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复习旧课”的环节,是贯彻巩固性原则的一个重要因素。苏联专家叶布绍夫在北京机校所作“课时授课计划和教室日志”的报告中指出:“复习旧课对学生所以需要是因为:这种经常的课都有提问,使他们有系统地掌握这门课……。”经过半年来的摸索和听到学生的反映是:迫切需要在上课时,进行多种多样的提问,使学生容易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不断地将新旧知识巩固地联系起来。所以我体会到复习旧课是在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往往反映容易听懂,也容易遗忘,很难巩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加强平时复习,寓复习于平时教学之中,在新课教学中不断复习旧知识,对克服学生知识遗忘,加强知识联系是有效的,对培养学生能力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纲指出:“门捷列夫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学习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各种元素和它们的化合物,使学生能够通过元素周期表总结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并能应用元素周期表解答一些实际问题(象由元素的位置推测单质或化合物的性质。”由此可见,门捷列夫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这一章教材是为高中三年级教材中最重要的理论基础。这一章教材的内容如果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去学习,那是不容易掌握和巩固的。因此我为了帮助学生系统的,有重点的复习这一章的全部教材内容,特编写下面的复习提纲印发给他们,并指导他  相似文献   

4.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对化学总复习提出了如下指示:“最后学年的总复习应该以学生在学习化学的最后阶段所掌握的定律和学说为基础,也就是以门捷列夫周期律和原子结构学说为基础,按元素周期表的体系,有计划地、概括地、有重点地去复习以前各年级所学过的教材。”我在高中化学总复习中,根据这个指示去复习各部分教材,事实证明不仅能使学生对学得的知识更系统化、而且更加巩固。根据个人的体会,以周期律和原子结构学说为基础去复习以前各年级所学过的教材,教师必须深入发掘和抓住教材的中心实质,在突出这一中心实质的基础上去复习具体的教材内容,或由具体教材内容的复习去突出中心的实质,这样才能达到总复习的目的。因为这样复习不仅学生能把一些似乎是零碎的化学知识提高到理论的认识,而且把这些知识严密地系统化。  相似文献   

5.
(一)为什么要进行复习课和测验课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规定教学的基本任务有一条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系统的和巩固的化学基本知识。”怎样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呢?方法很多,其中的一种方法是经常的复习。申比廖夫等著的“教育学”119页提到“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在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的工作中有重大  相似文献   

6.
综合技术教育应该使学生了解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同时培养学生运用一切简单的工具的知识、技能与熟练技巧。因此我把羧酸一节教材依照“化学通报”所介绍的材料分为二节课来进行讲授。为了要配合所讲的内容进行对旧知识的复习以形成科学的系统性,进而使对新理论有充分的认识,同时依靠实验来讲清生产过程及原理,在讲这节课以前组织高中二年级每班一人组成的九人课外小组来进行装置教具、试验及绘流程图,使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  相似文献   

7.
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系统讲授和自己的观察。但是如果要求他们深入地理解和巩固所学到的教材,并且能够独立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释各种遇到的现象,单凭教师的课堂讲授是不够的。这还需要通过不断的复习和创造性的应用等等独立活动来补足。在学生的各种独立活动中,独立阅读教科书和课外读物具有重要的意义。申比廖夫等著的教育学里指出:“学校应当使学生习惯于系统地学习教科书中的材料,由此来达到使他们更切实地、巩固地掌握科学基本知识的目的。同时,学校还应当使学生习惯于利用课外阅读科学通俗书籍和文艺书籍的方法,经常补充他们的知识和扩展自己的眼界。教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正确地利用书籍,使他们花最少的力量而  相似文献   

8.
当学生学习了一个段落,比如学了几节或一章教材以后,进行一次复习,使学生学得的知識系统化,达到巩固和熟练,并为下一阶段的学习作好准备,这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不能越俎代庖,只能起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把学得的知识加以整理,而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自觉地进行复习。当然,要做好复习,必须在平时教好  相似文献   

9.
有些教师讲课往往犯平铺直叙、现象罗列的毛病,这样会使学生听讲的情绪消沉,难以造成深刻的观念,更难形成巩固的概念。所以了解学生意见时往往是:“讲过的找不出重点,记不住。”学生的这些意见一部分是正确的。他们要求教师讲课“有重点。”但他们希望的重点是:“老师将一节教材的某一个结论或某一中心问题,用几句话来说明,并让他们划下记号或抄下来。下节课就问这几句话,他们便得五分。……”有些教师迎合了学生的这种心理,认为这种作法是对的。在学生心目中也认为这样讲解是“有重点”了。但这样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的增长,显然是有害的。现在根据我听课的一个例子,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系统性和突出教材重点的一点体会。这个例子是讲初中化学“物质不灭定律。”  相似文献   

10.
教学大纲规定用16课时来完成高中的总复习,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个人仅提出一些意见,希望能引起争论,对这一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关于总复习的性质与任务复习在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方面是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在复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把学过的知识从记忆中再现出来而得到较深刻的印象;同时可以使学生搞清楚过去没有学懂的知识。不论学生自己复习或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复习,都可收到这样的效果。但进行总复  相似文献   

