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数论命题和它的概率论背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数学已经发展成为庞大的体系.数学分支的精细,研究方法的艰深,使得关于一个专门问题的研究论文往往只有从事这个专门问题研究的少数数学家可以读懂.有人甚至认为,循此以往,“数学论文的作者要比读者还多”!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毕竟“数学科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各部分之间的深刻联系”(希尔伯特:《数字问题》),数学各分支之间的融合、贯通是值得注意的另一方面.在本文中,通过一个数论命题和它的概率论背景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即便在比较初等的问题申,数学的不同分支之间的融合、贯通也…  相似文献   

2.
现实生活中数学应用题一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文刊登于1993年第7期P3一7页.“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好几年了.但是,究竟什么是“数学素质”还有不同理解.有些同志认为,“数学素质”就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严格推理的习惯.我认为这种提法不够全面.数学素质必须包括应用,特别是能够用数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我也常常听到一些同志的反驳,认为“强调应用”是实用主义,短视行为,数学教育的价值在于思维训练,能用数学解决数学问题也是应用,何必非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呢?这种看法也是似…  相似文献   

3.
导数的应用     
1988年召开的第六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把“问题解决、建模和应用”列人大会七个主要研究的课题之一,认为“问题解决、建模和应用必须成为从中学到大学所有学生的数学课程的一部分”.由此看来,数学建模与问题解决已成为国际数学教育中稳定的内容和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建构观下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构主义和数学开放题均是目前数学教育界的研究热点.有人认为,这两个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均为数学教育的“范式革命”.本文将它们放在一起来讨论,并非是对时髦口号的追求,而是认为它们之间确有许多相通之处.在建构观指导下,开放题教学能更大地发挥其教育价值;而以开...  相似文献   

5.
数学直觉是对于数学研究的对象的直接领悟或洞察.波利亚曾在文[1][2][3]中,多次论述过数学直觉在数学发现中的重要地位.出于对创造性教育的要求,本文将从解决数学问题的角度,对数学直觉的作用进行若干探讨.其中所引用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基本上是作者自己探索解题途径的真实思考过程,它们都取自文[4].1数学直觉与发现波利亚认为,虽然解决重大问题是一个重大发现,但求解任何问题也是一个发现,哪怕是点滴的发现.他把这个发现中的突然进展称为“好念头”,并说他的“怎样解题”表中的所有问题和建议都与它有关.他还说,冒出一个…  相似文献   

6.
灵活的应用数学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德庄 《数学进展》2005,34(1):1-16
E.E.Daivd指出“当今被称颂的高技术实质上是一种数学技术”,H.Neunzert称“数学是关键技术的关键”.这是人类对数学的新认识一数学既是科学又是技术.数学技术主要是指应用数学技术.它的高难度突出地体现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研究上.这就必须灵活地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抓住事物内在最本质的数学结构,提炼其特殊的数学模型,给出精巧的好算法并解决之.本文简述了华罗庚应用数学技术的特色、近期发展及其某些思想与新概念等.  相似文献   

7.
浏览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不难发现应用题型的骤增[1,2],而且另一类问题—探索性问题,也在悄然兴起.对于应用问题,应考师生虽谈不上早有准备,但思想上至少是早有预料.而对探索性问题,却有措手不及的感觉,有的认为这是高考试题的专利,不应在中考试题中出现;有的甚至认为这种命题与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不合拍.就此,我们谈点浅见,以就教于同行.自80年代初,西方数学教育界提出“问题解决”的口号,世界各国数学教育界开始注意到应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数学教育的目标.其中各类试题中出现的探索性问题和应用性问题的…  相似文献   

8.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之一.那么,数学中的解决问题和问题解决有什么不同呢?笔者认为,数学中的解决问题是指对某一具体问题的具体解答,问题解决意指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答、研究和探索,得到一般性的结论、共性的解答方法解题思想等,从而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学生"问题空间"转换的展示平台——解题记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加卫 《数学通报》2006,45(8):53-56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就内在的思维活动而言,解决问题的过程就可被看成“问题空间”的不断转换.这里的“问题空间”是指任务范围的内部心理表征,包括对目标、现有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别、可以执行哪些操作等等的理解.由此看来,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建构的“问题空间”的质量是问题解决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舍费尔德曾以解题记录的方式去研究影响数学问题解决的因素.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学生解决问题时,采取“解题记录”的方式去展示学生“问题空间”转换的过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并在教学中进行了摸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0.
集合问题,看似细小,实则关系甚大.它不仅是高一新生学习的第一道门槛,同时,作为一种数学语言和数学思想方法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也是高考常考内容之一.许多创新型试题以它为载体,可以编制出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创新题.如何正确地解决集合问题以及以集合为载体的数学其他问题,关键是读懂叙述该问题的集合语言.  相似文献   

