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谱实验室》2007,24(1):113-113
长岗半太郎1887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又去德国和奥匈帝国进一步深造。他对原子结构很有兴趣。当时,人们已知道原子中含有带负电的电子。汤姆孙设想原子是带正电的球体,电子散布在球体表面和内部。长岗半太郎不同意这一看法。他认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正电体,电子则像行星环绕太阳,或像土星的光环那样环绕行星运行。  相似文献   

2.
《光谱实验室》2007,24(1):9-9
阿伏伽德罗出生于都灵的一个贵族家庭,毕生致力于原子论的研究。当时由于道尔顿和盖-吕萨克研的工作,近代原子论处于开创时期,阿伏伽德罗从盖-吕萨克定律得到启发,于1811年提出了一个对近代科学有深远影响的假说:在相同的温度和相同的压力条件下,相同体积中的任何气体总含有相同的分子个数。但他的这个假说却长期不为科学界所认同,主要原因是当时科学界还不能区别分子和原子,同时由于有些分子发生了离解,出现了一些阿伏伽德罗假说难以解释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光谱实验室》2007,24(1):45-45
德谟克利特在宇宙论和原子论的发展方面占重要地位。他可能是一位富有的公民,曾在东方广泛游历,享有高龄。其著作达73种,几乎包括人类知识的一切门类。但仅几百个片断留存,大多属伦理学论文。用多元和运动解释宇宙。无数的原子在无限的空间或虚空中运行。原子是永恒存在的,没有起因,“不可分”,也看不到,相互间只有形状、排列、位置和大小之区别。原子和虚空是他提出的最终的现实事物。  相似文献   

4.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7-137
萨根1960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他主要的兴趣是行星的表面和大气。他创立了金星大气的温室模型,解释这颗行星上令人费解的高温。他也为火星表面的高度差和木星大气中的有机分子找到了证据。他是那些好读科学幻想小说的科学家之一。他试图从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物质体系制造出化合物,经过氨基酸再到核酸的基本构件。1963年他成功地探测到三磷酸腺苷(ATP)的形成,那是生命组织的主要能库。  相似文献   

5.
《光谱实验室》2007,24(1):90-90
拉格朗日出生于都灵。19岁就在都灵的皇家炮兵学校当数学教授。他读了哈雷介绍牛顿的微积分的著作,开始钻研数学,与欧拉经常通信。他发展了欧拉所开创的变分法,为变分法奠定了理论基础。1766年德国的腓特烈大帝向他发出邀请时说,在“欧洲最大的王”的宫廷中应当有“欧洲最大的数学家”。他应邀去柏林,居住达20年,完成了《分析力学》一书。书中吸收并发展了欧拉、达朗贝尔和其他数学家的研究成果,继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之后把数学分析应用在质点和刚体力学中,奠定了分析力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光谱实验室》2007,24(1):25-25
布拉德雷就读于牛津大学,他的叔父庞德是一位天文学家,使他对天文学发生了兴趣。这位年轻人的数学才能使他赢得了牛顿”和哈雷的友谊,并使他于1718年被选入皇家学会。正是天文学维持了他的后半生。在天文学上,他的主要志向是测量恒星光行差。当哥白尼首先提出地球绕着太阳运行时,下述情况看来乃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地球的这种运动,与遥远恒星相比,较近的恒星将会发生位移;  相似文献   

7.
《光谱实验室》2007,24(1):85-85
开普勒1587年进蒂宾根大学,听麦斯特林教授讲天文学,成为哥白尼的忠实信徒。1596年出版《宇宙的神秘》一书,受到当时大天文学家第谷的赏识。他最大的成就是发现行星运动三大定律。1609年,他在《新天文学》一书中宣称火星的轨道不是正圆而是椭圆,太阳居于椭圆两个焦点之一。这对认为行星是沿圆轨道做匀速运动的传统观念是_严重的挑战,也是对哥白尼C22学说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84-84
卡斯特勒出生时,阿尔萨斯是德国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个地区划给法国。他在阿尔萨斯开始了教学生涯,在法国的许多省份任过教,1941年成为巴黎大学的教授。1950年,他发展了光泵理论:用能被原子吸收的光照射原子。顷刻之间,原子进入高能级状态,然后再发射出光。卡斯特勒既用可见光,又用无线电波照射原子,并根据再发射的情况推断出原子的结构,这比以前拉比等人所采用的繁复技术巧妙得多。  相似文献   

9.
《光谱实验室》2007,24(1):75-75
赫茨堡于1928年获得达姆施塔特工学院的博士学位。1935年,他从希特勒暴虐统治下的德国出走,移居到加拿大。他极为慎密地研究了各种气体的光谱,特别是氢、氧、氮、一氧化碳等双原子分子气体的光谱,指出了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并由此检测出了作为化学反应中间物的暂态原子团的存在。他还从星际气体的光谱鉴定出某些原子结合态的存在。为物理化学和量子力学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6-136
卢瑟福因对衰变的研究成果获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在19世纪末,许多科学家认为物理学不会再有什么新进展了,然而不到3年,卢瑟福成功地开拓出一个全新的分支——放射物理学。他发现钍及其化合物衰变成一种气体,接着再衰变为一种未知的“放射性物质”。1902年,他提出放射现象乃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原子自发地衰变为另一种放射性元素原子的过程。他连续作出过重要发明,例如他在1903年说明α射线可被电磁场偏转;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1):21
他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和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基础上,于1913年提出了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稍后,又提出了“对应原理”(在物体大、运动范围广的极限情况下,微观运动规律应该趋近于宏观运动规律;并且两种规律应该具有相互对应的关系)。这些工作,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此外,玻尔在原子核反应理论和解释重核裂变现象等方面,也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四、经典原子论框架的变革
现代原子论与经典原子论的根本区别在于认为原子有内部组成,并且是可分的, 从而在物质观上打破了自德谟克利特以来对于原子的不可分和不可变假设的框架。这个框架的打破要从19 世纪80 年代英国化学家克鲁克斯(William Crookes)实验发现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微粒组成开始。  相似文献   

