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微波法合成纳米金胶体颗粒的调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微波法制备高分子聚合物稳定的纳米金胶体颗粒, 制得的金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在5~120 nm之间. 考察了醇还原剂以及碱对金颗粒形成的影响, 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微波法制备的金胶体颗粒具有粒径小、分散性好的特点. 金颗粒的尺寸和形状随醇还原剂的种类及碱(NaOH)用量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变化.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 在反应物中加入碱的体系, 金颗粒的形成速度明显加快, 且利于圆球形金颗粒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方云  吴梦洁  任月萍  江明 《化学学报》2011,69(15):1737-1742
以银氨络离子为前躯体, 葡萄糖为还原剂, 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组成的软模板中反应, 首先得到形貌均一、粒径为(50±5) nm的纳米银颗粒, 随后自发生长成银纳米棒. 测试结果表明纳米银颗粒的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在441 nm处, XRD表明其为面心立方体, 在(111)晶面有最强吸收|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观察到的晶格条纹和孪晶面证实其为多重孪晶(MTP), 选区电子衍射(SAED)进一步证实了其具有五重孪晶结构. 由于孪晶结构具有很高的生长活性, 故推断上述孪晶纳米银颗粒经PVP-SDS软模板诱导, 在常温、水相且无需多元醇辅助的条件下, 仅通过受约束Ostwald熟化生长, 便可一锅法合成出各向异性的银纳米棒. 用该法替代高温有机相并加入晶种的多元醇方法, 提高了湿化学方法的实用性并可以显著降低制备一维银纳米材料的成本.  相似文献   

3.
通过粘度、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DSC谱的测定,探讨了PVP/HEC分子间的缔合机理.结果表明,PvP/HEC复合体系相对于单一体系产生了粘度的负协同效应,NaCl的加入使单一体系和复合体系的粘度均下降;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PVP/HEC复合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相对于PVP、HEC各自的λmax都发生红移;PVP/HEC复合物的红外光谱在2370 cm-1出现新的吸收峰;DSC谱中复合物的峰温高于简单混合物,而其焓变低于简单混合物,这一切均证明HEC与PVP之间未发生疏水缔合,而是HEC的羟基与PVP的羰基之间通过氢键缔合成复合物,复合物的分子链排列较为紧密.  相似文献   

4.
以α-环糊精和酸性红G包合物为掺杂剂,三氯化铁为氧化剂,采用无模板自组装法合成了一种新颖的片状微结构聚吡咯.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对合成的片状聚吡咯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静置聚合条件下,以α-环糊精和酸性红G包合物为...  相似文献   

5.
董姝丽  徐桂英 《化学学报》2004,62(7):674-679
应用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和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定研究了单长链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相互作用.DLS测定结果表明:SDS在水中形成动力学半径约为61 nm的胶束聚集体,PVP在水中卷曲成动力学半径约为12 nm的线圈,DLS确定的SDS临界胶束浓度(cmc)为6.4×10-3 mol·L-1, PVP-SDS具有强的相互作用,PVP分子缠绕在SDS胶束聚集体的周围,屏蔽了SDS胶束聚集体表面碳氢基团与连续水相的接触;ESR结果表明:自由基探针5-doxyl stearic acid在SDS形成胶束聚集体后,从一个较强极性的连续相转变到较小极性的胶束聚集体内核中,胶束聚集体内核的微粘度较纯水的大,SDS与PVP复合聚集体的微观粘度较SDS胶束溶液的大,ESR确定SDS的cmc为6.8×10-3 mol·L-1.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纳米科学的迅猛发展,对定向生长的纳米碳管、半导体、氧化物及金属纳米线、管等无机材料的制备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然而对定向生长的聚合物纳米结构材料如聚合物的纳米管、线等的制备,却未见报道.最近,德国马普微结构研究所通过模板法制得了具有取向一致的聚合物纳米结构材料,该材料在化学传感器、药物输送以及微环境研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PVP-b-PLA 修饰 Fe3O4 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硅烷偶联剂与Fe3O4磁性纳米粒子偶合在其表面引入C C端基,进一步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加成聚合制备含端羟基PVP包裹的磁体,再引发丙交酯(LA)开环聚合制得PVP-b-PLA修饰的Fe3O4纳米粒子.通过XRD、GPC、FTIR、SEM、TG、DSC和激光粒度仪等,对产物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Fe3O4与PVP以及PVP与PLA之间均为化学键联,PVP和PLA是以嵌段共聚物的形式存在且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微相分离,纳米Fe3O4表面聚合物包覆率为35%,厚度约13 nm.此外,该PVP-b-PLA包覆的磁性纳米粒子比饱和磁化强度为53 emu/g,与未包覆相比下降约25%.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聚合度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金纳米团簇的稳定剂和形状控制剂,应用电化学还原方法制备尺寸可控的金纳米晶体.借助PVP聚合物的动态伸缩和卷曲特性将电化学还原得到的金纳米粒子前驱体组装成线状和环状的纳米粒子聚集体,再由不稳定前驱体粒子的定向聚集制备厚度为几十纳米的金纳米棱柱.并用分步电化学还原法合成核壳结构的金银纳米复合粒子.本文为制备不同形状和结构的贵金属纳米结构材料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电化学合成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烷基硫酸钠同系物(ROSO3Na)与聚乙二醇(PEG)及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γ-lgc曲线的双拐点特征,根据拟双平台现象求得烷基硫酸钠同系物对大分子的饱和簇集量Γ(mmol/L)和比饱和簇集量[Γ].由Γ-cP回归方程的斜率得到ROSO3Na-PEG及ROSO3Na-PVP体系的[Γ]reg分别为0.394和0.415m/n.[Γ]随表面活性剂疏水基链长、大分子分子量及浓度的变化均很小,t检验结果表明回归值[Γ]reg与实验值[Γ]exp之间无明显差异,因此超分子相互作用参数[Γ]可以被视为不变量.烷基硫酸钠同系物的类胶束与大分子形成软物质团簇的作用方式为静电超分子自组装.  相似文献   

