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谱实验室》2007,24(1):77
霍夫特是韦尔特曼的博士生,韦尔特曼致力于非阿贝尔规范理论的重正化,他开发了一个计算机符号演算程序对量子场论中的复杂公式进行简化。霍夫特取得了突破。他们的方法也适用于量子色动力学,因此他们为粒子的标准模型奠定了坚实的数学基础。用他们的方法算出的顶夸克的质量,与后来的实验值符合得很好。霍夫特和韦尔特曼因对非阿贝尔规范理论的重正化方法的贡献获得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2.
《光谱实验室》2007,24(1):36
库珀于195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58年起受聘在布朗大学工作。巴丁同他和施里弗一起提出了一种超导理论(BCS理论,以他们3人姓氏的第一字母命名),它已为人们所接受。在这种理论中,电子会成对地运动。这种成对的电子被称为“库珀电子对”,以作为对他的褒奖。他们三人共同获得了197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3.
《光谱实验室》2007,24(1):45
迪尔赫亚和他哥哥在德国学习矿物学,后来都成了维尔纳理论的信徒。1782年他们到了瑞典,师从伯格曼,并拜访了舍勒针。他们分析了一种在开采锡时获得的称做钨锰铁矿的矿物,于1783年从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称做钨。这种金属瑞典语称做Tungsten,意思是“重石头”。舍勒研究过含钨矿物,但未发现这种新金属。迪尔赫亚兄弟后来都被派遣到拉丁美洲(当时在西班牙统治下)去管理矿业。他的哥哥死于现在的哥伦比亚,他在墨西哥却干得很出色,一直在那里生活到墨西哥取得独立,而后又回到西班牙。  相似文献   

4.
《光谱实验室》2007,24(1):71
哈里顿是前苏联发展原子弹的第二把手。他于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多科工业大学。1926-1928年,他被前苏联政府选派到卡文迪许实验室,在卢瑟福指导下工作,并获博士学位。他是卢瑟福的学生中去世最晚的。1931年他在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研究金属蒸气的凝结和离心法分离气体的理论。1939年他和泽尔多维奇对铀的链式裂变反应进行了计算,他们发表于1939-1941年的一系列论文为后来苏联发展原子武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光谱实验室》2007,24(1):21
他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和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基础上,于1913年提出了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稍后,又提出了“对应原理”(在物体大、运动范围广的极限情况下,微观运动规律应该趋近于宏观运动规律;并且两种规律应该具有相互对应的关系)。这些工作,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此外,玻尔在原子核反应理论和解释重核裂变现象等方面,也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6-166
温伯格由于对弱电统一理论的贡献,与格拉修、萨拉姆共获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弱电统一理论的概念是1957年由施温格首倡的。他的学生格拉修于1961年为弱电统一理论选择了正确的对称性,SU(2)×U(1),引进了中性的中间玻色子Z^0。温伯格是格拉修中学和大学的同学,他同萨拉姆于1967年分别独立提出中间玻色子依靠希格斯机制获得质量。  相似文献   

7.
《光谱实验室》2007,24(1):81
延森是园丁的儿子。1932年在汉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任汉堡大学理论研究所所长。1949年,他和迈耶夫人小。各自独立地提出了核壳层结构的概念。1955年他们两人合写了一本有关核壳层结构的书。1963年,他们两人和维格纳一起共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42
谢苗诺夫于1913年进入彼得格勒大学学习,1917年从那里毕业。他在列宁格勒的研究所一直工作到1944年,后来他到莫斯科大学任教。在20世纪20年代,他致力于链式反应机理和热爆炸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他发展了支链反应理论。1956年他与欣谢尔伍德共享了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9.
《光谱实验室》2007,24(1):18-18
巴巴是印度原子能计划的创始人,从印度的塔塔基础科学研究所成立起就担任所长,对印度的物理学发展、科学人才的培养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科学工作主要是在宇宙线、基本粒子和量子电动力学方面,他是宇宙线级联簇射理论的创始者之一。他于1960年至1963年担任国际理论物理与应用物理联合会主席。  相似文献   

