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2,3,6,7-四(2’-氰乙硫基)四硫富瓦烯为桥配体的前驱物, 合成了标题配合物μ-(ttftt)-[M(phen)]2 (M=MnII, FeII, CoII, NiII, CuII, ZnII). 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经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波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摩尔电导率和量子化学计算表征, 研究了电氧化还原和对Li/SOCl2电池的催化特性. 发现铁和钴配合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且有利于电池的大电流和低温放电, 在25 ℃和电流密度25 mA/cm2条件下铁配合物使电池的电压和容量分别提高了133 mV和218 mAh.  相似文献   

2.
本文合成了7,8,17,18-四溴-5,10,15,20-四苯基-21,23(H)-卟啉(H_2TPPBr_4)及其金属配合物MTPPBr_4[M=Cu(Ⅱ),Ni(Ⅱ),Co(Ⅱ)和Zn(Ⅱ)],测定了它们的可见紫外光谱和循环伏安,用四轨道模型(Four Orbital Model)计算了MTPPBr_4的相对前线轨道,并解释了配合物的可见紫外光谱及电化学性质.测定了NiTPPBr_4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a=2.6077(7),b=1.0414(4),c=1.9312(3)nm,β=137.1(7)°,Z=4,最后偏离因子R=0.067,晶体结构直接证明了卟啉亲电溴化反应具有区域选择性,四个溴分布在相对两个吡咯环上.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5,10,15,20-四-(对-十二酰氧基)苯基卟啉(简称TLPPH2)及其Mn(Ⅲ),Fe(Ⅲ),Co(Ⅱ),Ni(Ⅱ),Cu(Ⅱ)和Zn(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声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摩尔电导等分析方法表征了它们的组成和结构.用DSC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配体及其锌配合物的液晶行为.结果表明,锌配合物的液晶相变温度始于-50.67℃,相区宽度达143℃.  相似文献   

4.
合成4种新的扩展的共轭二价阴离子四硫富瓦烯四硫桥双金属配合物和2种四硫富瓦烯四硫多金属低聚物,对双金属配合物的UV-Vis谱和循环伏安图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双金属配合物及低聚物的电导率。  相似文献   

5.
高兴明  叶蕴华 《化学学报》2007,65(16):1654-1656
用四氢噻唑-2-硫酮(TTT)分解赖氨酸-铜配合物,合成侧链氨基被选择性保护的赖氨酸衍生物Na-Boc-Ne-Fmoc-L-Lys-OH. 研究结果表明四氢噻唑-2-硫酮分解氨基酸铜配合物比传统试剂(H2S, EDTA, HCl)速度快, 反应彻底, 且副产物易除去.  相似文献   

6.
以1,3-二硫杂环戊烯-4,5-二硫醇-2-硫酮(dmit)和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1,8-二烯(hmtade)或5,5,7,12,12,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hmta)为配体合成了4个双金属的离子对配合物[NiL][M(dmit)2](L=hmtade,M=Ni(1);L=hmta,M=Ni(2);L=hmtade,M=Hg(3);L=hmta,M=Hg(4))。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可见光谱、热重分析和循环伏安法等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大环配体hmta、hmtade和配体dmit之间形成了N-H…S氢键,配阳离子均为五配位,配阴离子[M(dmit)2]2-的S对配阳离子的Ni(II)进行了配位。离子对配合物的稳定性顺序为:2134。  相似文献   

7.
合成出相变温度较低、相区宽的卟啉液晶5,10,15,20-四(对-癸酰氧基)苯基卟啉[简称TDPPH2]及其Mn(Ⅲ),Fe(Ⅲ),Co(Ⅱ),Ni(Ⅱ),Cu(Ⅱ),Zn(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声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摩尔电导等分析方法表征了它们的组成和结构,并用DSC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配体及其锌配合物的液晶行为.测试并研究了配体及其配合物在3600~190cm-1范围内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声光谱,对其主要谱带进行了经验归属.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硫代烃基四氮杂卟啉2,3,7,8,12,13-六(甲硫基)-17,18-一(二噻英)四氮杂卟啉[H2Pz(dtn)(mt)6]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MPz(dtn)(mt)6,由元素分析、质谱、1HNMR、UV-Vis和IR光谱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讨论了H2Pz(dtn)(mt)6的电化学性质,证明H2Pz(dtn)(mt)6的还原过程为单电子连续传输过程,属于CE机理.研究了H2Pz(dtn)(mt)6对正极材料MnO2在锂离子电池中的修饰作用.结果表明,H2Pz(dtn)(mt)6对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初始充放电容量和循环次数都有明显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以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Cyclen)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苯并咪唑大环四胺Zn(Ⅱ)配合物,目标化合物经1H NMR,质谱,元素分析等表征.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对核苷等的超分子识别作用和对α-吡啶甲酸对硝基苯酚酯(PNPP)的催化水解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与核苷等客体以1∶ 1或1∶ 2形式形成超分子化合物,其中对脱氧鸟嘌呤核苷(2'-Deoxyguanosine,dG)的识别作用最强 (K=31917 dm3·mol-1);对PNPP的催化水解是其在自然条件下水解速率的25倍.  相似文献   

10.
若干3d过渡金属的硫代脯氨酸配合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七个新的过渡金属的硫代脯氨酸(tcH)配合物,它们分别是:[M(tc)_2](M=Mn(Ⅱ),Co((Ⅱ))和Ni(Ⅱ)),[Ni(tc)(Ac)(H_2O)],[Ni(tc)(tcH)(H_2O)]NO_3·H_2O,[Ni(tc)(Py)_2(H_2O)NO_3和[Fe(tc)_2(Cl)(H_2O)]。上述配合物的磁化率,摩尔电导,热量分析,红外及电子光谱数据表明,它们都具有八面体构型,tcH主要通过亚氨氮和羧基氧原子与金属键合。文章对这些配合物的可能结构作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