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YVO4:Eu3+纳米微粒发射光谱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量了非选择激发下YVO4:Eu3+纳米微粒中Eu3+5D07F2发射光谱随温度的变化.低温下的光谱是很多谱线叠加在一起形成的宽带;而室温下主要是与体材料相似的两条分离谱线.根据选择激发下YVO4:Eu3+的发射光谱研究得到的结论,把发射光谱分解为两部分之和,一部分来自占据靠近纳米微粒中心的格位的Eu3+离子发射谱线具有与体材料相近峰值;另一部分来自占据靠近表面位置的Eu离子,发射分布在更大的光谱范围内.这两部分发光的相对强度随温度变化的分析表明,YVO4:Eu3+纳米微粒发射光谱随温度的变化是由于靠近表面的Eu通过表面猝灭中心猝灭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以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Gd1-xEuxAl3(BO3)4:Eu3+纳米荧光粉。使用XRD分析确定了样品的物相,并根据谢乐公式计算出其微晶的纳米粒度。采用了“粉末悬浮法”以甘油为分散介质,在RF540荧光光度计上测试了纳米晶荧光粉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GdAl3(BO3)4基质本身发光,GdAl3(BO3)4:Eu纳米荧光粉表现了Eu3+的特征发射光谱,其中最强峰为5D07F2发射,表明晶体结构中没有对称中心格位。实验表明在GdAl3(BO3)4:Eu纳米晶荧光粉中,存在Gd3+对Eu3+发光的基质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According to Judd-Ofelt parameter calculation and energy transfer theory, the cross-relaxation process of the Tm3+ ions is investigated. A four-level system of coupled rate equations is established to study the fluorescence dynamics of Tm3+ in LiYF4 crystal. Attentions are focused on the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1G43H6 (483.0 nm) in Tm3+:LiYF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valanche properties (critical pump rat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and buildup time) originated by resonant excited state absorption and the doped Tm3+ concentration is discussed, and some useful conclusions are drawn.  相似文献   

4.
高伟  董军  王瑞博  王朝晋  郑海荣 《物理学报》2016,65(8):84205-084205
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Er3+/Yb3+共掺杂的NaYF4和LiYF4微米晶体. 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 六方相NaYF4微米晶体为棒状结构, 而四方相LiYF4微米晶体则为八面体结构. 在近红外光980 nm激发下, NaYF4:Yb3+/Er3+和LiYF4:Yb3+/Er3+ 微米晶体均展现出很强上转换荧光发射. 且NaYF4:Yb3+/Er3+微米晶体的荧光发射强度大约是LiYF4:Yb3+/Er3+微米晶体的2倍, 但红绿比明显较低. 根据荧光光谱, 并借助激光光谱学及发光动力学深入探讨基质变化及表面修饰剂乙二胺四乙二酸(EDTA)对荧光特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发现: 影响荧光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基质环境的局域对称性, 而导致不同红绿比则是由于样品表面较多的EDTA分子所引起. Er3+掺杂的NaYF4和LiYF4 微米晶体呈现出很强的绿光发射可被应用于全色显示, 荧光粉和微光电子器件中.  相似文献   

5.
Eu掺杂Si纳米线的光致发光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志东  周子淳  刘绰  马蕾  彭英才 《物理学报》2015,64(14):148103-148103
利用Si(111)衬底, 以Au-Al为金属催化剂, 基于固-液-固生长机理, 在温度为1100℃, N2气流量为1.5 L/min、生长时间为30–90 min等工艺条件下, 制备了直径约为100 nm、长度为数微米的高密度、均匀分布、大面积的Si纳米线(~1010 cm-2). 对Si纳米线进行了Eu掺杂, 实验研究了不同长度的Si纳米线以及不同掺杂温度、掺杂时间等工艺参数对Eu离子红光发射的影响,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Si纳米线表面形貌和Eu掺杂后Si纳米线的结晶取向进行了测量和表征; 室温下利用Hitachi F-460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进行了测试和分析. 结果表明: 在Si纳米线生长时间为30 min、掺杂温度为1000℃、 最佳激发波长为395 nm时, 样品最强荧光波长为619 nm (5D07F2); 同时, 还出现了576 nm (5D07F0), 596 nm (5D07F1), 658 nm (5D07F3)和708 nm (5D07F4)四条谱带.  相似文献   

