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将从过四边形边上任意一点,作直线等分任意四边形面积的尺规作图予以阐述.为了叙述的方便,先介绍两个引例以作铺垫.  相似文献   

2.
<正> 我们于本文内,给出一个用圆、渐伸线等分任意角的方法,简称“渐伸线等分法”,并提供一个等分任意角的工具——渐伸线等分板。一、浙伸线等分法原理  相似文献   

3.
王忠华 《数学通讯》2001,(19):48-48
三等分任意角问题 ,连同立方倍积问题和变圆为方问题 ,是古希腊巧辩学派的学者们于公元前 5世纪提出并研究了的几何学三大问题 .2 0 0 0多年来 ,历代数学家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 ,耗费了许多心血 ,但都遭到失败 .其实这三个问题 ,于 19世纪就被严格证明为不可能用直尺、圆规 ,经有限次的作图步骤来解决的问题 .自 16 37年笛卡尔 (ReneDescartes,15 96 - 16 5 0 )创立了解析几何学之后 ,尺规作图的可能性就有了判定准则 .1837年万泽尔 (Pierrehan rentWantzel,1814- 184 8)首先证明了“立方倍积”和“三等分…  相似文献   

4.
笔者通过对多边形面积等分问题的探讨,找到一种几何作图方法。其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一性质,将多边形转换为等积的三角形。再利用等分线段的基本作图方法,就可将多边形面积任意等分了。其基本作图方法举例如下: 1 过多边形边上一点,分多边形面积为n等分例1 设P点为五边形ABCDE边上任一点,过P点将五边形ABCDE的面积分成七等分。作法:(见图1)  相似文献   

5.
圆的等分     
“数学教学”1953年第1期刊载了柯尔金斯基的一篇有趣的文章——“等分圆周法”(译文见数学通报1955年第5期).此文给出和论证了将圆任意等分的近似的几何方法.这个分法,正如该文作者指出的那样,在实践中被广泛地应用着.据我们所知,这篇文章第一次给出了这个作图的论证.过去阿哥诺莫夫在一篇名为“数学杂志介绍”的文章中,曾不加证明地提到了这个近似方法(见1914年第5期的“数学教育”——  相似文献   

6.
<正>尺规作图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四等分圆是一个简单问题——只需作某直径的一条垂直平分线即可.今天笔者准备换一个角度,梳理梳理历史上有限制的、另类的四等分圆.一、拿破仑问题——限制只用圆规众所周知,拿破仑很喜欢数学,平面几何中有以拿破仑命名的定理.据说他曾经给欧洲数学家出过一道有趣的作图题——现在我们称之为拿破仑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尺规作图是指只能使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并且只可以使用有限次,来解决平面几何作图问题.如何用尺规作图来完成"过直线l外一点P作直线l的平行线"呢?要解决这个作图问题,首先我们要思考都学习过哪些可以得出两条直线平行的定理,再根据这些定理进一步设计尺规作图的步骤.剖析依据能得出两条直线平行的定理有:(1)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  相似文献   

8.
东阳市2003年初二数学考试有这样一道题目:如图1,在五边形ABCDE中,∠B=∠E-90°,AB=CD=AE=BC DE=2. (1)求五边形的面积; (2)求证:CA平分∠BCD,DA平分∠CDE; (3)若ABCDE是菜地:你怎样平分给两户农民? 老师给出的参考答案是:  相似文献   

9.
基础知识1、四个基本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平分已知角;经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例题选讲例1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平行线已知:直线AB及其外一点P求作:过P平行于AB的直线作法:如图1,(1)过...  相似文献   

10.
尺规作图     
俗话说 :“不以规矩 ,不成方圆” ,究竟什么是“规” ,什么是“矩” ?“规”就是圆规 ,是用来画圆的工具 ,在我国古代甲骨文中就有“规”这个字 .“矩”就像现在木工使用的角尺 ,由长短两尺相交成直角而成 ,两者间用木杠连接以使其牢固 ,其中短尺叫勾 ,长尺叫股 .矩的使用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发明 ,山东历城武梁祠石室造像中就有“伏羲氏手执矩 ,女娲氏手执规”之图形 .矩不仅可以画直线、直角 ,加上刻度可以测量 ,还可以代替圆规 .甲骨文中也有矩字 ,这可追溯到大禹治水 (公元前20 0 0年 )前 .《史记》卷二记载大禹治水时“左准绳 ,右规矩” .…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陕西中考数学试卷第25题是一个很好的题目.它是一个几何探究题,以图形的对称性为基础,问题的设置由特殊到一般进行探索,属于存在性探究类型.原题(文字略改)是:问题探究(1)请在圆中作出两条直线,使它们将圆面四等分;(2)m是正方形ABCD内一定点,请作出两  相似文献   

