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8 毫秒
1.
5.1通路环绕声的虚拟重放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5.1通路环绕声虚拟重放系统及其信号处理方法。首先对5.1通路环绕声的虚拟重放声场进行了分析,指出现有的系统存在听音区域窄、声像位置畸变、重放音色改变等缺陷。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提出将一对前方重放扬声器布置缩窄到士±15°、音色均衡的信号处理等措施,可较好地克服现有系统的缺陷,且信号处理也相对简单。心理声学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证明系统可重放出整个前半平面(约±90°)的立体声像。因此所提出的系统及其扬声器布置是适合于电视和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谢菠荪 《应用声学》1999,18(3):39-46
本文利用环绕声重发的声像定位理论,探讨了对5.1通路(3/20环绕声系统的改进方法。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系统现有的分立-对信号馈给方法,而采用文中所提出的新的信号馈给方法,就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克服现有方法的缺陷,使系统不但可重发稳定、明晰的前方声像,而且可重发稳定的侧向声像,并且听音区域有所扩大,因而改进后的系统既可用于伴随图像的声音重发,又可作为通用系统(兼容地)用于不伴随图像伯声音重发  相似文献   

3.
对5通路3/2环绕声系统缺陷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环绕声重发的声像定位理论,对一种受到重视、很可能将被国际上广泛应用的通用环绕声系统—5通路3/2系统的声像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系统进行了声像定位实验.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按目前的信号馈给方式,系统可在倾听者前方产生稳定而明晰的声像;但在侧向和后方只能产生模糊和不稳定的声像(扬声器方向除外);将别是在侧向,存在着一个声像的死区,并且对侧向和后方声像来说,听音区域片不宽阔,因而作为一种通用的系统,虽然将其用作伴随图像的重发时,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但用作不伴随图像的重发时,系统并不能很好地再观原声场的空间感。由于系统存在这种不容忽视的缺陷,文中着重强调应设法在这方面对系统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新的6.1通路环绕声系统及系统的两种不同的信号馈给法。通过理论和实验证明了系统可重发水平面内360°的声像,特别是侧向和后方的声像效果较现有的5.1通路系统有明显的改善,因而适合作为通用的环绕声系统。文中同时证明了新系统与5.1通路系统完全兼容,利用现有的方法即可实现信号的兼容记录与重发。  相似文献   

5.
前方空间环绕声的四扬声器虚拟重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头部转动带来的动态因素对听觉垂直定位的贡献,提出了前方空间环绕声的四扬声器虚拟重放方法。4个扬声器分别布置在水平面左前、右前以及高仰角的左前上、右前上方向,并采用听觉传输信号处理的方法将多通路空间环绕声信号转换为4个扬声器的重放信号。以9.1通路空间环绕声虚拟重放为例,采用头相关传输函数对双耳声压及其包含的定位因素进行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产生正确的双耳时间差及其随头部转动的变化,从而产生合适的侧向定位双耳因素和垂直定位的动态因素。而心理声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重放稳定的前方空间的水平和垂直虚拟源。因此,四扬声器布置结合听觉传输处理足以重放前方空间环绕声的垂直定位信息,实现多通路空间环绕声的向下混合与简化。   相似文献   

