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许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都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关系盟军的胜利扮演着极重要角色的雷达系统之发展有所贡献。雷达(Radar是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首字母缩略字)通过发送无线电波,再测量其反射回来的讯号以侦测远方的物体,如飞机或船只。Robert Watson-Watt爵士最先发展出实用的雷达系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用来帮助防御英国,是最伟大的雷达先驱之一。雷达系统所需之基本原理于19世纪80年代即已确立,当时的德国物理学家Heinrich Hertz首度制造出无线电波,将其在他的实验室内传送。他发现此看不见的波是一种电磁辐射,也注意…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因雷达数字化、高速化发展引起的测试和诊断技术难题,提出了基于边界扫描的雷达嵌入式测试和诊断方案,介绍了系统的硬件架构和软件设计。该方法可以在雷达系统正常执行任务期间,实时检测数字集成电路的故障,并将故障定位到芯片引脚。对低速数字信号,可以采集完整的信号波形;对较高速度的数字信号,可以通过多次采集和统计分析的方法提取故障特征。该方法已通过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3.
方繁  周浩  文必洋 《应用声学》2015,23(8):2875-2877
为了对高频雷达接收机进行通道校准和解决雷达接收机通道校准中相位校准的难题,也为了进一步检验雷达系统设备的可靠性与算法的准确性和解决模拟目标运动速度的难题,分析了现有高频雷达应答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DDS的高频雷达应答器,并进行了现场实验,结果表明基于DDS的高频雷达应答器能够有效地实现通道校准,得出了基于DDS的高频雷达应答器能够很好地解决接收机通道的相位校准和模拟目标运动速度的难题;基于DDS的高频雷达应答器采用全数字处理与控制模式,体积小,易便携,很好地实现了接收机通道校准和雷达系统设备与算法的检验,是高频雷达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瞬态电磁波在地层中的传输特性,为井中雷达系统设计和地层信息解释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对传播速度和衰减系数的理论计算,确定目标物与井眼间的距离以及井中雷达最大的探测距离。基于以上雷达波传输特性的理论研究,设计了一个井中雷达系统。为了验证该系统的工作性能,在石灰岩地层中开展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雷达系统能够探测到距离井眼8m远的金属目标。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对现代雷达系统的故障诊断能力,开发了一种融合在雷达系统内部的嵌入式测试系统;系统通过在雷达内部布设测试设备,设置故障监测点和加入测试信号,对雷达各部分的工作状态、性能进行监测,用于雷达系统的性能检测和故障诊断,缩短平均维修时间(MTTR); 硬件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和先进的总线通讯技术保证测试精度,软件采用先进的算法,融合了加电BIT、周期BIT和维护BIT等测试手段,保证故障隔离的准确,该系统已在多种雷达系统中得到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民仓  王较过 《物理》2002,31(3):171-175
文章分析了海森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科学活动及1941年在哥本哈根与玻尔会见的背景,指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尽管海森伯是纳粹铀计划的负责人,但他实验上并未积极参与纳粹原子弹的研制。  相似文献   

7.
英国“桑普森”多功能雷达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驼峰 《应用光学》2006,27(3):202-202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2006年3月15日报道,BAE系统公司的综合系统技术分公司计划于今年5月份向承包商的试验基地交付首套试生产“桑普森”多功能雷达(P1雷达)。第2套试生产的雷达(P2雷达)将于8月份装备在“长弓”号制导武器试验驳船上。第3套试生产的雷达系统(P3雷达)将在2006年的下半年交付给位于朴次茅斯附近的海上集成与保障中心(MISC)。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89-89
库什因为精确测定电子的磁矩大于理论值、从而导致对量子电动力学的重新考虑和各种修正,与兰姆共获195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37年库什在哥伦比亚大学与物理学家拉比肌从事磁场对原子束的影响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研究雷达,1946年回到哥伦比亚大学任物理学教授。次年库什通过精密的原子束研究,证明电子的磁性与原有的理论不符,随后精确地测定了多种原子、分子中的电子的磁矩和核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近地面、多波长气溶胶时空探测,克服激光波长可选择性不足的问题,利用LED丰富的光谱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发光二极管(LED)光源雷达。LED能量小且发散角大,其出光能量、发散角、接收视场角和几何重叠因子都会对LED光源雷达探测距离产生影响。针对共轴LED光源雷达系统的特点,分析了几何重叠因子的特征和计算方法,详细讨论了光源发散角和接收视场角对几何重叠因子的影响。结合LED光源的特点,利用美国标准大气模型对雷达系统的探测能力进行了仿真,优化了光源发散角和接收视场角,在LED能量一定的情况下获得了最大的探测距离。搭建了LED光源雷达系统并完成了初步实验观测,结果表明该雷达夜晚能够接收到240m远处的大气回波,验证了雷达探测低层大气气溶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王福山先生谈海森伯(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山先生谈海森伯(Ⅱ)沈惠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础物理中心,合肥230026)2对海森伯的不同评价王老师,你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原子能工作》和译的海森伯夫人的书,我部仔细读过,当然,关于海森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表现,我听到过不少,但我...  相似文献   