10.
《光谱实验室》2007,24(1):24-24
博斯科维奇曾提出根据行星的三次观测位置可以算出行星的轨道。他于1758年出版了一本《自然哲学理论》,系统地阐述了他自己的原子论。他说,他的原子论是博采牛顿的思想和莱布尼兹的原子论的长处综合而成。他的原子是几何点,没有广延,有点像牛顿力学中的质点;他的原子是不可分和不会变的。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8-138
萨拉姆先在巴基斯坦的拉合尔市就读于政府学院,然后赴英深造,于1952年获得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他也像格拉修和温伯格一样,钻研弱相互作用理论,并探导对弱相互作用和电磁作用进行同一种数学处理的可能性。不过,他是独自进行这一工作的。由于建立弱电统一理论,特别是预言弱电流的存在,萨拉姆和格拉修、温伯格共同获得了197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2.
《光谱实验室》2007,24(1):66-66
格雷姆1819年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靠写作和当家庭教师维持学习生活。由于受到他的老师的鼓励而热爱化学。后转入爱丁堡大学,1824年毕业,获硕士学位。1837-1855年,任伦敦大学教授。1841年创建伦敦化学会,任第一任会长。他以研究气体和液体的扩散现象著称。1831年发表了气体扩散定律:各种气体的扩散速率反比于该气体密度的平方根。1833年他区别了三种不同形式的磷酸盐(焦磷酸盐、正磷酸盐和偏磷酸盐),并为后来李比希嘶的多元酸学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光谱实验室》2007,24(1):3
安巴楚勉1928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并在那里任教,1944年赴埃里温(亚美尼亚境内)领导比拉干天文台。他一直对恒星起源理论有兴趣,而且描绘了恒星和星系演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巨大灾变。  相似文献   

14.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3
汤川秀澍因对亚原子粒子理论的研究获得194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35年他提出了一种核力理论,正确预言了介子的存在。介子是质量处于电子和质子之间的瞬变粒子。汤川秀澍1929年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后留校任教,1938年获大阪帝国大学博士学位。重返京都大学任理论物理学教授(1939-1950),他还曾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任职,1953-1970年担任京都基础物理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15.
《光谱实验室》2007,24(1):56
费曼1939年毕业于马萨诸塞理工学院,1942年在普林斯顿获得博士学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和同代的物理学家一样,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在阿拉莫戈多进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他也在场。1945年,他去康奈尔大学任教,1950年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20世纪40年代后期,费曼提出了“量子电动力学”。在量子电动力学中,对电子行为的数学计算结果远比以前采用的方法精确得多。  相似文献   

16.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8
图灵于1935年进剑桥大学并被选为剑桥皇家学院的评议员。1936年至1938年期间,图灵在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大学工作,在那里他提出所谓图灵机(一种能够进行计算的最普通的计算机)的理论概念。他指出存在着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个结论使人想到格德尔的工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图灵在英国的交通部供职,但是战后他开始对电子计算机产生兴趣,在莫奇利和埃克特的工作完成后不久,他设计出英国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相似文献   

17.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4
蔡司是世界著名的精密光学仪器制造商。1846年在耶拿开设工场制造显微镜及其他光学仪器。他了解光学仪器的改进依赖光学理论的提高,就聘请耶拿大学物理与数学讲师(后成为教授)阿贝为研究人员;1866年阿贝成为蔡司的合股人。他们聘用化学家肖特,他试制出约100种新的光学玻璃和许多种耐热玻璃。  相似文献   

18.
《光谱实验室》2007,24(1):68-68
古尔斯特兰德出身于医生家庭。他在乌普萨拉、维也纳和斯德哥尔摩学医,1888年获得行医执照。古尔斯特兰德是位眼科医师,他详尽地研究了眼的生理学,取得的成就远胜于赫姆霍兹。例如,他对散光的研究使矫正视力更为有效。他为因白内障而取出晶状体的人设计了镜片以改善病人的视力。他还设计了为眼内异物定位的装置。由于他在眼科方面的成绩,古尔斯特兰德获得了1911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相似文献   

19.
《光谱实验室》2007,24(1):50
埃克特于1941—1946年间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他在该校结识了莫奇利,他们一起设计了最早的电子计算机——1946年的“埃尼亚克”(电子数学积分计算机)和1951年的“尤尼瓦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这两台计算机很快就被淘汰了,但它们引起了一场技术变革;这场变革的速度很可能是以往所有技术变革都无法相比的,使得世界变得不可复识。  相似文献   

20.
《光谱实验室》2007,24(1):27
他曾在瑞士的苏黎世和德国的柏林受教育,并于1934年在柏林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布劳恩少年时期博览了科幻小说,从而对火箭产生了兴趣。1930年,他参加了德国科学爱好者小组,他们进行了各种火箭的试验。1932年,德国军队接管了火箭试验计划。次年,希特勒上台,并于1936年着手建造火箭研究中心。1940年,布劳恩参加了纳粹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