6.
头部尺寸对虚拟声像定位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利用立体声像的相关理论分析方法,分析了用扬声器重发虚拟声时,倾听的头部尺寸对声像定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实际倾听的头部尺寸与虚拟声信号处理所用头部模型的尺寸有差别时,前方范围内的声像位置畸变较小,但侧向的声像位置畸变较大,因而本特别指出,倾听头部尺寸的不同是虚拟声重发时侧向的声像位置畸变的重要原因,声像定位实验证实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7.
环绕声重放中通路信号相关性与听觉空间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蓓  谢菠荪 《声学学报》2009,34(4):362-369
通过心理声学实验研究了5.1通路环绕声重放中前方左、右,以及左环绕、右环绕四个扬声器通路信号相关性与听觉空间印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前方左、右扬声器重放或左环绕、右环绕扬声器重放,都可以通过控制通路信号的相关系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前方或后方声像的宽度。对不同频率范围的信号,声像宽度与通路信号的相关系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有所不同。但对一对侧向扬声器重放,基本上不能通过控制通路信号相关系数来改变声像的宽度,并且声像宽度很窄。对于前方和环绕两对扬声器同时重放,对粉红噪声和中心频率不大于1 kHz的倍频程信号,适当控制各扬声器对通路信号的相关系数可以获得较强的包围感;但是对中心频率为2 kHz和4 kHz的倍频程信号则无法获得包围感。进一步的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结果表明,重放声像宽度和双耳听觉互相关系数(IACC)并没有唯一对应的关系,这可能和IACC的计算方法有关。对于IACC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性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本文的结果将有助于实际的环绕声节目制作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频率对环绕声声像定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考虑双耳相位差的高级近似,导出了中频情况下适用的具有更普遍意义的平面环绕声声像定位公式。在低频时该式将化为通常的环绕声声像定位公式,而随着声音频率的增加,声像位置将与频率有关。将新的公式用到方型排列和棱型排列的4-4-4环绕声系统,得到了同实验相一致的结果。文中着重指出,声像随频率而变化是导致环绕声重发中侧向声像不稳定的重要在而为今后改进环绕声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池水莲  谢菠荪  饶丹 《应用声学》2009,28(4):291-299
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上探讨了扬声器的特性不匹配对重放虚拟声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两扬声器进行虚拟听觉重放时,在某些频率段和虚拟声像角度,两扬声器间很小的幅频特性差异或相频特性差异都足以对虚拟声像方向产生明显的影响。扬声器特性的差异对前方范围的声像影响较小,但对侧向范围的声像影响较大,因而两扬声器的特性不匹配也是导致虚拟听觉重放时侧向声像位置畸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实际应用中要特别注意两扬声器的特性匹配,或者要用信号处理的方法对两扬声器的特性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0.
多通路三维空间环绕声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饶丹  谢菠荪 《声学学报》2005,30(2):163-170
提出了一种与5.1通路平面环绕声兼容的三维空间环绕声系统。声像定位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重发上半空间范围的声像。系统不但前后区域声像稳定,还改善了5.1通路系统侧向声像不稳定的问题,并且听音区域也较宽。该系统可以用于产生特殊声效和重现音乐厅的空间感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双扬声器近场声源重放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针对电子器件散热用的一款变速轴流风扇的气动噪声及其降噪方法进行实验研究。首先利用风扇旋转轴等高平面内圆周分布的传感器阵列测量风扇不同转速下远场噪声分布,总声压级与转速的对数关系验证散热风扇主要气动噪声属于偶极源噪声,频谱分析显示离散单音噪声为主要噪声影响因素。基于管道声学理论的管道模态截止方法,研究进出风口安装圆形短管对风扇气动噪声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不同位置、不同长度的短管对风扇远场噪声影响不同。额定转速下,在进风口安装2 cm管道可以使远场1 m处平均总声压级下降4.1 dB(A),降噪效果显著。模态测量结果显示,此种情况下对应离散单音处的风扇主要模态幅值大大降低,风扇离散单音噪声降低从而噪声总声压级大幅减小。该方法为散热风扇降噪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张驰  谢菠荪 《应用声学》2024,43(1):64-75
典型的多通路空间声扬声器布置一般包含水平面左前、右前,高仰角左前上、右前上四个方向的扬声器。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该四个扬声器产生前方水平与垂直方向虚拟源的一阶局域Ambisonics 信号馈给法。该信号馈给法是通过对目标和重放声场进行球谐函数展开并取一阶近似得到。采用简化的头部模型和精确的头相关传输函数模型分析表明,一阶局域Ambisonics 信号馈给法可以产生合适的低频听觉定位因素,包括双耳时间差及其随头部转动的动态变化。虚拟源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扬声器布置的范围内,甚至在略超出扬声器布置的范围内产生不同方位角和仰角的虚拟源。因而本文的方法可用在多通路空间声重放中产生与图像配合的虚拟源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两扬声器虚拟声重放中,通过精确重构双耳声压而产生不同的空间听觉感知。其重放的定位性能应该是由双耳声压控制的代价和稳定性所共同决定的。过去研究主要对双耳声压控制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以此作为扬声器布置和信号处理的依据。该文研究表明仅对双耳声压的稳定性分析是不足以完全衡量扬声器虚拟声重放的定位性能的。进一步采用虚拟声信号处理滤波器响应平均功率对双耳声压控制的代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缩窄左右对称扬声器布置的张角或采用非对称扬声器布置会明显增加产生侧向目标虚拟源时的双耳声压控制代价。虚拟源(虚拟声像)定位实验表明,双耳声压控制代价增加会引起虚拟源定位缺陷。实际应用中,为了有效产生侧向虚拟源,应避免采用过窄张角(如立体声偶极)和非对称的扬声器布置。  相似文献   

14.
虚拟声技术及其应用(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述了虚拟声技术及其应用。在简单回顾了有关虚拟声的心理声学基础后,论述和分析了耳机和扬声器重发虚拟声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的缺陷,总结了近年所提出的虚拟声的改进方法,最后探讨了虚拟声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消费电子领域的各种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