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溶胶—凝胶法制备NiO/SiO2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别以正硅酸乙酯、硝酸镍为硅源和镍源,采用溶胶-凝胶法,经超临界流体干燥和普通干燥制备了NiO-A-SiO2、NiO-G-SiO2催化剂;以气凝胶和干凝胶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NiO/A-SiO2、NiO/G-SiO2催化剂。并用XRD、TEM、BET、TPR等手段,研究了制备方法对催化剂织构、结构和Ni物种存在形态的影响,发现NiO-A-SiO2和NiO-G-SiO2催化剂上高度分散的NiO簇团与SiO2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其顺酐液相选择加氢转化率低于10%;NiO/G-SiO2催化剂上,以单一物种形态存在的NiO与SiO2相互作用弱,顺酐转化率为42%;NiO/A-SiO2催化剂上,以多种形态存在的微量NiO与SiO2间的相互作用较复杂,其顺酐液相选择加氢的转化率和丁二酸酐的选择性分别可达100%和98%。 相似文献
2.
CuO-CaO/SiO2超细催化剂结构及糠醛加氢反应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超细CuO—CaO/SiO2催化剂,用XRD、BET、TEM、XPS、TPR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将催化剂用于糠醛催化加氢反应,制备2-甲基呋喃,研究了活性组分负载量对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对活性组分的分散能力随着负载量的减少而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随负载量的增加而减小,而孔径逐渐增大;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催化剂在糠醛加氢反应中表现出很高的活性;选取适宜的活性组分负载量,可高选择性制取2-甲基呋喃. 相似文献
3.
FTIR研究不同固化程度SiO2/酚醛杂化材料官能团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TIR光谱吸收峰的波数位移、A/A1612表示的吸收强度和半峰宽Δ1/2(O—H)/Δ1/2(C C)表示的谱带宽度,比较不同固化程度SiO2/酚醛树脂杂化材料官能团的变化.在相同固化条件下(120℃,2 h),杂化材料的氢键作用比酚醛树脂的强得多,羟基含量更高,而且杂化材料发生邻位取代缩合反应的比例特别高.正是因为杂化材料中未反应的官能团多,作为底漆使用时能与面漆中的官能团反应,实现无层间界面交联,获得层间结合力.过固化过程(160℃,1 h)能够有效降低杂化材料中的羟基含量,但醚键含量比酚醛树脂的高得多,而且过固化过程中酚环主要发生对位取代缩合反应.杂化材料固化后的颜色比热固性酚醛树脂的淡得多,与热塑性酚醛树脂的相当.在相同氧化程度下,杂化材料中无游离酚,比酚醛树脂更环保.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一种基于TiO2/SiO2溶胶的高活性PET缩聚催化剂, 用电子探针显微镜(EPMA)和热重分析(TGA)表征了催化剂的组分, 结果与理论值符合.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证实, 催化剂中加入的己内酰胺与Ti存在配位作用, 极大地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 所制备的催化剂催化聚合得到的PET性能远优于用传统锑系催化剂制备的PET材料. 相似文献
5.
