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锰酸钾引发丙烯腈与木质纤维素接枝共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用高锰酸钾引发羟丙基马尾松磨石磨木浆粕与丙烯腈的接技共聚反应。得出,木质素对接技反应的影响可能主要来源于它的酚型结构单元。用羟丙基醚化木质素的酚羟基后接枝反应可顺利进行。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接技共聚反应有可能渗透到纤维素晶区内部,随接技量的提高,反应具有一定的消晶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未漂的马尾松磨木浆粕作为木质纤维素原料,研究了以高锰酸钾为引发剂引发羟丙基马尾松磨木浆粕与丙烯腈接枝共聚的基本反应规律,讨论了各种反应参数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探讨了原料中的木质素在高锰酸钾引发体系中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初步得出在该引发体系中木质素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木质素结构中的酚型结构单元和结构单元侧链上的羟基(可能主要是较活泼的α-羟基)所造成,可通过适当的醚化反应或氧化作用来消除。接枝共聚物的 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当接枝增量超过98%以后,纤维素的结晶衍射峰已基本消失,究其原因可能是马尾松磨木浆粕经羟丙基醚化后,接枝共聚反应可以渗透到晶区内部,随接枝增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消晶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以高锰酸钾为引发剂、苯乙烯—丙烯腈为共聚单体的纤维素接枝共聚反应。实验表明在水作为反应介质的情况下,接聚反应可以顺利进行。讨论了影响接聚反应的一些参变数和接枝规律性,接聚纤维的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说明接枝共聚反应不是完全按电荷转移络合物的形式聚合的,在接枝共聚物中,苯乙烯与丙烯腈的摩尔比随着接枝量的增加而上升,但苯乙烯链段的嵌段性较小。用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观察和分析了接枝纤维,结果表明接聚反应主要在纤维的无定形区进行,形成的支链大分子间有一定的规整性。用DSC测试了接枝纤维的热性能,扫描结果有一个接枝共聚物的环化放热峰和两个分解吸热峰。此外,试验了接枝纤维的耐湿磨性、吸湿性、染色性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四价锰为引发剂纤维素与丙烯腈接枝共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对天然高分子纤维素进行接枝改性可以获得一系列新型高分子材料。但是,在接枝共聚过程中往往产生大量的均聚物,阻碍了该法的工业应用。此外,对接枝共聚产物的结构尚缺乏深入的研究,因此寻找不形成或少形成均聚物的简便接枝共聚方法,及研究纤  相似文献   

5.
以棉纱和粘胶丝为试料,研究了利用硝酸铵铈为引发剂的纤维素与丙烯腈的接枝共聚。研究各种影响反应的主要参数的结果说明所研究的接聚反应比较容易进行,同时可以选择适当条件使过程中的均聚反应受到抑制。可以认为,接聚反应的发生主要是通过铈离子与纤维素作用在纤维素上生成活性中心。所研究的接聚反应受着反应溶液向纤维素渗透的影响。反应开始进行甚快,但随着接聚或均聚的聚丙烯腈在纤维素表面上生成,使渗透受到阻碍,不同纤维素材料因其精细结构的不同,其接聚反应亦分别达到不同限度。此外,尚曾对所得产品的性能作了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6.
用高锰酸钾作引发剂活化纤维素,以丙烯腈为接枝单体在气相下反应共聚,考查了引发剂浓度从0.01~0.07N,催化剂浓度从0.01~0.15N范围内的接枝增量,接枝效率和副反应物均聚量的变化,同时也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含液量的变化对接枝增量,接枝效率和均聚物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木薯淀粉经碱糊化后,以KMnO_4为引发剂,在酸性介质中与丙烯腈的接技共聚。结果表明,单体转化率高,接技效率达95%,支链分子量达30万。接技共聚物在碱溶液中的水解产物吸水能力可超过自重的2000倍。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以高锰酸钾为引发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用单体与纤维素的接枝共聚。讨论了影响接枝共聚反应的一些参数,反应规律和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及性质。实验表明,在以水为介质的反应体系中,接枝共聚反应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王锐 《应用化学》1984,(4):89-90
本文详细地研究了高锰酸钾法引发纤维素与苯乙烯接枝共聚反应的基本规律并选出了较佳反应条件,不仅可有效地使苯乙烯与纤维素接枝共聚,并能使均聚副反应抑制在极小范围内。ESCA,ESR,IR等方法研究了引发接枝共聚的反应机理并提出了关于锰离子在整个过程中可能的演变设想。  相似文献   

10.
腐植酸与丙烯腈接枝共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绮  郑平 《高分子学报》1987,(5):388-392
研究了低pH水溶液中丙烯腈与煤腐植酸的接枝共聚反应。以K_2S_2O_8-Fe(Ⅱ)和K_2S_2O_8-AH_2(抗坏血酸)引发体系效果最佳;各种来源的腐植酸的接枝度差别不大,均大于75%,部分接枝物在强碱下降解。  相似文献   

