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瑞利—索末菲矢量衍射公式导出偏振光波矩孔矢量夫琅禾费衍射的解析计算式,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椭圆偏振光的一般孔和亚波长孔的矢量夫琅禾费衍射情形,可应用于偏振光波偏振度检测和偏振成像等方面,表明所得计算式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可在微光学、近场光学、衍射成像、光束传输变换以及光信息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平面变间距光栅的夫琅禾费衍射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单缝衍射结果进行直接叠加和根据标量衍射理论进行严格积分的两种方法进行推导,分析平面变间距光栅的夫琅禾费衍射场光强分布.在光栅各周期狭缝宽度δ0相差不大时两种方法得到的光强分布差异不大;但当δ0变化较大时,虽然零级衍射中心重合,但是在其他级次,如一级衍射极大的光强在峰值大小和位置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文中还通过变间距光栅的实例和matlab数值模拟进行分析,根据标量衍射理论通过严格积分将能给出更为普适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联系平面变间距光栅夫琅禾费衍射场的光强分布,对这类光栅的位移传感和自聚焦特性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常山  许洋 《激光杂志》2014,(10):61-63
本文利用瑞利—索末菲矢量衍射公式经适当推理导出微光学系统矢量衍射像点光强度分布的解析计算式,探讨了矢量衍射成像的原理与技术。模拟实验表明,微光学系统的矢量衍射成像,不但要考虑横向场通常还要考虑纵向场,并讨论了波长和偏振态对成像的影响,有助于促进微光学衍射理论与成像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光栅大小对琅奇光栅泰伯效应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菲涅耳衍射的传递函数理论推导了单色平面波入射有限尺寸琅奇光栅的菲涅耳衍射光强分布,分析了为获得泰伯像,光栅尺寸必须满足的关系式.仿真结果表明:光栅尺寸的大小影响泰伯像的形成,在一定衍射距离的观察区域内要获得泰伯像,光栅尺寸必须满足一定大小;光栅大小决定于衍射距离、观察区域大小和光栅周期等.光栅沿狭缝周期性变化方向尺寸的大小对泰伯像获取的影响较大:观察屏与光栅在泰伯距离上的偏移使衍射图像偏离泰伯像,但这种影响随着光栅常数的减小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衍射花样及其近似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出了描述夫琅和费衍射的正确公式,讨论了菲涅耳衍射和夫琅和费衍射的物理意义、两者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倾斜因子k(θ)对衍射花样的影响。指出一些傅里叶光学文献中的“菲涅耳衍射公式”和“夫琅和费衍射公式”均只能在观察距离z不太小也不太大的近轴范围内近似成立,z越大成立的角范围越小,当z趋向于∞时,成立的角范围趋向于零。  相似文献   

6.
非对称方孔的夫琅和费和菲涅耳衍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明灼  吕百达 《激光技术》2004,28(3):330-332,336
基于标量衍射理论,对均匀平面波通过两个非对称双矩孔的衍射作了解析研究和数值计算,给出了夫琅和费和菲涅耳衍射的横向、轴上和轴外光强分布。研究表明,可用其最大光强的相对误差来区别夫琅和费和菲涅耳衍射,所得结果与两个圆孔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7.
衍射光场的相位逆运算是有意义并且困难的工作.本文基于菲涅耳衍射计算公式,给出了实现衍射逆运算的方法.并用数字全息理论与技术,结合衍射计算和相位解包裹算法,研究了圆孔衍射在菲涅耳衍射区的光场重构.继而完成了用衍射逆运算来计算衍射孔光场分布的计算机模拟和实验测算工作,结果证明两者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8.
常山  毛杰健  杨建荣 《激光技术》2012,36(4):568-571
为了获得束型、光强分布、光斑大小等满足激光应用需要的光束,根据由基尔霍夫衍射公式导出的高斯光束微圆孔衍射变换的计算式,探讨了高斯光束微圆孔菲涅耳衍射变换的束型转变及其影响因素,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计算模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有利于把激光束应用于激光工程、微光学和微光机电系统。  相似文献   

