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BPO和FeSO4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使用非离子型的乳化剂吐温80,在低乳化剂浓度下(w<0.06)进行甲基丙烯酸丁酯和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微乳液聚合,制备了粒径窄分布的纳米乳胶粒子。研究了微乳液聚合的引发方式、单体配比和单体加入方式对聚合反应、乳胶粒子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分析了界面引发微乳液聚合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采用阳离子型双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不使用任何助乳化剂的条件下,通过改进微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窄分布粒径可控的阳离子型聚苯乙烯(PS)纳米乳液。 改进微乳液聚合的主要特点是:大部分苯乙烯以预乳液的形式恒速滴入引发聚合的微乳液中,使用具有高乳化性能的gemini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能明显降低乳胶粒粒径。 实验结果表明,少量阳离子单体三甲基烯丙基氯化铵作为共聚单体能够明显减小Z均粒径、降低粒度分布,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均能影响制备乳胶粒的粒径及其粒度分布。 乳化剂和引发剂用量分别为苯乙烯质量的5%~10%和1.0%~1.5%、反应温度为70~75 ℃时,能够制备粒径小分布窄的阳离子型聚苯乙烯纳米粒子。 Z均粒径与苯乙烯质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表明,Z均粒径可以通过苯乙烯用量来控制。 不同聚合工艺下制备的聚合物粒度分布曲线表明,改进微乳液聚合工艺(半连续预乳化工艺)在制备窄分布的聚合物纳米粒子方面具有很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甲基丙烯酸甲酯微乳液聚合中粒子成长过程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γ射线、过硫酸钾(KPS)、过氧化苯甲酰(BPO)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高单体含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微乳液聚合,观测了聚合过程中聚合物粒子大小及其分布随转化率的变化.水溶性与油溶性引发剂引发聚合有许多相似之处.聚合初期,体系内很快生成大聚合物粒子;随聚合的进行,体系中大聚合物粒子与小聚合物粒子共存;在更高的转化率下,微液滴成核都成为唯一的成核聚合方式,体系内只留有小粒子.但是两种类型的引发剂引发聚合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别。水溶性引发剂引发聚合时,存在由均相成核到微液滴成核的转变;而油溶性引发剂引发聚合时,在较低的转化率下,聚合主要是在大聚合物粒子内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以聚苯乙烯为壳、聚有机硅氧烷为核的弹性粒子、探讨了加料和引发方式对粒子的结构及形貌的影响,并对苯乙烯种子乳液聚合的机理进行了切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首先通过乳液聚合和浓硫酸酸化制备表面富含磺酸根的磺化聚苯乙烯(PS)微球(直径532 nm),再用其静电吸附[Ag(NH_3)_2]~+离子,最后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还原表面吸附的[Ag(NH_3)_2]~+离子,得到了负载银纳米粒子的PS/AgNPs复合微球.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表征了PS/AgNPs复合微球,并考察了其对甲基蓝(MB)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Ag纳米粒子高度分散在磺化PS微球表面;该PS/AgNPs复合微球对催化转化MB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并可多次重复利用.本研究在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聚氯甲基苯乙烯纳米乳胶粒子的制备;聚氯甲基苯乙烯;纳米乳胶粒子;乳液聚合  相似文献   

7.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以聚苯乙烯为壳、聚有机硅氧烷为核的弹性粒子,探讨了加料和引发方式对粒子的结构及形貌的影响,并对苯乙烯种子乳液聚合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O/W微乳液中聚邻甲苯胺超微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聚邻甲苯胺具有较高的电导率、较好的贮存电荷的能力和良好的环境稳定性,因而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j,其合成方法主要有电化学合成法和化学合成法[‘·’J.化学会成法所得聚邻甲苯肢的粒子一般大于100urn.近年来,以表面活性剂聚集体微乳液、溶致液晶为介质,制备超微粒子材料已为人们所关注「’-’].以微乳液为介质进行聚合反应亦引起重视,但大部分微乳液聚合都是在四组分微乳液(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单体和水)中进行‘”·“‘.近年来,某些油溶性单体已成功地在无助表面活性剂的三组分微乳液中聚合[‘’·‘’1…  相似文献   

