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本文合成了四个4′-苯多烯酰基苯并15-冠-5和一个4′-苯酰基苯并15-冠一5等五个三岔共轭化合物。测定了它们的电子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并用同系因子(1/2)~(2/N)考查了这类三岔共轭体系的同系递变关系。用相似三角形法计算的较短分岔基团苯并15-冠-5的代基当量值△N_5为0.854。这表明苯并15-冠-5不权起代基作用而且它与羰基之间还有一定的共轭作用,约相当于一个双键。此外,还合成了四个3′,4′-二甲氧基苯多烯酮类化合物,将它们的电子光谱与冠醚查耳酮类化合物的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Brackenin(Ia)是迄今为止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第1个也是唯一的1个双二氢查耳酮,它的合成尚未见报道。为探索这类化合 相似文献
5.
6.
7.
8.
9.
黄酮类化合物生理活性及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 不仅数量种类繁多, 而且结构类型复杂多样. 黄酮类化合物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而对哺乳动物和其它类型的细胞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生化作用, 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据报道, 适量摄入黄酮类化合物能减少癌症、肿瘤、心血管疾病、脂质过氧化以及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病率. 因此, 其引起了国内外化学家的广泛重视, 近年来研究进展很快. 随着对其构效关系的深入研究, 发现了黄酮类化合物部分药理作用的作用机制, 为其在医药、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加快了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利用. 迄今为止, 人们已经合成了一系列溶解性好, 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黄酮类衍生物. 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及其合成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11.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各个部位,根据其结构,主要分为黄酮、黄酮醇、双氢黄酮、异黄酮等。对于大多数植物化学工作者来说,解析一个未知化合物都必须经历先确定骨架类型,后确定基团位置这一过程。而前者则需要对该类型的数据规律有充分的认识,否则,就可能导致错误结果。 相似文献
12.
半边苏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边苏为唇形科香薷属植物,民间主要用于驱风发汗,治疗瘫痪、痨伤吐血和疮毒等症。其挥发油成分的研究已有报道,我们从全草的乙醇提取液中得到的5种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和理化等方法综合分析鉴定:晶Ⅰ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晶Ⅱ5-羟基-7, 相似文献
13.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8种黄酮类化合物在C_3、C_(18)和CN三种固定相上的梯度洗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的研究,建立了一种连续快速分离植物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此法可在55 min内完成一个样品的分离及柱平衡。最佳波长和温度分别是280nm和35℃。 相似文献
14.
鸡血藤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提取鸡血藤中黄酮类物质的工艺条件进行优选。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选用4个实验因素(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进行3水平正交试验优选,确定提取鸡血藤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4种因素对鸡血藤中总黄酮提取结果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次序为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料液比。总黄酮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1∶30、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 h,在此工艺条件下,鸡血藤中总黄酮的提取率为7.75%。该提取工艺合理,总黄酮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银杏叶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光光度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一种银杏叶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研究表明在NaNO2存在下,pH在13.20~13.60范围内,银杏叶提取物与Al(NO3)3形成稳定的粉红色配合物,于λmax=510nm处进行分光光度分析。标准品选用芦丁,其标准曲线在4.606~55.27μg/mL范围内服从朗伯-比尔定律,相关系数为r=0.9998。回收率为98.58%~102.80%,RSD为0.111%。可用于银杏叶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藜蒿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微波辅助萃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密闭微波萃取装置,分别对藜蒿茎和藜蒿叶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微波萃取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得到微波提取藜蒿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微波提取藜蒿茎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微波功率800W,提取温度80℃和料液比1:20;微波提取藜蒿叶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微波功率600W,照射时间12min,提取温度70℃和料液比1:20;在最佳条件下,藜蒿茎和叶中总黄酮提取率分别为6.43%和7.01%。并将微波萃取与乙醇回流提取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