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罗辽复  陆埮  杨国琛 《物理学报》1964,20(11):1101-1113
μ介子有反常作用,破坏了μ-e对称性。本文讨论了反常作用对弱作用过程的影响,分析了反常作用的电荷无关性和r5变换性质与μ蜕变弱作用常数的重正化之间的联系,证明了重正化后GV=G,GA=εG,ε=1+δ。利用这一结果,可以解释矢量流守恒假定下普适V-A费米弱作用理论在解释μ介子寿命时遇到的困难。从理论和实验的比较中定出δ=0.04,这是由μ蜕变定出的μ-e对称性的实验限度。  相似文献   

2.
反常的e(?)μ(?)事例和内含μ介子产生截面反常暗示存在一个质量为1.9GeV左右的带电重轻子.特别是,一个正在进行的μ→e+γ实验很可能给出一个分枝比B=Γ(μ→eγ)/Γ(μ→evv)~10~(-9)的肯定信号.重轻子和μ→eγ的可能存在,对弱作用理论研究是巨大的推动,对我们了解包括轻子和强子在内的基本粒子内部结构将给予很深刻的影响. 弱作用电磁作用统一的Weinberg-Salam规范理论模型获得了相当的成功.如何使它容纳可能的μ→eγ现象,这是我们讨论的出发点.我们系统地研究了对Weinberg-Salam模型以下几种可能的扩充方式:  相似文献   

3.
戴元本 《物理学报》1961,17(11):512-519
讨论了弱作用对轻子电磁性质的影响。对于中间玻色子和轻子及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应用了Stueckelberg-Matthews的矢量场理论,给出了矢量准确到e,G的一次方的矩阵元。得到的轻子反常磁矩的修正项是不发散的,并与中间玻色子的质量无关。计算中不存在出现于Зельдовнч的工作中的不唯一性。  相似文献   

4.
陈世浩 《中国物理 C》1985,9(6):679-686
本文提出了一个对称性破缺前不仅左、右对称, 而且中微子(或反中微子)与荷电轻子、反轻子的弱作用也相同的SU(3)×U(1)模型. 这一模型无三角反常; 导出了sin2θw≤1/4; 在低能范围内与标准模型一致. 我们反轻子数推广为轻子荷. 证明了只有轻子荷才是严格守恒的, 各代轻子数分别守恒只能近似成立. 夸克不仅带有重子数、电荷, 而且也带有轻子荷. 本模型预言有μR→eReLμR, e+e→μ等现象.  相似文献   

5.
阎沐霖  高道能 《物理》1999,28(7):385-387
综述了有关介子电磁质量研究的最新进展,讨论了作者最近提出了一种系统计算介子电磁自能的新方法,得到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结果;确定了轻夸克的质量比,发现了Dashen定理对轴矢介子的推广以及K^+介子的电磁质量反常。  相似文献   

6.
庆承瑞 《物理学报》1966,22(5):607-610
近年来高能电子在核上的散射直接肯定了核子具有一定的结构,实验并已较好地测出了质子和中子的电磁形状因子。但是,轻粒子的形状因子还没有测定。在轻粒子中,中微子的形状因子又是一个很有兴趣的问题。由于中微子只参与弱相互作用,所以对它的结构因子的理论分析可能较为简单。我们在工作中曾经指出,通过和电子(或μ介子)的弱相互作用,中微子将具有一定的电磁形状因子。初看起来,通过中微子v_e在电子上的散射,可以测定中微子的电磁形状因子。但是事实上,因为v_e和电子有一级的弱相互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电磁涨落场产生的反常自举电流,得到了在低等离子体碰撞频率下该电流的一些重要特征。我们将所得到的反常自举电流与新经典理论预言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并讨论了反常自举电流与实验观测之间的可能联系。  相似文献   

