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表面增强曼散射为测量手段,详细讨论结晶紫分子在银镜表面上的吸附动力学。发现结晶紫的吸附是匀相的;表面形态的差异仅影响吸附速率常数,不改变多相因子(m=1)和脱附速率常数(kd=0)。利用吸附等温线估算结晶紫分子在银镜上的吸附能,U≈50kJ/mol。不同银镜上CV分子的吸附能相同;但吸附位置密度有差异,银镜的增强效果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2.
KCl对表面增强喇曼光谱系统中分子吸附取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实验上测量表面增强喇曼光谱(SERS)系统中掺入KCl后分子特征喇曼峰相对强度的变化,由此进一步分析分子在表面上吸附取向的变化。 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Ag2O胶体上吸附分子的表面增强喇曼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录了柠檬酸钠、偶氮苯、吡啶、花菁染料D1、D2和D266六种分子吸附在AgO胶体上的表面增强喇曼光谱,并计算了增强因子的大小。结果表明:表面增强喇曼散射显 著,Ag2O胶体是一种较好的半导体SERS活性载体。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结晶紫包裹的银包金纳米粒子进入红细胞的实时过程.利用激光光镊喇曼技术每隔20s通过光镊囚禁红细胞并收集该细胞及邻近溶液的喇曼光谱,抽取光谱中具代表性的特征峰来观察其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从囚禁的红细胞中收集到的光谱包括了归属红细胞与结晶紫的特征峰.红细胞的光谱特征峰1 001、1 128、1 213cm-1和结晶紫的光谱特征峰915、1 177、1 389、1 586、1 619cm-1的强度随着时间增加,表明在红细胞与纳米粒子共培养的过程中,纳米粒子在红细胞中累积,并引起红细胞信号增强.分析红细胞与其邻近溶液的光谱差,发现归属结晶紫的光谱特征峰913、1 179、1 586cm-1随时间呈类余弦的变化,表明红细胞内的结晶紫包裹的银包金纳米粒子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通过计算得到纳米粒子开始进入红细胞的时间范围及进入的速度、被溶酶体降解的速度.研究表明表面增强喇曼技术为研究外物进入细胞提供了新的实验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梁二军  张鹏翔 《物理学报》1991,40(2):198-204
利用可见紫外吸收光谱和表面增强共振喇曼散射光谱(SERRS)研究了核黄素和银胶颗粒的相互作用。不仅有效地淬灭了黄素发色团的荧光干扰,而且还使其喇曼散射得到显著增强。对SERRS进行了分析和指认,SERRS结果揭示出,黄素发色团与银胶颗粒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络合物,不同于与银离子所形成的络合物。利用这一方法还得到1000cm-1以下的喇曼带,这些带多与发色团的环呼吸振动和C—H面外变型振动有关。 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银分子中电荷转移效应及其对喇曼信号的增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从观察光的吸收谱变化觉察到分子吸附在银胶、银镜上所出现的电荷转移跃迁;同时测量了电荷转移对吸附分子喇曼信号的增强.并且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四苯基卟啉(H2TPP)及其金属配合物(AgTPP和MgTPP)在AgBr胶体上的表面增强喇曼光谱(SERS)。SERS光谱表明,吸附在ArBr胶体粒子表面的MgTPP和H2TPP分子分别发生银离子交换和银配位反应生成AgTPP,这种表面反应可能与激光照射有关。AgTPP分子在胶体粒表面的吸附导致卟啉大环的非平面化,使v8振动(M-N键伸缩振动)向高波数方向移动近10cm^-1。632.8nm激发下的表面喇曼谱以化学增强为主,而488.0nm激发下表面喇曼谱除化学增强效应外,还存在共振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8.
9.
L-天冬氨酸在银胶体中吸附状态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Surface EnhancedRamanScattering,SERS)研究了L 天冬氨酸在银溶胶体中的吸附状态及其浓度变化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的影响 ,并探讨了L 天冬氨酸在银溶胶表面的吸附作用特点和规律。实验结果表明 ,L 天冬氨酸在银溶胶中有明显的SERS信号 ,经过分析表明 ,该化合物能够吸附在银表面 ,这种吸附是通过羧基和氨基中的氮原子与银结合来实现的 ,L 天冬氨酸分子中带有负电荷的羧基和氨基中带有孤对电子的氮原子都能与银原子配位 ,其中羧基在银表面的增强为电荷转移机制增强 ,具有化学吸附的特征 ;氨基在银表面的增强为电磁场增强机制 ,为物理吸附。而且SERS强度随着L 天冬氨酸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当其浓度为 10 - 3mol·L- 1 时增强效果较好 ,当浓度降低 ,增强作用也逐步变弱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银电极表面的电化学预处理、电极的外加电位和放在卤化物溶液中的银电极在电化学预处理过程中的激光辐照对喇曼光谱表面增强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银电极的电化学预处理有利于吡啶分子的吸附;银电极的外加电位和激光辐照使得吡啶分子吸附于粗糙银电极表面。最后,定性地讨论了电化学预处理,外加电位和激光辐照影响喇曼光谱表面增强效应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化学法对Ag电极粗糙活化,进而对含巯基基团的硫代水杨酸(TSA)进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研究。研究表明,溶液浓度与pH对增强效应影响显著,1×10-3 mol·L-1与pH 4分别为增强效应的最佳浓度与酸度。浓度增大由于空间位阻等因素影响而增强效应急速下降。由TSA化学吸附所产生的S—Ag峰位基本不随pH改变;但pH对峰强度有显著影响。经对TSA在不同pH下的分布和机理研究表明,TSA是通过中性C6H4(COOH)SH分子中的硫醇端基脱H后与活化的Ag表面进行吸附,形成S—Ag化学键而产生SERS光谱。在较强碱性条件下负一价的C6H4(COO-)SH 可能与OH- 形成竞争吸附而不易产生SERS;同时吸附基团巯基对羧基振动谱峰的变化以及对苯环共轭体系中的电子云分布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稀醋酸介质中,痕量邻菲咯啉对过氧化氢氧化铬黑T的褪色反应有明显的阻抑作用,据此建立了阻抑动力学光度法灵敏测定痕量邻菲咯啉的新方法,并讨论了该方法的动力学参数。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其线性范围为0.003~0.08mg·L-1;检出限为4.0μg·L-1。该方法灵敏、快速、操作简便,用于水样中邻菲咯啉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获得了不同浓度下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溶液在银溶胶中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结果表明: 亚甲基蓝分子与银纳米粒子高浓度下物理吸附为主,低浓度下化学吸附为主;不同浓度下存在不同的吸附取向,即高浓度下为“直立”取向,低浓度为“平躺”取向。通过观察低浓度下MB在银胶中吸附时间对谱图的影响,得知低浓度下吸附取向不随时间发生变化。应用密度泛函(DFT)方法在B3LYP/6-31+G*和LANL2DZ基组水平上对亚甲基蓝阳离子(MB+)及MB+与Ag原子形成的不同构型体系进行了结构优化和频率计算。实验与理论计算结果表明,MB+有可能通过N—Ag和S—Ag与Ag原子形成两种较强的吸附构型。电荷布居分析表明,与S原子相比,芳香环上的N原子更易与Ag发生相互作用。还对实验观察到的部分谱峰及它们的振动模式作出了初步归属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三种光子能量的激光光源,对吸附于经电化学预处理的粗糙银电极表面的吡啶分子进行了SERS光谱的实验研究.绘出了SERS光谱谱线强度与入射光子能量和电极外加电位的关系.发现电极外加电位影响吸附分子的能级,并对SERS光谱的电荷迁移激发理论作了改进,从而可定性解释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苯甲酸水溶液的pH值,电极外加电位对银电极表面吸附苯甲酸SERS光谱表面增强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苯甲酸以—COO~-根负离子吸附于银电极表面。通过改变溶液的pH值,使苯甲酸吸附于粗糙银电极表面,溶液pH值影响电极表面吸附苯甲酸的面密度,电极外加电位影响—COO~-根离子与银电极间的电荷迁移,电极外加电位也影响苯甲酸在粗糙银电极表面的吸附。  相似文献   