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PbF2·SiO2纳米晶玻璃陶瓷块体;利用TG-DSC和IR技术分析了干凝胶在热处理过程中有机基团的分解及内部原子键合方式的演变;结合XRD和TEM研究了凝胶玻璃中PbF2纳米晶粒的长大过程,并分析了Er3+掺杂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制备的PbF2.SiO2纳米晶粒玻璃陶瓷具有较好的成形性,晶化温度在320℃左右;经480℃热处理,镶嵌在玻璃基体中的PbF2晶粒尺度约为10-25nm,材料透明性良好.在PbF2·SiO2系统中掺入少量的Er3+,将提高PbF2的晶化温度,降低玻璃陶瓷的显微硬度;掺杂可能对PbF2晶粒表面原子的活性起抑制作用,阻碍晶粒的表面迁移,使晶粒的生长速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SiO2-PEG凝胶体系织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以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为改性剂,制备结构可控的多孔SiO2干凝胶.结果表明:PEG限制了TEOS的水解反应,进而对溶胶粒子的表面进行修饰,形成“粒子团-PEG”聚集体及短程有序的环状网络结构,由此对SiO2干凝胶的结构性质进行调控.经真空热处理后,PEG等有机残留物被脱除的同时,SiO2-PEG干凝胶柔性骨架得到加强,孔分布更趋集中,干凝胶结构的热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从纳米BaTiO3载体、Ni/B和Ni—La/B催化剂的XPS谱图中可以看出,Ni、La的引入对BaTiO3中Ti、Ba的电子结合能影响不大,峰形基本未发生变化,说明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基本不改变基体BaTiO3的结构。从结合能数值变化可以看出,稀土助剂的加入使得催化剂中镍元素的结合能减小,产生了负位移,增大了表面Ni电子的密度,稀土掺杂与稀土作助剂一样,使镍的电子密度增加。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与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相比较,Ba、Ti和O三元素的结合能基本上没有发生偏移。XPS在NLBT催化剂检测中没有明显检测出稀土La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V-P-O/SiO2催化剂上表面氧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浸渍法制备了组成为V2O5∶P2O5∶SiO2=20∶x∶100(x=0~60,质量比)的V-P-O/SiO2催化剂,用TPR, IR和TPD法测定了苯和氧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在无气相氧和吸附氧存在的条件下用连续TPD方法测定了苯化学吸附与催化剂表面活性端基氧之间的关系. 发现V-P-O/SiO2催化剂对苯的吸附至少有四种吸附中心,但有两种吸附中心是不具有催化活性的,一种对应于苯的物理吸附,而另一种则被CO2所占据.V-P-O/SiO2催化剂表面上氧的吸附随催化剂中P2O5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苯的化学吸附随催化剂表面活性端基氧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超细SiO2负载型水溶性铑膦配合物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超细SiO2负载水溶性铑膦配合物,并研究其对1-已烯氢甲酰化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粒径为10-20nm的超细SiO2负载水溶性铑膦配合物所表现的催化活性比颗粒SiO2负载型催化剂高3倍多,且可在较宽的含水量范围内保持高反应活性。当膦铑摩尔比为50,超细SiO2负载型催化剂含水量为25%-55%(质量分数)、烯铑摩尔比为2500、反应温度373K和CO/H2(1/1,体积比)压力4.0MPa的反应条件下,其1-已烯氢甲酰化的反应转化数为450h^-1,产物醛的选择性为100%,醛的n/i比值达3.2。 相似文献
12.
以3-三氯锗丙酸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通过水解、缩聚凝胶热处理及氢气反应,在SiO2凝胶玻璃中析出立方相Ge纳米晶,当x=30时,凝胶玻璃中除了析出立方相Ge纳米晶处,还析出六方相GeO2,利用XRD测试了Ge纳米晶的大小,发现随着掺杂量的增加,纳米颗粒粒径从1nm增大到10nm,电子衍射表明镶嵌在SiO2凝交玻璃中的Ge纳米晶为多晶结构。 相似文献
13.
Cu/SiO2模型催化剂上甲醇部分氧化制氢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组成的Cu/SiO2、Cu/Zn/SiO2催化剂,考察了Cu负载量及Cu/Zn比对甲醇部分氧化抽制氢(CH3OH|1/2O2→2H2 CO2)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当Cu的负载量为10%、Cu/Zn比为7:3时,催化剂活性最好。H2-TPR、XRD、XPS等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制氢活性与Cu^0有关,而大量Cu^ 与Cu^2 的存在则不利于催化剂活性的提高。Zn助剂的引入,有利于分散Cu^0物种,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但由于同时稳定了Cu^ 物种,导致Cu2O物种的大量生成,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还原温度,抑制了Cu^0的氧化还原过程(Cu^2 →Cu^ →Cu^0或Cu^ →Cu^2 ),降低了催化剂的活性。因此,对于Cu/Zn/M催化剂,存在一个最佳的Cu/Zn比。 相似文献
14.
