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中学数学中讲授排列组合,其目的一方面是为学习二项式定理做准备,另一方面是作为学习概率论(尤其是古典概型)等高等数学知识的基础。 一、排列组合的基本思想 排列、组合的基本思想是组合分析中的两条原理: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排列(可重复的排列、选排列等)及组合的计算公式都可由乘法原理简单地导出,而许多排列、组合的问题则依赖于这两条原理的 相似文献
3.
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是解决中学排列、组合问题的关键的两个原理。一般举例甚浅,给人形成一种可有可无的印象,看不到方法的强有力性,作为教科书的补充,今举二例: 例1、在n×n个小方格上,求由若干个小方格刚好拼成正方形的个数。解;设一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完成拼成正方形这件事,有n类办法: 拼成边长为1的正方形,有n~2个; 拼成边长为2的正方形,有(n-1)~2个; 拼成边长为3的正方形,有(n-2)~2个; ……拼成边长为(n-1)的正方形,有2~2个; 拼成边长为n的正方形,有1~2个; 故依加法原理知,刚好能够拼成的正方形共有 相似文献
4.
1 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本质、地位、作用分析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是人类在大量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的基本规律,它们不仅是推导排列数、组合数计算公式的依据,而且其基本思想方法也贯穿在解决本章应用问题的始终,在本章中是奠基性的知识.返璞归真的看两个原理,它们实际上是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加法运算与乘法运算的推广. 相似文献
5.
“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十年制高中数学第三册排列组合一章中提出了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现行教材叙述的这两个原理,有一明显的缺陷,就是没有突出应用这两个原理的条件。 例如:找1—10中的所有合数,第一类办法是找含有2的合数,有4个;第二类办法是找含有3的合 相似文献
6.
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是人数A版数学选修2-3第一章第一节内容.这两个原理是本章的重点基础知识,一方面它为后面学习排列、组合、随机变量的概率等内容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依据,是学习排列组合e的基础;另一方面它的结论与其基本思想方法在解决本章应用问题时有许多直接应用,因此,它理应成为我们重点把握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8.
由于模糊集关于普通加法与乘法运算构成的代数系统是分配格、布尔代数,这就使得模糊集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扩展模糊集的应用,本文引进了模糊集的加法与乘法运算,接着研究了模糊集关于加法与乘法的运算性质以及模糊熵,距离测度,相似性测度在集合关于加法运算,乘法运算下的一些性质,并且对加法与乘法下的模糊熵与普通模糊熵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9.
加法与乘法逆特征值问题的可解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引言 本文讨论如下代数特征值反问题可解的充分条件: 问题A(加法逆特征值问题)。给定一Hermite矩阵A=(a_(ij))_(n×n)及n个实数λ_1,…,λ_n,求一实对角阵D=diag(c_1…,c_n),使得A+D的特征值为λ_1,…,λ_n。 问题M(乘法逆特征值问题)。给定一正定Hermite矩阵A=(a_(ij))_(n×n)和n个正实数 相似文献
10.
SOLO译为“可观察到学习结果的结构”,它是由澳大利亚教育心理学家约翰·比格斯提出的一种质性评价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本文主要结合了目前高中对基本计数原理的学习,就SOLO理论对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介绍随机化调查中的加法、乘法模型,此二方法可用于估计被调查的敏感量的分布或期望值等,本文仅论及估计期望值的有关公式。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情境·问题”的教学理念被提出,在此基础上,结合新课标和新教材,笔者进行了深度学习的课堂实践,探索出“情境—问题—探究—迁移—反思”的课堂学习路径,并以“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为例,对课堂教学的策略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16.
数量特征的随机化回答随机变量加法、乘法模型——随机化调查方法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随机化调查中的加法、乘法模型 ,此二方法可用于估计被调查的敏感量的分布或期望值等 ,本文仅论及估计期望值的有关公式 相似文献
17.
在运用概率的加法公式和乘法公式的计算时,由于教师对于学生关于事件的互不相容和事件的相互独立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未予重视。因而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出现错误,教师有必要及时对这些错误进行剖析,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这对于培养学生正确、合理的解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