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藏药金缘绿绒蒿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采用滤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了锈苞蒿挥发油对2种真菌和10种细菌(包括5种临床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杀菌活性,结果显示,挥发油对大部分微生物均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尤其对酵母菌、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更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0.02~0.31 g/L,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为0.04~1.25 g/LI其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技术分析了锈苞蒿挥发油的化学组成,确定了28种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相对含量,约占挥发油总组分的81.41%,主要由单萜和倍半萜组成,其中Vulgarnoe B(26.58%)、1,8-桉叶素(19.89%)和樟脑(7.91%)是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3.
藏药火绒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的方法,鉴定了藏药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diodes)挥发油中桉醇(3.26%)、喇叭茶醇(7.58%)及法尼醇(3.44%)等二十七种化合物,并测定了其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4.
麻黄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对麻黄中挥发油进行了测定,并探讨了气-质联用仪的分析条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5.
子午岭野菊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GC—MS联用法对野菊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最佳分析条件下.共分离出39个化学成分.鉴定出了其中的38个.主要成分为:萜类、酚类、有机酸及其酯等化合物.对挥发油的抗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为今后对野菊花药理活性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白花茵陈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及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白花茵陈中提取挥发油.出油率为3.2%.利用GC—MS—DC联用方法,在最佳分析条件下.共分离出51个峰.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出了45个化学成分,鉴定率为88.24%.其主要成分为:百里香酚(thymol)58.43%、香荆芥酚(carvacrol)19.29%、异己烷(isohexane)2.74%、甲基香荆醚(methyl catvacryiether)2.67%、乙酸牦牛儿酯(geranylacetane)0.96%、甲基百里醚(methyl thymyiether)0.73%、对-聚伞花素(p—cymene)0.34%等.并对白花茵陈挥发油的部分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薰衣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彩和毛细管气质联用法薰衣草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共确认了其中21种成分,占精油总含量的96.55%,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芳樟醇(Linalool),乙醇芳樟酯(Linalyl acetate),4-甲基-1-(1-异丙基)-3-环已烯-1-醇(3-Cclohexen-1-o1,4-mthey1-1-1(1-methylethyl)-),乙酸薰衣草酯(Lavandal acetate)等。  相似文献   

8.
青木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MS技术利用3种不同极性的毛细管柱分析了青木香挥发油的化学组成,确定了26种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相埘含量,结果表明其挥发油主要由单萜组成,其中莰烯(23.98%)、异甲酸龙脑脂(19.40%)、Selina-1,3,7(11)-trien-8-one(10.24%)和龙脑(6.82%)是主要成分.对3种真菌和13种细菌(包括7种临床致病菌)的药敏实验表明,挥发油埘大部分微牛物均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尤其埘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更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04~0.31g/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0.08~2.5g/L.  相似文献   

9.
黑种草籽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毛细管气质联用法对黑种草籽挥发油化学进行了研究,共确认了其中20种成分,占精油总含量的94.2%,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异长叶烯(Isolongifolene),桧萜(Sabinene),百里醌(Thymoquinone),4-甲基-1-(异丙基)-3-环己烯-1-醇(3-cyclohexn-1-ol,4-methly-1-(1-methylethyl)-)等。  相似文献   

10.
采用GC—MS技术,利用2种不同极性的毛细管柱分析了羽裂蟹甲草挥发油的化学组成,确定了31种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其挥发油主要由单萜、氧化单萜和倍半萜组成,其中倍半萜的含量32.1%尤其显著α-姜烯(13.49%)、大牦牛儿烯D(10.76%)、α-蒎烯(8.54%)、顺式丁香烯(6.36%)、芳樟醇(6.16%)、β-月桂烯(4.89%)、顺式β-罗勒烯(4.40%)和顺式罗勒烯酮(3.58%)是其主要成分.同时采用滤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和肉汤稀释法测试了其挥发油对2种真菌和12种细菌(包括6种临床致病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挥发油对大部分微生物均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尤其对酵母菌、革兰氏阳性菌作用更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16~5.00g/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0.16~5.00g/L.  相似文献   

11.
采用GC-MS技术系统地研究了三种不同极性的色谱柱对新疆伊犁地区三种商品化薰衣草精油、薄荷精油和迷迭香精油的分离性能。以三种精油特征组分的理论塔板数、出峰总数和鉴定组分数量对不同极性色谱柱的分离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使用单一柱型进行分析时,应针对精油成分极性分布的具体情况选择与之相对应极性的色谱柱才能实现对精油较好的分离。此外,采用两种不同极性色谱柱可以达到全面分析的目的。该研究同时也为二维色谱中柱型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给定的正整数d,图G的L(d,1)-标号是从V(G)到非负整数的函数,且满足:任意两个相邻顶点的标号差至少为d,而且距离为2的任两个顶点的标号至少为1.L(d,1)-标号的跨度是标号差的最大值.G的L(d,1)-标号数是G的所有L(d,1)-标号的最小跨度.本文完全给出了M(o)bius梯子的L(d,1)-标号数.  相似文献   

13.
图G 的(d,1)-全标号是从V(G)∪E(G)到非负整数的函数,且满足:(i) G中任意2个相邻顶点的标号不同;(ii) G中任意2个相邻边的标号不同;(iii) 顶点与其关联边的标号差至少为d.(d,1)-全标号的跨度是标号差的最大值. G 的(d,1)-全标号数是G的所有(d,1)-全标号的最小跨度,记为λTd(G).本文完全给出了Mobius梯的(d,1)-全标号数.  相似文献   

14.
大麦幼胚组织培养结果初步表明,两种培养基之间,两个品种之间总出愈率没有显著差异,而不同类型愈伤组织诱导率却存在差异。Ⅱ号培养基中,甲、乙两种类型愈伤组织产生比例多于Ⅰ号培养基,丙型愈伤组织正好相反。因此认为Ⅱ号培养基对大麦幼胚培养中诱导出愈及生长是较理想的。啤酒大麦品种“付8”的甲型愈伤组织比例大于高蛋白品种“Hiproly”。愈伤组织和胚芽的总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较大,但规律不明显,因此很难作大麦幼胚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生长及分化的指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的电泳分析,表明不同品种,培养基、组织器官之间存在一些差异。改进与扩大试验设计进一步探索提高出愈及分化率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