16.
利用表面增强喇曼散射(SERS)在灰银胶体系中研究了KCl对尿嘧啶分子吸附状态的影响,并将实验结果与Oh等人在黄银胶体系中的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比较.对这一实验现象进行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研究在不同激发波长下吸附在银胶上的结晶紫、碱性品红、染料1555的表面增强喇曼散射散射强度的变化,分析了普通喇曼散射、表面增强喇曼散射及表面增强共振喇曼散射之间的联系与不同。  相似文献   

18.
19.
近年来对作为典型的硝基苯环类炸药的三硝基甲苯(TNT)的痕量检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将银胶纳米颗粒作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基底,研究了10-6 mol.L-1的TNT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优化实验条件,重点研究了氯化钠溶液(NaCl)的含量以及碱性水解对TNT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影响。实验发现SERS样品中如果没有加入NaCl溶液,将观察不到TNT的SERS谱。加入的NaCl的含量必须在某一个范围之内才能观察到TNT的SERS谱,而且在这个范围之内,随着NaCl含量的增加,TNT的1 392cm-1处的拉曼峰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对NaCl在TNT的SERS中的作用给予了理论解释。研究还发现TNT分子经过碱性水解后,与银纳米颗粒之间的吸附作用增强,其SERS谱的强度明显优于未经碱性水解的SERS结果。  相似文献   

20.
分别以苯甲酸及邻、间、对甲基(甲氧基)苯甲酸为第一配体, 以邻菲咯啉(phen)为第二配体, 合成了七种Tb(Ⅲ)的三元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确定了各配合物的组成. 在室温下, 测定了各固体配合物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讨论了不同种类、不同位置的取代苯甲酸作第一配体对铽三元配合物荧光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取代苯甲酸作第一配体的Tb(Ⅲ)三元配合物的最佳发射峰5D4→7F6(489 nm), 5D4→7F5(545 nm)的强度, 均比苯甲酸作配体的配合物强. 甲基为取代基的苯甲酸的三种配合物中, 最佳发射峰的强度顺序为: Tb(o-MBA)3phen <Tb(m-MBA)3phen*H2O<Tb(p-MBA)3phen(其中o-MBA为邻甲基苯甲酸根、 m-MBA为间甲基苯甲酸根、 p-MBA为对甲基苯甲酸根、 phen为邻菲咯啉);甲氧基为取代基的苯甲酸的三种配合物中, 最佳发射峰强度顺序为: Tb(o-MOBA)3phen·H2O> Tb(m-MOBA)3phen·H2O >Tb(p-MOBA)3phen(其中o-MOBA为邻甲氧基苯甲酸根、 m-MOBA为间甲氧基苯甲酸根、 p-MOBA为对甲氧基苯甲酸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