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批式法研究了粉碎的甘肃北山花岗岩样品(BS03, 600 m)对Se(IV)的吸附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在pH 3-7范围内, Se(IV)的吸附分配比(Kd)基本不随pH变化; 当pH > 7时, Se(IV)在北山花岗岩上的Kd随pH的增大而减小. Se(IV)在北山花岗岩上的吸附不随离子强度变化. 北山地下水条件下的Ca2+(4.10×10-3 mo·lL-1)和SO42- (3.17×10-3 mo·lL-1)对Se(IV)的吸附没有影响. 此外, Se(IV)/Eu(III)/北山花岗岩三元吸附体系的实验结果表明, Se(IV) (1.46×10-5 mo·lL-1)和Eu(III) (3.33×10-6 mo·lL-1)在北山花岗岩上的吸附作用相互之间没有表观影响. 通过假定HSeO3-在广义的吸附位点≡SOH上发生了生成≡SHSeO3和≡SSeO3-的两个表面配位反应, 定量解释了Se(IV)的吸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用电位滴定法研究了甘肃北山花岗岩(BS03,600m)的酸、碱性质,用批式法研究了Eu(III)在该花岗岩上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离子强度I=0.1M的NaCl溶液中,北山花岗岩的pHPZNPC为9.4,当I增大至0.4M时,pHPZNPC为9.0.不同离子强度下花岗岩的电位滴定曲线与类似条件下蒙脱石的相仿.Eu(III)在北山花岗岩上的吸附分配比(Kd)随pH、离子强度和Eu(III)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低pH范围,Eu(III)的Kd值随离子强度的增大显著减小,而在高pH值范围,离子强度对Kd的影响甚微.用模型定量解释了Eu(III)在北山花岗岩上的吸附随pH、离子强度和Eu(III)浓度而变化的实验数据,该模型包含Eu3+与花岗岩发生的阳离子交换反应以及Eu(III)与花岗岩表面羟基发生两个内层表面配合反应(inner-sphere surface complexation reactions).用所建模型对离子强度为0.1M时Eu(III)在北山花岗岩上的吸附行为作了预测,并与文献报道的类似条件下Am(III)在北山花岗岩上的吸附实验数据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采用连续电位滴定法研究了不同离子强度下Na基高庙子膨润土(Na-BNT)的表面酸、碱性质;用批式法研究了温度为22±2℃时,离子强度从0.001到0.5mol/L、Eu(Ⅲ)浓度从10-9到10-4mol/L、pH从3到10.5的广泛实验条件下,Eu(Ⅲ)在Na-BNT上的吸附作用;通过考虑发生在层间位点(layersites)和边位点(edgesites)上的表面反应,对比了双层静电模型与非静电模型对宏观实验数据的描述,结果表明,双层静电模型可以描述Na基高庙子膨润土的表面酸碱性质,但对除I=0.1mol/L以外其他离子强度下Eu(Ⅲ)的吸附难以作出合理描述;非静电模型可以定量描述广泛实验条件下Eu(Ⅲ)在Na基高庙子膨润土上的吸附作用,但对pH>8时Na基高庙子膨润土的表面酸碱性质的描述不够理想;研究结果为解释和预测+3价镧系和锕系元素在高庙子膨润土上的吸附作用提供了模型参考.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一种简易、快速检测天然水中痕量硒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该法基于NaIO4-H2O2(pH 7.0)氧化Se(0)生成Se(Ⅳ)所产生O*的化学发光,发光强度与一定浓度范围内的Se呈线性关系,加入环己烷和Triton-100能增强这一体系的发光强度。该法测定Se的线性范围为1.0×10-7~1.0×10-5mol.L-1,检测限为4.2×10-8mol.L-1,对4.0×10-7mol.L-1的Se进行测定的RSD为3.5%(n=8)。用该法对天然水体中Se进行了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Np(V)在人体体液的形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含多种金属离子和小分子配体组成的多相Np(V)体液平衡模型.模拟研究了Np(V)在胃液、汗液、组织液、细胞液和尿液中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胃液中,当[Np]为1×10-15mol 形态存在.汗液中,当[Np]=1×10-6mol·L-1时,Np(V)以NpO2 形态存在,当[Np]=1×10-3mol·L-1,pH4.2~5.0时,主要以NpO2 形态存在;随着pH升高,Np(V)逐渐以固相Np2O5为主,到pH7.0时,Np2O5含量达99%.