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言林  刘顺江 《化学教育》2015,36(13):74-76
《化学故事情节AS》是英国索尔特高级化学课程的教材之一, 将该教材中有关"氧化态"这一概念的表述与我国中学化学教材中"化合价" 的表述进行比较, 从知识概念学习的一致性角度论述了我国中学化学教材中使用"氧化态"代替"化合价"的合理性及其优点, 建议我国中学化学教材编写时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
林海斌 《化学教育》2008,29(8):26-27
1 由"深究"发问谈起 中学化学教学中,一般从元素的化合价讨论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如"最低价只有还原性、最高价只有氧化性,中间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已成为广大化学教师较为一致的认识.然而,对于同一元素在同样的化合价时是否具有相同强弱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往往需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来说明这一事实,不再解释为什么存在着一种差异,即使有学生追问,也多以温度、浓度、酸碱度等因素的影响来敷衍,认为中学阶段很难或不能深入到物质的结构知识深度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3.
栗艳丽  袁振东 《化学通报》2022,85(10):1267-1272
18世纪末,拉瓦锡在氧化学说范式下,建立了“得失氧”角度上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19世纪,约翰逊在化合价学说的基础上,发现氧化还原反应的共同特征是“化合价升降”,其概念扩大至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升降的一类反应。20世纪初,弗莱从“电子转移”的角度解释了化合价升降的原因,揭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微观本质。1948年,格拉斯顿在价键理论和电负性基础上,从“氧化数变化”的角度提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人为表征概念。20世纪末,古德斯坦和李良助分别从“电负性顺序”和“极性翻转”角度提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现代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发展史,反映了化学思想的发展和科学认识的变化,对化学研究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朱文祥  裴毅 《化学教育》2003,24(6):35-35
在我们的化学教学和化学写作中 ,恐怕还找不到一个比“物质的量”更为别扭的术语。而偏偏这个术语在化学教学和化学实验中要经常使用。例如在中学化学教材中 ,常见有诸如“5 0 0mL 0 .1mol/L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为 0 .0 5mol”、“H2SO4 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 0 .5mol/L…”等[1] 叙述。在高考的试卷中也只好按照教材的口径说 :“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等[2 ] 。本来mole的概念在中学化学中就是一个教学难点 ,加上这么个别扭的术语 ,更是雪上加霜。对于广大的化学研究工作者也不例外 ,他们不能使用已经熟悉和…  相似文献   

5.
潘鸿章 《化学教育》2009,30(11):86-88
回顾我国近几十年来,高师化学教育专业为了培养未来化学教师的从教能力,并体现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和开设“中学化学教材教法”课程的同时,还设置了研究中学化学实验的课程。早在20世纪50年代,有些院校就选择部分中学化学教学中容易发生问题的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演练,探索成败关键,掌握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6.
从基础的元素化学和化学结构理论入手,系统性地举例辨析形式电荷的若干相关问题,讨论其与真实电荷、化合价、氧化态和电子对之别,并举例在前沿金属配合物等领域的应用。以期对化学基础教学与推广有助。  相似文献   

