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教学在开放课程背景下受到网络课程的严峻挑战,如果不能做到有效课堂教学,学生逃课现象将很难避免.要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目标,就要做好"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思课"等教学环节,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优势,将学生留在课堂内.  相似文献   

2.
明善文  谢泽坤 《物理通报》2021,(z1):48-50,54
把产生知识的背景或需要总结整理的知识以资料的形式整合在一起,编写成自学资料供学生自学.把对资料的自学和研究交织成一个相互促进统一的过程,以自学促研究,以讨论交流促研究,自学、讨论、引导相结合,改善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形式上的投入,根据教师指令回答问题,被动听课的局面,增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光的偏振”问题探究式教学设计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问题提出 新课程实施近两年以来,我见的有些学校中新课程的教学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针对这一现状,县教局教研究室组识我校研讨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指派笔者开设物理课.本次研讨形成一个共识:物理教学是再现科学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教学要有助于学生建构物理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要改变传统物理课堂"重理论、轻实践,重动脑、轻动手,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局面.问题教学是体现新课程理念、发展学生能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对大学物理中"电磁波"专题采用研讨式教学法进行了实践探索,从教学设计理念、内容选取与优化、模式设置以及课堂实施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实践经验就如何提高研讨式教学效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等离子体研究会(APSC)受亚非等离子体培训协会(Asian African Association for PlasmaTraining,简称AAAPT)之托,于1990年8 月15日至22日在青岛大学举办了第三届暑期等离子体物理讲习班.本届讲习班是中国等离子体研究会一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也是去年北京等离子体诊断学院(BeijingCollege on Plasma Physics :Diagnostics)的继续.参加讲习班授课和听课的人员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等7个国家,共120人. 讲习班的头五天由国内外的等离子体物理专家讲课,其余时间安排为听课人员研究成果的口头报告和张贴报告(共s口多篇).讲课人员及讲授…  相似文献   

6.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对高三物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集结名师工作室的力量,一起学习新课标的重要内涵,共同研讨如何在高三课堂中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选取"圆周运动专题复习课"为例,在多次的磨课实践中,领悟新课标精神,明确培育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体现出课堂对提升高三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种.很多学校和教师贯彻课改的精神,在课堂上积极地改进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因此成为现今比较热衷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并且也取得了一些值得肯定的成绩.然而,在笔者近一年的大量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  相似文献   

8.
2008年11月17日至19日,本人作为加权评委参加了第八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的评课工作,全程观摩了全国各省市选送的优秀青年教师精彩的课堂展示活动,我在初中会场观摩了15节初中物理课,并分别从"教学理念的先进性"、"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教学方法的适切性"、"教学过程的和谐性"、"教学对象的主体性"、"教学效益的全面性"等评课标准对这15节课进行评析,在三天的听课中,我看到了全国各地选手们的精彩课堂教学艺术,许多细节让我深深感动、长久回味,下面我就本次大赛中几位选手利用问题情景创设引入课堂教学内容的情况,谈一下自己的心得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教育厅为全面提高江苏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专业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素养,每年均要组织英语、数学及自然学科的优秀教师出国培训.2008年10月份来自江苏各地的40多名教师赴英国参加了为期4周的专业培训.通过专家讲座、课堂观摩、走访学校等方式,全方位了解英国的教育体系、教学模式、评价方式、学校管理等.时间虽短,但收获颇丰,尤其是对英国物理教学方面感悟,现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后听课中经常发现,一些课堂中的演示实验、边教边实验或者学生实验,因为要贯彻新课程理念,有的教师或者将所有的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或者该实施探究的实验仍然采用验证性实验,或者全部采用验证性实验.这种现象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