组织液中,当[Np]<4×10-6mol·L-1时,Np(V)以NpO2CO3-、NpO2 和NpO2HPO4-形态存在,随[Np]增高,固相NaNpO2CO3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当[Np]=1×10-4mol·L-1时,固相含量达100%.当[Np]=1×10-3mol·L-1时,随组织液中添加的EDTA的浓度增加,固相含量逐渐降低,当[EDTA]=0.0085 mol·L-1时,已无固相Np(V)形态.细胞液中,当[Np]=1×10-6mol·L-1时,Np(V)以NpO2CO3-、NpO2 和NpO2HPO4-形态存在;当[Np]=1×10-3mol·L-1时,主要以固相Np2O5存在,但在巨噬细胞极低pH值的细胞液中以NpO2 形态存在.尿液中,当[Np]=1×10-6 mol·L-1时,Np(V)以NpO2 和NpO2HPO4-两种形态存在;当[Np]=1×10-3mol·L-1,pH>5.0时,随pH升高,固相Np2O5含量增加并逐渐占主导地位,但当pH<5.0时,Np(V)主要以NpO2 形态存在,提示可降低尿液pH值促进肾脏Np(V)排出.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铁、铅、砷、镍、钴在CL-TBP萃淋树脂于不同酸度的盐酸和硝酸介质中的分配系数(Kd)值.试验结果表明:在5~9 mol·L-1盐酸介质中铁(Ⅲ)的Kd>104,即强吸附于CLTBP萃淋树脂柱,而铅、砷、镍和钴在CL-TBP萃淋树脂柱的Kd≤12,即不吸附剂于树脂;在≤2 mol·L-1的硝酸介质中,铁(Ⅲ)的Kd<12,即不吸附于树脂.用0.5 mol·L-1硝酸作为淋洗液可洗下吸附于柱的铁(Ⅲ).并测定了CL-TBP萃淋树脂的吸附容量.由此建立了萃淋树脂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高纯氧化铁中铅、砷、镍和钴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头孢氨苄在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考察了不同电解质溶液、pH以及扫描速率等的影响。实验表明:在2.0 mol·L-1HCl支持电解质中,头孢氨苄的降解产物在-0.45 V(vs.SCE)处的电化学还原反应为2电子与2质子参加的受吸附控制的不可逆过程。还原峰电流与头孢氨苄的浓度的平方根在1.8×10-8~3.0×10-4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在95.7%~101.5%范围,检出限(S/N=3)为1.0×10-8mol·L-1。并探讨了头孢氨苄在电极上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
用批式法研究了Co(Ⅱ)和Ni(Ⅱ)在北山花岗岩(BS03, 600 m)上的吸附. Co(Ⅱ)和Ni(Ⅱ)在北山花岗岩上的吸附分配比(Kd)均随pH值、离子强度和吸附质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低pH值范围, Co(Ⅱ)和Ni(Ⅱ)的Kd 值随离子强度的增大显著减小, 而在高pH值范围,离子强度对Kd的影响较小; Co(Ⅱ)和Ni(Ⅱ)在北山花岗岩上的吸附作用可以分别用1个离子交换反应和2个内层表面配位反应进行定量描述. 建立了表面配位反应平衡常数(K)与过渡金属二价离子水解常数(OHK)之间的线性自由能关系(LFER),据此对Pb(Ⅱ)和Cu(Ⅱ)在花岗岩上的吸附进行了预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获得了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在碱性环境下,银(Ⅲ)配合物可与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醋酸泼尼松对该发光体系具有显著的增敏作用,据此提出了流动注射银(Ⅲ)配合物-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测定醋酸泼尼松含量的方法。优化的试验条件如下:1鲁米诺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浓度为0.6mol·L-1;2鲁米诺溶液的浓度为8.0×10-7 mol·L-1;3银(Ⅲ)配合物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浓度为1.7mol·L-1;4银(Ⅲ)配合物溶液的浓度为5.0×10-5 mol·L-1。醋酸泼尼松的线性范围为6.0×10-8~8.0×10-5 mol·L-1,方法的检出限(3s/k)为2.9×10-9 mol·L-1。对1.0×10-6 mol·L-1醋酸泼尼松标准溶液连续测定11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9%。加标回收率在100%~105%之间。  相似文献   

10.