11.
纤维素接枝共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引言聚合物是由称之为单体的简单低分子量分子组成的高分子量物质。如果一个聚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单体组成,这个聚合物就叫做共聚物。共聚物可根据其骨架中单体的序列分成四种类型。 (1)无规共聚物:在此聚合物中单体排列无一定的规律,其分布是完全任意的。如果用A和B来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单体,则无规共聚物可表达为: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以高锰酸钾和硫脲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水介质中,引发丙烯酸接枝共聚尼龙的共聚反应。考察了丙烯酸浓度、引发剂浓度及温度等因素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红外光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图谱证明了接枝反应的存在及对聚合物结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甘蔗髓与丙烯腈的接枝共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以Fe~(2+)—H_2O_2为引发剂引发甘蔗髓与丙烯腈的接枝共聚反应。研究了亚铁含量,H_2O_2浓度,单体量,反应液比、温度和时间对接枝反应的影响;探讨了接枝共聚物碱水解条件,如碱浓度和用量、水解温度和时间、接枝增量等因素对水解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获得较高接枝增量的接枝共聚物,降低反应液比或增加单体量均可明显提高接枝增量,接枝增量对水解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丙烯腈在聚丙烯上接枝共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烯腈在聚丙烯上非均相接枝共聚,得杨梅形氰基树脂。研究了接枝共聚条件对单体转化率和接枝率的影响。表观聚合速度可表示为,碰撞频率因子和聚合活化能分别是1.36×1011s-1和99.2kJ.mol-1。从光学显微镜观察到改性树脂在水中接枝连束的分布状态。丙烯腈和二乙烯基苯在聚丙烯上接校共聚,再经二甲苯率取,得笼形氰基树脂。二乙烯基苯在单体中的相对含量对树脂的溶胀性能和笼孔尺寸有很大的影响,制取功能材料时应予适当调节。扫描电镜照片展示了笼形树脂的笼腔和网络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5.
<正> 前言锰盐是纤维素和烯类单体接枝共聚的有效引发剂。H.Singh等用硫酸锰—硫酸为引发剂把烯类单体接枝到纤维素、织物、淀粉上。A.Heibiesh等用高锰酸钾在酸性溶液下把甲基丙烯酸甲酯或丙烯腈接枝到纤维素及其衍生物上。Ranby等用三价锰盐把丙烯腈接枝到纤维素或淀粉上,得到高吸水性的材料。国内也有用高锰酸钾在  相似文献   

16.
以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以淀粉(S)、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通过反相乳液聚合,合成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加料顺序、引发剂浓度、单体与淀粉配比、油水体积比、乳化剂用量等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并用IR和1H-NMR对接枝产物进行了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7.
<正> 影响接枝共聚的因素 5.底物的特性(1~4节见本刊1987№1) 用来进行接枝的纤维素底物的物理状态是决定影响接枝反应特性的一个重要依据。纤维素可取粉末、纤维、薄膜等形式,发现粉末状态比纤维状态接枝程度相对提高得多,在薄膜情况下,由于单体的扩散限制,膜的厚度是非常重要的,从图8可明显看出,接枝程度随膜厚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正> 影响接枝共聚的因素接枝量,即接枝共聚反应所进行的程度依赖于很多的变量,如所用的方法,单体的性质、底物的类型、反应介质、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这些参数的最佳化对于得到最大的接枝量是必不可少的。Simionescu等提出了一个理论模型来进行这些参数的最优化。下面就各种因素对接枝过程的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脱胶苎麻纤维和粘胶人造短纤维吸附了丙烯酰胺单体后曝露在低温等离子体中,纤维素与丙烯酰胺发生轻度接枝共聚反应。脱胶苎麻纤维样品在功率40—160W,曝露时间5—40分钟,反应器内压力0.5Torr的处理条件下,接枝率均很低,不超过10%。如将反应器内压力升高到0.7Torr,功率又维持在140W时,接枝率虽可提高到20%左右,但制成品已刻蚀损伤严重,纤维发黄变脆。用结构不同的粘胶纤维与之对比,发觉在相同处理条件下,接枝效率较苎麻高些,表现出结构因素在等离子体引发反应中亦能发生影响的迹象,接枝产品的吸湿性能与染色性能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海藻酸钙凝胶小球与丙烯腈的接枝共聚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聪明  何月英  吴宏 《应用化学》2004,21(5):535-537
海藻酸钙水凝胶由天然多糖海藻酸钠与二价钙离子交联形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药物控制释放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海藻酸钙水凝胶在大气和电解质溶液中的稳定性较差,常采用与壳聚糖等聚电解质形成复合物的方法加以改善。我们曾利用化学法将醋酸乙烯酯接枝到海藻酸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