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国志 《光子学报》1984,13(2):54-62
本文综述了1980-1983以来国内外在全息摄影及其应用方面的一些主要发展。着重介绍了:1、微微秒全息摄影;2、像消旋转技术;3、高速实时全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4、全息无损检测在工生部门应用概况;5、脉冲高速全息分幅摄影的发展情况;6、全息信息的自动处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力学研究从50年代起就开始广泛地应用高速摄影技术,科学院力学所和北京大学在50年代首先引进了每秒2000幅全画幅尺寸的高速摄影机,开展了机械运动,风洞中模型姿态及土岩爆破等方面的研究,60年代中国技科大学也相继在力学教学和科研中应用高速摄影技术。30余年来高速摄影及光子学技术已普遍应用于中国的力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3.
W·G·Hyzer先生是美国著名的高速摄影和光子学专家,主要从事光机式相机的研究和高速摄影的应用研究。他曾主编过第九届国际高速摄影论文集。本文是根据Hy2er先生1979年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讲学时的讲稿、记录稿和录音带编译而成的,共分六个部份,即光子学和高速成象技术导言,旋转棱镜相机,高速电影术和针定位间歇式相机,高速成象技术在科学和工业方面的应用,特殊的高速成象技术,图象分析用的数据处理装置和图象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学习工作期间,有机会访问一些与高速摄影应用有关的研究所,如核能研究所,等离子体研究所,光学研究所,金属材料试验所,生物力学研究所。本文将介绍以上几个研究所在高速摄影应用方面的一些概况。  相似文献   

5.
在国外,高速摄影在科研、军事、生产等部门的应用较广泛,历史也较长。在内燃机研制中的应用,从报导的资料中发现,较集中于燃烧过程和喷油规律的研究。在国内,高速摄影应用开展时间不长,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在内燃机行业中同样如此。我所将高速摄影机用于内燃机研制工作时间也不长,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介绍些拍摄和分析方面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6.
陈良一 《光子学报》1981,10(1):68-74
高速摄影技术在土业生产,科学技术领域,特别是在国防建设方面已经得到很广泛的应用,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测试方法和研究手段。在农业以及与农业有关的各个领域中,高速摄影技术也得到了一些成功的应用。但它还不如在上述几个方面应用得广泛。  相似文献   

7.
闪光辐射照相及光学高速摄影图象的增强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俸才  管永红 《光子学报》2001,30(2):192-195
本文介绍图象增强处理技术在闪光辐射照相图象及光学高速摄影图象中的应用.针对闪光图象及高速摄影图象的特点,研究了一些有效的图象增强方法,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文中给出了部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随着四化新局面的开创,高速摄影技术的应用也发展很快。据了解目前全国已有各类高速相机三百余台,并以中、低速为多。现在全国有一百多个单位在开展这方面工作。但在开展高速摄影应用工作上,存在的矛盾之一是技术力量跟不上。不少单位费了好大劲购置了高速摄影机,但不知如何使用,怎样选择拍摄参数,如何卓有成效地通过高速摄影解决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有的单位很想开展这方面工作,但在确定相机型号时,举棋不定,不知该买什么型号摄影机。  相似文献   

