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首次观察到具有单斜I(P21/c)的DyP5O14晶体,并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结构分析和红外光谱等方法予以证明。DyP5O14在室温下存在着mmmF2/m类铁弹体的单斜I结构,其铁弹相变温度为159±3℃。单斜I的DyP5O14的晶胞参数,a=8.62?,b=8.84?,c=12.82?,β=90.28°。这一发现是L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用衍射仪和Guinier聚焦相机收集了含秘层状结构铁电体PbBi_4Ti_4O_(15)SrBi_4Ti_4O_(15)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Cu Ka),给出了d值大1.13A的88和76条衍射线的衍射数据和指标。它们都属正交晶系,空间群Bb2_1m(C_2v~(12)),点阵常数和X射线理论密度为 PbBi_4Ti_4O_(15)α=5.431A,b=5.459A,c=41.36A;z=4;D_x=7.986g/cm~3. SrBi_4Ti_4O_(15):α=5.428A,b=5.438A,c=40.94A;Z=4;D_x=7.447g/cm~3.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Judd-Ofelt理论,利用吸收光谱,计算了DyP_5O_(14)晶体中Dy~(3 )的三个唯象强度参数Ω_λ(λ=2,4,6),求得了计算和实验振子强度,进而计算了约化矩阵元和荧光辐射跃迁几率。  相似文献   

4.
对于提拉法合成的BiVO_4单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室温下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B2/b,z=4,晶胞参数为:a=7.247A,b=5.096A,c=11.702A,γ=134.18°。进行了二维、三维帕特逊分析和三维电子密度计算。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给出335个独立反射的R=0.067,R_w=0.058。经吸收和次级消光校正后,R=0.058。Bi和V原子各占据一套4e特殊点系,O原子占据两套一般点系。V~(3 )是四配位,形成规则的VO_4四面体。Bi~(3 )是八配位,形成畸变Bi-O十二面体。BiVO_4在T_c温度上下空间群各为I4_1/a和I2/b(或B2/b)。由四方到单斜相变没有正交中间变体。相变显然是由Bi-O多面体孤对畸变所驱动。Bi~(3 )和V~(5 )沿c轴上下交替位移,这就显示单斜BiVO_4具有层状结构的特征。这一特征由光学观察得到证实。该晶体在垂直干c轴的方向极易开裂而产生平坦的解理面。 选取具有胞状结构圆盘形晶体、自然解理晶片和粉末晶粒三种试样进行了光学观察,并研究了晶体透过率与波长关系。  相似文献   

5.
使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Bi_2Pb_2V_2O_(10)的结构。该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C_1~1-P1,单位晶胞内化学式数Z=1,晶胞参数为:a=7.084(4)A,b=7.278(3)A,c=5.587(3)A,α=111.91(5)°,β=95.01(6)°,γ=108.86(4)°,V=245.70A~3,D_x=7.35g/cm~3,μ(MoK_α)=678,94cm~(-1),F(000)=456。用Patterson函数分析及Fo rier技术测定了结构,对原子坐标、各向同性及各向异性热参数进行了最小二乘方修正,R=0.079。结构分析表明,Bi_2Pb_2V_2O_(10)的Pb原子与O原子形成八角十二面体,Bi原子与O原子形成六角多面体。两个共棱的Pb—O多面体与两个共棱的Bi—O多面体相连,并沿bc平面无限延伸。讨论了吸收的影响。最后,将Bi_2Pb_2VO_(10)的结构与Pb_2SO_5的结构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用提拉法从熔体中生长出Pb_(0.37)Ba_(0.63)Nb_2O_6和Pb_(0.30)Ba_(0.533)Na_(0.306)Li_(0.028)Nb_2O_6 两种铁电单晶。用X射线衍射方法分析了两种单晶的结构,结果表明,室温时两种晶体都属于四方晶系点群4mm。测定晶格参数得PBN晶体的a=12.493A和c=3.98A;掺Li,Na的PBN晶体的a=12.493A和c=3.970A。测定了两种晶体全部各52个电弹张量的分量,结果表明PBN晶体具有优良的压电性,其中压电系数d_15=108×10~(-12)C/N。这种晶体很有希望用作与厚度切变模式有关的压电换能器材料。掺Li,Na的PBN晶体的介电常数显著降低,而铁电居里点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PbBi_2Nb_2O_9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D_(2h)~(23)-Fmmm。晶胞参数为a=5.4806(7)A,b=5.4791(7)A,c=25.416(3)A,α=β=γ=90.0(0)°,V=763.2(2)A~3。单位晶胞内化学式数z=4,D_(obs)=7.91g/cm~3,D_x=8.26g/cm~3,μ(Mo,K_α)=678.38cm~(-1),F(000)=1608。用直接法(Multan-78程序)及Fourier方法测定了结构,对结构的原子位置参数、各向同性及各向异性热参数进行了块对角矩阵最小二乘方修正,R=0.107。Nb-O八面体为O_h→C_(4v)型畸变,处于八面体内的Nb原子沿4次轴方向与中心位置偏离0.225A,Nb-O八面体的畸变及Nb原子的这种偏离可能是PbBi_2Nb_2O_9晶体具有铁电性能的主要结构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1182—1386K温度范围内,用固体电解质氧浓差电池: Mo|Cr,Y_2O_3,Y_2O_3·Cr_2O_3|ZrO_2(+MgO)|Cr,Cr_2O_3|Mo测定了复合氧化物Y_2O_3·Cr_2O_3的热力学性质。对于反应 Y_2O_(3_(s))+Cr_2O_(3(s))=Y_2O_3·Cr_2O_(3(s)),得到 △G_(Y_2O_3·Cr_2O_3)~0=39160-34.97T(实验误差±350cal/mol)或 △G_(Y_2O_3·Cr_2O_3)~0=163900-146.3T(实验误差±1450cal/mol).因为△G_(Y_2O_3·Cr_2O_3)~0与温度T的关系为直线关系,所以若将△G~0=a+bT与△G~0=△H~0-T△S~0两式比较,a和-b的物理意义可认为分别相当于在公式适用温度范围内△H~0与△S~0的平均值。因此 △H_(Y_2O_3·Cr_2O_3)~0=39160cal/mol或193900J/mol, △S_(Y_2O_3·Cr_2O_3)~0=34.97cal/(mol·K)或146.3J/(mol·K)。 如将化合物写作YCrO_3的形式,各热力学数据为上述各值的一半。  相似文献   

