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了Ce(TPPO)2(TTA)2(NO3)2(Ⅰ)和Th(TPPO)2(DBM)(NO3)3(Ⅱ)两个三元配合物。通过电导、热谱、吸收光谱的测试,对它们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并运用FT-IR的差谱技术研究了三元配合物的配位特性。  相似文献   

2.
双氨荒酸基二丁基锡(Ⅳ)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基锡配合物;生物活性;双氨荒酸基二丁基锡(Ⅳ)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  相似文献   

3.
苯并咪唑金属铼(I)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渡金属铼为中心金属离子,合成了2-(2-吡啶)苯并咪唑(HL1)和2,6-二(苯并咪唑)吡啶(HL2)配合物.该配合物荧光量子产率高、化学性质稳定,在固体状态下,最大发射峰分别是543 nm、577 nm,处在绿光和黄光区.其发光基理是基态金属离子电荷向激发态配体跃迁(MLCT),属于金属离子与配体间的dπ→π~*(L)的跃迁发光.  相似文献   

4.
铈(Ⅳ)盐与吡啶类-N-氧化物之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有关吡啶-N-氧化物(PyNO)和4-皮考啉-N-氧化物(4-PiCNO)与铈(Ⅳ)盐的配合物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了铈(Ⅳ)盐与PyNO和4-PiCNo的四个新配合物,并用物理测试手段对新配合物进行了物化性质的分析和结构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二(2-吡啶甲酸)二苯基锡(Ⅳ)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complex (2-pyridinecarboxylato)2diphenyltin(Ⅳ) was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2-pyridinecarboxylic acids with the diphenyltin(Ⅳ) oxide. The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noclinic with space group P21/na=1.46504(19)nm, b=1.01225(13)nm, c=1.45406(19)nm, β=94.849(2)°, Z=4, R1=0.0285, wR2=0.0672. In this complex, the tin atom rendered six-coordinate in a distorted octahedron geometry. Each central tin atom is surrounded equatorial by two oxygen atoms coming from two carboxyl groups, one nitrogen atom coming from pyridinyl group and one carbon atom of the penyl group and axially by one carbon atom of the phenyl group and one nitrogen atom coming from pyridinyl group. CCDC: 180021.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硝酸铀酰、硝酸钍与双希夫碱邻香草醛缩联苯胺(以L表示)的两种新固体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差热-热重、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分析等手段,确定两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UO2L(NO3)]NO3、[ThL(NO3)2](NO3)2。并对它们的配位方式及某些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含氮杂环铂(Ⅳ)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萍  张琼  缐萍  宋玉民 《化学通报》2011,74(2):164-169
利用溶剂热法和水热法,分别以咪唑、2,2'-联咪唑和邻菲咯啉为配体在乙醇水溶液中与氯铂酸钾作用合成了3种铂(Ⅳ)二元配合物.结合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以及紫外可见光谱确定其化学组成分别为Pt(Im)2Cl4·H2O(Ⅰ)、PtH2biimCl4·H2O(Ⅱ)和PtPhenCl4·H2O(Ⅲ).它们对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邻羟基苄基氨乙酸与Cu(Ⅱ)的酸式配合物固体,研究了它的溶解度、摩尔电导、磁性、红外光谱以及热谱,确定了配合物的配位方式。用pH滴定法测得配合物的生成常数、酸解离常数,并讨论了各种配合物的不同配位形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Cu(Ⅱ)的吡唑和硫氰酸根混合配体配合物[Cu(pz)4(NCS)2](1)(pz=吡唑)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配合物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1.1520(4) nm,b=1.2247(4) nm,c=1.4188(5), β=106.747(8)°, Z=4, R1=0.0554, wR2=0.1420.配合物中Cu(Ⅱ)与4个吡唑环上的4个N原子及2个NCS-的N原子配位形成4+2型拉长八面体配位环境,4个吡唑环上的N原子占据赤道位置, 2个NCS-的N原子占据轴向位置.对配合物的IR、UV-Vis、ESR进行表征和分析.比较不同轴向配体对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简单的方法原位还原铜(Ⅱ)为铜(Ⅰ),合成了二苯基硫脲铜(Ⅰ)配合物C32H38ClCuN6O2S2,通过I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957 4(5)nm,b=3.210 7(17)nm,c=1.222 8(7)nm;β=111.877(8)°,V=3.488(3)nm3,Z=4,Dc=1.336 mg/m3,F(000)=1 464,最终结构偏差因子R1=0.047 5,ωR2=0.130 7。基于多种分子间氢键的作用,分子在固相中堆积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同时研究了此配合物的光谱性质、热稳定性及电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报道了双(η~5-烷基环戊二烯基)水杨酸钼(IV)、钨(IV),双(η~5-环戊二烯基)双(α-呋喃甲酸)钼(IV)、钨(IV),双(η~5-环戊二烯基)双(取代苯甲酸)钼(IV)、钨(IV)等三十四个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这些配合物能同氯化氢、乙酰氯、二氯亚砜反应生成相应的二茂金属二氯化物,与氯化亚锡反应生成含有Mo-Sn键的配合物.通过对双(η~5-环戊二烯基)双(取代苯甲酸)钼(IV)配合物的~(12)C NMR谱考察,发现羧羰基碳的~(13)C化学位移值与取代基场效应常数(σ_1)有一直线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Suzuki偶联方法合成了新型有机螯合配体酚基嘧啶(HPP), 利用HPP进一步合成了酚基嘧啶铍配合物Be(PP)2. 采用核磁共振(1H NMR)和红外(IR)光谱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通过测定紫外-可见(UV-Vis)和光致发光(PL)光谱对Be(PP)2的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配合物在460 nm处有最大发射. 以Be(PP)2为电子传输层和发光层制备了结构为氧化铟锡(ITO)/N,N'-二(萘-2-基)-N,N'-二(苯基)联苯-4,4'-二胺(NPB)(45 nm)/Be(PP)2(60 nm)/Al(300 nm)的双层模型器件, 获得了最大亮度为103 cd/m2的近白光发射, 色坐标为(0.37, 0.39), 光功率效率为0.13 lm/W.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复分解法制得了十四种丙烯酸的稀土配合物,用化学分析法确定它们的组成为Ln(C_3H_3O_2)_3·H_2O(Ln=La,Ce,Pr,Nd……Yb,Y);进而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近代测试技术对这些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2,2'-联吡啶为原料,合成Ru(II)联吡啶配合物,其结构经1HNMR, 13CNMR和MALDI-TOF表征。测试并分析了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室温(298 K)光致发光和低温(77 K)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紫外吸收性能优于Ru(bpy)3(PF6)2;发射波长位于654, 676, 680, 689nm处,说明引入不同的取代基团,能够有效调控配合物的发射波长。   相似文献   

