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酞菁铜固态薄膜的红外光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红外透射光谱,偏振透射光谱、掠角反射光谱研究了三-2,4-二特戊基苯氧基8-喹啉氧基酞菁铜LB膜和蒸镀膜的结构。确认在LB膜中,(1)取代基的碳链是以六方晶系或假六方晶系方式堆积的;(2)用偏振红外可以区别苯环上的两个CH2的伸缩振动带。在蒸镀膜中分子基本呈现无序状态。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两亲性卟啉5,10,15,20-四-(4-十六烷基吡啶基)卟啉溴化物在气-液界面上的成膜性能,制备了其LB膜。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和UV-Vis光谱,荧光光谱,小角X射线衍射等实验方法研究了LB膜的形貌和卟啉大环分子在LB膜中的排列、取向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制备的LB膜结构均匀,性能稳定,在LB膜内,脂肪链并不是直立的,卟啉分子大环几乎平躺在基片上。  相似文献   

3.
1-羟基-5-十二烷氧基-萘LB膜结构和取向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红外透射,反射光谱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方法研究了1-羟基-5-十二烷基-萘LB膜及溶液状态下的结构,分子取向。研究结果表明分子在溶液中主要是以单体形式存在;在LB膜中是以聚集体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两种具有两条脂链的羟基卟啉在气液界面上的成膜性能及其LB膜。UV-Vis光谱表明,两种卟啉在LB膜中的聚集态不同,卟啉环上脂链和羟基呈对称了代时形成J-聚体,呈同侧取代时形成氢键聚集体。利用偏振UV-Vis吸收谱测定了LB膜中卟啉环的取向。结果表明,侧链和羟基的相对位置对环的取向没有影响,但影响膜中平均分子截面积的大小和环间的距离,因而影响膜中分子的聚集态。  相似文献   

5.
十二烷基苯磺酸在掺杂态聚苯胺LB膜中的分子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偏振红外光谱,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分子在掺杂态聚苯胺LB膜中的分子取向。计算结果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分子的烷基链是与基底法线方向呈17°角度排布的,由X射线小角衍射峰推算出,在LB膜的沉积方向上,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聚苯胺分子的层间距为295nm。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八-4-(十六烷氧基)双酞菁镧氯仿溶液在亚相水面上的π ̄A曲线,同时制备了它的LB膜。应用红外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法对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光声谱(photoacousticspectroscopy,PAS)结合光吸收谱、荧光光谱等对在工业上有潜在应用前景的聚丁二炔(polydiacetylene,PDA)Langmuir-Blodget(LB)薄膜进行了研究。对经不同气体环境处理的PDALB膜的紫外-可见光声谱、光吸收谱和荧光光谱的综合分析表明,PDALB膜的激发态弛豫过程中激子和极化子形成的元激发性质。此外,还讨论了PDALB膜的荧光量子效率。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用光声谱研究LB膜,可以获取仅用其他光谱得不到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双亲性席夫碱金属配合物LB膜的制备和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双亲性席夫碱配体与Zn^2+,Cd^2+的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鉴定,以L-B技术得到了层状有序多层膜。LB膜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膜中分子形成了H-聚集体,且具有特定取向,该膜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膜内配体分子发生的烯醇-醌式结构转变能够提高分子的非线性极化率,该结果有利于这类配合物薄膜材料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9.
卟啉LB膜的分子取向,形貌和膜厚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5,10,15,20-四(对-山嵛酸乙酯-α-氧代苯基)卟啉分子在气液罪肌的成膜性,制备了该化合物的多层LB膜,研究了分子中不同的基团在LB膜中的取向,观测了LB膜的形貌和厚度,利用偏振UV-Vis和偏振FT-IR谱测定了分子内卟啉环和脂链取代基的取向,结果表明卟啉面法线和脂缝线与载片线间的夹角分别为37°和27°,利用TEM观测了LB膜的形貌和厚度,结果表明LB膜表面均匀,单层厚度大约为2  相似文献   

