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数学中形成概念需要概括 ,解决问题离不开概括 .较强的概括能力 ,能使学生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形成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形成更高层次的理性认识 .因此 ,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 ,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需要 ,也是进行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概括方法的指导 ,力求优化学生概括的品质 ,能培养学生较强的数学概括能力 .本文结合教学 ,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 .1 指导概括的方法对于一个稍有变式的数学问题 ,有的学生能从全面收集有用信息 ,迅速找出熟悉因素 ,准确概括隐藏在各种细节背后的本质关系 ,并找出求解通…  相似文献   

2.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概念有内涵和外延,即概念的涵义和适用范围.数学概念是人脑对现实对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本质特征的一种反映形式,即一种数学的思维形式.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必须明确这个数学概念的内涵——对象的“质”的特征,及其外延——对象的“量”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课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范本”,课本中的习题是教材编著者精心挑选或设计出来的,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明确的针对性,而且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对习题的反思能使学生由会解一道题到会解一类题,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把数学思维提高到一个由例及类的档次,形成有效的“思维链”,加速数学思维的优化,同时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发展概括能力、促进思维的更高层次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下面是我就新教材中的一道习题进行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改革中的向量背景和前景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 向量进入中学数学的背景分析1 1 向量的双重性向量是一个具有几何和代数双重身份的概念 ,同时向量代数所依附的线性代数是高等数学中一个完整的体系 ,具有良好的分析方法和完整结构 ,通过向量的运用对传统问题的分析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代数与几何的联系 ,也为中学数学向高等数学过渡奠定了一个直观的基础 .这方面的案例包括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和向量解析几何 .1 2 认识向量的另外角度把平面和空间看作是一个向量场 ,可以培养学生对结构数学的认识 ,而结构数学是现代数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利用参数方程的概念 ,可以把曲线看作向…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教学中 ,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地理中去 ,或者说与地理知识充分地结合起来 ,这是我从事数学教学二十多年来的有益尝试 .实践证明 ,其益处不少 ;首先是使数学的基础作用得到体现 ,对地理很多道理则能透彻地予以“理”清楚 ,这就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重要的还有可以拓展老师的教学思维空间 ,有利于一个复合型教师的塑造 ,真是好处多多 .下面拟举八个事例简述 ,旨在与同行共同研讨 .1 数学知识对旅游地理的导向应用例 1 从北京 (靠近北纬 40°、东经 1 2 0°,以下经纬度均取近似值 )飞往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南纬 30°、东经 30°…  相似文献   

6.
关于数学信息的转换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本远  陈国庆 《数学通报》2003,(11):18-19,6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的“总体目标”中首次提出了“数学交流”的要求 .这是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世界各国的课程标准都提出了数学交流方面的教学要求 .学会数学地交流已成为当今国际数学教育共同注重的内容 .所谓数学交流 ,就是数学信息的接收、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 .数学信息交流通常有三种形式 :文字信息、符号信息、图形信息 .各种信息各有其特点 ,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文字信息严格地界定了数学对象及其相互关系 ,深刻地揭示了数学对象的本质 ;符号信息简炼地概括和表达了数学对象的内涵 ;图形信息…  相似文献   

7.
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解题教学来完成的 .故在解题教学中启动创新思想 ,引导学生大胆探索 ,从而提高学生能力是每个数学教师首要的任务 .1 通过典型例题 ,引导学生推广探索 ,培养抽象概括能力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 :“提出一个问题 ,比解决一个  相似文献   

8.
张徐健 《数学通报》2000,(5):8-9,32
素质教育是对基础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基础作用的高度概括,是基础教育自我完善的改革实践.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只有改革课堂教学,从根本上说,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1 贯彻数学思维活动主线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素养的核心是数学思维.钟善基先生指出,对中学生、中学数学来说,更重要的数学态度是数学观念的建立.数学观念是指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处理周围事物,要把数学关系变成学生的一种思维模式.数学观念是数学教学这…  相似文献   

9.
注意直觉思维的训练培养创新思维习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往往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较为重视 ,而容易忽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但是 ,直觉思维是学习数学与创造精神必不可少的思维形式 ,因此 ,我们要重视并加强对学生进行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 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特征数学直觉思维是人脑对数学对象、结构以及关系的敏锐的想象和迅速的判断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直接性 :数学直觉是一种直接反映数学对象结构关系的心理活动形式 ,它是人脑对于数学对象的某种直接的领悟或洞察 .(2 )迅速性…  相似文献   

10.
钱铭 《数学通报》2003,(2):17-18
我国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教授在他的专著《数学抽象方法和抽象度分析法》中提出了“弱抽象”和“强抽象”的概念 .数学概念的弱抽象又称“扩张式抽象” ,即从原型中选取某一特征加以抽象 ,从而获得比原结构更广的结构 ,使原结构成为后者的特例 .我认为 ,数学概念的弱抽象对指导高三数学复习能起到举一反三 ,启迪创新的作用 .弱抽象法则的基本依据是“特征分离概括化原则”或简称“特征概括原则” ,它的运用包括下列步骤 :先将一个结构内容较丰富的原型进行分析 ,把其中某个或某类特性分离出来 ,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把它表述出来 ,然后通过概括原…  相似文献   

