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0 毫秒
1.
曹军 《数学通讯》2012,(19):35-36
文[1]、文[2]对湖北稳派教育课改2011年5月高二年级摸底考试理科数学第21题的解法作了研究,笔者以为此题解法值得探究,于是对这道考题的解法作了再思考,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2.
本刊2012年11、12月上半月刊登载了两篇文章《一道联考填空题的五种解法》和《关于一道期末考试题的解法研究》,文[1]和文[2]介绍了两道试题的解法  相似文献   

3.
文[1]对06年高考江苏卷第10题做了详细的分析与解答.并指出试题来源于著名的古典概率问题——结草成环.最后将其加以推广.笔者看后颇受启发.同时又觉得解法有些烦琐。也不易让学生所理解和掌握.本文就该题和文[1]所推广的问题给出一种简洁的解法.  相似文献   

4.
文[1]对06年高考江苏卷第10题做了详细的分析与解答.并指出试题来源于著名的古典概率问题———结草成环,最后将其加以推广.笔者看后颇受启发,同时又觉得解法有些烦琐,也不易让学生所理解和掌握.本文就该题和文[1]所推广的问题给出一种简洁的解法.图1接收器示意图高考试题图1中  相似文献   

5.
文[1]作者对此题多方探索未得到数学解法,最后借助于物理知识求解,文[2]则利用一引理给出其纯数学解法,本文从不同的新角度给出此题的两个纯数学解法.  相似文献   

6.
杨育池 《数学通讯》2012,(19):54-55
文[1]给出了2011年北京大学保送生考试数学试题的解答,文[2]重点对其中的第二题(即一道几何题)进行了研究.笔者学习后,对此题进行了独立思考,也得到几种解法.不揣浅陋,现将解法集而成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一、江苏卷的主要特点1.解答题数量为5道,较之去年12道选择题、4道填空题、6道解答题而言,变化较大(增加了2道填空题),给考生带来了更多的思考的时间.2.第19题是由教材例题改编的解析几何题,有很好的导向性.但这种设计很少见,不少  相似文献   

8.
文[1]里面有一例题是2008年辽宁高考题第11题,文[1]给出的解答,笔者认为其思路不够自然,数学应该是自然的、可以理解的,而不应该象变魔术似的"从帽子里掏出个兔子来".文[1]再版六次,在中学师生中流传甚广,为避免不好解法的广泛传播,笔者特给出思路较为自然的解答.为便于读者理解要说明的问题,先给出文[1]的原解:……  相似文献   

9.
一、江苏卷的主要特点   1.解答题数量为5道,较之去年12道选择题、4道填空题、6道解答题而言,变化较大(增加了2道填空题),给考生带来了更多的思考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李歆 《数学通讯》2013,(11):108-110
文[1]、文[2]、文[3]、文[4]分别对该题给出了各具特色的解法,但由于这些解法所用到的知识含量以及技巧性都比较高,因此一般学生难以接受.为了寻找适合众多学生的别的解法,笔者从降低问题难度的角度人手,运用减元策略,将上述二元的问题转化为一元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08年高考江苏数学卷一览无遗显示着:14道填空题中除第9、14题外,六道解答题中除最后两题外,都是在课本基础上组合、加工、发展而成.这些都透露出高考数学命题的潜规则:从课本中寻求支撑,复习时须回归课本重视课本.  相似文献   

12.
一、江苏卷的主要特点   1.解答题数量为5道,较之去年12道选择题、4道填空题、6道解答题而言,变化较大(增加了2道填空题),给考生带来了更多的思考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黄兆麟 《中学生数学》2011,(3):F0003-F0003
文[1]从多种角度出发,给出该题四种各具特色的不同解法,读来使人受益匪浅.经进一步探索发现,该题还有几种不错的解法,现作为文[1]的补充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1]与文[2]分别就一类双重最值问题 的解法进行了探讨,读后受益匪浅,但文[1]中 分类讨论的解法显得较繁琐,而文[2]中利用 均值不等式求解的技巧性又太强,学生不易掌 握.本文给出一种基本解法,这种解法不仅简 捷而且学生易于掌握.下面仍以两道北京市高 中数学竞赛题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5.
文[1]给出了一道课本习题的解法及其变式,读后觉得意犹未尽.原题如下:题1等差数列{an}、{bn}的前n项和分别为Sn、Tn,且SnTn=3n-12n+3,则a8b8=.这道习题意在考查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其应用,文[1]只是给出了问题的解法及简单变式,没有充分发挥这道习题的示范性功能.笔者对这道  相似文献   

16.
1 问题的提出 高考过后,笔者认真研读2010年全国高考数学卷Ⅱ时发现了特熟悉的"题",文(理)科第12、15题这两道题是文理同题(文理同题在选择题中占6道、填空题中占2道、解答题中占4道),又是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全国高考数学卷Ⅱ"同类同型"试题,在高规格的选拔赛中,仅此一点,就值得探究,这样做既能把握高考趋势,又能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文[1]对2004年高考江苏卷第20题的探索是很有意义的,令人耳目一新,笔者通过挖掘隐含在问题内部的研究性材料进行推广,既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所涉及的内容,又利于其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此本着“数列中对一切正整数恒成立问题的解法及文[1]推广4的解答错误”的想法,给出该类问题的另一  相似文献   

18.
文[1]总结得很全面,读后很受启发.但在例题解法的选取上太过复杂(其实武老师所选取的这几道题都可以利用同一方法即几何法来解决).下面介绍一些简单的方法来处理这四道题,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拜读文[1],为文[1]的"巧"拍案叫绝,也为文[2]的"繁"倍感遗憾.诚然如文[1]所述,"坐标法"存在诸多不足,但其优点甚是突出,尤其是针对文[1]的两道例题,涉及到的几何图形建系非常容易,入手快速便捷,极符合学生的"胃口".文[1]的解法确是经典,让人赞叹不已,但细细品味,总觉"巧"似乎过了头,这  相似文献   

20.
由2011高考浙江卷(理)第22题不觉让人联想到了2009年重庆市高考数学试题第10题,笔者认为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遂结合文[1]有一些感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