12.
我们都知道,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的面积二等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也有一条平分三角形的面积(该直线分一边得两线段的比为1:(√2-1)),那么还有其他的直线也可以平分三角形的面积吗?本文探讨的是(1)过三角形一边上的任一点如何作直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2)过一边上的任一点如何作直线任意等分三角形的面积.  相似文献   

13.
<正>《中学生数学》2016年第5期(初中刊)刊登了文章《一个四边形面积等分问题的思考》,读罢受益匪浅.文章给出了三种方法通过作平行线把部分面积进行转化,过普通四边形边上一点作出该四边形边的面积等分线,接着作者说"每个方法中都要用到两次作平行线,考虑到新课标中尺规作图没有要求用‘过直线外一点作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这个知识点如何出现在中考复习中?于是想到把这个作图题  相似文献   

14.
<正>尺规作图是中学几何证明学习的良好工具,它亦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尺规作图的起源不仅仅为培养思维,更是要解决数学问题.尺规作图是由几何作图发展而来,而几何作图是几何学产生、发展的产物.我们今天就来一起追溯尺规作图的过往.1几何作图与尺规作图几何作图兴起于希腊数学史上的雅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为几何作图的兴起奠定思想基础的,首推阿那克萨哥拉(Anaxagoras,公元前500-前428).他是希腊  相似文献   

15.
<正>1.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中,过点P能否作出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分线,若能,请画出面积等分线;若不能,说明理由.本文先给出具体的解答.进一步思考,通过与一些无刻度尺作图的联系,发掘出几个新题目.2.问题的解决方法1这个问题的解答分成两部分,首先作出过点A(或者点D)的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分线;如图2,连接AC、BD,作出BD的中点E,  相似文献   

16.
“用规尺三等分任意角”这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本通报已经登过几次启事说明这是一个已经证明“不能”的问题,忠告一些同志不要浪费宝贵的精神企图“能”了.启事登了以后,“三等分角”的稿件还是源源而来,我们虽然对每一稿都作了答复,但认为对这样的问题彼此白费了许多精力和时间,殊不值得.就来稿的情况看:有些同志是不知道这个问题已经证明“不可能”了;也有人明知道了而偏不相信;还有人想了一个方法,他自己认为是对  相似文献   

17.
椭圆切线的尺规作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季福根 《数学通报》2003,(11):F004-F004
在研究椭圆问题时 ,得到以下椭圆切线的一个尺规作法 :已知椭圆方程为x2a2 + y2b2 =1 (a>b >0 ) ,过椭圆上一点Q(x0 ,y0 )的切线方程为x0 xa2 + y0 yb2 =1 .设Q(x0 ,y0 )为椭圆上任一点 ,下面给出切线的作法 .作法 :( 1 )若Q为椭圆的顶点 ,则切线垂直于所在的轴 ;( 2 )若Q在任一非顶点处如图 ,过Q作QA ⊥x轴 ,垂足为A ,反向延长QA ,①以O为圆心 ,a为半径画弧交射线AQ的延长线于P点②过P点作OP的垂线PN交x轴于N点③连结NQ ,即为过Q点的切线 .  证明 不妨设Q在第一象限 ,Q(x0 ,y0 ) ,则A为 (x0 ,0 )因为OP =a ,x0 2a2 + y0 2b2…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北京中考16题给出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的作法,让学生写出作图的依据.作图依据主要有以下三种:(1)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A、B都在PQ的垂直平分线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AB垂直PQ);(2)判定四边形ADBC为菱形;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3)判定△ACD≌△BCD;根据全等的性质得到对应角相等;根据"三线合一"得出结论.以(1)为例,进行证明: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让学生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豁然开朗,使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弘扬、发展…  相似文献   

20.
题目已知线段a,求作高为a的等边三角形.这是学了尺规作图后老师留给我们的作业,初看似曾相识,因为我们已在课堂上研究过如何作边长为定长的等边三角形.思考一作出高为a的线段及其对应边所在的直线都是容易的,难点在如何确定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