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封面说明     
新型层状水合物超导体Na0 .3CoO2 ·1.3H2 O具有和高温超导体类似的层状结构 ,其晶体结构是由载流子库层 (Na -H2 O)和具有正六角结构的CoO6 超导层组成 .该超导体很容易在空气中失去晶格内的水分子从而失去超导电性 ,实验证明了水在该超导体中起着关键作用 ,这在超导材料研究中尚属首例 ;并且由于它在超导电性和结构上都类似于高临界温度超导体 ,所以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封面大图为Na0 .3CoO2 ·1.3H2 O超导体的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图 ,该图清楚地显示沿c轴方向超导材料呈现层状结构特征 .小图是该样品的会聚束电子衍射图 ,…  相似文献   

2.
合成和表征了两种新的Schiff碱配合物 [ZnL(ClO4)·4H2 O (A)和CdL(ClO4)·3H2 O (B) ],其中L =2 { [2 (Aminomethyl amino) ethylimino] methyl} phenol.A(或B)、FeSO4·7H2 O和K3 [Fe(ox) 3 ]·3H2 O进一步反应 ,生成了配位聚合物 { [ML][FeIIFeIII(ox) 3 ]·H2 O} ∞ ,其中M =Zn2 + (C)或Cd2 + (D) .红外光谱和M ssbauer谱测定结果表明 ,C和D具有二维层状结构 ,其阴离子层由 [FeIIFeIII(ox) 3 ]-单元构成 .  相似文献   

3.
乳化-前驱物热分解法制备纳米氧化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洁 《光谱实验室》2004,21(3):442-444
以 Zn(NO3 ) 2 · 6 H2 O、Na2 CO3 - Na HCO3 为原料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 ,有机溶剂为分散剂 ,采用乳化法制备前驱物 ,热分解前驱物得到纳米 Zn O;XRD物相分析表明 ,产物为标准六方晶系 ;Raman光谱表明产物是 Zn O晶体 ;并通过 TG- DTA确定前驱物分解成纳米 Zn O的最佳温度为 30 0℃。  相似文献   

4.
任群翔  封丽 《光谱实验室》2002,19(4):445-447
本文利用极谱和循环伏安的方法研究了杂多酸盐 K3 H2 [Si V Mo2 W9O4 0 ]· 10 H2 O及其一电子杂多蓝 K4 H2 [Si V Mo2 W9O4 0 ]· 12 H2 O和杂多酸盐 K4 H3 [Si V3 W9O4 0 ]· 13H2 O及其两电子杂多蓝 K4 H5[Si V2 V W9O4 0 ]· 11H2 O的氧化还原性质 ,利用 TG- DTA曲线分析了这 4种物质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杂多酸盐被还原为杂多蓝后 ,氧化能力有所降低 ,但热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Mn、Ti掺杂对Na0.3Co1-xMxO2·1.3H2O超导电性和 Na0.5Co1-xMxO2材料电荷有序现象的影响.我们成功合成了Na0.7Co1-xMxO2(M= Mn和Ti,0≤x≤0.1)系列样品,并采用不同强度氧化剂氧化脱钠,分别获得Na0.5Co1-xMxO2和水合物Na0.3Co1-xMxO2·1.3H2O (0≤x≤0.1, M= Mn和Ti).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所有样品都是比较好的单相,它们的晶格常数随着Ti和Mn的含量发生系列变化.物性检测显示Na0.3Co1-xMxO2·1.3H2O的超导电性随着Mn和Ti掺杂量的增加明显减弱,在Mn掺杂为x=0.02 或Ti掺杂为x=0.01时其超导电性消失;磁性检测发现随着掺杂量的增加,Na0.5Co1-xMxO2电荷有序态被逐渐破坏,其中掺Mn比掺Ti对电荷有序化行为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ICP- AES)同时测定有机染料油溶红产品中 Fe、Al、Cu、Pb、 Zn、 Cr、 Mn、 Ti等八个杂质元素的分析方法。试样前处理采用 H2 SO4、 HNO3分步炭化 ,5 0 0℃灰化 ,灰分用 HCl+ H2 O2 预溶解 ,再用 VHCl∶ VHNO3 =1∶ 1混酸提取。该法检出限 :0 .15 (mg· L- 1 ) Fe;1.7×10 - 2 (mg· L- 1 ) Al;5 .0× 10 - 3 (m g·L- 1 ) Cu;0 .2 0 (mg· L- 1 ) Pb;2 .7× 10 - 2 (mg· L- 1 ) Zn;5 .7×10 - 3 (m g· L- 1 ) Cr;1.3× 10 - 3 (m g·L- 1 ) Mn;2 .1× 10 - 3 (mg· L- 1 ) Ti。精密度 RSD(n =5 ) 0 .8%~ 2 1.5 %。加标回收率 84.6 %~ 118.6 %。  相似文献   

