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郭涛 《物理通报》2003,(10):39-40
高中物理第二册(试用修订本·必修)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课本第二册"用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都用到空气压缩引火器.笔者通过多次试验验证,选取如下一些材料供大家演示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我国教学改革的<课程标准>不但把"科学探究"作为一种方法,而且作为课程内容,足见其意义重大.但是物理毕竟不同于技术.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最普遍的规律,而技术面对的才是实际问题,而物理又是技术的基础.因而在提出探究课题特别是对课题的解决方案时,切忌"想当然"地应用一般物理原理,必须要亲自调查、实践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这也正是新课程理念提倡的"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真意.苏福河等三位老师在此文中所提出来的问题意义深远,欢迎大家来稿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3.
在新版(人教社,2003年版)高中物理教材中,"能级"一节教学内容变化较大.它把旧版(人教社,1995年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中的"光谱和光谱分析"、"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发现"、"玻尔的原子模型·能级"等内容进行了重组,使得教材内涵更加丰富,脉络更加清晰,符合物理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笔者认为,教材这样安排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不要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要尽快走出教科书上有什么就教什么的误区.因此,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结合物理学发展史和科普常识对这部分教学内容做适当的拓展,以满足于学生的需要,体现新教材倡导的"用教材教"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4.
2000年秋季在全国十省市试用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版)·物理>增加了学生分组实验:"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我们调查了12所完全高中,无一所学校能指导学生完成此实验.究其原因是实验条件苛刻,难以控制.笔者有幸参与一省级课题"研制<高中物理分组实验>VCD音像教材"的工作,与课题组其他成员,详细研究了该实验的条件,书成此文,与同行切磋.  相似文献   

5.
李力 《物理通报》2003,(5):44-45
1 从t和△t谈起 时刻与时间是两个相近而不同的概念,前者对应时间轴上的"点",用t表示,后者指时间轴上的"线段",即"时间间隔",用△t表示.但很多时候,二者的区别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在教科书上二者的符号至今仍含混不分[1].比如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ma=m△v/t中,右端t实际上是时间,该用△t才对.这种符号的乱用不是小事,它将引起许多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的混乱,对时间反演的一些错误理解即为典型的一例.  相似文献   

6.
对广口瓶"吞""吐"鸡蛋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第一册(2001年3月版)第162页图11-4提供了一个广口瓶"吞"鸡蛋的趣味演示实验.该实验要求把浸过酒精的棉花或纸条点燃后置入瓶中,可观察到放在瓶口的剥了壳的熟鸡蛋会被慢慢的被"吞"进瓶中.  相似文献   

7.
"估",通常被认为是"粗略"的意思,但在物理学及其实验教学中,却展现着严谨、科学和规范,昭示了认识真理的无限性.注重"估",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物理课本上册“湿度”一节内容比较简洁,但用“分子运动论”解释的“饱和状态”、饱和汽压等概念比较抽象,既有“绝对湿度”又引入“相对湿度”,学生感到难以接受,为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在教学中安排一些直观,形象的实验、实例,能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量的认识和理解. 1 形象实验把两根长约80c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各分为两段,再用长约6cm的橡皮管连接在一  相似文献   

9.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很重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直线运动一章后的第42页第5题以"龟兔赛跑"编拟的一道练习题,笔者把该实例应用到速度教学中有以下几点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梁旭 《物理通报》2002,(9):18-19
以前有一种说法,认为教师的教学就是在学生大脑这张"白纸"上绘"画".其实教师遇到的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幅杂乱的"画".生活中大量的物理现象使学生形成了一些关于这些现象的初步概念(常称之为前科学概念,又称相异构想,简称前概念.),前概念往往根深蒂固,很难改过来.让科学概念取代前科学概念并非易事,除了用实验、分析、推理外,更需要教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张玉成 《物理通报》2002,(10):12-13
中学物理教学中"光谱及光谱分析",虽然篇幅不多,但内容丰富.由于这部分内容有些方面所需的知识,超过中学的要求,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常会提出许多问题.这里选择若干典型问题,作一定性解释,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些内容.  相似文献   

12.
在现行高中物理课本第一册第一章第四节"摩擦力"中,用到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但是由于受器材本身的限制,实验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而笔者在教学中对该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并进一步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范先稳 《物理通报》2003,(12):43-44
"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中所用的插针法,是确认光路的一种方法.插上四枚大头针,用眼睛看上去,前面的把后面的都挡住,这四枚大头针就在同一条光线传播的光路上.用这四枚大头针就可以确定出光经玻璃前后的光路,然后利用折射率的定义式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  相似文献   

14.
新高一物理教科书(人教版试验修订本·必修)对物理知识内容作了较大的调整,旨在降低学习梯度,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于学生升入高中后,物理由初中的自然综合课变为物理单科,此时教学内容的较大变化,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学习要求的提高,以及知识衔接出现"断层",难免在初中和高中教学衔接中出现"台阶",给学生带来了暂时的不适应和学习上的困难,造成学生严重的分化现象,且危及高二、高三的物理教学.解决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问题,优化高一物理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谈谈多年来的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但可以由内驱力来激发也可以由外在的刺激诱因而引起.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由一些"有趣"而引人入胜的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强记忆效果,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演示实验的作用,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初中物理"热现象"一章,各版本的教材中都安排了一个"探究固体熔化"的分组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性,使用的晶体是海波或冰.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完成该实验的探究过程存在一些问题并做了相应改进.  相似文献   

17.
"ε=(△φ/△t)"的定量教学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唐挈 《物理通报》2002,(2):27-28
高二物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节的教学,按惯例,既无法作定量的实验验证,更无法进行定量探索,只能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作者经过探索,研制了一套实验仪器,在"ε=△φ/△t"的定量教学上,取得了一点突破.这套仪器的特点是:第一,能够准确、稳定地测量感应电动势的读数;第二,能够多次采集数据;第三,既可以用于定量研究,也可以用于演示教学.  相似文献   

18.
林学海 《物理通报》2002,(12):31-32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省市已实行了"3+X"考试,面对"X"中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以下简称"理综")物理教学应如何进行改革的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物理教师的关注.以下对此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1引言 在2002年的高考物理题中,有一道蹦床的求"恒力"题.原题为: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质量为60kg的运动员,从离水平网面3.2m高处自由落下,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网面5.0 m高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1.2 s.若把这段时间内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处理,求此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思想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正得以越来越充分的体现.日前,笔者观摩了一次青年教师优课评比活动,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二章的第八节"自由落体运动".所有参赛选手的教学设计均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每堂课学生的自主活动,包括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时间总在30分钟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