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王长达  周洋 《力学季刊》2023,(3):673-684
在温度急剧变化、短时间极速加热等极端情况下,基于Fourier定律的热流矢量与温度梯度成正比关系的经典热传导理论不能准确描述其物理过程.经典热弹性理论的热传导方程是抛物型的,而广义热弹性理论包含双曲型方程,热将以具有有限传播速度的波动形式传播.本文基于Lord-Shulman广义热弹性理论和修正偶应力弹性理论,得到在偶应力热弹性固体中四种色散波,研究热弹性波的传播和在偶应力固体三明治结构中的反射透射问题,重点研究横波入射时偶应力参数和热弛豫时间对各种热弹性耦合波反射透射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弹性应力波理论中的运动非线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线性应变条件下导出了应力波在弹性介质中传播的非线性的运动方程。文中指出方程的非线性性质是由变形运动本身的非线性性质决定的。故这类非线性问题可以称为弹性应力波理论中的运动非线性问题。文中对在有限变形下具有线性应力——应变关系的弹性材料,在一维应变下,对方程进行了简化并给出了一个求解的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情况下存在着十分明显的非线性动态响应,在分析和计算中必须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3.
压电-压磁复合材料或结构的许多应用是与弹性波的传播密切相关的,这要求人们首先从理论的角度弄清楚弹性波的传播规律。本文研究由多个不均匀磁电弹介质组成的薄板厚度扭曲波的传播性质,从磁电弹全耦合场三维方程出发得到了其精确解,根据所得到的解分析了波的传播特征,这些结果对于理解和设计谐振器、滤波器以及声波元件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广义特征理论,对横观各向同性体轴对称弹性波传播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一个简化特征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将成为应用特征线法求解各类各向异性应力波问题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广义特征理论,对横观各向同性体轴对称弹性波传播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一个简化特征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将成为应用特征线法求解种类各向异性应力波问题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爆炸力学在力学领域中是一门比较新的分支,它的发展对于国防尖端技术和国民经济建设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虽然早在上一世纪弹性动力学的数学理论就已经具有较完善的形式,但当时还找不到合适的测试方法来观察应力波在介质中的传播,因而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后,一方面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推动,另一方面电子技术也逐渐成熟,可以解决应力波的观测问题,于是便开始重视研究材料在强脉冲载荷作用下的动力性质,从而发展了固体中塑性波的理论及冲激波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应力孤子波     
孤子波(Soliton wave)是一类由于非线性作用引起的行波,它在运动过程中形状保持不变。一个世纪以来对它的数学研究获得了这类非线性波动方程的初等函数的解析表示。利用孤子波的数学理论到圆截面直筒油管的应力波传播的研究,得出了这类应力波具有孤子波的性质,并导出了它的解的表示式。这对研究弹性圆管应力传输问题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L-S广义热弹性理论,研究了非均质圆筒在热冲击作用下的广义热弹性问题。利用状态空间技术和有限差分格式,获得了材料性质沿径向任意梯度变化圆筒的一维广义热弹性解。通过算例分析,给出了延迟效应和耦合效应以及材料的梯度形式对圆筒内的温度和应力沿径向分布和随时间变化的影响。分析表明:延迟效应可反映热波以有限速度传播,波前形成巨大的温度梯度,并与弹性波相互作用引起尖峰应力;耦合效应在最初阶段或耦合系数较小时对温度传播影响较小,但会削弱尖峰应力的峰值;改变材料梯度可有效降低热冲击对圆筒内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相变可以改变材料的性质,从而严重影响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结构。采用考虑静水压力和偏应力联合作用的增量型相变本构模型,研究了在拉(压)-扭联合作用下半无限长TiNi合金薄壁管内相变复合波的传播规律。基于广义特征理论分析了相变复合波的特征波速及简单波解的基本性质。利用数值方法研究了两种典型情况下管内相变耦合波传播的规律,管内传播的应力路径和波的结构与初始状态及加载幅值有关,展现出和普通弹塑性材料截然不同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平面应变条件下各向异性材料中应力波传播的特点,利用各向异性弹性Hooke定律、 Tsai-Hill屈服准则、经典塑性流动理论,引入修正的物态方程计及高压下的体积压缩非线性,建立了平面应 变条件下正交各向异性复合材料的弹塑性本构关系,并且分析了二维问题中材料变形引起的主轴旋转及客 观应力率修正问题。最后采用动态显式有限元方法自行编写程序模拟某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碰撞过程中平 面应力波的传播,模拟结果显示,在平面应变条件下应力波在该材料的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二维效应、各 向异性特点及弹塑性特点。