16.
制得二(1,8-萘啶氮氧化物)合硝酸钍和铀酰配合物,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为Th(C_3H_6N_2O)_2(NO_3)_4和UO_2(C_3H_6N_2O)_2(NO_3)_2。通过红外光谱、荧光光谱、摩尔电导、差热热重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况微微  杨培培 《无机化学学报》2014,30(12):2719-2725
采用K[Ru(Hedta)Cl]·1.5H2O(edta为乙二胺四乙酸根)与含氮杂环配体5-(4-吡啶)四唑(4-ptz)或2,5-吡啶二甲酸(2,5-Pydc)反应,设计合成了2个单核[Ru(Hedta)(4-ptz)]·4H2O(1)和[Ru(Hedta)(2,5-Pydc)]·3H2O(2)配合物。晶体结构解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348 06(15)nm,b=1.301 23(8)nm,c=1.493 08(9)nm,β=101.075 0(10)°;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I2/a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3.249 4(7)nm,b=0.966 23(19)nm,c=1.434 1(3)nm,β=93.88(3)°。对2个配合物分别进行了IR及UV-Vis的表征,并通过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淬灭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这2个钌配合物通过插入方式与DNA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合成了1个新的铜双核配合物[(CuI)(PMN)]2.2CH3CN(PMN=2、4-二氨基-5-氯苯基-6-乙基嘧啶),并且通过元素分析、红外、荧光、热重和单晶X-射线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a=0.8100(16)nm,b=0.96950(19)nm,c=1.2049(2)nm,α=97.88(3)°,β=93.31(3)°,γ=94.14(3)°,V=0.933 8(3)nm3,Z=1,R=0.037 1。在配合物中,每个Cu(Ⅰ)离子与PMN配体的1个N原子和2个I原子配位,展示出三角几何构型。相邻的2个Cu(Ⅰ)离子通过碘原子相连形成双核铜配合物,并进一步通过氢键和I…I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9.
取相应的稀土氯化物(99.9%的稀土氧化物用盐酸溶解制得)和苯丙砜(市售苯丙砜以少量水溶解后用丙酮析出纯化)按一定反应比分别溶于甲醇中,在搅拌下混合,立即产生白色絮状沉淀,放置三小时以上,抽滤,用甲醇洗涤,75℃左右常压烘干,置P2O5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一种新型橙红色磷光材料铱的配合物(npp)2Ir(acac)(npp=2-(1-萘基)-4-苯基吡啶,acac=乙酰丙酮),通过 1H NMR、MS、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铱配合物(npp)2Ir(acac)作为发光体,制备了结构为ITO/Ir(5%):PVK(60 nm)/F-TBB(15 nm)/Alq3(15 nm)/LiF(1 nm)/Al(150 nm)的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了其电致发光性质。结果表明器件的最大发射波长在599 nm,最大发光亮度为3 841 cd·m-2,最大电流效率达3.9 cd·A-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