很多很多,其中最最宝贵的最最值得我学习的就是他对科学的执著的追求和永攀科学高峰的精神,他七十年如一日,在科学的道路上勇敢和顽强地攀登着,从一个高峰到另一个高峰,真是生命不止,攀登不已.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大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彭桓武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2月28日21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彭先生为我国原子能事业和战略核武器研制立下了不朽功勋,为推动我国物理学研究和物理学人才培养付出了终身心血.彭先生创建的伟业让我们永远敬仰,他对《物理》杂志的关心和支持让我们无限感动,他的爱国奉献的精神、科学求真的态度、淡泊名利的胸怀、乐观旷达的性格让我们永久怀念.下面特发表一篇由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提供的介绍彭先生生平的文章(发表时本刊作了少量文字修改),以寄托我们对他的无尽哀思.[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梁家惠 《物理实验》2004,24(2):11-11
虞福春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这一年中,先生的谆谆教导特别是他对教学改革的许多精辟见解,不时激起我们对先生的深深回忆和怀念。  相似文献   

8.
如果我们去问一个普通老百姓,噪声是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你所关心的社会问题的,他或许  相似文献   

9.
刘行义  赵凯华 《物理》2006,35(9):751-752
今天是于敏学长八十华诞,我们一批当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与于敏学长有同窗之谊的学友:让庆澜、孙亲仁、周帅先、黎在宁、刘行义、赵凯华,相约在一起为他庆寿,祝他老当益壮,福寿绵长。  相似文献   

10.
1946年的九月,爱因斯坦在马里兰的西部的Deep Creek湖度过了两周的假期。那是个一直被保存着的秘密。这篇章详细的描述了他这次普通而又非同一般的走访,这是一篇历史性的章,他的日常安排,以及一些有趣的故事,都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朴素人品与那独特的幽默感。  相似文献   

11.
云中客 《物理》2004,33(11):857-857
几十年前,曼德勃罗特写下了他的著名论文:“英国的海岸线究竟是多长?”.在这篇论文中,他告诉我们,海岸线的确切长度是与我们用什么样的标尺来测量有关.测量标尺的长度可以是100km,1km,甚至于可以只有几米长,长度愈小的标尺可以测到海岸线上更多的凹凸不平之处,因此它测得的总长度就愈长.从这点出发,他将海岸线的基本几何特征定义为一个分形,其物理意义是:海岸线是一条非常弯弯曲曲的折线,而且从统计意义上来看,它们在各种尺度下具有自相似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纪念激光器发明30周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今年是激光器诞生30周年,为纪念现代物理学发展中的这一重大事件,我们特邀中国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邓锡铭先生为我们撰写了这篇文章,邓先生曾为我国第一台激光器的问世作出过重要贡献,他的亲身体验会给我们广大物理工作者许多深刻的教育与启迪.  相似文献   

13.
刘战存  李慧鹏 《物理》2003,32(6):410-414
介绍了拉曼的生平和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回顾了他从观察海水的蓝色人手,继而发现气体、液体对光的散射规律,一直到发现物质的散射光不仅包含原来的波长,而且还包括与原入射光不同的其他波长的散射的研究过程,并讨论了他的成功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虞福春老师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年了。他的音容笑貌还不时进入我的脑海。这里只说说作为他的学生和工作秘书,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他从事物理教材编审(后改名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5.
张三慧编委的来信是正确的.我们诚恳地接受他的批评,经查,本文(1984年5月投稿)由于编辑程序的漏洞,未经送审及主编过目,今后我们将更加严格地把好发稿关,避免发生类似事故.为此特向各位读者致歉,并对此文的作者致歉.  相似文献   

16.
每个周末都有数百万人成群结队地进入戏院观赏最新上映的好莱坞巨片,但很少有人会去思考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娱乐业之科技根源。虽然在19世纪后期,有许多科学家和发明家做了电影的实验,但只有著名的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他最早发明的电影照相机(他称之为电影摄影机)制作短的影片,由他同时发明的“电影放映机”播放出来,取得了专利。  相似文献   

17.
陈立冰  路洪  刘玉华 《中国物理》2005,14(7):1323-1328
提出用三粒子纠缠态作量子信道远程操纵单比特旋转的理论方案。首先,我们利用最大纠缠的GHZ态的性质远程操纵单比特旋转,其保真度和成功几率均为1。 我们还提出了两个用部分纠缠的GHZ态作量子信道实现保真度为1的远程操纵单比特旋转的方案。这些方案的特点是,两地之间还存在一第三者,他作为监控方参与量子远程操纵过程,特别地,当量子信道为部分纠缠态时,他能矫正被非理想量子信道致畸的量子态。除了GHZ型态外,我们还证明了W型态亦可用作量子信道远程操纵单比特旋转,但后者的成功几率总是小于前者。  相似文献   

18.
张昌芳  刘家福 《物理》2005,34(9):686-691
英国实验物理学家阿斯顿因发明质谱仪分离同位素而获得1922年诺贝尔化学奖.他只拥有学士学位,这在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中是不多见的.他是怎样取得成功的,又为何能取得成功?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文章着重介绍了阿斯顿的研究历程,并分析其成功经验,以为今天所倡导的创新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家钱先生在我们分别领导的实验室--巴黎铀学研究所和法兰西学院核化学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时近十年,现将我们对他各方面的看法书写如下,以资佐证.钱先生与我们共事期间,证实了他那些早己显露了的研究人员的特殊品格,他的著述目录己经很长,其中有些具有头等的重要性.他对科学事业满腔热忱,并且聪慧有创见.十年期间,在那些到我们实验室并由我们指导工作的同时代人当中,他最为优异.我们这样说,并非言过其实.在法兰西学院,我们两人之一曾多次委托他领导多名研究人员.这项艰难的任务,他完成得很出色,从而赢得了他那些法国与外国学生们的尊敬与爱戴.我们的国家承认钱先生的才干,曾先后任命他担任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和研究导师的高职.他曾受到法兰西科学院的嘉奖.钱先生还是一位优秀的组织工作者,在精神、科学与技术方面,他具备研究机构的领导者所应有的各种品德.  相似文献   

20.
今年的春节刚过,便传来夏学江老师去世的噩耗,我们心里十分悲痛.在与他最后告别的会场上,我们留校的老物9班同学去了不少.回忆起夏先生对我们的辛勤栽培以及他那深厚的物理底蕴和崇高的敬业精神,我们的一个共识就是:他是我们大学时代几位使我们终生受益的好老师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