9.
用提拉法,生长了BGS(Bi_(12)Ge_xSi_(1-x)O_(20))系列中六种新的低声速单晶材料。晶体尺寸约为15×15×80mm~3。BGS系列单晶属等轴晶系,23点群,空间群是I23或I2_13二者之一,晶格常数为α≈10.11A。密度在9.20×10~3kg/m~3(BG)至9.30×10~3kg/m~3(BS)之间。(100)方向的纵波声速υ=3.7×10~3m/s,与BG单晶和BS单晶相近。  相似文献   

10.
对于盐熔法合成的LiNdP_4O_(12)单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z=4,晶胞参数为:α=16.486A,b=7.073A,c=9.775A,β=126.23°,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给出1251个独立反射的R=0.054,R_ω=0.050,经吸收和次级消光校正后,R=0.048,R_ω=0.043,基本的结构单位是(PO_3)_n的螺旋带,它们由共角的四面体构成,十二面体NdO_8不共有任何O原子,从这意义来说是相互分立的。  相似文献   

11.
在200—300℃范围测量了单斜I镧系五磷酸盐LnP_5O_(14)(Ln=La,Ce,Pr、Nd,Sm,Eu,Gd,Tb)晶体的软光学模喇曼谱。不同LnP_5O_(14)的A_g-B_(2g)和A_g-A_g软模在铁弹相变点都软化到20cm~(-1),另一个B_g-B_(3g)软模则软化到38cm~(-1)。 软模频率对温度的依赖关系表明,这些晶体是很好的平均场理论系统。A_g-B_(2g)软模与e_5的耦合对铁弹相变起主要作用,此软模的强度变化可由双向线性模耦合模型来解释。这个系统T_c从La到Tb的增高是镧系收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激光淀积YBa2Cu3O7外延超导薄膜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准分子脉冲激光成功地在(100)SrTiO_3与(100)Y-ZrO_2衬底上淀积了 YBa_2Cu_3O_7超导薄膜,T_c(R=0)>90K,J_c(T<82K)>1×10~6A/cm~2.研究了衬底温度对外延YBa_2Cu_3O_7薄膜超导性能及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80K及室温下测量了单斜I LnP_5O_(14)(La~Tb)的偏振拉曼光谱,并分析了谱线的归属。测量结果及群论分析表明。(PO_4)~(3-)四面体的振动频率对晶体结构很敏感,镧系收缩引起的频移与振动性质以及镧氧配位体、磷氧四面体的结构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4.
用Bi系超导体制备方法得到了名义成份为 Sr:ca:Cu=1:1:3的新相 SrCaCu_3O_x.X射线衍射表明,该相属正交晶系,点阵参数为 a=11.37(?),b=12.84(?)和 c=19.54(?).该相的强衍射线与 Bi 系超导相的衍射线的位置相近,使得很难在 Bi 系超导体中检出这种杂相的存在.该相可能是种类似于 Sr_(14-x)Ca_xCu_(24)O_(41)相的非公度结构,在 c 方向含有7个 CuO_2和5个(Sr,Ca)_2Cu_2O_3.  相似文献   

15.
在 p H=3.5的乙酸 -乙酸钠缓冲溶液中 ,用中性红褪色光度法测定了蒙药铜灰体系中产生的过氧化氢的含量。过氧化氢在 0— 5 0μg/ 2 5 m L范围内与 lg(A0 / A)值呈线性关系 ,线性回归方程为 lg(A0 / A) =2 .5× 10 -3+1.0 5× 10 -2 C双氧水 (μg/ 2 5 m L) ,r=0 .9999  相似文献   