11.
一、数学“问题解决”与中学数学应用题 80年代,国际数学界提出了“问题解决”的教育口号,但对于什么是数学中的“问题解决”,观点不尽相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认为数学“问题解决”就是综合地、创造地应用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非常规问题,或者是将原有概念和原理加以综合,在新情境中应用并得到新的认知成果的学习过程.中学数学应用题往往具有复杂、真实的问题情境,多数属于非常规问题,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并能够习得解决应用题的高级规则和方法.据此断言,中学数学应用题的解决实质上是一种“问题解决”学习.  相似文献   

12.
一节“应用问题”研究课的设计与评述设计:丁益祥(北京陈经论中学)评述:郭立昌(北京市教育局教研部)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解决数学应用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我们认为,首先要在平时教学中,注重知识形成过程。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应用...  相似文献   

13.
数学问题的提出与符合学生思路的解决罗小伟数学以高度抽象、体系严谨、论证精确、应用广泛为主要特点并区别于其它学科.数学教育应该使学生深刻了解数学的特点,尤其是了解数学之为用,并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近几年,虽然强调了理论联系实际,但是问题的...  相似文献   

14.
宋庆 《数学通讯》2010,(5):13-16
“周期现象”是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中的第一节,它对整章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青年数学教师庄子娟在南昌市数学优质课比赛中上的这堂课以“生活——数学——生活”为主线,以“感受周期现象、从数学角度研究周期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核心,以学案为载体,加以构思巧妙的导人、环环相扣的层层设问、精心的首尾呼应和风趣精练的语言,使得整堂课大气磅礴、淋漓尽致、一气呵成.  相似文献   

15.
从一道历史名题谈数学建模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已经成为不同层次数学教育重要和基本的内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不单独设置,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高中阶段至少各应安排一次较为完整的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活动.”  相似文献   

16.
增强应用意识 培养建模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部在《今日数学及其应用》一文中阐明了对数学应用的新认识:“国家的繁荣富强,关键在于高新的科技和高效率的经济管理,高新技术的基础科学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可以说数学的广泛应用已被视为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高中数学教学目标已明确要求学生“逐步学会把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探索、猜测、判断、证明、运算、检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不仅符合于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适应当今以高科技为主旋律的人才的需要.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数学应…  相似文献   

17.
黄建中 《数学通报》2006,45(12):40-41
近年来,随着高中办学规模的扩大,具有不同学业水平的新生涌入高级中学,这给高中起始年级数学教学带来新的问题.当前,新课程正在由点到面推进、不断扩大实验范围、一步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近教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课改中成长起来的高一新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善于与他人合作与共享,但理性思维有所削弱.在这背景下如何处理好高、初中的衔接,已成为高一年级数学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以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的教学设计为例,将所思所想整理如下,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8.
数学建模与中学数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与数学应用紧密相关的“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与“数学建模”(mathematical modeling)已成为数学教育关注的热点,什么是问题解决?虽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大体是一种强调让学生通过做数学,解决数学的与实际的问题来学习数学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季强 《数学通报》2007,46(12):33-34
“现值”与“终值”是利息计算中的两个基本概念,掌握好这两个概念,对于顺利解决有关金融中的数学问题以及理解各种不同的算法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著名数学史家、数学教育家莫里斯·克莱因说:“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的课程目标包括让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一丝不苟的作风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所以,笔者认为高中数学教学落实科学的学生发展观,不仅仅在于打牢高中学生的数学基础,还必须有意培养创新意识和理性精神.培养理性精神,简单地说就是培养他们求真、求实、求简和求新的数学精神.笔者以解决“一类集合的包含关系问题”的教学为例,对高一数学课堂如何渗透理性精神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