7.
郝希明 《化学教育》2005,26(1):40-41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中的重点,也是教与学的难点。在初中化学中,从得氧失氧的角度来认识氧化还原,在高中化学中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角度进一步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和规律,从而使学生形成了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海峡两岸高中新课程化学教科书的比较,对两岸教科书中化学基本概念表述与化学用语的表达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为两岸高中化学教学交流与课程教材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一化学如何处理平衡常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明华 《大学化学》1993,8(3):19-21
自从化学热力学的基础知识引进大一化学后,可以从能量角度讨论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比中学化学只讨论复分解反应和某些氧化还原反应(或置换反应)的定性规律,提高了理论的深度和层次,也有利于贯穿整个课程的教学,并使我国普通化学教材的理论深广度和美英苏(前)相近。但是,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当前,如何处理平衡常数是个较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以“氨的催化氧化”实验为例,从课题的选择、实施过程、教学评价及教学反思等方面对我院“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教学中开展探索性实验教学的实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朱玉军  李宗和 《化学教育》2009,30(11):80-82
回顾了化合价概念的发展历史,其中包括化合价概念的提出、化学结构理论的创立、化合价的电子理论的发展、基于现代化学键理论的化合价规则等.介绍了区别化合价与氧化数的相关论述,以助于对化合价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夏立先 《化学教育》2003,24(10):14-15
对于中学化学教材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教师是“教化学教材” ,完全按教材规定的内容、结构以及次序等进行教学 ,不敢越雷池一步 ;有的教师则是“用化学教材教” ,只是把教材当成一种蓝本 ,然后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法、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条件 ,进行发挥、想象、重组和剪辑 ,即进行有创意的艺术加工。我赞成后者 ,并且在自己近 2 0年的教学生涯中进行过积极的探索。下面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对中学化学教材的处理艺术。1 重组艺术即打破教材原有的排列顺序 ,进行重新组合 ,从而更适合学生学习。例如 ,…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中学化学教材中氨催化氧化演示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根据化学原理对反应用的药品、用量及实验装置进行了适合课堂教学实验效果的探究,避免了以往实验装置和操作的复杂及实验现象出现的不确定性,可以在短时间内轻松操作就获得明显、准确的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近年来中学化学教育改革和教材变化的新特点,提出了在面向21世纪高等工科化学课程改革中,大一化学与中学化学在内容衔接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中学化学的主要任务和教材改革的看法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本文介绍了作者对中学化学教学和教材改革的一些看法。涉及到中学化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任务,以及编写教材时应当突出的基本理论、化学基本概念和观念等问题。本文对于中学化学教学各学段的主要着重点提出了看法。对于分类法的意义、元素论、物质的静态和动态、化学计量关系和浓度概念等在中学化学教学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也简要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熊言林  王晨希 《化学教育》2015,36(17):13-19
针对与英国索尔特高级化学课程(A2)相匹配的复习材料Revise中有机化学内容的基本呈现方式、知识点的考查及习题设置特点进行相关分析,并对我国中学化学教材编写及其化学教学提出几点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钱扬义 《化学教育》2004,25(1):13-18,23
客观地、有效地、可操性地评价化学教材,对促进化学教材质量的提高和教材的多样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学化学教材评价工具从内容、思想与文化、心理规律与能力发展、编制水平以及可行性与效果5个维度定性和定量评价化学教材,并制订了中学化学教材静态分析评价表。  相似文献   

18.
美国《化学与生活》系列教材简介与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仁花  马善恒  熊言林 《化学教育》2010,31(5):31-32,59
通过对马萨诸塞州《化学与生活》系列教材的简单介绍和案例分析,归纳出该系列教材的特点,进而得出对我国中学化学教材编制的几点启示:(1)宜重视深化基础化学知识结构;(2)应重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3)要重视对学生学业评价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为使初中化学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适当的增删与调整教材的某些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几年来,我們的教学实践表明,改进与提高“化合价”的教学尤为重要。为什么要改进化合价的教学呢?理由如下: 1.为使学生掌握“当量浓度”在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上的广泛应用,在新編“初級中学課本化学补充教材”中增加了“当量”,要使学生学会求化合物的当量,就必须具有正、负化合价的概念,而在原課本中根本沒有提到正、负化合价。  相似文献   

20.
姚拥军 《化学教育》2005,26(6):55-56,59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化学基本概念,是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学习有机物有关知识时,同系物及通式是一个重要概念,烷烃、烯烃、炔烃及苯的同系物等的通式在教材中只是直接给出,没有推导过程。而同系物通式的推导,既能培养学生寻找规律的能力,又能训练表达规律的技能,同时能深刻理解通式的内涵。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编制针对性练习,来充实、丰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者可使学习概念赋予“新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