16.
半熔融烧结靶直流磁控溅射外延生长YBCO超导薄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直流磁控溅射使用半熔融大直径平面烧结靶,在(100)SrTiO_3衬底上原位生长 YBa_2Cu_3·O_(7-δ)超导薄膜,可以很方便地和重复地获得临界电流密度高(J_c=3.4×10~6A/cm~2在77KB=0时)、微波表面电阻 R_s 较低(在77K,50.9GHz 时,R_s≤37mΩ)和均匀区较大的超导薄膜.X 光衍射,X 光双晶衍射摇摆曲线测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所得的 YBCO 薄膜为高度 c 取向的单晶外延膜.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Bi-Sr-Ca-Cu-O体系中理想成份为Bi_2Sr_2CaCu_2O_8化合物的超导性能和晶体结构。名义成份为BiSrCaCu_2O_(5.5)零电阻超导转变温度T_c(0)=81.5K。用X射线粉末衍射方法测定了Bi_2Sr_2CaCu_2O_8的晶体结构,其基本结构属体心四方晶系,空间群为D_(4h)~(17)-l4/mmm,点阵常数a=3.825A,c=30.82A。每单胞化合式单位为2.2Ca占据2(a)等效点系,4Sr,4Bi和4Cu占据三组4(e)位置,其原子参数z分别为0.110,0.302和0.445,16O分别占据8(g),z=0.445和二组4(e),z=0.210和0.380。Bi_2Sr_2CaCu_2O_8晶体结构可认为是阳离子沿z轴的(00z)和((1/2)(1/2)z)交错排列,由Aurivillius相导生出来的。讨论了在Bi-Sr-Ca-Cu-O体系中可能存在的其它沿z轴不同堆垛层数的超导相。  相似文献   

18.
刘建成  陈家平  李德宇 《物理学报》1983,32(8):1053-1060
对于提拉法合成的BiVO4单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室温下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B2/b,z=4,晶胞参数为:a=7.247?,b=5.096?,c=11.702?,γ=134.18°。进行了二维、三维帕特逊分析和三维电子密度计算。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给出335个独立反射的R=0.067,Rw=0.058。经吸收和次级消光校正后,R=0.058。Bi和V原子各占据一套4e特殊点系,O原子占据两套一般点系。V3+是四配位,形成规则的VO4四面体。Bi3+是八配位,形成畸变Bi-O十二面体。BiVO4在Tc温度上下空间群各为I41/a和I2/b(或B2/b)。由四方到单斜相变没有正交中间变体。相变显然是由Bi-O多面体孤对畸变所驱动。Bi3+和V5+沿c轴上下交替位移,这就显示单斜BiVO4具有层状结构的特征。这一特征由光学观察得到证实。该晶体在垂直干c轴的方向极易开裂而产生平坦的解理面。选取具有胞状结构圆盘形晶体、自然解理晶片和粉末晶粒三种试样进行了光学观察,并研究了晶体透过率与波长关系。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徐曙  邬学文 《波谱学杂志》1990,7(3):345-348
本文应用~(51)V核磁共振研究了Na_2O·B_2O_3·V_2O_5玻璃的结构,结果表明: 1)R<0.5+K时,随着R的增加,依次形成NaV_3O_8、NaVO_3和NaVO_3-B结构。 2)R=0.5+K时,全部的V_2O_5转化为NaVO_3和NaVO_3-B结构。 3)R>0.5+K时,由于硼酸盐中非桥氧数的增加,NaVO_3-B结构逐步消失,并推测NaVO_3-B结构中的B原子为四配位结构。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三维荧光-紫外光谱表征了荧光猝灭剂的赋存状态,当样品体系中存在Fe(Ⅲ)的情况下,胡敏酸会发生荧光猝灭现象,而其紫外光谱基本不受影响。考察了胡敏酸荧光强度I值(Ex/Em=300 nm/510nm)和紫外吸光度A值(UV300)的变化,I/A比值越小,说明水样中猝灭剂Fe(Ⅲ)浓度越高。当胡敏酸为10,15和20 mg·L~(-1)时,根据Stern-Volmer公式I/I_0=1-f_c×K_c×[c]/(1+K_c×[c])以及拟合函数I/A=f×[k/(CFe~(3+)+c)+b],拟合得到荧光猝灭常数K_c=1.08~1.15,比例系数f_c=1.10~1.14之间,胡敏酸荧光强度值与吸光度比值(I/A)及铁离子浓度(C_(Fe~(3+))相关曲线系数f=0.83~1.19,k=587.19~612.19,c=0.87~0.92,b=-87.09~-46.36,拟合曲线相关性R~2均为0.99。Stern-Volmer公式描述了Fe(Ⅲ)对胡敏酸荧光的猝灭作用,但实际样品测定时难以获得无猝灭剂时的荧光强度I_0。基于荧光强度I_0与紫外吸光度A之间的内在联系,两者比值I/A与Fe(Ⅲ)浓度c的拟合函数亦可以反映Fe(Ⅲ)对胡敏酸荧光的影响。利用拟合公式预测城市污水厂及纳污河流样品的树脂分离富集液中铁离子浓度,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实际测量值相比,铁离子浓度较高的情况下(铁离子浓度大于0.4 mg·L~(-1)时)预测结果较好,可以判断猝灭剂的存在及相应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