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粘塑性靶板中的一维应变波的传播规律。利用广义特征理论导出了应力波传播的特征线和特征关系。利用特征关系和冲击波阵面上的突跃条件,得出了冲击波在传播过程中的演化的规律,并以Bodner-Partom幂函数型粘塑性材料为例,计算和讨论了板中应力波传播规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粘塑性靶板中冲击波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讨论了粘塑性靶板中的一维应变波的传播规律。利用广义特征理论导出了应力波传播的特征线和特征关系。利用特征关系和冲击波阵面上的突跃条件,得出了冲击波在传播过程中的演化的规律,并以Bodner-Partom幂函数型粘塑性材料为例,计算和讨论了板中应力波传播规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的损伤会引起弹性和粘性性质的改变,利用弹性和粘性的双参数来描述损伤,建立双参数损伤理论。根据不同的损伤程度对混凝土介质进行分区处理,建立基本方程式,考虑连续性条件和边界条件,求解波动方程。比较是否考虑粘性时的波幅和波传播时间与损伤的关系,表明粘性是损伤混凝土介质中波传播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分析了粘弹性混凝土介质中损伤区域长度、损伤度等对波传播的影响,给出了它们的关系曲线,可为波的反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一维弹性波理论,本文对应力波在非均质变截面杆中传播问题进行了一维简单波分析,并把分析结果与二维轴对称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一维简单波分析是非常有效和实用的。利用一维简单波分析方法,本文还揭示了应力波在非均质变截面杆中的传播规律,特别对含有内部交界面的非均质变截面杆(带有连接段)进行了一维等效简化分析,研究了连接段对应力波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非均匀损伤介质中波传播的数值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弹性波在非均匀损伤介质中的传播理论进行了研究。通过将非均匀损伤区域离散成分层均匀的区域,结合相邻区域交界面处的连续条件,推导出了以右行波、左行波为状态向量的波动方程和传递矩阵。对几种非均匀损伤介质中波的传播进行了实例数值计算,并和其解析解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弹性波在非均匀损伤介质中传播的一般性质。  相似文献   

16.
弹性波传播理论一些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植信 《力学季刊》1989,10(3):6-10
本文简要地阐述了弹性波传播的一些基本理论,如位移势,表现定理及特征线理论等,并评述了两个领域内的问题。一为无限介质,半无限介质及层状介质中波的传播问题,重点在于地震波传播问题的解法。另一个领域为弹性波的绕射和散射。这一问题在动断裂、无损探伤及地震学中有重要的应用。评迷的重点是解题方法。 对本学科将来的发展也作了展望。认为反问题,随机波理论和在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是发展方向。在不少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多地不能局限在弹性波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刘凯欣  张凯 《爆炸与冲击》1996,16(2):137-142
根据广义特征理论建立了求解三维非线性应力波传播问题的特征关系式,并采用特征线法对纵向冲击载荷下弹/粘塑性矩形截面棒的三维应力波传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8.
弹性体在表面冲击载荷下所激发的应力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近年来,随着对工程中许多冲击破坏现象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冲击载荷所激发的应力波传播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尽管,自Lamb 首先捉出并利用Fouricr 变换方法研究了弹性半空间在脉冲点源作用下激发应力波的传播问题之后,迄今已有许多学者,如  相似文献   

19.
杆中嵌入薄板的应力波传播行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一维理论分析和二维有限元模拟,研究了杆中嵌入薄板的应力波传播行为.首先根据一维弹性应力波理论,推导了反射波,透射波以及板中应力的表达式.结合算例,分析了薄板厚度对应力波传播的影响,然后采用有限元方法,验证了一维理论分析结果,同时也研究了不同界面处理方式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板越薄,对应力波传播的影响越小,薄板中应力越能真实地反映杆中的应力状态;在SHPB实验中,嵌入薄片/薄膜传感器测量微弱应力信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理想直杆中轴向应力波的传播和反射导致的分叉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阶跃载荷作用下弹性理想完善直杆中应力波的传播及其反射引起民的分叉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讨论了此类动力屈曲问题中横向惯性效应的影响;给出了一种进行后分叉分析的近似方法,得到了一些结论,在各类结构由于应力波的传播及反射引起的分叉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