6.
首次观察到下列LiYF4:Nd3+的光谱:用波长λ为4880?的Ar+激光激发的4I11/2能级所属斯塔克子能级Y1—Y6的电子和电-声子喇曼散射谱;用波长λ为6943?的红宝石激光激发的双光子荧光和电-声子荧光谱。 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在GdoBr∶Eu的常压和高压荧光谱实验数据基础上,对晶场能级及其重心进行了拟合计算,得到了晶场参数和自由离子参数(Slater参数和自旋 轨道耦合参数)在高压下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随压力增大,晶场参数B40,B60增大,B64减小,B20,B44的变化有些起伏.晶场强度在8GPa以 关键词: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压原位阻抗谱测量技术对锐钛矿Ti O2多晶的电输运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在6.4, 11.5和24.6 GPa压力处发现了晶粒和晶界的电阻、参数因子和弛豫频率的反常变化行为.研究分析表明:6.4和11.5 GPa压力点分别对应着Ti O2由锐钛矿转变为a-Pb O2,再转变为斜锆石的结构相变,当压力高于24.6 GPa时,Ti O2完全转变为斜锆石相.通过分析晶粒和晶界电阻在压力作用下的变化行为可知,本征缺陷的存在对Ti O2高压下电输运性质的变化起着关键的作用.在6.4 GPa压力处,相变的发生导致缺陷的作用发生了变化,由作为复合中心的深能级缺陷转变为向导带和价带提供载流子的浅能级缺陷,并且作为浅能级缺陷存在至实验最高压力点38.9 GPa,浅能级缺陷在能带中的位置也随着相变发生而改变.晶粒和晶界的激活能随着压力升高而降低,表明高压下载流子在晶粒和晶界的输运变得更加容易.此外, Ti O2晶粒和晶界的弛豫频率比值随压力的升高而不断减小,高压下的晶界效...  相似文献   

9.
熊晓波  刘万里  袁曦明  刘金存  宋江齐  梁玉军 《物理学报》2015,64(24):247801-247801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Zn2(PO4)2:Sn2+(SZ2P:Sn2+), SrZn2(PO4)2:Mn2+(SZ2P:Mn2+), SrZn2 (PO4)2:Sn2+, Mn2+(SZ2P:Sn2+, Mn2+) 荧光粉. 通过X射线衍射、激发和发射光谱详细研究了荧光粉的物相和发光性质. 在SrZn2(PO4)2 基质中, Sn2+离子发射光谱是峰值位于461 nm宽带谱, 归属于Sn2+离子的3P11S0能级跃迁, SZ2P:Mn2+激发光谱由基质吸收带(200–300 nm)和位于352, 373, 419, 431和466 nm的一系列激发峰组成, 分别对应Mn2+离子的6A1(6S)→4E(4D), 6A1(6S)→4T2(4D), 6A1(6S)→[4A1(4G), 4E(4G)], 6A1(6S)→4T2(4G)和6A1(6S)→4T1(4G)能级跃迁, 因此, SZ2P:Sn2+ 的发射光谱与SZ2P:Mn2+的激发光谱有较大范围的重叠. 结果表明Sn2+对Mn2+发光有明显的敏化作用. 基于Dexter电多极相互作用能量传递公式和Reisfeld近似原理分析, 荧光粉SZ2P:Sn2+, Mn2+中Sn2+-Mn2+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机理属于电四极-电四极相互作用引起的共振能量传递, 并计算出Sn2+-Mn2+离子之间能量传递临界距离Rc ≈ 1.78 nm. 通过改变Sn2+, Mn2+离子掺杂浓度, 实现了荧光粉发光颜色的调节, 在254 nm短波紫外激发下荧光粉发出较强的蓝白光. 研究结果表明SZ2P:Sn2+, Mn2+荧光粉有望应用于紧凑型节能灯照明领域, 随着半导体紫外芯片技术的发展, 有潜力应用于未来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照明领域.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高发射效率的稀土多金属氧酸盐BPOM:Eu及ZrPOM:Eu荧光体,并对其结构及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品具有Keggin结构,Eu在两类样品中均有肉眼可见的在红光区的强发射。但在BPOM:Eu中以5D07F1磁偶极跃迁发射为主,在ZrPOM:Eu中以5D07F2电偶极跃迁发射为主。铕在ZrPOM:Eu中的对称性低于在BPOM:Eu中的对称性。这种差异也使铕离子的激发光谱具有不同的特征。铕在两种多金属氧酸盐中均有浓度猝灭,在BPOM:Eu中浓度为2.0%时发射强度最大;在ZrPOM:Eu中浓度为2.4%时发射强度最大。在ZrPOM:Eu中有较弱的配体到中心铕离子的能量传递,而在BPOM:Eu中却未观测到能量传递现象。  相似文献   

