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10例维吾尔族宫颈癌和45例维族正常宫颈组织中p53基因第四外显子第72位密码子Arg/Pro(p53 Arg72Pro)3种基因型Arg/Arg、Pro/Arg、Pro/Pro型中Ki-67、Bax蛋白的表达。初步探讨p53Arg72Pro不同基因型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宫颈癌发生机制中的相关作用。结果发现在维吾尔族宫颈癌p53Arg72Pro三种基因型中Arg/Arg型的细胞增殖指数最高62.990±15.0706,而Pro/Pro型的Bax蛋白阳性表达率最高66.67%,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p53 Arg72Pro 3种基因型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方面可能存在差异,p53 Arg72Pro多态性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引起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采用半巢式PCR法检测 80例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及 3 4例正常宫颈组织中HPV16DNA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 3蛋白 ,分析其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 ,探讨HPV16感染和p5 3蛋白表达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结果显示 :HPV16检出率在宫颈癌中为 80 .0 % ,与对照组 8.8%相比 ,存在显著性差异 ( χ2 =4 9.88,P <0 .0 0 5 ) ;宫颈癌组织中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6 2 .5 % ,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5 ;p5 3蛋白表达与HPV16感染在统计学上无相关 ( χ2 =0 .0 ,P >0 .0 5 )。表明 :HPV16感染与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 ;HPV16感染的宫颈癌组织中p5 3蛋白表达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3.
采用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73例维吾尔族宫颈癌组织及26例正常宫颈组织、38例汉族宫颈癌及34例正常宫颈石蜡包埋组织中P53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探讨P53基因第四外显子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汉族人群宫颈癌发生的遗传易感性方面的关系,及其分布是否存在种族差异。结果发现,P53的3种基因型Arg Arg、Pro Pro、Pro Arg在维吾尔族宫颈癌中所占比例分别是47.9%、20.6%、31.5%,相对于对照组的30.8%、19.2%、50.0%,总构成比未见显著性差异(χ2=3.12,P>0.05),但可见Arg Arg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且高于其它二型;在汉族宫颈癌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1.0%、39.5%、39.5%,与对照组38.2%、14.7%、47.1%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χ2=6.01,P<0.05),Pro Pro在宫颈癌中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P53Pro Pro基因型可能是新疆汉族人群宫颈癌发生的一个主要遗传易感因素,P53codon72多态性是否与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的发生相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维族宫颈癌组织和34例维族正常宫颈组织中P53和P21^WAF1/CIP1蛋白表达情况,探讨P53和P21^WAF1/CIP1蛋白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宫颈癌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2.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8%(P<0.05);P21^WAF1/CIP1蛋白阳性表达率96.2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8.23%(P=0.000).说明 P53和P21^WAF1/CIP1蛋白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新疆喀什、库尔勒及石河子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患者中HPV16感染率的差异.采用半巢式PCR技术对152例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石蜡组织中HPV16DN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喀什、库尔勒及石河子地区妇女宫颈癌组织中,HPV16DNA检出率分别为80%,80%及53.1%,在统计学上有差异(x2=9.566,P=0.008);喀什及库尔勒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HPV16感染率高于石河子地区(x2=8.247,P=0.004;x2=5.906,P=0.015).因此,新疆喀什、库尔勒及石河子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患者中HPV16感染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云南妇女卵巢癌中p21WAF基因有较高的31位密码(Ser/Arg)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PCR-SSCP分析和序列分析,对取自云南地区的44例妇女卵巢肿瘤样本的p21WAF基因Ser31密码子的突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5例恶性肿瘤样本中有15例发现有突变,突变率为42.9%;9例良性肿瘤中有4例出现突变,突变频率44.4%;在另外6例正常组织中出现1例突变,突变率为16.7%.这一结果表明,云南妇女在这一基因位点存在多态性,这一位点的突变具有发生卵巢癌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53、ER、PR的表达与预后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p53癌基因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53、ER、PR的表达.结果:c-erbB-2、p53、ER、PR的阳性率分别为:48.75%(39/80)、56.25%(45/80)、52.5%(42/80)、58.75%(47/80);c-erbB-2、p53在ER、PR均阳性组的表达低于二者均阴性组的表达(P〈0.05);c-erbB-2、p53在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的表达(P〈0.05);ER与PR的表达呈显著相关性,与临床分期及组织学类型无关.结论:c-erbB-2、p53、ER、PR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是指导内分泌治疗的重要指标,有利于客观评估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判定预后.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口腔癌组织中KLF6、p21和c-Jun的表达及意义,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98例口腔癌、49例口腔良性肿瘤中KLF6、p21和c-Jun的表达,以56例口腔正常组织作对照.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良性及恶性肿瘤KLF6的表达分别为91.07%(51/56)、83.67%(41/49)、62.12%(123/198...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反式视黄酸及干扰素两种因子对胃癌MKN45细胞的影响.方法将视黄酸及干扰素同时加入胃癌细胞系MKN45中进行细胞培养,用MTT法测定细胞的生长状况,并通过Northern blot和免疫组化测定p16,p21及c-myc的表达情况.结果干扰素(IFN)协同全反式视黄酸(ATRA)可有效地抑制MKN45细胞生长,癌细胞经联合用药诱导后p16和p21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c-myc基因表达水平下降.视黄酸受体RARα基因在MKN45细胞中呈低水平表达,经ATRA和IFN诱导后表达水平提高.结论 ATRA联合IFN诱导可调节p16和p21基因的表达水平,抑制胃癌MKN45细胞生长,这可能与细胞中RARα基因高水平表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运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调查发现,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对骆驼蓬的利用比较广泛,柯尔克孜、塔塔尔等民族也常用,民间主要用其种子及全草治疗关节炎、颈椎病、皮肤病、食道癌、胃癌等,用药方法为内服和外用两种.除此以外骆驼蓬还是维、哈等民族比较广泛使用的主要神草.新疆维、哈、蒙等少数民族对骆驼蓬的民间药用传统知识比较丰富,具有进一步深入调查,挖掘其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选用不同纤维品质类型棉花品种,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研究棉纤维品质变化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纤维各品质指标对各因子的反应不同,长度、整齐度和伸长率主要受品种遗传特性的影响,纤维比强度和马克隆值除受品种遗传特性影响外还明显受到气象因子的影响。就影响品质的气象因子而言,不同纤维性状主要受控因子是不同的,纤维长度和伸长率受铃期总日照时数影响较大;整齐度、比强度受铃期≥15℃活动积温影响较大;马克隆值主要受铃期最高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