9.
在激光惯性约束聚变(ICF)研究中,通过X光高速摄影获取的图像数据能够反映等离子体中由于做功和能量输运导致的流体状态的时空演化信息,与之相关的诊断技术与工程研究一直以来都是ICF诊断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作为我国ICF工程的主要实施单位之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近年来在X光高速摄影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包括:(1)面向神光系列激光装置,开发了系列工程化的100 ps曝光高速摄影相机,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高灵敏探测、透射式带通滤波和结构小型化等方面形成中国特色;(2)提出微扫描门控、同视扫描分幅等10 ps曝光X光高速摄影新技术,为突破时间分辨瓶颈做出有益尝试;(3)在国内率先开展抗辐射加固高速摄影相机理论设计、技术验证与工程设计;(4)针对激光聚变靶碎片对设备安全的威胁,在国内首次开展靶碎片的理论建模与仿真研究,并开展首次验证实验,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0.
田清政 《光子学报》1989,18(3):229-234
本文主要评述高速摄影与光子学在弹道、冲击和爆炸研究方面的应用,并介绍了一些新仪器和新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1.
微光高速电影摄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耀明  佟恒伟 《光子学报》1989,18(2):151-157
低照度、低对比下的高速摄影不断增长的需要促进了新型摄影系统的发展,其中在镜头与高速运动胶片之间加入象增强器所构成的微光高速摄影可使摄影的灵敏度有显著的提高。它具有高光增益、高成家质量的优点。同时由于高速电子快门取代了机械快门,使此类摄影系统面目一新。由于高的光增益,使此摄影系统的信息记录能力大大增加,高速摄影的信息量I为: I=PFn2[log2(1+SN)]g2/3其中g=tp/te((时间间隔)(曝光时间))当采用微光高速电影摄影时,它的信息量Γ为: Γ=PFn′2[log2(1+S/N)](Gg)2/3 I′/I=(n′/n)2G2/3G通常为5×10到104倍本章讨论了微光高速摄影系统中主要器件和主要技术。介绍了国外此摄影系统的发展水平与动向以及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聂玉线 《光子学报》1986,15(1):25-30
随着高速摄影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摄影数据处理的方法也日趋完善。通常,用高速摄影作运动分析的目的首先是计算运动目标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目前,计算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方法也有多种,这里仅就最小二乘法在高速摄影数据处理中的应用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刘新民  裴晔 《光子学报》1984,13(3):45-54
我国高速摄影机和高速摄影技术的应用正在各种学科领域里广泛地开展起来。高速摄影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从摄影记录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所以,高速摄影胶片处理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从摄影记录中获取有用信息的信息量。高速摄影胶片冲洗设备的质量,是保证摄影底片质量的关键。这就给从事高速摄影系统配套设备的设计人员提出了新的任务,即:高速摄影胶片后期处理设备的系列化。  相似文献   

14.
张禹康 《光子学报》1989,18(3):223-228
本文主要介绍了激光散斑和莫尔摄影、纹影摄影、光纤技术、频闪光源和立体摄影等特种高速摄影技术。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论述了一种由狭缝高速摄影技术发展而成的光电狭缝高速记录技术。传统的狭缝高速摄影技术在常规兵器靶场外弹道测试中被广泛应用,但这种技术如同其他摄影技术一样,每次拍摄都要装片、取片、冲印判读等冗长过程,而光电狭缝高速记录技术则可以实时记录并随即现场用计算机描绘或显示出图象,并处理出各种所需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对比,分析,国内外先进产品,——箭杆织机箭杆头的运动情况。文中用数字公式计算了箭杆头的运动参数,并与高速摄影实测结果作了对比,并绘出了速度、加速度曲线。  相似文献   

17.
高速摄影是一种时间放大技术,它是研究高速流逝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测试手段。自从1884年马赫教授获得第一幅高速火花照片以来,高速摄影的发展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从1952年开始,先后举行了十三届国际高速摄影会议,大大地促进了该学科的飞速发展。各种先进技术不断被采用,时间分辨率不断提高,并且正在向着测不准公式所确定的理论极限(对可见光为10-16秒,对X光为10-18秒)靠近。  相似文献   

18.
激光推进流场演化的高速阴影测量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高速阴影技术在激光推进流场演化诊断过程中的应用。采用了阴影技术和高速摄影相结合的方法,对激光推进流场演化过程进行了考察。由高速相机提供时序零时,控制激光器和闪光源的延迟时间,再对高速相机进行同步曝光,解决了高速阴影测量过程中高速相机、闪光仪和激光器的时序控制问题,实验获得了清晰的流场演化图像,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和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常增虎 《光子学报》1990,19(4):312-315
本文简要介绍和评述了在第十九届国际高速摄影与光子学会议上发表的有关变象管高速摄影技术的结果,据报道,飞秒条纹变象管的时间分辨率设计值达50fs,皮秒分幅相机的最短曝光时间实验值为50ps。CCD两维图象读出系统已普遍用于皮秒条纹相机系统。纳秒分幅/扫描摄影向高性能、程控化发展。本文还涉及了超短光脉冲技术的新成果在变象管动态测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李景镇 《光子学报》1984,13(1):71-81
如果说是Ellis和Fourney第一次把所设计的重复频率为0.5×103Hz、脉冲前沿为30ns的红宝石激光器用于高速摄影,那末把激光技术用于高速摄影就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了[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