应用微量吸附量热技术研究了室温H2,CO,O2和C2H4在m(Pd)/m(SiO2)=2%,m(Pd,Cu)/m(SiO2)「n(Pd)/n(Cu)=1/1」=2%,m(Pd,Cu)/m(SiO2)「n(Pd)/n(Cu=1/4」=2%和m(Cu)/m(SiO2)=8%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性能,并考察了O2对C2H4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d-Cu/SiO2具有与Pd/SiO2数量相近的表面Pd原子,加入Cu可使Pd对H2和CO的强吸附位数目相对减少,弱吸附位数目相对增加Pd增加了H2在Cu/SiO2催化剂表面的吸附量,加速了O2在Cu表面的吸附速率,Pd原子和Cu原子在Pd-Cu/SiO2混合均匀且分散良好,乙烯在Pd/SiO2表面吸附有乙川,di-σ和π吸附态。Cu的加入可抑制乙类在Pd表面吸附氧发生氧化反 相似文献
15.
采用XPS和EXAFS方法,研究了以sol-gel法制得的超累粉体SiO2为载体,用化学还原沉积法制备的负载型非晶态Cu/SiO2催化剂在甲酸甲酯氢解反应前后的表面结构和局域结构。结果表明,非晶态样品中的铜原子以零价铜的形式存在,但配位数却大幅度地低于铜樯档,意味着铜原子在高比表面超细SiO2载体上处于高分散的非晶状态,表面悬空键显著增多,表面能增大,导致配位键收缩。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 380℃、 5 .0 MPa条件下 ,在 Fe- Zn- M/ HZSM- 5 (M=Cr、 Al)复合催化剂上进行的 CO2 催化加氢的反应 .考察了 Fe- Zn- M中 Fe含量、分子筛的硅铝比及 Fe- Zn- M/ HZSM- 5的比率对 CO2 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 Fe含量的增加 ,复合催化剂的活性增强、目的产物选择性降低 ;Fe- Zn- M与 HZSM- 5间有适宜的配比 ;分子筛的硅铝比影响到复合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随着分子筛硅铝比的降低 ,复合催化剂的活性增强 ,目的产物选择性提高 相似文献
17.
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制备了ZnO-SiO2催化剂和ZnO/SiO2催化剂并进行了表征, 以仲丁醇脱氢为探针反应, 研究了不同制备方法对催化剂表面ZnO物种存在状态及其催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2种方法均可制备高分散的负载型ZnO催化剂. 在ZnO-SiO2和ZnO/SiO2催化剂上, 仲丁醇分别以脱水和脱氢反应为主. 经过分析, 催化剂上ZnO物种的存在状态是影响产物选择性的关键因素, 而2种催化剂表面的粒径、 比表面积和表面酸碱性不是影响该反应选择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无机SiO2纳米粒子存在下的苯丙乳液共聚合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了在无机SiO2纳米粒子存在下的苯丙乳液共聚合.选择了能使苯丙乳液稳定存在的乳化剂体系,研究了温度和SiO2的加入对聚合过程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iO2的加入对聚合过程有阻聚作用,使单体的转化率降低.SEM照片证明SiO2粒子已经进入苯丙乳液粒子中,而且SiO2的加入对乳液制成的膜断面形态有一定影响.实验发现在无机SiO2纳米粒子存在下,苯丙乳液共聚合时有较多残渣出现,对此通过改进乳液聚合进行了有效地改善.同时对制成的复合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以壳聚糖(CS)对SiO2进行表面修饰, 采用浸渍还原法制备了负载型Ni-B非晶态合金催化剂(Ni-B/CS/SiO2), 并采用XRD、FTIR、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BET、XPS、TEM、SAED等表征方法研究了催化剂的非晶性质、原子组成、尺寸分布及粒径大小等. 考察了催化剂对糠醇加氢制四氢糠醇反应的催化性能, 并与没有壳聚糖修饰的Ni-B/SiO2催化剂及Raney Ni催化剂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加入壳聚糖制得的Ni-B/CS/SiO2催化剂的活性组分Ni-B团簇粒径更小, 表面活性组分浓度更高, 催化活性更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