7.
SiO2溶胶及其静电自组装薄膜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HCl催化、NH3 ·H2 O催化、HCl与NH3 ·H2 O分步催化三种途径制备了SiO2 胶体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胶体粒子的形貌 .用静电自组装 (ESAM)法制备了聚电解质PDDA与SiO2 胶体粒子的有机 /无机复合光学薄膜 .实验结果表明 ,用HCl催化制备的SiO2 透明溶胶不适合于用ESAM法制备薄膜 ,用HCl与NH3 ·H2 O分步催化以及用NH3 ·H2 O单独催化制备的SiO2 胶体适合于用ESAM法制备光学薄膜 .薄膜的透射电镜微观察结果表明 ,以HCl与NH3 ·H2 O分步催化的SiO2 胶体制备的PDDA/SiO2 薄膜为连续结构 ,NH3 ·H2 O单独催化的为颗粒堆积 .研究了薄膜透光率与薄膜层数的关系 ,考察了薄膜的机械强度 .结果显示 ,以NH3 ·H2 O单独催化的SiO2 胶体制备的光学薄膜的增透效果较好 ,但耐机械擦伤强度较弱  相似文献   

8.
以七水合硫酸亚钴 (CoSO4·7H2 O)和无水亚硫酸钠 (Na2 SO3)为原料 ,水合肼 (N2 H4·H2 O)为还原剂 ,在180℃水热处理 72h ,成功地合成了片状Co9S8单晶 .产物分别用X射线粉末衍射 (XRD)、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 (VSM )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 ,产物主要由直径为 0 .8~ 1.5μm的片状Co9S8单晶组成 ,在室温下具有铁磁性 ,其饱和磁化率 (Ms)和矫顽力 (Hc)分别为 65emu/g和 3 3 3Oe  相似文献   

9.
稀土邻菲咯啉双核配合物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了 Yx Eu1-x(phen) 2 Cl3· n H2 O、Tbx Eu1-x(phen) 2 Cl3· n H2 O(x=0、0 .2 5、0 .5 0、0 .75 )固体配合物 ,并测定了红外光谱、荧光发射光谱 ,讨论了配合物的组成与发光特性  相似文献   

10.
过氧化氢氧化溴邻苯三酚红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 NH3 · H2 O- NH4Cl体系中 ,痕量钴与 EDTA协同催化 H2 O2 氧化溴邻苯三酚红 ,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钴的新方法。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 0— 1.3μg/ m L,检出限为 2 .6× 10 -10 g/ m L。可用于人体尿液、维生素 B12 注射液、百合中痕量钴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张静筠  张思远 《发光学报》1989,10(3):237-242
本文合成了系列稀土三氟醋酸盐晶体[Re(CF3COO)3·3H2O](Re=Eu,Gd,Tb,Dy)和[TbxY1-x(CF3COO)3·3H2O]2(x=0.05,0.10,0.15,0.20,0.25mol),测定其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较详细地讨论了Eu3+,Gd3+,Tb3+,Dy3+在这些化学计量化合物中的光谱特性,以及在[TbxY1-x(CF5COO)3·3H2O]中Tb3+的发光强度随其浓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痕量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晓荣 《光谱实验室》2003,20(3):379-381
研究了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Triton X- 10 0存在下 ,在 p H 10 .5的 Na2 B4 O7- Na OH介质中 ,镍 ( )与显色剂 1- ( 4 -硝基苯 ) - 3- ( 2 -吡啶 ) -三氮烯 ( NPPy T)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 ,生成 1∶ 2的络合物 ,摩尔吸光系数ε=1.0 2× 10 5L· mol-1· cm-1,在 0— 2 0μg/ 2 5 m 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方法应用于水中微量镍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利用熔融KOH和Co3O4在较低温度(480℃)下反应制备出K0.36CoO2,然后用高锰酸钾溶液和饱和的过硫酸钾溶液进行氧化处理.氧化的同时伴随有水分子嵌入.K0.36CoO2用高锰酸钾和过硫酸钾溶液处理后分别得到K0.12CoO2·0.8H2O和K0.16CO2·0.6H2O.这两种化合物都属于六角晶系,表现出金属行为,脱水后主相变为正交结构并且呈现出半导体特性.K0.16CoO2·0.6H2O在56K附近可能存在自旋玻璃转变行为或其他涨落.随着钾含量的减少和水含量的增多,样品的自旋玻璃行为受到抑制或发生磁性相分离.样品K0.12CoO2·0.8H2O在零场冷却和有场冷却曲线上的分叉现象基本上消失.还讨论了产生KxCoO2与NaxCoO2体系结构和物性差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合成了三种稀土与对硝基苯乙酸 (HL)的二元固体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等手段确定了其配合物的组成为ReL3·H2 O(Re=Eu ,Sm ,Tb)。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对该类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进行了表征。红外谱表明配体以—COO- 形式与中心离子配位 ,同时这一点也被自由配体和配合物的UV谱所证实。EuL3·H2 O的强红色荧光分属于Eu3+ 的 5D0 → 7F1 和5D0 → 7F2 跃迁。  相似文献   

