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张耀光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1(4):304-309
通过对日本林蛙早期胚胎发育的观察和出膜至变态蝌蚪、幼蛙及成体的系统解剖,对呼吸,循环、泌尿、生殖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发生,发展与变化过程进行了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应用常规解剖学方法和石蜡切片HE染色技术对东北小鲵雄性泄殖系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小鲵的雄性泄殖系统由肾、精巢、出精小管,输精管和泄殖腔组成。肾为中肾,位于体腔后部脊柱两侧,长度约为体长的3/5~2/3。肾小体较少,肾小囊发达,肾小管数目较多;精巢卵圆柱形,位于同侧肾的前方。生精小管和输精管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发育阶段存在较大差异。繁殖期的生精小管上皮细胞由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组成且依次排列,精子大多聚集在一起,游离于管腔内;非繁殖期的生精小管上皮细胞主要由精原细胞组成,细胞排列紧密,有的生精小管的管腔为实心。 相似文献
4.
龚大洁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0(2):57-63
报道了对王锦蛇(Flaphecarinata)的消化、呼吸及尿殖系统的解剖观察结果,对其各部分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探讨了这些结构与机能及动物演化的关系,并对半阴茎的形态及其在分类学上的意义作了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锦蛇尿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大洁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0(3):63-67
对王锦蛇(Flaphecarinata)尿殖系统的各个器官进行组织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其肾脏主要由肾单位和集合管构成,输尿管分粘膜层、肌层和外膜。卵巢外被生殖上皮,内为结缔组织构成。输卵管在形态结构上有前、中、后段的差异,睾丸外被结缔组织膜,内为曲细精管,小管内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生殖细胞。副睾被睾丸系膜与睾丸包裹在一起,内含副睾管,输精管分粘膜层、肌层和外膜,交接囊各段的组织结构不同,远端有类似于哺乳类阴茎的海绵体和血窦,体现了爬行类与哺乳类有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6.
藏山羊皮肤组织学构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临产胎儿、1月龄、4月龄、6月龄、周岁和成年6个年龄组藏山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藏山羊皮肤表皮层厚度到1月龄时便基本达到衡定,真皮层厚度从临产到成年一直增厚,成年达最厚;皮下组织层发育与真皮层有相同的趋势。初级毛囊密度随年龄递增相对减小,次级毛囊密度临产到1月龄显著增大,1月龄后其密度相对减小,1个毛囊群中次级毛囊4月龄前发育迅速,4月龄后其发育基本停止;S/P一直呈递增趋势,6月龄以后基本达到衡定。网状上层中的胶原纤维直径4月龄前明显增加,乳头层中的胶原纤维直径从临产到成年一直明显增粗;弹性纤维直径1月龄前明显增大,1月龄后增大不明显。研究结果为合理适时地利用藏山羊板皮,和提高藏山绒的产量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黑斑蛙、虎纹蛙和牛蛙皮肤的比较组织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H.E和V.G胶原染色法对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虎纹蛙(Rana rugulosa)和牛蛙(Rana catesbeiana)皮肤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和参数测量与比较.结果表明:三种蛙皮肤组织结构相似,但皮肤厚度、各组织层相对厚度及腺体密度存在较明显的种间差异和部位差异.虎纹蛙的皮肤最厚(0.44-0.68mm),牛蛙其次(0.28-0.60mm),黑斑蛙最薄(0.19-0.38mm);在三种蛙中,黑斑蛙躯体多数部位表皮相对厚度为15.1%-22.6%,较虎纹蛙(10.9%-17.7%)和牛蛙(9.9%-21.8%)厚.虎纹蛙和牛蛙皮肤胶原纤维层相对厚度分别为59.9%-68.7%和51.6%-75.3%,较黑斑蛙(44.4%-69.0%)厚;黑斑蛙和虎纹蛙躯体多数部位的颗粒腺密度(4.5-23.1个/mm2;8.9-25.3个/mm2)和粘液腺(54.1-152.2个/mm2;68.6-127.5个/mm2)较牛蛙(1.4-10.8个/mm2;16.8-39.3个/mm2)高.研究结果可供蛙类皮肤的合理开发利用参考. 相似文献
8.
菊花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器官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大量繁殖出各种花卉。菊花茎、叶片、花托的组织培养已有报道,而以叶柄作为外植体的组织培养尚未见报道。本文阐述观察生长素NAA、2,4-D与细胞分裂素BA的不同浓度组合对菊花叶柄、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以及再生苗与实生苗的叶柄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和芽分化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10.
皮肤组织传热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生物皮肤组织在不同条件下传热特性的数学模型及其传热规律,分别在一雏直角坐标系和一维圆柱坐标系下,建立了稳态条件下基于皮肤组织单层结构和多层结构的传热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获得了不同皮肤组织结构模型下上臂皮肤组织内的稳态温度场和90℃高温热源作用15s后皮肤组织内的温度分布,以及皮肤组织热损伤深度的变化、常热流作用下皮肤组织表面的温升曲线和表面绝热条件下皮肤组织内的稳态温升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皮肤组织的多层传热数学模型更能真实地描述皮肤组织内的传热过程,因此值得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姚崇勇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3)
本文报导了关于5条沙蟒的呼吸、消化系统解剖研究的结果:呼吸系统由鼻、喉、气管、肺组成,右肺较左肺发达,左肺退化,其长度约为右肺的41.5%。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盲肠、大肠、泄殖腔,消化腺有肝、胰及胆囊等。扫描电镜下观察,喉和气管的粘膜表面均为柱状绒毛细胞,肺前部内面为显著的蜂窝状结构。小肠内壁具多数的扁形小肠绒毛。 相似文献
12.
