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009—2018年为研究期,以福建省九市为研究对象,借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旅游经济—城市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建省旅游和城市化综合水平和耦合协调程度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2009—2018年旅游经济与城市化耦合程度呈现迂回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在2018年达到高程度耦合阶段;从耦合协调度来看,2009年到2018年整体上看呈缓慢下降趋势.鉴于此,福建省应大力促进旅游经济和城市化发展不协调的城市加速发展,同时保持达到协调程度的厦门市继续稳定发展,促使福建省两系统整体的协调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由于村集体经济组织弱化与长期的家庭分散经营,西部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明显滞后于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提升生产领域的专业化水平,加强特色农业专业人才队伍培育,推动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三个建设",突出特色农业的"纵向一体化"合作水平,实施"四大扶持"政策,促进合作社的规范运行,能够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成为西部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3.
我国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同质化、房产化、盲目圈地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青岛西海岸特色小镇的经济基础进行分析,发现旅游业对当地特色小镇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明显,本文根据当地自然资源及区位优势从全域旅游的角度提出了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并对其健康发展提出建议,以期能为青岛西海岸特色小镇的经济结构优化,推进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等方面给予启发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5.
区域环境约束下的特色农业专业村发展研究——以唐僧寺葡萄产业专业村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行动者网络理论探讨了特色农业专业村的发展过程,并以唐僧寺葡萄产业专业村为案例进行了个案观察分析.首先建立了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专业村发展的研究框架;其次以唐僧寺葡萄产业专业村为例,分析该专业村发展过程中的行动者网络构建及行动者的转译过程,观察网络运作的结果;经过综合分析认为,该个案研究显示出行动者网络理论作为专业村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即表明行动者网络理论适用于分析中国特色专业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收集、筛选和理性分析综合性评价指标,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城乡统筹和现代农业等5个方面的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TOPSIS法对东北三省13个全国第一、二批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步调不一致;“四个现代化”之间未能达到协调发展;高城镇化率未能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稳固特色经济发展、强化区域间资源互动、改造传统农业和优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构建了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耦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安徽省江淮城市群11个城市进行了案例分析,对11个城市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江淮城市群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合肥和沿江城市较高、中北部城市较低的空间格局,城市之间的差异在加剧.城市经济水平高,或旅游资源丰富且旅游经济发展较快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得分较高,城市经济水平低、旅游资源欠缺或区位条件一般城市的得分较低.未来发展应重视旅游产业增长对城市产业经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拉动作用,推动旅游与城市的同步发展,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区域性的综合开发模式,从区域旅游空间发展、旅游产业发展、旅游形象整合和管理体制四个方面对旅游资源进行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8.
9.
本文首先从河南发展农业旅游的条件入手,进一步分析指出了河南农业旅游发展存在的诸如"分布散、规模小、档次低"、"活动单一、季节性强,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五个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河南省进一步积极、有效地发展农业旅游如"提高农业旅游认识,确定发展目标"、"抓好开发,加强规划管理与引导培训"等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0.
耦合协调视角下旅游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耦合协调视角,以2005—2017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研究旅游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两系统间时空耦合协调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旅游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具有相似的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但在时间路径背后经济发展呈两极分化的态势,旅游效率南部地区存在空间溢出现象,北部地区弹性波动.②旅游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耦合协调关系,并通过其耦合协调特征划分出Ⅰ、Ⅱ、Ⅲ、Ⅳ4级子群类型.③在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因素中,经济因素作用力相对较强,旅游效率因素主要受规模效率影响,而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发挥最大影响力,并结合以上分析对4类子群提出对策建议.通过对旅游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耦合研究,以期为提升地区旅游效率与经济协调发展,推进全域旅游进程提供科学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在阐述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运用机械学中齿轮传动原理构建起了齿轮模型.借用该齿轮模型,通过确定有关待定参数进一步深化了已有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最后,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剖析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状况,并找出了耦合度和协调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状态总体理想,还有部分城市的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基于苏州农业旅游的问卷数据,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逐步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深入探讨苏州农业旅游游客感知评价,比较不同类型游客感知差异.研究发现,农业旅游游客感知划分为6个因子比较合理,总体满意度与感知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资源环境因子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最大,游客感知在人口统计学特征上存在差异性.根据游客感知因子可以将农业旅游者划分为4种类型,不同类型旅游者总体满意度均值存在显著差异,同时性别是影响不同类型游客感知差异的主导因素.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给出一些建议供农业旅游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1研究意义三化是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是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形成互为动力、互为支撑、良性谐振、良性循环的经济社会发展整合体,以产业关系协调、产城关系协调、城乡关系协调为主要标志,以产业集群发展、产城互动发展、城乡统筹发展为主要途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科学发展之路。到目前为止,对于三化关系和三化协调发展研究较少,且主要限于国家级和省级尺度的研究,更精细尺度的研究尚没有。南阳市 相似文献
15.
区域旅游一体化背景下的小城市与大中城市旅游联动发展研究--以南京溧水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区域旅游一体化蓬勃开展,大中城市享受到一体化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此同时,小城市旅游发展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它们在旅游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应如何发展?本文借鉴核心边缘理论,提出了小城市与大中城市旅游联动发展的概念,以溧水为例,在文脉共性承接与个性突破和旅游资源潜力挖掘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以大中城市为首要客源市场设计旅游产品、构建旅游廊道、联合旅游营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等4条联动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关系,二者的协同度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对安徽省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发展协同度测度结果表明:目前安徽省经济发展已经呈现良性态势,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已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但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构建全域协同发展机制、提升人力资本发展水平、构建全域人力资本共享机制及科技创新共同体,将有助于安徽省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协同发展,从而促进安徽省全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以渭南市下邦镇为例,通过对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将四种分析条件相互交叉匹配,得出SWOT发展模式策略矩阵,探讨适合下邦镇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以期为渭南市下邦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发展“夜经济”已成为推动优质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主要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研究等方法,系统分析了旅顺口区夜经济的发展现状,并指出现存的诸多问题,主要包括:监管工作有待加强、文化资源挖掘不足、服务设施尚需完善等方面。同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旅顺口区发展夜经济的相应对策,主要包括:切实加大监管力度、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不断完善服务设施等方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