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通过二茂基镧不金属氯化物Cp2LnCl(Cp=C5H5;Ln=Dy,Yb)与烷基醇ROH(R=-CH2CH2CH3,-CH2CH=CH2)在四氢呋喃中反应,合成了四个新的含三种不同配位基的镧系金属有机化合物;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质谱分析表明这些化合物可能具有三聚体结构,即:[CpLn(OR)Cl]3。  相似文献   

2.
除La、Ce、Pr、Nd、Pm及Eu外,其余九种镧系金属均可生成相应的二茂镧系金属氯化物C_(p2)LnCl(Ln=Sm,Gd,Tb,Dy,Ho,Er,Tm,Yb,Lu).二茂镧系金属氯化物不仅对水而且对空气(氧)也十分敏感,在空气中暴露很短时间,即发生分解.但它们的热稳定性均较好.由C_(p2)LnCl与NaOAc反应生成的C_(p2)ErOAc及C_(p2)YbOA_c却对空气(氧)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暴露在空气中48h,颜色和熔点均无明显变化.它们的热稳定性也较好,都可以在160~250℃/10~(-5)Torr下升华提纯.我们采用类似方法,合成了其余七种文献未曾报道的醋酸衍生物C_(p2)LnOAc(Ln=Sm,Gd,Tb,Dy,Ho,Tm,Lu),以考察镧系收缩对从Sm到Lu各种镧系金属二茂醋酸衍生物对空气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三茂基镧系化合物Cp_3Ln(Cp=C_5H_5;Ln=Sm,Dy,Ho)与8-羟基喹啉反应(HL),合成了3种新的镧系金属有机化合物,通式为Cp_2LnL(Ln=Sm,Dy,Ho)。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光电子能谱、质谱及分子量测定,推断化合物具有二聚体结构,分子内存在通过喹啉氮原子和氧原子与金属配位而形成的五元螯合环。对化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和比较,发现化合物Cp_2SmL对热不稳定,在180℃以上分解为Cp_3Sm和SmL_3。  相似文献   

4.
自从1954年首次合成了三茂基镧系化合物以来,人们已大量合成和研究了茂基镧系衍生物。如何合成新型稳定的茂基镧系衍生物,以便进一步研究它们的各种性质,一直是金属有机化学家十分感兴趣的课题。而迄今为止,仍未见茂基镧系硝基衍生物的文献报道。我们按文献方法通过三茂基镧系化合物与硝基甲烷反应,成功地合成了五个新的茂基镧系硝基甲烷阴离子衍生物。即:Cp_2Nd(CH_2-NO_2)(1),Cp_2Sm(CH_2NO_2)(2),Cp_2Gd(CH_2-  相似文献   

5.
轻镧系金属La、Ce、Pr、Nd的二环戊二烯基氯化物迄今未能合成.我们用三个亚甲基将两个环戊二烯基桥联起来作为新型配位体代替环戊二烯,这祥就防止了发生歧化反应,首次使这一类络合物稳定化获得成功,合成了桥联二环戊二烯基镧系金属氯化物,合成步骤如方程(1)—(4)所示~([1,2])。  相似文献   

6.
万玉保 《合成化学》2008,16(2):222-224
以咔唑和正丁基锂为原料,采用schlenk技术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含茂基咔唑镧系金属有机配合物--Cp2LnL(Cp=环戊二烯基;Ln=Yb,Er,Ho,Tb,Gd,Sm;L=咔唑基),其结构经IR,MS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7.
Manastyrskyj 等首次报道了重稀土环戊二烯二氯化物 C_5H_5L_nC(?)_2(Ln=Sm~Lu)的合成,但未得到相应的轻稀土环戊二烯基二氯化物。他们把这一结果归因于镧系收缩和配位不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热分析方法探讨了在不同水蒸气分压下LaCl_3·7H_2O的脱水过程,首次得到了基本分离的LaCl_3·2H_2O,并确定了它的存在条件,同时还发现并制备了尚未见报道的LaCl_3·5H_2O。  相似文献   

9.
核磁共振法已深入了金属有机化学领域的研究。其中,对于二茂夹心化合物,已用~1H和~(13)C 核磁共振方法研究了取代基影响环戊二烯基配位体的屏蔽效应。而用于研究稀土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二茂基镧系金属氯化物Cp2LnCl(Cp=C5H5;Ln=Dy,Ho,Yb)与等摩尔的NaOAc(Ac=CH3CO)及烷基醇HOR(R=-CH2CH2CH3,-CH2CH—CH2)在四氢呋喃溶剂中混合一步反应,合成了六种新的含三种不同配位基的镧系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合物的元素分析结果符合通式CPLn(OR)(OAc),红外光谱显示了η5-CP、OR及OAc基团的特征吸收峰,质谱显示了化合物的三聚碎片离子峰.基于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质谱数据,建议化合物可能为三聚体结构,即:[CpLn(OR)(OAc)]3.  相似文献   

