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光谱实验室》2007,24(1):80
耶德里克是电动机的发明者。他最早把磁场中磁针的运动变成连续不断的转动。在1828年首次使用水银槽换向器,在恰当的时刻改变流过转子的电流的方向,造出了最早的电动机。  相似文献   

2.
《光谱实验室》2007,24(1):89-89
库什因为精确测定电子的磁矩大于理论值、从而导致对量子电动力学的重新考虑和各种修正,与兰姆共获195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37年库什在哥伦比亚大学与物理学家拉比肌从事磁场对原子束的影响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研究雷达,1946年回到哥伦比亚大学任物理学教授。次年库什通过精密的原子束研究,证明电子的磁性与原有的理论不符,随后精确地测定了多种原子、分子中的电子的磁矩和核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光谱实验室》2007,24(1):36
库珀于195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58年起受聘在布朗大学工作。巴丁同他和施里弗一起提出了一种超导理论(BCS理论,以他们3人姓氏的第一字母命名),它已为人们所接受。在这种理论中,电子会成对地运动。这种成对的电子被称为“库珀电子对”,以作为对他的褒奖。他们三人共同获得了197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4.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3-173
塞曼曾在莱顿大学读书,是卡麦林一翁纳斯和洛伦兹的学生。1893年获得博士学位。在洛伦兹的指导下,他完成了证明置于强磁场中的单一谱线分裂为二条的实验。这种现象称为塞曼效应,它证实了洛伦兹关于原子是由带电粒子所组成的,因而会受到磁场影响的看法。这一效应的本质,可用于推导关于原子的精细结构的详细情形。于是,人们从单一谱线分裂为三条这样一件区区小事,立即领悟到微观世界的奥秘。  相似文献   

5.
《光谱实验室》2007,24(1):21
他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和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基础上,于1913年提出了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稍后,又提出了“对应原理”(在物体大、运动范围广的极限情况下,微观运动规律应该趋近于宏观运动规律;并且两种规律应该具有相互对应的关系)。这些工作,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此外,玻尔在原子核反应理论和解释重核裂变现象等方面,也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光谱实验室》2007,24(1):50
艾丁顿儿时是一神童,在剑桥大学以数学好而出名,1904年是全班第一名。从1913年起,是剑桥大学的天文学教授;1914年为剑桥天文台台长。他对天文学的贡献是对恒星内部的理论研究。太阳的密度比地球的低很多,人们有理由认为太阳里里外外都是气体。于是就产生问题:在恒星的巨大引力作用下,什么东西使这气体不收缩成坚实的一小团。  相似文献   

7.
《光谱实验室》2007,24(1):86
霍耳效应是一种电磁效应。将通有电流的导体或半导体置于与电流方向垂直的磁场中,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会产生一横向电场。从霍耳系数的正负和大小可以判断载流子的类型和浓度。霍耳系数与载流子的浓度成反比,半导体的霍耳系数比金属大得多。1980年,克里青发现了量子霍耳效应。他在研究处于超强磁场和超低温度之下硅的金属一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霍耳效应时,观测到霍耳电阻随外加磁场的变化曲线上出现多个平台,其电阻值与半导体材料的种类、器件制造和结构无关,而是取普适值,通过基本物理常量表示为h/ie^2.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08
迈克尔孙出生于德国普鲁士,后随父母到美国。17岁进入美国海军学院,1873年毕业,后在学院当讲师。1887年在他的同事美国化学家莫雷的帮助下,发表了后来称为迈克尔孙-莫雷实验的结果;没有干涉条纹、也没有明显的地球相对于以太的运动。这是科学史上一次重要的否定性的实验,对爱因斯坦髓的相对论学说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1907年,由于他以测定光速和研究地球相对其周围空间的运动,成为美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相似文献   

9.
《光谱实验室》2007,24(1):38-38
居里幼年受父亲的教育,有数学才能,16岁入巴黎大学,18岁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878年任该校实验室助理。他最初从事热波波长的计算,不久和其兄雅克一起进行晶体压电现象的研究,并对不同导电晶体中电流和电场间的关系作了解释。为测量磁场对样品所加的力,他制造了极精密的扭力天平,并发现顺磁体的磁化率与热力学温度成反比(即居里定律)。他的不同温度下磁性质的论文,使他获得科学博士学位。1900年任巴黎大学讲师。  相似文献   

10.
姚杰  汤海滨  王海兴  刘畅  刘宇 《物理学报》2007,56(12):6899-6904
采用三维模型,使用混合网格质点法对等离子体入射偶极子磁场产生的磁场膨胀进行数值模拟.在模拟中考虑了高能等离子体注入两种不同类型磁场的情况:等离子体注入没有背景磁场的偶极子磁场和等离子体注入有背景磁场的偶极子磁场.研究表明背景磁场的存在不仅改变了粒子的分布,还改变了磁场膨胀的程度.还研究了注入的高能等离子体的速度对磁场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射的高能等离子体速度越大,磁场膨胀的程度就越大.对于低的入射速度,入射粒子在偶极子磁场中的回旋半径与偶极子磁场的特征长度相比较小,粒子被磁场束缚,对偶极子磁场的影响可以忽 关键词: 网格质点法 磁场膨胀 偶极子磁场  相似文献   