中华鳖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华鳖消化系统主要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咽腔(前部为口腔、后部为咽腔)、食道、胃、小肠、大肠;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脏.消化道管壁除口腔外,其余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不同部位的消化道管壁肌层厚度有差异,胃壁最厚,食道和小肠壁其次,大肠壁最薄.中华鳖口腔和食道上皮由两层细胞组成,底层为扁平不规则的基细胞,表层为长形的粘细胞,这部分上皮还特化成具水呼吸功能的绒毛突起;胃、小肠和大肠上皮均为单层柱状上皮.肝脏中贮脂细胞发达并含大量深色颗粒;胰脏泡心细胞和胰岛均不发达 相似文献
13.
运用光镜技术研究了锯齿米虾的消化系统。消化系统主要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消化管的基本结构由内向外可分为四层,即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和外膜。粘膜层主要由单层柱状上皮和基膜构成。除中肠外,其余消化管管壁上皮均覆盖有角质膜。粘膜下层和外膜均为结缔组织层。各消化管管壁的肌肉层变化较大。消化腺主要是肝胰腺,由无数的肝小管组成,根据其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可把构成肝小管的单层细胞分为四类:分泌细胞( B细胞)、吸收细胞( F细胞)、储存细胞( R细胞)和胚细胞( E细胞)。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大黄鱼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各主要消化器官进行了研究.胃前段粘膜上皮由柱状细胞和粘液细胞组成;胃中后段粘膜上皮仅有柱状细胞,固有层含有发达的胃腺,胃腺上皮由Ⅰ型和Ⅱ型细胞构成.幽门盲囊与肠粘膜形成发达的皱襞和绒毛,粘膜上皮由柱状细胞和粘液细胞组成.胰腺为弥散性腺体.胃中后段粘膜柱状细胞呈现脂酶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胃前段粘膜粘液细胞及胃腺Ⅰ型细胞分泌中性和酸性混合粘液,胃腺Ⅱ型细胞呈现强蛋白酶活性.幽门盲囊与肠粘膜粘液细胞分泌酸性粘液,柱状细胞呈现蛋白酶、脂酶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其游离端质膜和胞质还分别具有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肝细胞和胰腺细胞呈现非特异性酯酶和弱蛋白酶活性,肝细胞还贮存糖原. 相似文献
15.
中国蛤蜊消化系统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中国蛤蜊的消化生理,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其消化系统进行了研究.消化道粘膜上皮由纤毛柱状细胞和数量不等的粘液细胞组成.胃和肠纤毛柱状细胞呈现蛋白酶、脂酶、非特异性酯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消化腺腺上皮由嗜碱性细胞和消化细胞组成.嗜碱性细胞含丰富的RNA和蛋白质;消化细胞呈现蛋白酶、脂酶、非特异性酯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表明该细胞能进行细胞内消化. 相似文献
16.
栉孔扇贝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组织学方法研究了栉孔扇贝的消化系统、栉孔扇贝消化系统由食道、胃、晶杆囊、肠、直肠及消化腺等组成,消化道管壁由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组成,除食道外缺乏肌层.消化道粘膜上皮主要为纤毛柱状细胞,在食道、肠和直肠还有少量的粘液细胞.消化腺为复管状腺。腺管上皮有消化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两种类型,消化细胞内含许多囊泡和颗粒。 相似文献
17.
三角帆蚌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及其胃肠在饥饿状态下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角帆蚌消化系统由消化腺-肝脏和消化道-口、食道、胃、肠组成。肝脏为分枝的复管腺,腺细胞呈现出两种细胞,另一种为未成熟细胞。消化道由粘膜层、粘膜下层和外膜构成,无肌层。粘膜上皮均为单层柱状上皮,游离面具纤毛和微绒毛。不同部位的粘膜下层略有区别。 相似文献
18.
幼龄皱纹盘鲍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组织学方法研究了45日龄皱纹盘鲍的消化系统,消化道粘膜上皮呈扁平状、立方状或柱状,食道可区分为3段,食道侧囊有3种细胞成分,嗦囊比胃小,肠有5种细胞成分,唾液腺由粘液细胞和纤毛细胞组成,消化腺由消化细胞和嗜碱性细胞组成。 相似文献
19.
商城肥鲵皮肤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报导了商城肥鲵(pachyhynobiusshangchengensis)皮肤的显微结构和特点,皮肤的基本结构与其他有尾两栖类相似。文中重点对唇褶、体背、尾,腹等部位皮肤特点进行了描述。不同部位皮肤厚度有一定差异,颗粒腺和粘液腺的分布有明显的规律。颗粒腺以体背部、尾背部和耳区较密集。尾背部颗粒腺极发达,腺体特别大而多。粘液腺分布广,遍布全身皮肤中。不同部位两种腺体密度有一定差异。皮肤中微血管丰富。有皮下淋巴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