11.
刘行仁  张晓 《发光学报》1998,19(4):306-311
在此报告钙铝锗石榴石Ca3Al2Ge3O12中Cr3+离子的光谱特性,依据不同浓度的样品在不同温度下发射光谱的实验结果,分析了不等价Cr3+发光中心零声子线R1,R2的位置变化情况。通过对Cr3+吸收和发射光谱的分析,估算了Cr3+所处格位的晶场强度参数Dq和Racah参数,同时,对低温下Cr3+R线边带振动光谱的精细结构的起因进行了分析和指认。在室温和低温下测得Cr3+4T24A22E→4A2能级跃迁的荧光衰减为单指数规律。  相似文献   

12.
崔祥水  陈文哲 《发光学报》2015,36(4):400-407
采用凝胶法分别制备出4.5ZnO-5.5Al2O3-90SiO2(ZAS)以及ZAS[DK]:RE3+ (RE=Eu,Tb,Ce) 透明微晶玻璃。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荧光光谱仪(PL)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稀土离子掺杂浓度对ZAS微晶玻璃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XRD结果表明,ZAS[DK]:RE3+ (RE=Eu,Tb,Ce)微晶玻璃包含ZnAl2O4晶相和SiO2非晶相,ZnAl2O4平均晶粒尺寸约为30 nm,稀土离子的掺杂没有显著改变原来的ZnAl2O4晶体结构。TEM结果表明,900 ℃时ZnAl2O4从ZAS体系中析出。PL光谱显示,Eu3+ 存在 5D07F2跃迁,ZAS[DK]:Eu3+在611 nm 处发出强烈的红色光;由于Tb3+5D47F5 跃迁,ZAS[DK]:Tb3+在541 nm 处发出明亮的绿色光;ZAS[DK]:Ce3+ 在381 nm处显示了蓝光发射,对应于Ce3+ 的5d→4f 轨道跃迁。ZAS[DK]:RE3+ (RE=Eu, Tb, Ce)的PL发射光谱存在着浓度猝灭现象,Eu3+、Tb3+ 和Ce3+的最佳单掺杂摩尔分数分别为20%、20%和3%。CIE色度图表明,ZAS[DK]: RE3+ (RE=Eu,Tb,Ce)的色坐标分别位于红光、绿光和蓝光区域。实验结果表明,ZAS:RE3+ (RE=Eu,Tb,Ce) 微晶玻璃是一种良好的可用于全色显示的白光LED材料。  相似文献   

13.
测量了Tm3+离子不同浓度(0.5at.%, 3 at.%, 5 at.%)掺杂的NaY(WO4)2晶体在800nm激光二极管激发下的上转换发射光谱.结合吸收谱、荧光谱和由Judd-Ofelt理论计算的光谱参数,详细分析了Tm3+:NaY(WO4)2晶体中上转换能量传递机理和离子浓度对上转换发射的影响.讨论了四种影响上转换发光效率的离子间相互作用机理:3H5+1G43H6+1D23H5+3H53H6+3F31G4+3H63F4+3F31G4+3H63F3+3F4,并根据Miyakawa-Dexter理论定量计算了各过程的发生概率.论证了交叉弛豫和共协上转换等浓度猝灭效应是影响Tm3+离子蓝色上转换荧光发射效率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3+离子')" href="#">Tm3+离子 4)2晶体')" href="#">NaY(WO4)2晶体 上转换 浓度猝灭  相似文献   

14.
王细凤  夏威  肖志国 《发光学报》2009,30(3):405-408
固相法制备了碱土金属铝酸盐荧光粉CaAl12O19 : Eu,Mn,测试了样品的XRD及激发与发射光谱,对样品的结构及其发光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且考察了灼烧温度及Eu3+的浓度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对Eu3+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该荧光粉能被波长短于550 nm的蓝绿光以及紫外和近紫外光激发,其发射光谱峰值在590,615,645,657 nm,其中前两个为Eu3+的特征发射,后两个为Mn4+2E-4 A2跃迁发射。该荧光粉的最佳烧结温度与时间分别为1 550 ℃和4 h,Eu3+的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0.11%左右。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8—300K温度范围中, Er3+/Yb3+共掺碲酸盐玻璃的15μm荧光光谱、上转换光谱与温度的关系. Er3+:4I13/24I15/2跃迁发射光谱通过高斯拟合和简单的四能级系统估计了Er3+离子4I13/24 关键词: 碲酸盐玻璃 上转换发光 低温 荧光特性  相似文献   