11.
葛殷殷 《中学数学》2012,(22):43-44
数学概念是对"数和形"本质属性的抽象和概括,用数学的语言来概括、反映、揭示它们所共有的属性,是一种上升到理性、概括、抽象思维形式的最简捷的表达.而概念的教学,则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某一数学知识的前提),是一个把感官的数学抽  相似文献   

12.
所谓构造法,就是根据题设条件或结论所具有的特征和性质,构造满足条件或结论的数学对象,并借助该对象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运用构造法解决问题,要充分挖掘题设条件和结论的内在联系,把问题与某个熟知的概念、公式、定理、图形联系起来,进行构造,使问题转化,增强问题的直观性.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一种活动,是人类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或对已有的数学结论不断抽象、概括形成新的结论和新的应用的探究活动."这就要求作为一线的教师,要把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表现为学生课堂数学思维活动的有效性,让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并且掌握概念应用方法.具体而言,概念教学目标体现在引导学生对概念来源进行把握;帮助学生梳理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把握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应用概念.因此,在组织开展初中概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概念来源展开分析,让学生形成对概念的初步认知,然后,组织学生概括抽象的数学概念,把握数学概念的基本特征,了解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掌握数学表达方法,强化对概念的认知;最后,指导学生应用数学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概念结构.  相似文献   

15.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和间接反映,而联想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在情态上是发散的,多层次的,多方向的。它既具有思维的发散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方面的共性,又具有触发性、伴随性、仿变性等方面的个性;所以“联想思维法”已成为现代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在数学教学中把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到应  相似文献   

16.
数学直觉与解题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直觉是人脑对于数学对象的某种迅速而直接的洞察或领悟 .数学直觉的主要特征是非逻辑性、自发性和“不可解释性” ,它能在一瞬间迅速解决问题 .数学直觉以其高度省略、简化、浓缩的方式洞察问题的实质 ,它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增强数学悟性极其可贵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 :“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 .“看来 ,直觉是头等重要的 .”1 注重类比 ,直觉领悟类比是通过两个对象间的相似性 ,把其中某一对象的性质、方法推移到另一对象上来 .所以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的合情推理 .波利亚曾称“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 .直觉类比中新结论的产…  相似文献   

17.
数学的形式化外表强调着她“冰冷”的美丽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这样描述数学的表达形式 :[1 ] “没有一种数学的思想 ,以它被发现时的那个样子公开发表出来 ,一个问题被解决后 ,相应地发展为一种形式化的技巧 ,结果把求解过程丢在一边 ,使得火热的思考变成冰冷的美丽 .”现行课程都是从已形式化的、组织较好的数学对象开始和设置的 .教师的讲解阐释 ,则剥夺了学生将一个非数学的题材形成为数学内容的数学化机会 .项武义教授称之为把美女西施置于X光下透视 ,(所看到的只能是一副骨头架子 ,毫无美可言 ) .学生连看的兴趣都没有 ,又…  相似文献   

18.
沈翔 《数学通报》2002,(12):22-22,16
开放性问题教育教学正日益受到关注 ,与之相关的基本问题就是开放性数学问题如何设计 ,笔者在参编《高中数学开放题集》、《初中数学开放性问题》和《高中数学开放性问题》中 ,原创了一些数学开放题 ,现结合实例就如何立足于学生数学现实设计数学开放题谈一点认识 .例 :“回归”变换对于任意一个非零实数 ,它的倒数的倒数是它本身 ,也就是说连续施行二次“倒数”变换后又回到施行变换前的对象 ,我们把这样变换称之为“回归”变换 .1 在中学数学范围内尽可能多的找出这样的变换 ;2 试提出一些与“回归”变换有关的问题 .【分析与解】 :1 …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面对一大堆杂乱的人民币时,我们一般会先分10元,5元,2元,1元,5角……等不同面值把人民币整理成一叠叠的,再分别数出各叠钱数,最后把各叠的钱数加起来得出这一堆人民币的总值.这样做,比随意一张张地数的方法要快且准确得多,因为这种方法里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分类思想是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中的基本逻辑方法,也是研究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它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中.在数学中,分类思想是根据数学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把数学的研究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  相似文献   

20.
李林书 《数学通报》2001,(3):14-15,7
把一个数学问题加以改造、延伸或推广 ,得到一些新的题目 ,称为问题变换 .这些新题目 (变换题 )立意新颖 ,富有生命力 ,对巩固基础知识 ,启迪学生思维 ,提高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问题变换不仅是命题者用来检查学生对知识是否理解和能否举一反三的手段 ,也是教师培养学生能力 ,使学生脱离题海 ,克服贪多求全的一个好方法 .1 “一般化”变换 ,就是把一个具体“数学题目”通过延伸 ,推广到一般形式 .例 1 解不等式log13(x2 - 3x- 4) >log13(2x 1 0 )这是《代数》下册第 2 3页例 7,把它“一般化” ,即把数字底数改为字母底数 ,把对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