8.
阮同泽  李炳安 《物理学报》1977,26(5):397-410
本文从层子模型的结构观点出发,应用文献[1]中的层子与轻子的弱相互作用等效哈密顿量和文献[2]中给出的(1/2)+重子波函数及文献[3]中定出的参数,对(1/2)+重子的半轻子衰变和高能中微子的弹性和准弹性反应进行了讨论。文中得到的(1/2)+重子的半轻子衰变的理论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得到的ΔS=0过程的轴矢形状因子和νμ+n→p+μ-过程的截面在误差范围内均与实验相符合;得到的ΔS=1过程的轴矢形状因子和νμ+p→Λ+μ+过程的截面与目前实验给出的粗略结果也是符合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在讨论反应问题时,理论中所包含的参数全部从电磁过程定出,在给出的轴矢形状因子和截面公式中没有引进新的参数。  相似文献   

9.
反常电子粘滞性与锯齿崩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研究了反常电子热导产生的反常横向电子粘带性的对居齿振荡现象的影响,得出了新的锯齿崩塌时间,解释了大托卡马克上的快崩塌过程。对于不同的反常输运模型,得到了不同的崩塌时间对电子温度的依赖关系,说明了反常粘滞性高温下起着主要的作用。根据崩塌时间估算出的反常热导对的定标关系与耗散漂移波理论的结论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文献[1]基础上讨论由一对正反层子组成的介子结构波函数。假定层子质量很重,相互作用是谐振子位阱,旋量耦合方式符合一定的要求,则可以普遍给出以下结果:(1)自动给出质量谱的平方等距关系,又可以避免通常谐振子基态能级过高的困难;(2)如果层子原始弱流为V-A型,层子原始电磁流无反常磁矩项,可以解决赝标介子二体轻子衰变Cabibbo角的不谐调和矢量介子衰变到e~ e~-几率比的困难;(3)只要在相互作用中引入很小比例的SU(3)破坏项,就足以解释现有介子质量的SU(3)分裂。这就对为什么K-π质量差3.5倍却在许多情况下表现有相当好的SU(3)对称性给以一个合理解释;(4)方程的展开和波函数都有较好的近似性;(5)介子中层子反层子分布半径与现有关于介子电磁半径的实验量级是可以谐调的;(6)介子结构波函数的旋量结构和动量结构都是完全确定的。  相似文献   

11.
朱洪元 《物理学报》1957,13(6):483-499
本文讨论核子的反常磁矩对于内转换系数数值的影响。首先讨论了纵光子和标量光子在内转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然后用对应的方法推导出具有反常磁矩的荷电粒子之间的推迟相互作用。又用量子电动力学推导推迟相互作用,得到完全相同的结果。这一推迟相互作用被用来计算内转换系数。结果指出:核子的反常磁矩对于磁多极内转换系数以及由于质子跃迁导致的电多极内转换系数的影响微不足道。但是和某些作者的结论相反,核子的反常磁矩对于由于中子跃迁而导致的电多极内转换系数产生显著的影响。讨论了计算中所用的规范问题,从而指出这些作者处理本问题时所引入的错误。  相似文献   

12.
电子电荷e和电子质量m之比e/m称为电子荷质比,它是描述电子性质的重要物理量.历史上就是首先测出了电子的荷质比,又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从而得到了电子的质量.证明原子是可以分割的.  相似文献   

