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为例,教师在大单元视角下设计层次性问题、思辨性问题以及开放性问题,以问题驱动,让学生不断产生“愤悱感”“领悟感”以及“惊异感”,引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2.
王神华 《数学通报》2007,46(12):26-27
新课程注重教学内容的问题性,以提高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教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通过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切实改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本人通过将近一个学年的教学实践,对新课程理念下开展“问题驱动”教学有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1 数学课堂三维教学的概念1.三维示意图  三维教学是一种多课型、多原则、多手段的全方位、多角度、主体式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2 三维教学概念分析与设计举例(1)问题导入,激发动因人的学习是一种主动活动,动因——一种内驱力和历程,是联结主体与环境的一个特殊中介环节,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从德育中激发动因;以充满张力而又令人困惑的问题情景激发动因,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2)置疑、诱思置疑即设置疑问,设置悬念,促进积极思维.诱思即由浅入深,诱导学生思维.教学要在“置”、“诱”两字上下功夫.例1 等…  相似文献   

4.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应用与拓展”,这应该是每个学生都需经历的学习过程,这样的过程也比较易于设计学生全程参与的教学活动.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力求体现以下教学理念:问题解决,把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程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形成的思维过程,学会“数学地思维”;主体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主动探索、主动发展;分层优化,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高校线性代数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提倡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实施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问题驱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由“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地认识所学内容的本质部分与核心思想.通过引导学生思索,提问题,做结论,来推动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促生和强化教学的互动效应。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数学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数学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教师注重:“灌输式讲授,轻探究式教学”;重有限知识的“学会”,轻无限知识的“会学”,教师仍然是通过大量练习来让学生学习数学是我国数学教学的重要特征,这显然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也就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这与目前基础教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与理念都指向于“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发展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主张问题式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教学互动理念极不一致.另外,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学校的  相似文献   

7.
以“创设课堂高品质活动”“促进学生高质量发展”为追求的“至简数学”教学设计主要关注三个方面.首先是“设计学”,通过设计简明的情境、简短的实例、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学简单的数学;其次是“设计教”,通过设计简明的讲解、简要的概括、简短的评价,让学生简单地学数学;最后是“设计评”,通过评价学生学习参与度、素养达成度、思考深入度,让学生数学学得不简单.  相似文献   

8.
陶小忠 《数学之友》2014,(12):19-2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问题情境即指发生问题的客观情境(刺激模式).在问题情境下学习可以使个体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积极的情绪,促进学生的潜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课堂作为教学工作的主战场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一直是教师关注的问题 ,尤其是在“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能力 ,由被动地学习变为主动地学习 ,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里我们结合国外教育界普遍采用的一条有效课堂教学策略———CBG原则 ,来谈谈如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借鉴、运用 .CBG(CatchThemBeingGood)意为“保持学生的良好状态”或“捕捉学生的良好状态” .就是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实践证明 ,促使学生产生良好行为和保持学习动机的最好策略就是采取积…  相似文献   

10.
课程内容“问题化”就是将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化为能够直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系列问题,再将这些问题逻辑地搭建为一个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全过程的学习结构.课堂上用活动引出问题,用问题串联教学,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这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众所周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让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好方法.那么教师要怎样设计提问,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课堂上充分体现自我,成为学习的主人呢?笔者认为这就需要对课堂提问进行“立体优化”.  相似文献   

12.
林秋灵 《数学之友》2022,(16):22-23
基于新课标理念,数学课堂要聚焦核心问题,从“着眼本质,设计核心问题”“单元整合,提炼核心问题”“提升素养,教学评一体化”三方面来论述怎样开展核心素养的本位教学,促进知识结构化,让学生深度学习,有效地提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揭示引入概念的必要性,合理性,创设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借助有效提问,展示了概念自然的生成过程,实现了真正的以旧迎新,以旧助新的教学功能.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尝试感悟新概念,通过类比旧知识,尝试领悟概念内涵和外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尝试探索新知识,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开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新局面,使概念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概念教学课堂上,教师应搭起问题框架:在问题引领下运用问题串的方式、逐层递进,引领学生进行更深入地思考,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以教材新增内容“复数的三角表示”为例,通过设置问题串,让学生的思维在问题串中浅入深出,完善概念教学、拓宽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5.
学生"问题空间"转换的展示平台——解题记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加卫 《数学通报》2006,45(8):53-56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就内在的思维活动而言,解决问题的过程就可被看成“问题空间”的不断转换.这里的“问题空间”是指任务范围的内部心理表征,包括对目标、现有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别、可以执行哪些操作等等的理解.由此看来,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建构的“问题空间”的质量是问题解决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舍费尔德曾以解题记录的方式去研究影响数学问题解决的因素.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学生解决问题时,采取“解题记录”的方式去展示学生“问题空间”转换的过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并在教学中进行了摸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6.
针对数学模型与最优化课程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设计坚持四个原则、教学过程重在启发与互动、课内外学习重在研究、数学软件的应用重在与课程整合等.通过各个环节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经过两轮教学实践表明: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效果良好,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17.
“数学猜测”的教学构想与实践齐智华(吉林省通化市靖宇中学134000)本文主张在高中讲授“数学猜测”.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学得主动活泼,使数学教育跃上一个新的高度.1“让我们教猜测吧!”数学是系统的演绎...  相似文献   

18.
针对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简称“三维目标”,笔者认为,三维立体目标是一体三面,关键是如何落实“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过程设计要注意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规律、特点等,这样有利于学生透过现象了解本质,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二是通过关注学习的过程、方式、手段等途径来掌握学习的策略,从而达到由“学会”到“会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卢琼  丁磊 《数学通讯》2007,(7):12-14
探究性教学是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过程.本文以椭圆内接三角形最大面积的初等求法为“探究主题”,以问题序列为“探索主线”展开研究,在探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函数的导数、不等式、坐标变换等数学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蔡春晖 《数学通报》2005,44(1):46-50
传统教育是以消灭问题为己任的教育,使学生由有问题变为没有问题,就表明教育成功了.通过问卷,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的调查表明:学生不喜欢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感到疲倦,没有激情和活力,课堂缺乏生气.然而让学生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大胆发言”,学生却表现出无所适从,不善动脑,不会动脑的状况.同时教师习惯于灌输性地传授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