16.
于潘龙  田莲花 《发光学报》2018,39(9):1200-1206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颜色可调的NaTaOGeO4∶Tb3+,Mn2+荧光粉,并研究了其发光特性以及能量传递机理。在244 nm激发下,NaTaOGeO4∶Tb3+的发射光谱的发射峰分别位于380,413,436,492,544 nm,分别属于Tb3+5D37FJ5D47FJ(J=6,5,4)能级跃迁,为蓝光和绿光发射。在280 nm波长激发下,在492 nm和544 nm处有较强的发射峰,分别属于Tb3+5D47F65D47F5能级跃迁,为绿光发射。在248 nm波长激发下,NaTaOGeO4∶Mn2+的发射光谱由位于576 nm处的宽带组成,属于Mn2+4T16A1能级跃迁。当在NaTaOGeO4∶Tb3+荧光粉中共掺杂Mn2+时,可以同时观察到Mn2+和Tb3+的发射峰,通过改变浓度掺杂比,可以得到颜色可调控的荧光粉。  相似文献   

17.
采用燃烧法制备了Gd2O3:Sm3+和Li+离子掺杂的Gd2O3:Sm3+纳米晶,根据X射线衍射图谱确定所得纳米样品为纯立方相。在室温下,用275 nm和980 nm激发光激发各样品时,可分别观测到Sm3+离子的强荧光发射和上转换特征发射,其主发射峰分别位于560,602,650 nm处,分别对应着Sm3+离子的4G5/26H5/2,4G5/26H7/24G5/26H9/2的电子跃迁,其中以4G5/26H7/2跃迁的光谱强度最大。实验表明Li+离子的掺入使得Sm3+离子的荧光发射强度显著增加。通过对样品的XRD、TEM和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的研究,分析了引起样品荧光强度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波法快速合成了La2O2S:Eu红色荧光粉,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光谱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材料的晶体结构为六方晶系,与纯La2O2S的结构相同。颗粒的形状不规则,分散性较好,尺寸在2μm左右。La2O2S:Eu的激发光谱主要是位于200~450nm范围内的宽带,此宽带激发来源于Eu3+的电荷转移态的吸收跃迁。在472nm左右出现一弱的尖锐的吸收峰,属于Eu3+的4f→4f跃迁吸收。发射光谱是由512,539,556,583,596,617,627nm的一系列窄带发射峰组成。这些发射峰归属于Eu3+5DJ(J=0,1,2)到7FJ(J=0,1,2,3,4)的能级跃迁。随着Eu摩尔分数从2%增加到10%,主激发峰从348nm移动到365nm,移动了17nm;位于蓝绿区的发射峰逐渐减弱,627nm处的红光发射明显增强,当Eu的摩尔分数为8%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继续增加Eu的浓度发光强度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Ba2SiO4:xCe3+,yMn2+(x=0~0.2, y=0~0.15)荧光粉,研究了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质。在紫外光激发下,Ba2SiO4:xCe3+的发射光谱为位于384 nm附近的宽带。Ba2SiO4:Mn2+样品的发射光谱位于376 nm的宽带较强,红光发射极弱。在Ce3+和Mn2+共掺的Ba2SiO4:xCe3+,yMn2+样品中,位于606 nm附近的红光发射较强,来源于Mn2+4T1(4G)-6A1(6S)跃迁。这说明Ce3+离子将部分能量传递给了Mn2+离子,有效地敏化了Mn2+离子的发光。当Ce3+的摩尔分数为0.2、Mn2+的摩尔分数为0.075时,Ba2SiO4:xCe3+,yMn2+荧光粉位于606 nm的Mn2+的发射峰最强。  相似文献   

20.
在脉冲N2分子激光激发下,研究了在BaYF,中Eu2+和Ho3+的发射光谱,激发光谱和荧光寿命,以及Ho3+的超灵敏跃迁(5I85G6)。在Ho3+发射光谱中,5S25I8跃迁占主导地位。从Eu2+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