1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02-102
洛威尔出身于贵族家庭。1876年以优等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他对数学感兴趣,年幼时还涉猎过天文学。斯基帕雷利报道的火星上存在的“运河”,使他十分激动。洛威尔废寝忘食地研究火星15年,拍摄了几千张火星照片。毫无疑问他看到了(或者说他以为他看到了)运河。他画出了详细的图,最后包括500条以上的运河。在勒威耶比’和亚当斯发现海王星之后,天王星运动中的歧异也还不完全明白。洛威尔相信这起因于海王星之外的另一颗行星。  相似文献   

14.
《光谱实验室》2007,24(1):58
福勒提出了宇宙间化学元素起源的核反应理论和实验,因而获198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论证了简并电子气压是白矮星形成的原因:核能耗尽后,没有辐射压力与引力抗衡,星体坍缩,引力能转化为热能,温度升高,使原子中的电子全部电离为自由电子,物质处于等离子态,恒星尺寸减小到行星大小,密度增至(10^5-10^9)g/cm^3。在如此高的密度下,电子气表现出显著的量子特征,称为简并电子气。此时,相当一部分电子占据较高的能态,具有较大的能量,从而产生很大的压力(简并压),抗拒了星体的引力收缩,形成了白矮星。  相似文献   

15.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3-173
塞曼曾在莱顿大学读书,是卡麦林一翁纳斯和洛伦兹的学生。1893年获得博士学位。在洛伦兹的指导下,他完成了证明置于强磁场中的单一谱线分裂为二条的实验。这种现象称为塞曼效应,它证实了洛伦兹关于原子是由带电粒子所组成的,因而会受到磁场影响的看法。这一效应的本质,可用于推导关于原子的精细结构的详细情形。于是,人们从单一谱线分裂为三条这样一件区区小事,立即领悟到微观世界的奥秘。  相似文献   

16.
《光谱实验室》2007,24(1):75
小赫兹是赫兹的侄子,在柏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为德国打仗,曾负重伤。小赫兹和富兰克一起研究,确立了原子内部结构的量子化特性,并和他共享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28年任柏林夏洛滕堡理工大学物理学教授。由于他是犹太血统,在希特勒当权以后,于1934年被迫辞去教授职位。不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还是留在德国并幸免于死。他被苏军先头部队俘获,从1945年起,在前苏联和民主德国工作。  相似文献   

17.
《光谱实验室》2007,24(1):71
哈密顿是律师之子。他没进过学校,几乎都是靠自学。他也是位业余诗人。12岁时就对牛顿№的《原理》感兴趣。他自修数学,在17岁时,发现拉普拉斯的《天体力学》中的数学错误,从而使天文学家大为惊异。22岁时被任命为都柏林的三一学院的天文学教授。哈密顿对分析力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1834年建立“哈密顿原理”,使各种动力学定律都可从一个变分式推出,并使人们看到了力学和几何光学的相似之点,后来发现这一原理的适用范围还可以推广到电磁学等。  相似文献   

1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42-142
西留库斯支持阿利斯塔克关于太阳位于行星系统中心的观点。伊巴谷和他的地球中心论暂时占了上风,但正确的正是西留库斯。西留库斯探索了关于潮汐的解释,他感到月亮是举足轻重的,并注意到潮汐不是同时发生的,而且在世界各地也不以同样形式出现。在潮汐问题上,埃拉托色尼认为地球上各大洋的水是连在一起的,形成一个整体。西留库斯不同意这一观点。所以他的潮汐学说受到了阻碍。  相似文献   

19.
《光谱实验室》2007,24(1):37-37
哥白尼1491年进克拉科夫大学学习,对天文学开始发生兴趣。1497年,他作了第一次天文观测——月掩恒星毕宿五。1500-1503年去意大利学习,主要在帕多瓦大学学习法律和医学。1503年回波兰后开始系统研究天文学。他发现,随着观测精度的提高,托勒密体系理论不能与观测相合。因此,产生怀疑。在古希腊人地动思想的启迪下,他提出了他的日心学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绕自转轴自转,并同五大行星一起绕太阳公转;只有月球绕地球运转。  相似文献   

20.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1
拉比幼年来到美国。他依靠奖学金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化学。1927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博士学位。1927年至1929年,他周游欧洲,与许多卓越的物理学家一起讨论研究,其中包括玻尔髓、索末菲、泡利阳、海森堡H9和斯特恩。斯特恩的工作给拉比极为深刻的影响。他返回美国后,又受聘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并开始自己独特的分子束研究工作。自1933年起,他改进了分子束的研究方法,从而能够用共振法极为精确地测量原子和分子的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