以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蟹壳粉-铋修饰碳糊电极上Cr(Ⅵ)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吸附富集行为。天然蟹壳粉具有吸附富集铬酸根的作用,吸附过程遵循扩展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金属铋能够催化铬酸根的电化学还原,使其还原峰电流增加,峰电位发生负移,从而实现对Cr(Ⅵ)的电化学测定。优化的实验条件为:pH=2.6(Na2HPO4-柠檬酸),静止时间50 s,吸附时间20 min,沉积电位-0.5 V,扫速0.05 V/s。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存在两段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8~1.0×10-6mol.L-1和1.0×10-5~1.0×10-3mol.L-1,检出限为1.0×10-8mol/L。干扰实验结果表明,Cr(Ⅲ)和SO42-离子对检测没有干扰。方法用于污水中铬(Ⅵ)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4%~106%,相对标准偏差为3.1%。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催化极谱法测定超痕量铑(Ⅲ)的新方法,在0.1 mol· L-1 HAc-NaAc底液(pH=4.8)中,铑(Ⅲ)与5-(5-碘-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5-I-PADAT)反应形成稳定配合物,并在适量HClO4底液中于-1.02 V(vs.SCE)处产生灵敏极谱催化波.该催化波一阶导数峰电流ip'与铑(Ⅲ)浓度在9.7×10-12~3.9×10-9 mol·L-1范围内成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达3.0×10-12mol·L-1.研究证明该波为铑(Ⅲ)-5-I-PADAT配合物的催化氢波,其电极过程为不可逆过程.方法用于铑炭催化剂中铑的测定,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刘芃岩  刘磊  张丽  姜宁  刘占理  王云 《化学通报》2008,71(2):132-137
以环丙沙星(CIP)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三甲基丙烯酸三羟甲基丙烷酯(TRIM)为交联剂,进行热聚合.通过对于功能单体和交联剂的用量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的研究,得到最佳的聚合配比为n(CIP):n(MMA):n(TRJM)=1:6:16,并以此配比制得了对环丙沙星具有特异选择性吸附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平衡结合法研究了模板聚合物的结合动力学以及该聚合物的结合能力和选择特性,通过Scatchard分析法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结合特性.结果表明,该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选择性,静态吸附分配系数KD为41.64,分离因子α为1.62;该印迹聚合物中形成了2类不同的结合位点,经计算它们的离解常数分别为Kd1=5.249×10-5mol·L-1,Kd2=2.237×10-3mol·L-1.  相似文献   

13.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痕量硒(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邻苯二甲酸氢钾一盐酸缓冲溶液(pH 2)中,硒(Ⅳ)对硫化钠还原二甲酚橙的褪色反应具有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催化反应是准零级反应,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为7.67×10-5mol·L-1·s-1,表观活化能为50.09 kJ·mol-1.催化反应吸光度A.与非催化反应吸光度A的差值△A与硒(Ⅳ)的质量浓度在0.12 mg·L-1以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2.66×10-5g·L-1.用于水样中痕量硒(Ⅳ)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先采用滴涂法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然后采用电化学沉积技术从含有氧化石墨烯的溶液中制备了石墨烯(GR)/多壁碳纳米管(MWCNT)复合膜修饰电极(GR/MWCNT/GCE)。研究了亚硝酸根(NO2-)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亚硝酸根的电氧化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在pH 7.00的PBS缓冲溶液中,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亚硝酸根的线性范围为1.0×10-7mol·L-1~1.7×10-3mol·L-1,检出限为5.0×10-8mol·L-1(S/N=3)。用该法测定了土壤中亚硝酸根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FI-CL)研究了鲁米诺-铁氰化钾-蛋白质化学发光反应.试验发现某些蛋白质对鲁米诺-铁氰化钾发光体系有增强作用,对流速、发光试剂浓度、pH值以及增敏剂等条件进行了试验和优化并建立了测定蛋白质的FI-CL方法.测得卵清白蛋白(OVA)、牛血清蛋白(BSA)线性范围分别为1.8×10-10~2.2×10-7mol·L-1(r=0.9964)和1.5×10-10~3.8×10-7mol.L-1(r=0.9988),检出限(S/N=3)分别为1.8×10-10mol·L-1和1.5×10-10 mol·L-1;对7.6×10-8mol·L-1牛血清蛋白标准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88%(n=6).用于人体血清样品总蛋白的测定,与双缩脲法的结果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了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研究了酪氨酸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优化了包括支持电解质、溶液pH、修饰剂用量、富集电位及时间等测定条件.在0.1 mol·L-1pH 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峰电流与酪氨酸的浓度在3×10-6~1.2×10-4mol·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 × 10-7 mol·L-...  相似文献   

17.