11.
复习不仅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起巩固的作用,同时它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学生技能技巧的培养,认识能力的发展和世界观的形成……都起着重大的作用。复习课不像一般讲授新课的课,在教科书上有固定的内容,而且复习课所用的时间,比同样讲一章或几章新课所用的时间要少得多。所以复习课内容的选择,就成为上好复习课的重要关键之一。下面想谈谈自己几年来如何选择复习课内容的一些体会,不对的地方,希加指正:(一)复习的内容应以系统的科学知识为基础,按照知识的系统性来进行复习。过去我曾经这样做过:在讲“硫”这章时,了解到部分学生对写硫酸和铜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感到困难,又了解到部分学生对“接触法制硫酸”时的反应条件有些忽视……。于是,我在复习这一章时,就把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一个个地提出来讲解。因而复习课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我想就高三化学总复习课谈几个具体问题:(一)复习内容由于总复习时间短,按教学大纲规定只有十六课时,复习范围却包括全部高中教材,这些教材又是学生已学过的,这就给总复习课带来两个困难:(1)复习内容和时间有矛盾;(2)学生上复习课的积极性有问题。这些都要求教师慎重地考虑选择复习课的内容。教学大纲对总复习的要求是:按照元素周期表的分类来复习元素和它们的重要化合物。我认为这并不是说要在课堂上把各类元素又按教科书一样重述一遍,这样做时间上既不允许,学生也得不到多大好处。体会教学大纲的精神,我认为复习的重点应当是如何把全部高中教材用周期表、原子结构等理论知识来系统化,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深认识,从而获得巩固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
上好复习课的意义不仅在于能巩固学生所学过的系统的基本知识,而且能切实地弥补学生知识质量上存在的缺陷,为学好新课打下巩固的基础。因此,上好复习课对整个教学过程能起很大的作用。本学期我在这方面的工作有一些改进和体会,现写出供大家参考,不对的地方希望指正!(一)复习的主要内容,应在充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质量情况的基础上拟出。但如何去摸出学生对这门课的知识质量的底呢?我认为除日常了解之外,可以在每一章节或学期结束的复习前,根据教学大纲对这门课的教学要求及我们教师平常对学生所能估计到的某些较疑难、较模糊的概念,有意识地出几十个题目对  相似文献   

14.
中学化学大纲(修订草案)明确指出,复习对于知识的巩固和系统化是非常重要的,大纲规定在高中最后一年有16个课时的复习时间,这不仅指出了总复习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总复习乃是教学计划组成部分之一,并非可有可无的。因此,必须有计划地、认真地做好这一工作。根据过去经验愿提出个人对进行总复习的几点意见: (一)总复习的目的与任务高中最后一年的总复习,其目的任务虽与单元复习或学期复习有相同之处,但更有其突出的特点,我认为总复习的目的与任务主要是: (1)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和系统化。学生学习教材是按章节进行,比较分散,不易掌握,通过总复习就能把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  相似文献   

15.
谢群 《化学教育》1984,5(2):7-10
如何上好高三化学总复习课,历来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常见的往往有两种做法(一)“炒冷饭式”复习,就是把过去学过的知识提出来,再重新讲一遍做些题目(二)“梳辫子式”复习,把过去学过的知识系统整理一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两种做法,前者把知识仅仅作机械的反复,学生易厌倦,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后者把知识系统整理,虽有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但仍未达到总复习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作好毕业班的总复习工作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总复习,能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巳学过的全部知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本概念,透彻地理解教材,联系实际,熟练技巧。因此,它不仅对将来升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而且对直接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的同学来说,也具有极其深刻的实际意义。但是,要做好总复习工作,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为教材内容多,教学时间短,又加上学生学习的科目  相似文献   

17.
陈彦玲 《化学教育》2005,26(5):41-43
化学复习课是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本文根据化学复习课的课型特征,提出问题优化策略是行之有效的化学复习策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问题选择、问题呈现、问题拓展这3个方面探索化学基础理论与化学计算复习课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复习课是五种课类型中的一种,因而它也就是以课堂教学的一种特殊类型而存在的。它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就是要把所学过的知识综合起来加以系统化。它的唯一特点,就是在一定的复习范围内,而且在不破坏知识的系统性的原则下,提出一些主要问题,关键性问题.以及具有原则性和思想性的问题来进行复习;而不是单纯地把所学过的知识重述一遍,更不能让学生在课堂内自由阅读听其自流。  相似文献   

19.
(一) 新编的初中化学课本,在内容和安排方面都有了比较大的修改,使整个教材的逻辑性和科学系统性更趋完善了。就以物质不灭定律一课的位置来谈,旧教本将它安排在第五章。科学系统性是不够严密的,使学生在学习置换反应、分子式等内容时难以自觉地去掌握知识。而新课本把它排在原子-分子论之后,分子式、化学方程式之前,既能使前面的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和印证,且能使学生自觉地运用原子-分子论等知识来解释所学得的新知识;同时为学习定组成定律、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等章节打好理论基础。这样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符合用理论来探讨实际,从实践来丰富和印证理论的科学原则。再就该课的内在联系来看,它较之旧教材也更全面、系统和生动得多了。本课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认识反应物质与生成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论证原子-分子论的正确性,并借以巩固这一理论;另一方面使他们获得对自然变化的一般规律的正确概念,从而揭发宗教有神论的反动本质。为完成上述任务,新教材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即就学生对化  相似文献   

20.
白建娥 《化学教育》2011,32(12):42-44
复习课不是“炒冷饭”,要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发展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主要是思维方法、思维品质。所以,高三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不仅要关注复习哪部分知识,更要关注用什么策略掌握这部分知识,什么策略最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