13.
陈震 《物理》2023,(5):335-343
像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是材料微观结构和物态高分辨率表征最常用的工具之一,极大地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近年来,电子显微学领域一个新的突破是电子叠层衍射成像技术。它突破了常规成像技术分辨率的极限,实现了原子晶格振动决定的终极分辨率,并且能够实现纳米尺度电磁物态的高精度成像。文章主要简述了电子叠层衍射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原理和最新进展,最后讨论其应用前景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评述了遗传密码的进化有关的物理问题。主要讨论了 :1 )从进化稳定性的观点研究遗传密码的简并规则 ,证明了现有密码表中多重态的简并规则是突变危险性极小的 ;2 )从进化稳定性的观点研究了遗传密码表中氨基酸和终止密码子的排布 ,导出了总体突变危险性极小的表 ,并证明了标准密码表是在某些约束 (这些约束反映了密码形成时期的初始条件 )下总体突变危险性极小的表 ;3)密码表中 2 0种氨基酸和终止密码简并度的分布 ,以及改变简并度条件下密码反常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文献[1]基础上讨论由一对正反层子组成的介子结构波函数。假定层子质量很重,相互作用是谐振子位阱,旋量耦合方式符合一定的要求,则可以普遍给出以下结果:(1)自动给出质量谱的平方等距关系,又可以避免通常谐振子基态能级过高的困难;(2)如果层子原始弱流为V-A型,层子原始电磁流无反常磁矩项,可以解决赝标介子二体轻子衰变Cabibbo角的不谐调和矢量介子衰变到e+e-几率比的困难;(3)只要在相互作用中引入很小比例的SU(3)破坏项,就足以解释现有介子质量的SU(3)分裂。这就对为什么K-π质量差3.5倍却在许多情况下表现有相当好的SU(3)对称性给以一个合理解释;(4)方程的展开和波函数都有较好的近似性;(5)介子中层子反层子分布半径与现有关于介子电磁半径的实验量级是可以谐调的;(6)介子结构波函数的旋量结构和动量结构都是完全确定的。  相似文献   

16.
遗传密码的进化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评述了遗传密码的进化有关的物理问题。主要讨论了:1)从进化稳定性的观点研究遗传密码的简并规则,证明了现有密码表中多重态的简并规则是突变危险性极小的;2)从进化稳定性的观点研究了遗传密码表中氨基酸和终止密码子的排布,导出了总体突变危险性极小的表,并证明了标准密码表是在某些约束(这些约束反映了密码形成时期的初始条件)下总体突变危险性极小的表;3)密码表中20种氨基酸和终止密码简并度的分布,以及改变简并度条件下密码反常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西门纪业 《物理学报》1981,30(4):472-477
本文从比较普遍的观点出发,采用矢量形式描写高斯轨迹,运用矩阵形式表示象差,从而讨论了普遍的高斯轨迹参量线性变换下的电子光学系统的三级象差和象差系数及其偏微商。由此得到了电子光学广义的Fraunhofer条件(即消除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彗差的条件),证明了在此条件下,象散和场曲取极值或稳定值。利用上述的普遍公式和结果,讨论了固定束和扫描束电子光学系统中光阑位置变化的影响,还讨论了阴极发射系统中磁浸没的影响。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
参杂GaAs量子点的电子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有效质量近似和少体物理方法计算了在抛物势中,参杂(一个带正电荷)GaAs量子点中有7个极化电子时的本征能量和本征波函数,并从本征波函数中提取的一体、二体密度函数方法得到了电子结构的直观图像,用对称性对量子点中库仑相互作用能和电子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μ子的发现及正名 实验物理学家安德森利用威尔逊云雾室从宇宙射线中发现了几种粒子。继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e~+后,又于1936年发现了μ子。由实验结果得知:μ子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207倍,只有带正电和负电的两种:μ~+、μ~-,没有电中性的。起初人们认为它就是1935年汤川理论上预言的传递核力的介子,所以称它为μ介子,后来的实验证明,尽管μ子的质量与汤川预言的介子的质量差不多,但它能穿过很厚的物质层而不与原子核发生强作用,所以它不是汤川预言的介子,实际上,把μ子称作介子是不恰当的,因为物理学中对参与强相互作用的自旋为整数的玻色子方称为介子,而μ子是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自旋为1/2的费米子,符合轻子的性质,应称其为轻子,按一般认识,粒子参与相互作用的性质应与质量有关。既然μ子质量与汤川预言的介子质量差不多,为什么归于轻子类呢?特别是1975年发现的质量为电子质量的3500多倍的子也归于轻子类,其奥秘何在?至今仍是个谜。 在确定μ子性质并为其正名的工作中,我国已故的著名的物理学家张文裕教授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研究反常输运一直是托卡马克的重要任务之一,实验已经证明了这些反常输运主要是由等离子体温度和密度梯度驱动的湍流引起的。以前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具有内部输运垒的高参数等离子体中,离子的热扩散可以减小到新经典水平。这种输运的减小被认为是剪切流对离子温度梯度模的抑制作用。而电子的热输运目前是一个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