采用连续电位滴定法研究了不同离子强度下Na基高庙子膨润土(Na-BNT)的表面酸、碱性质;用批式法研究了温度为22±2℃时,离子强度从0.001到0.5mol/L、Eu(Ⅲ)浓度从10曲到10^-4mol/L、pH从3到10.5的广泛实验条件下,Eu(Ⅲ)在Na.BNT上的吸附作用;通过考虑发生在层间位点(1ayersites)和边位点(edgesites)上的表面反应,对比了双层静电模型与非静电模型对宏观实验数据的描述,结果表明,双层静电模型可以描述Na基高庙子膨润土的表面酸碱性质,但对除I=0.1mol/L以外其他离子强度下Eu(Ⅲ)的吸附难以作出合理描述;非静电模型可以定量描述广泛实验条件下Eu(Ⅲ)在Na基高庙子膨润土上的吸附作用,但对pH〉8时Na基高庙子膨润土的表面酸碱性质的描述不够理想;研究结果为解释和预N+3价镧系和锕系元素在高庙子膨润土上的吸附作用提供了模型参考.  相似文献   

18.
纳米氧化镍修饰电极电化学测定水中痕量砷(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GCE)表面电沉积了氧化镍纳米粒子,制备了纳米氧化镍粒子修饰玻碳电极(NiO-GCE).采用交流阻抗法和循环伏安法对固载纳米氧化镍的玻碳电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研究发现:在pH 7.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在0.9 V电位处,NiO-GCE对砷(Ⅲ)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氧化峰电流与砷(Ⅲ)的浓度在1.5×10-6~3.8×10-4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5.0×10-7mol·L-1.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含多种金属离子和小分子配体组成的多相Np(Ⅴ)体液平衡模型。模拟研究了Np(Ⅴ)在胃液、汗液、组织液、细胞液和尿液中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胃液中,当[Np]为1×10-15mol.L-1~1×10-3mol.L-1时,Np(Ⅴ)以NpO2 形态存在。汗液中,当[Np]=1×10-6mol.L-1时,Np(Ⅴ)以NpO2 形态存在,当[Np]=1×10-3mol.L-1,pH4.2~5.0时,主要以NpO2 形态存在;随着pH升高,Np(Ⅴ)逐渐以固相Np2O5为主,到pH7.0时,Np2O5含量达99%。组织液中,当[Np]<4×10-6mol.L-1时,Np(Ⅴ)以NpO2CO3-、NpO2 和NpO2HPO4-形态存在,随[Np]增高,固相NaNpO2CO3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当[Np]=1×10-4mol.L-1时,固相含量达100%。当[Np]=1×10-3mol.L-1时,随组织液中添加的EDTA的浓度增加,固相含量逐渐降低,当[EDTA]=0.0085 mol.L-1时,已无固相Np(Ⅴ)形态。细胞液中,当[Np]=1×10-6mol.L-1时,Np(Ⅴ)以NpO2CO3-、NpO2 和NpO2HPO4-形态存在;当[Np]=1×10-3mol.L-1时,主要以固相Np2O5存在,但在巨噬细胞极低pH值的细胞液中以NpO2 形态存在。尿液中,当[Np]=1×10-6mol.L-1时,Np(Ⅴ)以NpO2 和NpO2HPO4-两种形态存在;当[Np]=1×10-3mol.L-1,pH>5.0时,随pH升高,固相Np2O5含量增加并逐渐占主导地位,但当pH<5.0时,Np(Ⅴ)主要以NpO2 形态存在,提示可降低尿液pH值促进肾脏Np(Ⅴ)排出。  相似文献   

20.
采用荧光光谱法测定饮料中的苋菜红与亮蓝。样品经柠檬酸溶液调节酸度至pH 6.0,用聚酰胺粉吸附待测物,解析后,以320nm为激发波长、425nm为发射波长测定苋菜红,以382nm为激发波长、445nm为发射波长测定亮蓝,苋菜红和亮蓝的浓度分别在2.5×10-6~2.50×10-5 mol·L-1,5.0×10-6~5.00×10-5 mol·L-1范围内与其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分别为2.0×10-7 mol·L-1和1.0×10-6 mol·L-1。本法用于测定市售饮料中的苋菜红与亮蓝,加标回收率在102%~104%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