11.
磁场中等离子体鞘层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邹秀  刘金远  王正汹  宫野  刘悦  王晓钢 《物理学报》2004,53(10):3409-3412
采用流体力学理论,研究了斜磁场作用下的等离子体鞘层结构.在不同大小及方向的磁场作用下,对鞘层的离子,电子密度分布,离子流速度分布,电势分布和Bohm判据进行了讨 论.结果显示磁场对鞘层的结构有明显的影响.在静电力和洛仑兹力的作用下,离子流作螺旋进动,离子密度分布产生振荡. 关键词: 磁鞘 等离子体 磁场  相似文献   

12.
《光谱实验室》2007,24(1):102-102
洛威尔出身于贵族家庭。1876年以优等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他对数学感兴趣,年幼时还涉猎过天文学。斯基帕雷利报道的火星上存在的“运河”,使他十分激动。洛威尔废寝忘食地研究火星15年,拍摄了几千张火星照片。毫无疑问他看到了(或者说他以为他看到了)运河。他画出了详细的图,最后包括500条以上的运河。在勒威耶比’和亚当斯发现海王星之后,天王星运动中的歧异也还不完全明白。洛威尔相信这起因于海王星之外的另一颗行星。  相似文献   

1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6
1931年鲁斯卡在柏林大学获得工程师证书,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那时,他在科学界已有了声望。鲁斯卡认为,由于电子具有波的特性(这是德布罗意推断,戴维森证明了的),因此对它可以作与光波相类似的处理。由于电子带有电荷,它们能受磁场作用,像光波一样被透镜聚焦起来。那么,为什么不可以有一个“电子显微镜”呢?由于波长越短,放大作用越大;电子波的波长比一般光波短得多,因此电子显微镜的放大作用应该比一般的光学显微镜大得多。  相似文献   

14.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8-138
萨拉姆先在巴基斯坦的拉合尔市就读于政府学院,然后赴英深造,于1952年获得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他也像格拉修和温伯格一样,钻研弱相互作用理论,并探导对弱相互作用和电磁作用进行同一种数学处理的可能性。不过,他是独自进行这一工作的。由于建立弱电统一理论,特别是预言弱电流的存在,萨拉姆和格拉修、温伯格共同获得了197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5.
利用流体模型,计算了调制磁场作用下,圆柱形等离子体发生器中电子、离子及尘埃的运动情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尘埃颗粒随着调制磁场频率的改变,产生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pulse运动和除尘运动.解释了pulse运动产生的机理,并提出了柱形等离子体发生器中利用调制磁场清除尘埃颗粒的方法. 关键词: 尘埃颗粒 调制磁场  相似文献   

16.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1-161
韦尔特曼和霍夫特于1971年实现了弱电统一理论的重正化。霍夫特足他的博士生。他致力于非阿贝尔规范理论的重正化,开发了一个计算机符号演算程序对量子场论巾的复杂公式进行简化。霍夫特取得了突破。他们的方法也适用于量子色动力学,因此他们为基本粒子的标准模型奠定了坚实的数学基础。用他们的方法算出的顶夸克的质量,与后来的实验值符合得很好。他和霍夫特因这一贡献获得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7.
《光谱实验室》2007,24(1):142
塞甘发明了钢索桥和管式蒸汽机锅炉。1822年他对钢索的强度进行了很有意义的试验。他和弟弟卡米耶一道研究索桥的原理,当时索桥上使用的是链索,1824年他们在图尔农的罗讷河上用平行钢索建立了一座索桥,这是全世界这类现代桥梁中的第一座。他还最先建议在车行道两侧增设腹板桁架解决负荷下的偏斜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光谱实验室》2007,24(1):71
哈里顿是前苏联发展原子弹的第二把手。他于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多科工业大学。1926-1928年,他被前苏联政府选派到卡文迪许实验室,在卢瑟福指导下工作,并获博士学位。他是卢瑟福的学生中去世最晚的。1931年他在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研究金属蒸气的凝结和离心法分离气体的理论。1939年他和泽尔多维奇对铀的链式裂变反应进行了计算,他们发表于1939-1941年的一系列论文为后来苏联发展原子武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光谱实验室》2007,24(1):101
罗蒙诺索夫是一个富裕渔民的儿子。他17岁时去到莫斯科,冒充贵族的儿子被获准上了学。以后又送到德国的马尔堡大学(当时的俄国还没有化学方面的高等教育)。1745年被任命为圣彼得堡大学化学教授。他发表了反燃素的观点,同时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在一些重要问题方面走在拉瓦锡的前面。他支持朗福德关于热是一种运动形式的理论,还支持光的波动理论。他是第一个记录下水银凝结现象的人(俄国零下40度的一个严冬)。  相似文献   

20.
《光谱实验室》2007,24(1):75
赫兹第一个播出并接收了无线电波。1880年在赫姆霍兹指导下以优异成绩获得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883年开始研究麦克斯韦姻的电磁理论。1885-1889年任卡尔斯鲁厄工业学院物理学教授时,在实验室产生了无线电波,测量了波长和速度。他指出无线电波的振动性及它的反射和折射的特性,与光波和热波相同。结果他确凿无疑地肯定:光和热都是电磁辐射。1889年任波恩大学物理学教授,在该校继续研究稀有气体的放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