11.
王玮  李来明 《应用化学》1992,9(5):25-28
月桂胺盐酸盐晶体的红外光谱研究表明,标题化合物两个结构相变的起始温度分别为327和339K。在327K以下晶体中分子以TT构象存在并以分子链相互平行的叉指状形式填充,339K以上分子以TG构象和部分GTG'构象存在并以非叉指状的六方形式填充,在327~339K之间则是一个分子构象由有序到无序、链填充由叉指状到非叉指状转变的中间过渡相。  相似文献   

12.
13.
高频红外吸收法测定钽粉、铌粉和碳化钽中的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HCS-140型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测定钽粉、铌粉、碳化钽中的碳,进行了助熔剂、称样量、氧气流量试验,在不需测硫的情况下,采用铜和钨作助熔剂、称样量为0.5g、氧气流量为2L/min时,测定结果满足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4.
HF与SiO2的反应是一种亲核取代反应,但高温下此反应不能发生.当涂覆在SiO2表面的聚合物膜中含有某些特殊的有机化合物或超强酸时,可以促进该反应的发生,这些化合物被称为诱蚀剂.诱蚀剂分三类:(1)三级胺与HF形成季铵盐得到浓度很高的氟阴离子使该反应很容易发生;(2)强的偶极非质子官能团化合物与HF中的氢形成氢键使氟的亲核活性增加,有助于该反应发生;(3)超强酸因其质子对SiO2骨架中氧的牢固结合能力活化了反应的离去基团,对HF与SiO2的亲核反应起到催化作用.聚合物膜对添加在其中的小分子诱蚀剂起到阻止逃逸的栅栏作用,而本身带有诱蚀官能团的聚合物可以同时充当成膜物及诱蚀剂的作用.通过光化学反应可以选择性地实现聚合物膜下HF与SiO2的刻蚀反应.  相似文献   

15.
前文报道了CO与Pr_6O_(11)表面反应的结果.已发表的关于烃类与氧化物表面反应的研究,旨在了解烃类的活化和表面氧化机理,而且大部分工作都是在过渡金属氧化物上进行的.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稀土氧化物将是有潜力的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的催化剂,在消除环境污染的烃类完全氧化催化剂中,稀土氧化物也常被用作助剂或活性组分,但对于稀土氧化物本身的催化表面研究尚不多见.作者曾较系统地研究了CeO_2的表面催化性质,发现表面上存在多种氧物种,这些氧物种与烃类的反应活性差异很  相似文献   

16.
应用氧氮分析仪建立碳化铪粉末中氧的测定方法。针对碳化铪熔点极高的特性,对加热功率、称样量和空白值等测定条件进行探讨,选择适合的助熔剂和高温石墨坩埚,确定了最佳测试条件。将该方法用于实际样品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n=9),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8.1%~102.6%。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Experiments on the photooxidation of N -allylthiourea, thiourea, and N-allylurea sensitized by the dye phenosafranine show that in N -allylthiourea the thiourea group is the site of singlet oxygen attack, while the allyl moiety neither reacts with nor quenches this metastable form of O2 (in neutral aqueous solutions). Low concentrations of N-3 (a known quencher of singlet oxygen) strongly reduce the photooxidation of allylthiourea by a mechanism which apparently obeys simple competition kinetics. From these results the rate constant of the reaction between allylthiourea and singlet oxygen is obtained ( k = 4 × 106 M -1 s-1; pH = 7.1).  相似文献   

18.
用溶解量热法测定聚凝相反应的焓变,并进一步得到指定物质未见报道的标准生成焓数据,是一种较准确的研究手段。所得到结果可完善物质的标准热力学性质,满足化学研究与应用的需要。本文选择氯化锰(NnCl2.4H2O)与对甲基苯胺(CH3C6H4NH2,简称p-tol)进行反应,合成了配合物Mn(p-tol)2Cl2。用新型的具有恒定温度环境的反应热量计^[1],以溶解量热法^[2,3],用一定比例的HCl(3.0mol.L^-1)与无水乙醇的合溶液作为量热溶剂,分别测定了反应物,产物的溶解熔,设计了一个新的热化学循环,得到了配位反应的反应焓,并计算出了配合物Mn(p-tol)2Cl2的标准生成焓。  相似文献   

19.
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在pH7.40的Tris-HCl缓冲介质中美托拉宗与BSA相互作用。实验发现,美托拉宗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292K和311K时美托拉宗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利用Stern-Volmer方程及双倒数方程处理实验数据,表明美托拉宗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属于动态猝灭过程,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了美托拉宗与BSA间的结合距离r=2.77 nm,结合过程的热力学数据表明,二者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进一步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美托拉宗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蒋宗轩  李灿  辛勤 《催化学报》1993,14(3):185-190
利用FT-IR原位考察了稀土氧化镨上CO和表面羟基的反应。在473K以下,未检测到CO和氧化镨表面反应的吸附物种;在CO气氛中,升温到473K,观察到甲酸根吸附物种的红外特征峰1578,1371和1367cm~(-1)。用同位素D_2部分还原的氧化镨吸附CO以及甲酸吸附证实了CO与氧化镨表面的羟基反应可生成表面甲酸根吸附物种。讨论了CO在氧化镨表面的反应机理及甲酸根的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