10.
PbTiO3超微粒-硬脂酸复合LB膜的光谱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bTiO3超微粒-硬脂酸复合超薄膜用LB膜技术制备,用π-A曲线和原子力显微镜进行膜性能的表征。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表明:PbTiO3超微粒及其复LB膜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和介电限域效应。  相似文献   

11.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稳态和时间分辨荧光等方法研究了半花菁与花生酸交替Y型LB膜中分子聚集体的性质;吸收光谱和稳态荧光光谱峰位的蓝移说明LB膜中H聚集体的存在。从荧光衰工线得到了聚集体的组份含量、大小和寿命。  相似文献   

12.
憎水性金属纳米粒子及其LB膜的制备与光谱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油酸钠和十四烷基硫醇作为稳定剂,制备了高度单分散的疏水性银和金纳米溶胶。考察了单粒子层的π-A曲线并建造了纳米粒子的LB膜。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讨论了纳米粒子的分散状态,由红外光谱结果讨论了纳米粒子表面有机吸附层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次报导了CuPc/InP,H2Pc/InP(O/I)异质结的整流(J-V)特性和电容电压(C-V)特性,并研究了O/I界面态对CuPt LB膜Raman光谱的影响,这种影响导致了CuPc LB膜分子产生了新的正则振动模。  相似文献   

14.
卟啉和卟啉铜分子的成膜特性和UV—Vis光谱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5,10,15,20-四(对-异戊酯苯基)卟啉及其铜配合物,研究了它们在气液界面的成膜性质,制备了上述化合物的LB膜,利用UV-Vis光谱对化合物在LB膜结构中的取向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化合物在界面上的成膜性质和分子环面在LB膜结构中的取向均受到铜离子配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5,10,15,20-四(对-山嵛酸乙酯-α-氧代苯基)卟啉在气-液界面的成膜性能。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制备了该化合物的多层LB膜。利用偏振FT-IR谱测定了卟啉上脂链取代基在LB膜结构中的取向。结果表明脂链轴线与载片法线间夹角为27°。  相似文献   

16.
界面有序单分子层膜结构的红外和拉曼光谱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近十几年来红外和拉曼光谱方法用于表征空气/水界面单分子层(Langmiur膜)、油/水界面和空气/固界面单分子层(LB膜)分子结构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孙睿鹏  郭建新  王宗凯  马凯  黄锡珉 《物理学报》1996,45(12):2041-2046
通过测试光延迟研究了聚酰亚胺LB膜的光学各向异性,分析了在LB膜成膜过程中成膜分子的流动取向特性,并研究了液晶的表面锚定能,分析了LB膜上液晶的取向机制.聚酰亚胺LB膜的链段的取向程度较强摩擦情形的聚酰亚胺表面的链段取向要差.强摩擦的聚酰亚胺会比聚酰亚胺LB膜具有更好的排列液晶分子的能力.LB膜的流动取向模式使得聚酰亚胺成膜分子沿拉伸方向形成一定的有序排列,并诱导液晶分子定向排列,液晶和聚合物分子相互作用是液晶表面排列的主要动力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
报道Cupc/InP异质结的整流(J-V)特性和电容电压(C-V)特性,并研究了界面态对CuPcLB膜Raman光谱的影响。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测量了c轴高度定向的YBa2Cu3O7-δ高Tc超导薄膜经300~750℃退火后的红外反射光谱和不同掺Zn量的YBa2Cu3-xZnxO7-δ块状材料的红外吸收光谱。根据这些光谱中Cu-O吸收峰的变化,证实了在YBa2Cu3O7-δ体系的红外光谱中,630cm^-1、590cm^-1、和550cm^-1三个吸收峰分别对应的Cu-O伸缩振动膜,以及与氧缺位的关系。并讨论了二维电子气屏蔽对吸收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用X-射线小角衍射对聚合与转载先后次序不同的PDALB膜进行结构表征的基础上,不同厚度PDALB膜的光声斩波频率效应说明,随着PDALB膜厚度增加,LB膜的热学性质逐渐明显。此外,还探讨了如何从PDALB膜的光声谱求得光声吸收系数问题,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光声谱技术是研究LB膜热学特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