10.
依据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特性,建立了将PVP保护的金、银、铂纳米粒子从水相转移到油相的简单而有效的相转移技术.方法是利用电化学还原法先于水溶液中制备粒度均匀的金属纳米粒子,然后向电化学合成后的金属纳米水溶胶中加入适量正丁醇,在搅拌条件下升温至80℃即可使金属纳米粒子从水相转移至有机相.纳米粒子的相转移效率很高,而且相转移后粒子在油相中分散很好,没有团聚现象发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在油水混合体系电化学合成金属纳米粒子的实验方法,为收集纳米粒子和制备纳米粒子薄膜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静电纺丝法制备PVP螺旋纤维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电纺丝聚乙烯吡咯烷酮螺旋纤维的形成条件, 在9kV的电压下, 由于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加(12%-24%), 纤维形态呈现出直线→螺旋→折叠→无序的变化趋势; 在质量分数为20%时, 随着纺丝电压的增加, 纤维形态呈现出折叠→螺旋→无序的变化趋势, 同时对螺旋纤维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 在纺丝过程中纤维束所带静电荷之间的库仑斥力是形成螺旋纤维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12.
聚酯废料乙二醇解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选定的条件下,使聚酯废料乙二醇解聚,反应产物中BHET含量高,易精制,对乙二醇醚化反应也有所抑制。BHET缩聚后得到的聚酯的各顷指标达到了纺丝要求,可纺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光化学法合成银纳米线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邹凯  张晓宏  吴世康  段晓峰 《化学学报》2004,62(18):1771-1774
结合晶种法和光化学还原法,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诱导下成功地制备出直径为50~120nm,长度约为50μm的银纳米线以及银的树枝状纳米结构.实验表明各种反应条件如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硝酸银的摩尔比、晶种的加入量及反应时间等对纳米产物的形貌有影响.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一种新的银纳米线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4.
采用连续循环反应的方式考察了TS-1分子筛在催化双氧水氧化乙烯制备乙二醇反应中的失活过程.其中,新鲜、反应后和再生的TS-1分子筛采用氮气物理吸附、XRF、SEM、XRD、FT-IR和UV-vis等技术进行表征,反应后分子筛表面的吸附物种分别采用FT-IR、GC-MS和TG-DTA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TS-1分子筛未发生明显的Ti物种的流失,乙二醇低聚物等大分子有机物在分子筛微孔通道内的聚集而引起的孔道堵塞和活性Ti位点可及度的降低是分子筛部分失活的主要原因.失活后的催化剂可以通过双氧水处理移除其表面吸附的物种而部分再生,而高温焙烧可以彻底清除分子筛孔道内沉积的有机物从而恢复分子筛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乙二醇蒸馏液中微量杂质1,2-丁二醇(DB)和一缩二乙二醇(DEG)进行跟踪分析。色谱柱为DB-624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1.4μm),分离在二阶程序升温条件下进行,分流比为80∶1,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外标法定量。峰面积与其浓度线性关系良好,DB和DEG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1%和99.5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85%及2.68%。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6.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程序电位阶跃方法研究了乙二醇在Pt(111)单晶电极上的解离吸附过程.动力学研究的定量结果指出,乙二醇解离吸附反应的平均速率随电极电位变化呈火山型分布,其最大值在0.10 V(vs SCE)附近.测得在含2×10-3 mol•L-1乙二醇的溶液中,最大初始解离速率vi为4.35×10-12 mol•cm--2•s-1.  相似文献   

17.
WO3 has been prepared via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ammonium paratungstate. The obtained oxide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spectroscopy. The particle size was found to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The modified Pt/WO3/GC electrode has been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using various analyt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s. The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of ethylene glycol (EG) on the modified electrode was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a Pt/GC electrode in acidic solution. The presence of WO3 enhanced the electrode activity towards EG oxidation. The enhancement factor was found to depend on the ratio of WO3:Pt as well as on the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during WO3 preparation  相似文献   

18.
SnO2 rods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using tin (II) chain‐like complexes as precursors in which oxalate and ethylene glycol act as co‐ligands. 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l analysis, a reasonabl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rods is discussed, which is further support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oxalate group and ethylene glyco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long SnO2 rods.  相似文献   

19.
The kinetics of oxidation of ethylene glycol monoethylether (EGE) by diperiodatonickelate(IV) ion (DPN) was studied by spectrophotometry in alkaline medium. The reaction rate showed first order dependence on Ni(IV) and positive fractional order with respect to EGE. The pseudo-first order rate conslants, kob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OH^-] and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IO4^- ]. Added salts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rate and no free radical was detected. Based on these,the mechanism including the equilibrium between DPN and EGE was proposed. Furthermore, the activation parameters of the reaction were calculated.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化妆品中8种乙二醇醚类物质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提取液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外标法定量。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8种乙二醇醚类物质可实现基线分离,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在0.05、0.5、5 mg/kg 3个加标水平下,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2.2%~113.0%,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60%~8.5%。方法的检出限为0.10~1.00 mg/kg,定量下限为0.25~2.00 mg/kg。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化妆品中乙二醇醚类物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