9.
无皂乳液聚合;微波辐照合成无皂高分子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10.
超顺磁/荧光双功能纳米粒子的合成、表征和生物功能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反相微乳液聚合, 在热解法合成的MnFe2O4纳米粒子表面修饰了一层掺杂有荧光染料(联吡啶钌)的SiO2, 制备了同时具有超顺磁性和荧光特性的双功能纳米粒子. 再通过氨基硅烷的修饰作用, 将该双功能纳米粒子与万古霉素结合, 所得到的生物功能化的纳米粒子表现出很好的对大肠杆菌的识别和磁性分离能力. 本研究制备的超顺磁/荧光双功能纳米粒子具有磁性强、光稳定性高、制备简单、分散性好和尺寸均匀等优点, 可以推断这种新型纳米粒子在生物学、医学和分析化学等领域中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过硫酸钾引发丙烯酰胺微乳液聚合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醋(Span20)和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硬醋酸酯(Tween60)的混合物为乳化剂制备丙烯酰胺微乳液,研究了体系中Tween60浓度、水相丙烯酰胺浓度对微乳液电导行为的影响.用过硫酸钾引发微乳液聚合,发现聚合开始后,体系电导率迅速下降,在聚合进入恒速期后电导不再降低.聚合的动力学表达式为:Rp∝[AM]1.17[E]-1.26[I]0.5;Mv∝[AM]1.05[E]-0.94[I]-0.62.它与常规乳液聚合的动力学相差较大,却类似于悬浮聚合.  相似文献   

12.
丙烯酰胺微乳液聚合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由乳化剂聚乙二醇壬基苯基醚OP、聚乙二醇壬基苯基醚(TX—4)、丙烯酸胺、水和煤油组成微乳液时,体系中水相丙烯酸胶浓度及体系温度对乳化剂最小量有明显的影响;而OP、TX—4比例及油水比例的影响不大.本文研究了辐射引发微乳液聚合的动力学,得到如下表达式:聚合速率及聚合物特性粘数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53.2KJ/mol,-33.2KJ/mol.聚丙烯酸胺微乳液具有特殊的增稠性能,与聚电解质增稠剂相比,电解质对增稠效果的影响不大,而其他表面活性剂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聚合方法对一种正离子聚丙烯酰胺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相同进料比下,以过硫酸胺/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分别用溶液法和反相微乳液法合成的丙烯酰胺(AM)与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胺(MADQUAT)的共聚物P(AM-MADQUAT),根据单体竞聚率计算了两种共聚物的序列分布和组成分布.考察了两种聚合物结构对高岭土絮体尺寸、zeta电位降以及絮体压缩屈服应力的影响,初步建立了不同聚合方法合成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结构与絮凝性能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两种聚合工艺(种子微乳液聚合法和单体预乳化法)分别合成了室温交联型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微胶乳,研完了不同工艺条件对聚合稳定性、乳胶粒径和胶膜的结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This tutorial review first details the uncontrolled microemulsion polymerization mechanism, and the RAFT polymerization mechanism to provide the necessary background for examining the RAFT microemulsion polymerization mechanism. The effect of the chain transfer agent per micelle ratio and the chain transfer agent aqueous solubility on the RAFT microemulsion polymerization kinetics, polymer molecular weight and polydispersity, and polymer nanoparticle size are discussed with a focus on oil-in-water microemulsions. Modeling of RAFT microemulsion polymerization kinetics and the resulting final polymer molecular weight are presented to assist with the analysis of observed experimental trends. Lastly, the current significance of RAFT microemulsion polymerization and the future direc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绘制了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Span20)-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脂酸酯(Tween80)复配乳化剂、丙烯酰胺、(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基磺酸钠和环己烷的拟三元相图.采用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引发剂,通过动力学研究,得到了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68.10 kJ/mol,并分别得到了聚合速率与产物特性粘数的动力学关系式Rp∝[M]1.74[APS]0.60[E]-1.28,[η]∝[M]0.78[APS]-0.23[E]-0.71,分析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对共聚合反应速率Rp和共聚物特性粘数[η]作用及影响的原因,在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聚合机理.  相似文献   

17.
The seeded microemulsion polymerization of butyl acrylate was studied with γ-rays. The hydrodynamic diameter and its distribution of polymer particles in the seeded microemulsion before and after polymerization were determined with photon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PCS). Though there were micelles in the microemulsion, it was found that new particle formation could be ignored during polymerization. The polymerization kinetics of the seeded microemulsion was investigated. The polymerization rate increases with the dose rate and added monomer content and decreases with the seed fraction. It wa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hat for see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 1998 John Wiley & Sons, Inc. J. Polym. Sci. A Polym. Chem. 36: 2631–2635, 1998  相似文献   

18.
超声辐照引发MMA微乳液聚合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自由基捕捉剂N,N-二苯基-2,4,6-三硝基苯肼基(DPPH)进行超声辐照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微乳液聚合引发过程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所得速率常数比超声辐照引发纯单体聚合的速率常数大一个数量级,说明超声辐照在微乳液聚合体系中的引发作用远远强于本体聚合;得到的表观活化能为正值,说明升温有利于超声辐照引发微乳液聚合.对聚合过程动力学的研究表明,引发剂用量决定聚合反应速率曲线恒速期的长短.  相似文献   

19.
微乳液结构和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本文对微乳液的结构及其特征作了概括性的论述,并着重总结了近年来在微乳液聚合方面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对丙烯酰胺,丙烯酸盐以及(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等单位的反相微乳液聚合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详尽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