11.
钟文婷  刘君  华灯鑫  侯海彦  晏克俊 《物理学报》2018,67(18):184208-184208
设计并研制了一台多波长发光二极管(LED)光源雷达系统,用于探测近地面低层大气气溶胶特性.介绍了LED光源雷达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计算分析了系统几何重叠因子,从而确定了LED光源雷达系统的最低探测高度为60 m.研究了LED光源雷达散射回波信号的数据反演方法,根据LED光源雷达适合近距离探测的特点,采用了Fernald前向积分反演算法,并以地面能见度仪数据为基础,确定了气溶胶消光系数的边界值.利用所设计的475, 530和625 nm三个波长的LED光源雷达系统,分别在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天气情况下,对西安夜晚城区上空低层大气气溶胶进行了探测,获得了近300 m高度内三个波长的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高度分布曲线,并对近地面低层大气气溶胶的垂直分布与变化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海森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科学活动及1941年在哥本哈根与玻尔会见的背景,指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尽管海森伯是纳粹铀计划的负责人,但他实际上并未积极参与纳粹原子弹的研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SWT声雷达探测系统的研制,对声雷达系统的测风、测温原理;衰落信道对声回波的影响;强噪声背景中微弱随机信号的检测问题;以及作者在SWT声雷达探测系统的研制过程中首次提出和采用的锁相跟踪滤波(PLTF)检测方法和V-F-BCD 变换技术作了详细的讨论。对声雷达探测系统的测试作了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新型遥感探测系统——白光激光雷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大气遥感探测系统——白光激光雷达,发展了一种雷达模式的宽谱范围长程差分吸收光谱探测方法。介绍了白光激光雷达系统结构和时间分辨光谱探测技术;阐述了飞秒激光在大气中自导光丝传输和产生的超连续白光的特性;利用该白光激光雷达系统对大气中氧气成分在685~694 nm和759~769 nm范围的长程差分吸收光谱进行了探测,并与Hitran数据库拟合计算的标准值进行比对,结果一致,验证了白光激光雷达遥感探测系统的正确性和实验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缪毅  胡文华  李志强 《应用声学》2014,22(8):2559-2561
针对现有故障诊断方法不能有效抑制雷达装备BIT虚警的现象,提出一种遗传算法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技术抑制雷达装备BIT虚警的方法;首先介绍经遗传算法优化后BP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和学习算法,再结合雷达装备BIT的特点,以某火控系统雷达发射机作为被故障诊断对象,采用9个具有代表性的雷达发射机故障特征和8个典型故障,以Matlab作为开发工具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对故障进行定位,有效抑制BIT虚警,提高雷达系统故障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6.
《光散射学报》2017,(4):367-371
为了对离轴激光雷达的近场信号进行校正,本文根据离轴激光雷达重叠因子的定义,利用高斯光束光强的解析传输公式,并考虑到离轴激光雷达系统激光分布与望远镜视场的五种关系,得到了利用雷达系统参数表示的离轴激光雷达重叠因子的解析计算公式。基于该公式对澳门地区雷达回波信号进行了校正和反演,所得结果证明了解析公式的有效性。利用解析公式通过数值计算方法详细研究了雷达系统参数对离轴激光雷达重叠因子的影响,该结果对激光雷达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相控阵雷达天线阵面工作中散热量很大,广泛采用液冷方式进行阵面冷却,液冷系统实时监控对雷达系统安全性至关重要。介绍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雷达阵面液冷系统综合监控设计,采用实时性、可靠性较高的CAN现场总线技术和多级综合控制技术,实现了液冷系统自动闭环控制、监测信息共享及雷达系统级决策控制。设计控制流程清晰,电路简洁,产品辗转多地,在各种工况下工作稳定,控制与保护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18.
车载探地雷达信号在分层介质中的散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雪萍  纪奕才  卢伟  方广有 《物理学报》2014,63(4):44201-044201
建立了多层分层介质散射的物理模型,基于雷达方程和斯涅尔定律给出了多层分层介质散射场强度计算公式.分析研究了分层介质的电特性参数(介电常数和损耗正切)对雷达系统的探测距离和散射场的影响.以安装于探测车上的探地雷达系统为应用背景,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对整个车载探地雷达系统进行了建模和仿真计算,对接收到的散射回波信号进行了研究.最后将系统数值模拟结果和解析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对结果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基于风场探测的需求,采用1550 nm波长连续激光种子源搭建了一套全光纤结构多普勒相干测风雷达系统.从雷达方程出发,对连续激光相干雷达载噪比方程和不同雷达收发望远镜聚焦位置下风速合成权重进行了分析.针对测风雷达要求设计了5~200 m的变焦激光收发望远镜模块.扩束系统采用伽利略折射式结构,发射光束准直下扩束比为23,光...  相似文献   

20.
 一、微波雷达到激光雷达微波雷达是到目前为止使用最普遍、技术最成熟的雷达技术之一,往往也称其为电雷达或常规雷达.微波雷达是人们相当熟悉的,它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国民经济以及航空、航天等各个科学技术领域里.但是,微波雷达往往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速度、距离以及空间分辨率,特别是在距目标很近时(如几米至几十米之间)微波雷达往往进入盲区,完成不了某些要求,即所谓的“失灵”.即便是在常规时,由于微波的波长较长,对同一目标的信息量获得的少,影响雷达系统的灵敏度.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激光器的研制获得成功.于是以激光器为辐射源的激光雷达的研究,引起许多科学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