9.
矩孔菲涅耳衍射的一种数值计算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一种用计算机计算矩孔菲涅耳衍射的方法,通过对菲涅耳衍射积分公式的转换,把矩孔菲涅耳衍射公式用菲涅耳积分来表示,结合MATLAB和MAPLE的优点,在MATLAB中调用MAPLE的积分指令来实现对矩孔菲涅耳衍射场的计算.并给出了计算结果和这种方法用于计算单缝和半平面屏的菲涅耳衍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由衍射积分公式出发,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多矩孔的菲涅耳衍射进行分析,基于菲涅耳衍射积分法,提出了一种针对多矩孔菲涅耳衍射的数值算法,同时给出了相应的Matlab程序以及仿真结果。从数值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该研究结果对于实验验证和计算较为复杂的多矩孔菲涅耳衍射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LabView的激光束发散角测量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茜蒨  刘佳  彭中  刘莉 《中国激光》2012,39(11):1108005
为了满足激光器生产过程中快速检测激光发散角的需求,研制了一套激光发散角快速测量系统。测量系统采用焦点法测量激光发散角,利用可变光阑法确定透镜焦点处激光束的直径。为了提高测量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基于LabView软件开发平台开发了测控软件。可实现对不同孔径小孔光阑的自动更换测量,记录相应的透过能量值,计算激光束发散角,并进行保存和打印。实验结果表明,测量系统测量结果准确,测量误差小于0.05 mrad,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能够满足激光发散角快速测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余新鹏  周建华 《红外》2007,28(7):28-32
高斯光束发散角的测量有很多种方法,但对很小的发散角,如20μrad的发散角,一般都不易测量.为了测量这样小的角度,这里采用倒置的激光准直望远镜,对待测发散角先进行放大,然后测量.同时,分析了倒置激光准直望远镜的定位误差对发散角的放大率的影响,得出了用倒置激光准直望远镜测量微小高斯光束发散角的可行性结论.  相似文献   

13.
在高斯光束参数测量实验中,实验数据的实时性处理是一个难题。文中开发的实验数据处理软件主要包括测量数据曲线的拟合、判断曲线是否符合高斯分布、光斑大小的计算、发散角和腰斑大小的计算。该软件操作方便、界面简单、精度高、运行结果直观易懂,很好地解决了实时处理问题,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PSS激光瞬态颗粒测量装置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志伟  郑刚  虞先煌  王乃宁 《中国激光》1995,22(10):742-746
激光夫琅和费衍射测粒技术正日趋成熟,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为了测量和分析瞬态喷雾过程的雾化特性,作者设计一激光瞬态颗粒测量装置,并以此对标准颗粒、医用喷雾器、柴油机喷嘴、结晶成核过程等作了验证试验,证明其具有测量准确、快速简便、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从光学谐振腔中近衍射极限模式的建立角度出发,分析了准分子激光振荡──放大系统的输出光束发散角,并讨论了与之相关的激光腔工作参数.  相似文献   

16.
利用单缝夫琅和费衍射装置,通过转动使组成狭缝的一棱边与另一固定棱边形成分离间隙,进而使观察屏上的衍射条纹出现不对称分布现象。用最小二乘法对测量到的衍射图像的光强分布进行曲线拟合,并由拟合得到的数学表达式确定衍射条纹的精确位置。通过导出转动棱边在转动平面内2个相互垂直方向上的位移与观察屏上衍射暗纹位置间的关系式,并利用它对转动棱边的转角进行计算。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小转角的高精度测量,转角的测量不确定度可达0.8。  相似文献   

17.
激光切割中入射角对切割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陈继民  左铁钏 《中国激光》2001,28(11):1037-1040
研究了激光入射角对薄板切割质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一定条件下 ,激光束不垂直工件表面时 ,仍可以获得切缝细、挂渣少的切割效果。同时切割头的运动方向在激光束不垂直于被加工表面时 ,对切割质量也有显著影响。给出了在三维激光切割时 ,由于干涉等原因无法保证激光束垂直入射时 ,为得到好的切割质量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束变发散角整形系统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了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HPLD)光束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大功率半导体激光束变发散角的设计方法。针对线源像散激光光源设计了由两个垂直放置的平凸柱透镜组成的可变激光束发散角的整形系统。在满足光束发散角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离焦使其出射光束的发散角在一定范围内连续改变。建立了两个柱透镜移动量与光束发散角关系的数学模型。利用商用光学软件对整形系统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光束发散角被压缩在一定范围内连续改变,从而可实现对不同范围物体照明。  相似文献   

19.
杨云龙  刘博  张文明 《半导体光电》2018,39(2):294-297,304
提出了一种利用光纤环形器实现收发同光路的大气激光通信系统,有利于实现系统的光路简化及模块化。该系统采用无信标光,利用信号光进行对准和通信;根据通信距离不同采用调焦结构调节光束发散角。设计了一种利用外部套筒螺旋进行调焦的机构,相较于传统的调焦机构,该调焦机构具有结构简单、尺寸小等优点,利用搭建的大气激光通信系统进行了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5km左右时系统的通信速率为1.25Gb/s。  相似文献   

20.
研究利用一种步进电机和光电转换装置组成的测试系统测量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发散角的方法.根据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探测元件,设计了测试系统.以波长950 am,阈值电流200 mA,功率为900 mw的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为实验对象,结果显示,发散角测试精度可达到0.1°.在860~1064nm波长范围内多次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具有的实用精度要求.分析了发散角测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