15.
Keggin结构纳米硅钨酸铵的室温固相合成与物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以H4SiW12 O40·2 2H2 O和 (NH4) 2 C2 O4·H2 O为原料 ,室温固相反应合成出 (NH4) 4 SiW12 O40 纳米微粒 ;用元素分析、FTIR确定产物的组成和结构 ;XRD、TEM和BET对产物的形貌、晶粒尺寸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 ;TG DTA确定了产物的稳定温区 .结果表明 ,产物为纳米粒子 ,平均粒径为 6 0nm ,比表面积为 10 8.7m2 /g ,在 4 30℃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在固相反应中 ,研磨和放热反应热效应能加快反应物扩散速率和生成物成核速率 ,使产物粒径减小 ;反应物含有结晶水和生成物H2 C2 O4·2H2 O ,对形成小粒径的 (NH4) 4 SiW12 O40 纳米粒子起关键作用 .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电子束蒸发方法将MgB2超导薄膜沉积到Al2O3(001)衬底上.采用标准的四引线法研究了磁场平行和垂直超导薄膜ab平面下的电阻转变.一个激活能模型 U(T,H)= U0(1-T/(Tc+δ))n (1-H/Hc2(0))m被建立用来分析超导薄膜磁通线的激活能和电阻转变,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在整个转变温度范围描述超导体磁通线的激活能和电阻转变.另外,利用多项式Hc2(t)=Hc2(0)+At+Bt2分析了MgB2/Al2O3超导薄膜的上临界磁场,获得了该超导薄膜的各向异性参数γ=Hc2ab(0)/Hc2c(0)= 2.26.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多金属氧酸盐 α- Na6H〔 Ge W9Fe3 (H2 O) 3 O3 7〕· 16 H2 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光电子能谱、极谱和穆斯堡尔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并讨论和研究了该配合物的谱学性质  相似文献   

18.
水合乙酸锌脱水反应的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等温热重法和非等温热重法研究了Zn(CH3COO) 2·2H2 O的脱水反应 .在 61.1、62 .8、66.2、69.9℃下的等温热重数据 ,由等转化率下的lnt=E/RT +ln[g(α) /A]进行拟合 ,确定了活化能的大小 ;升温速率为 10℃ /min的非等温热重曲线显示 ,Zn(CH3COO) 2·2H2 O的脱水反应发生在 71~ 10 2℃间 ,其数据通过Doyle Zsako法进行拟合 ,以线性相关系数为判据 ,并结合等温热分析拟合结果 ,得到该脱水反应的积分动力学模式函数g(α) =[-ln( 1-α) ]2 / 3、活化能E =10 0 .8kJ/mol、指前因子ln(A/s-1) =3 6.0 9、动力学补偿效应方程为lnA =0 .3 3 3 9E + 2 .0 10 .  相似文献   

19.
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2'-脱氧鸟苷在水溶液中形成的一水和二水复合物在基态和激发态的氢键性质.计算了两种复合物的稳定构型、红外光谱、前沿分子轨道以及密里根电荷等光物理参数.结果表明,两种水合物的分子内氢键在光激发下变化不一致,分子间氢键变化相似.一水复合物的分子内氢键N3···H4-O2 在激发态是加强的,二水复合物的是减弱的.两种水合物的分子间氢键N2-H2···O3和O3-H5···O2及O3···H7-O4和H5···O1-C1在激发态全是减弱的.两种复合物红外光谱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一致.二水复合物中分子间氢键O4···H1-N1在激发态断裂,形成了新的分子间氢键O4···H3-N2,这种变化可能与鸟嘌呤部分的结构弯曲有关.最后分析了一水和二水复合物分子的分子内电子转移特性.  相似文献   

20.
在非水溶剂中 ,β 丙氨酸与 1 苯基 3 甲基 4 (2 噻吩甲酰基 )吡唑啉酮 5反应合成新型酰基吡唑啉酮席夫碱化合物 1 苯基 3 甲基 4 (2 噻吩甲酰基 )吡唑啉酮 5缩 β 丙氨酸 (HL) .通过回流席夫碱和金属硝酸盐合成了UO2 (Ⅱ )、Cu(Ⅱ )、Co(Ⅱ )和Fe(Ⅱ )金属配合物 .在乙酸 乙酸钠 (pH =4 .6 )缓冲溶液 饱和甘汞电极体系中 ,测量电位 - 1.2 4V处 ,测得铜配合物的极谱波 .元素分析及摩尔电导值表明 ,新配合物的组成为 [UO2 L2 ]·H2 O ,[CuL2 ]·2H2 O ,[CoL2 ]·2H2 O和 [FeL2 ]·2H2 O .运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热谱和磁矩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配合物的中心离子 (除UO2 2 + 以外 )均为 6配位 .铜配合物的Cu2 + 还原产生峰电流 ,其电极反应转移 1个电子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